《《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共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共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本单元教材注意以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体会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背景,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二是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在这节课上,让学生按要求自主操作,发现用现用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都正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1、2、3、6这些数和18、12有什么关系。这时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内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显示公因数的意义
2、。实实在在让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我认为效果较好。例3中,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思考原因想象延伸讨论思辨明确意义。例4更是学生探究广阔的平台,教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探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调动了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找出了各种求“8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建构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是真正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充分的发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教材的编写也体现了这种意图。课程标准只要求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而不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公倍数或公因数。不
3、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还有两个原因:一是通过列举出两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找出公因数。突出对公因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学生对用短除的形式求最大公因数的算理理解有困难,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在教学找公因数时,应提倡思考方法多样化。例4教学中,学生得出了三种方法来寻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当然到底是三种还是两种有待商榷,不过在这里,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姑且称之为三种吧)这就存在了一个方法优化的过程,哪一种方法会更简单?通过对比,大多数学生赞同方法二。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以后解决此类问题时可以多运用较好的方法二。不过在这里教师引导、小结的不够,可以讲是草草带过,师生也没有很好地共同得出结论。还有象练一练中画、,找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也并没有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发现公因数都比小的数小(18和30中,18是小的数),在18的因数中找公因数的确更快、更好些。所以在以后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去分析、思考,把握例题和练习中每个需要提升之处,在课堂中时时注意方法和策略的渗透,较好地用实这套教材。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