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与排出》的教学设计(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的形成与排出》的教学设计(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尿的形成与排出的教学设计何惠妹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谢丽华一、设计思想: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课在教学上力图体现生物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立足于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民主及积极互动的现代师生关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着重突出“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资料分析、动画展示为探究活动突破口,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这种建构式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2、。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而安排的。本节课既是本书的重点,也是难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熟悉,但对尿的形成这一动态连续过程,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3、教学条件:实验室多媒体辅助教学。4、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2) 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
3、成的关系;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3)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2)通过学习,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四
4、、教学策略与手段:利用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事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采用诱思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模型展示和动画演示探究尿液的形成;用逐渐深入问题贯穿始终并适时引导,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资料,在细致而周密的思维活动中主动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突破尿的形成这一教学难点,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图片出示尿毒症患者全身浮肿;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田世国为母亲捐肾的故事;问:尿毒症的治疗方法?展示血液透析装置图片。复习提问:人活着每天都会产生哪些废物?主
5、要以什么形式排出?导入新课学习。认真观看图片,受教师语言的感染,产生学习的欲望。思考回答:肾透析 凝神专听,回顾旧知识并回答问题。用感人事例导入课题,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课堂氛围,也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突出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复习旧知识,准备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二、 新课学习(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组织学生分组,展示模型、肾脏纵切图、肾单位投影图;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小组交流与评价,及时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结: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学生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归纳总结、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倡导学生交流、互评。(二)尿液的形成:1、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分析讨论;学以致用1、ppt展示:资料分析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2、播放FLASH动画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问:和血液相比,原尿成分有什么不一样?3、播放FLASH动画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含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葡萄糖、99%的水和无机盐等,在原尿流
7、经肾小管时,会被重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原尿中剩下的水分、无机盐、尿素便是终尿。)问:和血液相比,终尿成分有什么不一样?问:据科学测定,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为150L,而每天的尿液量约为1.5L,这是为什么?指导学生归纳尿的形成,并用图表形式表示;组织交流与评价;对学生得出的结论予以肯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鼓励。 展示ppt活动: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引导学生完成讨论题。学生分析讨论,思考尿液的形成过程。认真观看动画并思考;体验人体结构的精致。答: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认真观看动画并思考与分析其中发生的变化。归纳总结: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也没葡萄糖答:99%的水都被肾小管重吸收了。分
8、组讨论并小结尿液形成的过程,相互评价。学以致用:对比分析正常人与病人尿液化验单,找出病因。培养学生从图表获取信息并分析的能力;也为难点的开讲奠定基础,这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一。动画演示尿液形成过程之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突出重点,也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动画演示尿液形成过程之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抽象的生理过程形象化、生动化,是突破本节难点不可或缺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培养表达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领悟生命体结构的精巧。培养学生善于聆听他人意见并给予评价的能力,也取长补短、促进自身发展;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利于学生正确
9、、主动建构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对数据资料的分析能力;学以致用,对所学知识点睛升华并巩固新知。三、尿的排出及泌尿系统的卫生引导:尿是如何排出的?用流程图依次亮出该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小结:如果泌尿系统发生了病变,可能会导致体内有用物质排出,或有毒物质在体内滞存,会对人体生命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指导学生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认真思考、观看;归纳表述。学生谈收获体会,养成健康意识。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四、拓展延伸 关注健康怎样处理人粪尿,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图片生态厕所。巩固并延伸本
10、节内容。观看并思考:农家肥、沼气发酵等。迁移运用,拓展视野。渗透STS教育思想。让学生带着热情,带着思考走出教室。五、课堂练习1、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 A )。A、葡萄糖B、尿素C、无机盐D、葡萄糖和无机盐2、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C )。A、肾小囊B、集合管C、肾小球D、肾小管巩固知识,思考回答。课堂反馈。六、作业设计:1、请每组以“肾移植、器官移植”为主题,创作一份手抄报。2、以组为单位,制作一个肾脏模型。七、板书设计:第二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一、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 肾小管肾小体二、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浆 原尿 终尿 三、尿的排出及泌尿系统的卫生八、课后反思:生命活动的生理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复杂而又抽象的过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大量的图片、动画展示为探究活动的突破口,使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建构知识。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这种建构式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但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教师课堂的掌控能力要求较高,这方面有待继续研习提高。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