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综合阅读)(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综合阅读)(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综合阅读)1(2016河池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哭李远卢尚书昨日舟还浙水湄,今朝丹旐欲何为。才收北浦一竿钓, 未了西斋半局棋。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注】湄,指岸边。丹旐(zho),旧时出丧时为棺柩引路的旗子,俗称招魂幡。指张衡的西京赋。魏晋时,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嵇、吕后被司马昭杀害,过嵇旧居山阳,听邻人笛声,怀亡友感旧音而叹,向秀作思旧赋。(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塑造了怎样一位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
2、请简要阐述。(6分)答案:(1)友人李远是一位淡泊功名、志趣高雅、才高于世、文名远播的雅士形象。“一竿钓”“半局棋”以生活细节刻画了友人性情散淡、闲适悠然的优雅生活情趣。“平子赋”“谢公诗”以张衡、谢灵运比况,盛赞友人的文才显世,文名远播天下。亦包含了淡泊功名、寄情山水的拔俗志趣。(答出人物形象的给3分,答出的分析内容的各1分,意思答对即可,答案亦可前后对称呈现。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尾联曲婉深挚的表达了诗人路经友人李远故居时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悲伤情怀。用典,作者用向秀路经其友人山阳故居,闻邻人笛声,感怀故人,作思旧赋的典故表达感伤哀悼之情。反衬手法,以有声衬无声,以
3、风吹落木的萧萧之声和悲凉的笛声反衬友人逝去后故居的冷落凄凉,表现诗人内心的沉痛悲伤。(答出思想感情给2分,答出表现手法并进行简要分析的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016南宁、玉林、百色摸底)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11分)山花子春恨陈子龙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注】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前朝官员纷纷变节。陈子龙组织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景阳宫:景阳宫为陈朝的宫殿,在今南京市。当
4、年隋灭陈时,陈后主与二妃子匿于井中而被俘。(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2)本词题为“春恨”,恨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答案:(1)上阕描绘了一幅悲凄的残春月夜图。暮春时节,杨柳迷离,小雾笼罩,杏花飘零,人未成眠,宫殿冷寂,月光残照。(3分)营造了悲凉衰败、冷清孤寂的艺术氛围,为下阕的抒情做铺垫。(2分)(2)本词借春色已逝的遗憾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怨恨。(2分)“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亡国的惨痛现实;(2分)“无情双燕子,舞东风”两句,以双燕依然在东风中翩翩飞舞,讽刺投奔新贵门下的原明
5、室官员。(2分)【赏析】这是一首悲怀故国的血泪词作。作者生逢明末清初的动乱年代。战争将人们置于天翻地覆、陵谷变迁的悲壮境地。面对家国破败、山河失色的现实,目击悲壮殉难、凄厉案狱的血泪,身临战乱频仍、水深火热的境地,特别是仕途幻梦的破灭、传统相承的宗法的断裂所导致的归巢已倾、新枝难栖的进退失据的际遇,词人心头涌起种种苦涩心酸、悲慨、怨怒、凄怆、哀怨、迷茫似风刀剑雨袭击着他的心灵。词取题“春恨”,即国破家亡之恨。上片写残春之景。雾柳“迷离”,杏花“零落”,钟响“五更”。三样景物绘塑出悲凉衰败、冷清孤寂的艺术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一轮冷清的明月,笼罩着“寂寂景阳宫”,映照遍地落花残红。景阳宫为陈朝的
6、宫殿,在今南京市玄武湖畔,有井名景阳井,又叫胭脂井。当年隋灭陈时,陈后主与二妃子匿于井中而被俘。作者以景阳宫残景,喻明亡的惨痛,以景喻事,寓痛于景,令人痛恨至极!下片直书人事。“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以形象化的笔墨写亡国的惨痛现实。前句用罗浮山志葛仙遗衣化为彩蝶的典故,比喻明朝的龙子龙孙,遗衣已化蝶,金缕丝已尽,灭亡殆尽了;后句则以雕梁画栋的残破比喻明王朝悲凉的残局。其词悲凉至极,一个“空”字,将作者心中的悲恨,写得入木三分。末二句以双燕依然在东风中翩翩飞舞,讽刺投奔新贵门下的原明室官员,无情无义,极力钻营。语淡而情深,遗恨之情,力透纸背。3(2016桂林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7、(1)(2)题。(11分)谢池春陆游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1)全词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2)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6分)答案:(1)全词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词人上阕回忆了当年意气风发,拥戈戍边,吞杀敌虏的豪迈气魄(1分)。下阕描写了此时“功名梦断”,闲居江南,空望秦关的生活处境。(1分)。今昔对比,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虚度流年的痛苦感伤。(1分)(答“虚实结合”也可,但总分不超过5分)(2)本
8、词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曾经意气风发、慷慨豪迈(或拥有豪情壮志)(1分),而今失落苦闷沉痛(1分)的爱国词人形象(1分)。“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写出词人军旅生涯中表现出的振奋人心的英勇与豪气(1分);“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愿望落空,作者被迫隐居家乡,泛舟镜湖等地,以自我解闷消遣(1分)。“望秦关何处”写出了词人对祖国河山长久无法收复的沉痛的爱国之情(1分)。(形象分析3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4(2016绥化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卜算子张元幹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
9、代爱国词人。(1)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使用准确生动,试作简要赏析。(5分)(2)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析。(6分)解析:(1)本题考查炼字。解答时先结合句子,描述语境意义,然后结合全诗的主旨情感进行分析。另外要注意,如果有具体的表现手法,也要进行分析。本题围绕凄凉、沉重、迷惘分析即可。(2)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作用。这里用到的表达技巧是用典和寓情于景。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报国之志难以实现的悲愤。秋江潮落的冷寂,寄寓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答案:(1)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潮湿而显得厚重凝滞,水面迷漫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创设了潮湿阴冷、朦胧迷茫意境,
10、表现了作者凄凉、沉重的心情及内心的迷惘。(2)用典。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5(2016四川名校联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秋日别薛升华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注】诗人原在沛王府任修撰,因事遭唐高宗斥逐,不令入府。此诗写于诗人废职后,入蜀客居于剑南之际。(1)同为送别诗,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请就两诗的首联,简要分析二者有何不同?(5分
11、)(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解析:(1)“知人论世”是分析诗歌的原则之一。注释已经点明王勃写此诗的背景,知道了这样的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王勃在此诗中所表达的悲凉、苦辛、失意之感。首联的“多”、“独”,充分反映了离别之时的愁烦心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诗人在沛王府任修撰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前期踌躇满志、奋发有为的思想性格。诗人此时的生活环境变了,思想感情也发生很大变化了,写出的诗也就迥然不同。答题时要注意先提出观点,再对诗句进行具体分析,结构为“总分”。(2)题目要求“结合全诗”,就全诗看,诗人既为朋友颠沛流离于千里道上而感伤,又自伤其远在千里之外的异乡。
12、眼前道路崎岖漫长,展望未来满目悲凉,前程暗淡。把握这一点,就抓住了要点。尾联上句承诗题中的“别”字,下句直抒惜别之情。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从字面看,这联诗可以理解为王勃对朋友的安慰,表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永远相忆。另一方面,联系中间两联,“俱是梦中人”实际是同病相怜。道路险远,诗人对朋友和自己的前程怀着无限忧虑,含义隽永深长。答案:(1)两诗表现出的情感不同,一为感伤别离,一为积极进取。本诗的首联以事写情,语意双关。借送友人上路的具体行动,指出人生道路的艰难,前途悲凉,给全诗定下了深沉、惆怅的调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从送别之地入手,气势雄伟,襟怀宽广,视野开阔
13、,虽有流露惜别之意、关切之情,也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点出情感不同给1分,两诗首联分析各2分。)(2)尾联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发出如在梦中生活的感叹。“俱是梦中人”的“俱”字,他们“生涯共苦辛”的共同遭遇,既有表明自己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也包含都前途难测的意思,彼此都像在梦里由不得自己。(总述2分,分析4分。)6(2016山东实验中学诊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8分)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
14、的。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答案:(1)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
15、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手法1分,分析1分)(2)“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7(2016潍坊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8分)早梅桥李缚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杨柳未黄莺结舌,委素飘香照新月。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不竞江南
16、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1)诗人为什么说“游荡行人莫攀折”?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4分) (2)尾联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情感的?(4分)答案:(1)早梅迎风绽放的风姿情韵美好,让人不忍破坏;桥边这一树早梅似乎是为了感伤离别而存在,不应被破坏。(4分,每点2分)(2)运用对比手法,将早梅与江南艳阳时节的花卉对比,突出早梅不同世俗的品性;运用拟人手法,将早梅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它不与百花争艳,只愿与雪为伴的高雅情怀。表达了诗人对早梅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手法和作用各1分)8(2016安阳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17、。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注】: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1)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手法: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2)“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2分)“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2分)“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2分)(答出3条,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6分)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