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新(共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445965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新(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新(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新(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新(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选自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香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情况以及具有香气,不招蚊虫且香气可以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作者对香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崇敬、怀念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苏教版的中年级课文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对教学目标的处理要按照课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来进行,那就是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写景抒情散文的文体特征,学生的基点和“课标”对中段要求的重点

2、,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龄、“搬”、“稠”等五个生字,理解“蓬蓬勃勃”、“瞻仰”、“繁衍后代”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樟树蓬勃的特点,理解樟树的可贵,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4.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学会运用。小学生对宋庆龄同志不是很了解,树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难以理解,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学习从表面的赞美樟树到实质赞美宋庆龄的可贵品质这种“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三、说教法1.创设情境法宋庆龄

3、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赞美了宋庆龄同志高尚的人格,第一课时用有关的图片和宋庆龄的生平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容易开展教学活动。2.讲练结合法字词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更要掌握字词的写法,新课标把写字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学生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所以“讲练结合”的方法尤为适用。3.自学批注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并且作批注在阅读教学中比较常见,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静下心来快速找到答案。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4.读写结合法在阅读中发现了“借物喻人”的写法,通过教学,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段话,可以及时地对所学的

4、方法进行巩固,效果不错。四、说学法新课标强调“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主要采用阅读法、讨论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五、说教学过程整篇课文的教学任务,预计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初读感知阶段,主要检查学生对宋庆龄生平的了解、生字词和朗读课文的预习情况,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运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练写“龄”“搬”两个生字。布置学生课后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预习课文,了解樟树的生长特点和可贵之处。第二课时为精读感知阶段

5、,主要以语段的教学为重点,下面我简单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首先听写“蓬蓬勃勃”“稠密”“瞻仰”等词语,然后教师出示正确的词语,让学生同桌互相批阅,再通过投影展示几个学生听写的词语,看是否正确、美观。然后根据学生的默写情况,重点指导“龄”、“瞻”两个生字。最后让学生用上这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实实在在的听写实践,把“课标”要求的“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落到了实处。最后提出第一课时留下的主要问题:(书后5)?(二)自学探究,感悟“外形美”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思考:樟树的外形特点是什么?板书:外形特点学生朗读课文后回答上

6、面提出的问题。(板书:蓬蓬勃勃)。2.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是: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圈画出有关语句,同桌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形特点。学习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词语,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形。4练习用“无论总是”造句。在这一段里还有一个关联词“无论总是”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关联词,它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抓住这点,要

7、求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了简单地说话训练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这样,一个小练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无论总是”这一关联词的造句用法,同时也能让学生让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5.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为背诵课文打了一个好基础。6.指导背诵。先出示提示内容帮助学生背诵,然后出示较少的提示内容帮助背诵,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背诵。这样背诵,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效果显著。(三)研读赏析,品味“品质美”先提出自学要求:默读

8、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樟树有哪些可贵之处?板书: 可贵之处。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划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后全班交流讨论:板书:不招虫 香气永存。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法:樟树不招虫是和别的树木进行比较,并且还列举了石榴的例子。接着练习造句。本段也有一个“只要就”的关联词语,同样采用逐渐增加难度的方法指导学生造句。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个关联词,同时通过造句来感受樟树香气永存的特点。接下来朗读、背诵课文。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样,学生对樟树精神的体会更加直观深入,也能更好地记住并背

9、诵。最后总结: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树,她喜欢樟树是因为樟树蓬勃、香气永存、不招虫。在此基础上,讨论前面提出的问题:人们为什么喜欢在樟树前留影呢?先再一次出示介绍关于宋庆龄的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指出:这就是人们喜欢在樟树前留影的原因,樟树是普通的樟树,但由于生长在宋庆龄故居前,很容易让人们把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一体。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这样的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地升华。(四)回归课文,总结写法1.总结“借物喻人”的写法。深入学

10、完整篇文章,最后回到文章的写法上,让学生明白这是运用了“借物喻人”写法。本文中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板书:借物喻人2.接着,让学生互相交流,然后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学生对经常说的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比如:蜡烛教师、松树正直,长寿、夕阳老人等。这样迁移运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体现了新课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理念。3.练写一段话,要求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学生明确要求后,用57分钟的时间进行练写,然后教师选择一、两篇典型片段进行讲评,进一步巩固借物喻人的写法。(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说说本节课的主要收获。

11、2.布置作业:继续完成并修改课堂写的习作。本课时的学习,力求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凸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任务,牢记“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关注“例子”的特别之处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定好“例子”的本体性教学理解和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表达自己感情。更加关注本体性教学内容,努力将语文教学由“教课文”转化为“教语文”,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语文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六、说板书设计板书既是教学内容的反应,又应体现教者的教学思路,所以我将板书设计为: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崇敬 怀念) 外形特点: 蓬蓬勃勃 借物喻人 可贵之处: 不招虫 香气永存 七

12、、说教学效果本说课稿的设计,我根据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这一指导思想来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时间,现将预设的效果罗列如下:1.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先行感受到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心中无形中会生发出一份喜爱,在老师的指导下会关注到树与人的关系,产生对宋庆龄同志的崇敬和怀念。2. 课堂的写字教学,使学生学会“龄、“搬”、“稠”等五个生字,阅读教学使学生理解“蓬蓬勃勃”、“瞻仰”、“繁衍后代”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3.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边探究边实践中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学会运用。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

13、对“借物喻人”这种写法的运用可能掌握得不太透彻,课后要继续完成并作指导加以巩固。点评(七八百字)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崇敬和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时空;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14、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它主要写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可贵之处。学习这一段,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看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再让学生自读、圈点。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借助小黑板把学生说的句子出示在黑板上,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在这些学习梳理的过程中,我只作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始终是积极的探究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最后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学生在对第五小节的充分朗读感悟之后,对这个问题都能很好的作出回答,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中,获得了成

15、功的愉悦感。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应当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应当重视语文的积累和感悟作用。学习第五小节时,感悟樟树的高贵品质是为之后延伸到人物宋庆龄身上作铺垫的。讲到宋庆龄不舍得这样的两棵樟树,再讲到人们也喜欢樟树,进而让学生质疑为什么?由此让学生感悟樟树的品质,进而过渡讲到宋庆龄这个人,通过品读,我们既要感悟到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又要品味出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可贵品质。这个教学环节,我还让学生借助课外补充阅读资料,认识宋庆龄这个人。宋庆龄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

16、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竭尽全力。补充了这些课外的阅读资料意在唤醒沉睡于学生内心的精神食粮,意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而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宋庆龄这个人物的渗透感悟之后再来回答课后的问题,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那是因为樟树有着和宋庆龄一样的品质,和樟树合影就如同和宋庆龄合影一样,等等。整篇课文内容非常简单,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课后再反思这篇课文,我觉得似乎没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在学习如此简单的文本上,因为本身课文没有一点的难度,而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写话。这里可以提供话题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倾诉的话题一吐为快,或者可以设置一个说话情境:如小明的爸爸来到了宋庆龄的故居也和樟树合了影。回去之后拿给小明看,小明就不明白了问爸爸为什么要和樟树合影,爸爸就说这样既可以写出樟树蓬勃、可贵的一面,又可以写出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品行。这一教学环节还力求引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真正意义上升华主题,深化中心。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