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存储多组数据的秒表设计(共1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442522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存储多组数据的秒表设计(共1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可存储多组数据的秒表设计(共1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存储多组数据的秒表设计(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存储多组数据的秒表设计(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2011 /2012 学年第 二 学期)课程名称 : 单片机课程设计 题 目 : 可存储多组数据的秒表设计 专业班级 : 学生姓名 : 学 号: 指导教师 : 设计周数 : 两周 设计成绩 : 2012 年6 月 20 日目录八、心得体会13一、课设目的(1) 掌握单片机的定时器、按键和显示电路的设计,从而学会制作可存储多组数据的秒表。(2) 通过秒表的制作进一步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使用方法。(3) 学习与掌握单片机软硬件的基本设计思路、方法。二、技术要求(1) 用5位数码管进行秒数时间显示,分别是分2位,秒

2、2位,1/10秒1位;(2) 有5个按键,分别是开始、记录、停止、清零、回显。(3) 开始上电时显示00:00:0,按下“开始”键开始定时;每按下一次“记录”键将当前时间记录、存储;按下“停止”键定时结束,同时显示数据保持不变;按下“清零”键显示数据为00:00:0;每按下一次“回显”键将所存储的数据依次显示。三、器件清单名称数量(单位:个)共阴数码管590135按键6LED510uF电容1104电容222pF电容24.7K电阻510K电阻61K电阻1开关1晶振1单片机1四、概述1.意义:时间是日常生活、体育竞技、工业、医学、航天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测量时间的基本方法是使用秒表直接测量

3、。其中秒表的精度是人们最关心的,这就要求它的计时最小单位足够小,显示模块的灵敏度足够高。特别是在体育测量中对秒表的精度和功能有较高的要求。本设计要使时间的测量准确,可记录多组数据,就必须使系统有更小的计时单位和记录功能。本设计能解决竞技时,一表记录多人不同成绩。其中一键实现开始、暂停、清零,简化了电路,操作简便。2.本人所做的工作:在设计系统之前,先了解一般秒表的设计方法。经过分析,确定了设计方案。了解方案中的模块功能从而确定元器件选择。根据方案绘制了仿真电路图,在仿真过程中对元器件进行修订和更改,使系统更加稳定和简便。最后负责实物电路的连接与测试。3.系统主要功能1.实现计时功能:当按下开始

4、键时,秒表开始计时。计时范围在059分59秒990毫秒。2.实现多组数据记录功能:当计时开始后,按下记录键,每按一次记录一组数据,暂停后,可以对记录数据翻动查询。3.实现一键三功能:一键实现开始、暂停、清零功能。五、程序流程图Y初始化参数LED显示按键检测开始键码判断开始键记录键停止键清零键回显键开始计时记录数据计时停止显示清零回显记录结束N六、软件设计#include #include code unsigned char num =0x7e,0x30,0x6d,0x79,0x33,0x5b,0x5f,0x70,0x7f,0x73; /段选sbit key1 = P10;sbit key2

5、= P11; sbit key3 = P12;sbit key4 = P13;sbit key5 = P14;sbit s0=P20;/位选sbit s1=P21;/位选sbit s2=P22;/位选sbit s3=P23;/位选sbit s4=P24;/位选void init();/初始化void delay();/延迟程序void display();/显示程序void key_1();/按键程序,开始,停止,清零void key_2();/记录void key_3();/回显static unsigned char Ms010,Ms110,Sec010,Sec110,Min010,Min

6、110;/ 记录,最大记录限制10组static int key_n,j,x;unsigned char ms0=0,ms1=0,sec0=0,sec1=0,min0=0,min1=0;void main() init(); while(1) key_1();key_2();key_3(); display(); void delay() unsigned int i; for(i = 0; i600; i+);void key_1() if(!key1) delay(); if(!key1) while(!key1) ; TR0=1; if(!key2)delay();if(!key2) T

7、R0=0; while(!key2); if(!key3) delay();if(!key3) ms0=ms1=0; sec0=sec1=0; min0=min1=0; for(j=0;j10;j+) Min0j=0;Min1j=0; Sec0j=0;Sec1j=0; Ms0j=0;Ms1j=0; j=0;x=0; void key_2() if(!key4) delay(); if(!key4) while(!key4) ; if(j=10) TR0=0; Min0j=min0;Min1j=min1; Sec0j=sec0;Sec1j=sec1; Ms0j=ms0;Ms1j=ms1; j+;

8、 void key_3() if(!key5) delay(); if(!key5) while(!key5) ; if(x=j) x=0; elsex+=1; min0=Min0x;sec0=Sec0x;ms0=Ms0x; min1=Min1x;sec1=Sec1x;ms1=Ms1x; x+; void display() s0=1; s1=0; s2=0; s3=0; s4=0; P0=numms1; delay(); s0=0; s1=1; s2=0; s3=0; s4=0; P0=numsec0; delay(); s0=0; s1=0; s2=1; s3=0; s4=0; P0=nu

9、msec1; delay(); s0=0; s1=0; s2=0; s3=1; s4=0; P0=nummin0; delay(); s0=0; s1=0; s2=0; s3=0; s4=1; P0=nummin1; delay();void init() ms0=ms1=sec0=sec1=min0=min1=0; key_n=0; j=0;x=0; P2=0xff; P1=0xff; TMOD=0x01;TH0=0xd8;TL0=0xef;EA =1; ET0=1;TR0=0;void tiem0(void) interrupt 1 using 1 TH0=0xd8; TL0=0xef;

10、TR0=1; ms0+; if(ms0=10) ms0=0; ms1+; if(ms1=10) ms1=0; sec0+; if(sec0=10) sec0=0; sec1+; if(sec1=6) sec1=0;min0+; if(min0=10) min0=0; min1+;if(min1=6) min1=0; 七、原理图八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电气专业的大三学生,我觉得做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如何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

11、似的课程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说起课程设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设计的预习,认真的研究老师给的题目。其次,老师对实验的讲解要一丝不苟的去听去想,因为只有都明白了,做起设计就会事半功倍,如果没弄明白,就迷迷糊糊的去选题目做设计,到头来一点收获也没有。最后,要重视程序的模块化,修改的方便,也要注重程序的调试,掌握其方法。 通过这次单片机课程设计,我不仅加深了对单片机理论的理解,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而且我还学会了如何去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不断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创新可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之功能不断完善,成为真己的东西。 这个设计

12、过程中,我们通过在原有的计数器系统进行了改进,使之增添了暂停、计数、清零等的三个控制功能,使之成为一个更加适用,功能更加完备的属于自己的一个系统。设计结果能够符合题意,成功完成了此次实习要求,我们不只在乎这一结果,更加在乎的,是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会创新的基础上,同时还懂得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九、参考文献1张毅刚.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定时期/计数器的编程和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4) 1331352彭为,黄科,雷道仲.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实例精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5(3,4)2482683刘刚,秦永左.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94李建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课程设计评 语课程设计成 绩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