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解决的有效辅导策略(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解决的有效辅导策略(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文标题:辅导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参评学科:数学姓名:陈秋云单位:盐田中心小学电话:辅导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问题解决”列为数学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思考”共同构成相辅相成的总目标四大板块。其中,关于“问题解决”有四点表述,第一点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时间能力”。可见,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所在。但是,现实的问题是,不管是过去的“应用题”,还是现在的“问题解决”,对于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依然是一块阻碍数学思维和
2、数学能力发展的顽石。因此,解决这一难点,使学生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以及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这也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挑战。问题解决的策略是一种认知策略,它在学生解题时起引导思维方向的作用,它让思维者往哪里想和不往哪里想,决定了随后的思维过程是否合理。同时,它还可以同化许多其他方法和思维的技巧。在辅导学困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解决问题时,困难并不是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策略。所以,我应用了以下的有效策略。1、 正确表征问题的策略(1) 多读题,缓慢读题,读得顺畅、连贯,划出问题,
3、圈出关键词句。读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助于通过语言描述看到问题解决的契机。对于问题意义表征受阻的学困生,有必要指导他们从“指读”(用笔尖指着题目,眼睛看着所指的文字读)开始,逐步养成边读边思考,反复读几遍,直至读懂的习惯。进一步,还可以指导他们划出题中已知的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并在句中圈出关键词。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经常有意识地让他们复述题意,或说出不懂的地方。能够说清楚对哪里的不理解,是读题训练取得成效的标志之一。例如,妈妈买了一件上衣45元,还买了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裤子多少元?学生能够询问“便宜”是什么意思,说明已经能够自己识别阅读障碍。对此,有效的帮助不是“词语解释”,而是
4、“情境替换”或者说“翻译”。如,妈妈买上衣用了45元,买一条裤子的钱比一件上衣少9元,一条裤子多少钱?当然,平时还应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2) 把“大数”化“小”例如,先填写下表,再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乘数141414140140乘数220200220积对于困难的学生,只要将原题改为:乘数3333030乘数220200220积先让学生填出积,再用“小步子”进行追问:第二栏与第一栏相比哪一个乘数有变化,积有什么变化?这样学困生就能看出其中的变化,然后再把第三、第四、第五栏
5、与第一栏相比,慢慢引出乘数和积的变化规律。(3) 联系生活,体验情境尽管新教材的实际问题都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和得较为紧密,但也不是所有情境学生都有类似经历。因此,在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时,有时还需要引导他们进入情境。二年级下册中有一道题是:一道除法算式的除数是8,它的余数最大可能是( )我随意抓把黄豆给学困生,让他平均分成8份,亲自体验剩下的黄豆是1、2、3、4、5、6、7个都不能再分了,就写成余数。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的理解“一道除法算式的除数是8,它的余数最大可能是7。以上三条策略,其实就是过去的读题、审题策略,现在依然非常实用。(4) 列表、画图。表、图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
6、帮助学生简洁、明了、正确地表征问题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时,有比较复杂的信息,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就一目了然。还有路程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列表来帮助理解。例如:小芳收集了一些邮票,他拿出邮票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林,自己还剩36枚。小芳原来有邮票多少枚?我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先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2份,再超过一些表示1张,剩下36张。他就很快说出36+1就是一半。又例如: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列出表格,学生就能轻松地看出数量关系。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70米走了4分钟小芳从家到学
7、校每分钟60米走了4分钟正如曹培英老师所论述的:“在整个小学阶段逐步形成构造直观的系列对于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都有明显的功效。”这一策略,同样适用于指导学习困难学生解决问题。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弥补学科基础的策略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初始能力、初始规则都源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几乎一切复杂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四则运算的意义。所以,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含糊,势必造成问题解决的障碍,这往往事是学困生的通病之一。又由于先前习得的能力是进一步学习的内部条件,不理解与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将始终影响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因此对学困生应实行最基础的训练。例如,(1) 同学们浇花,分成4
8、组,每组3人,一共有多少人?(2) 同学们浇花,分成两组,第一组4人,第二组3人,一共有多少人?(3) 同学们浇花,第一组4人,第二组3人,第一组比第二组多多少人?(4) 同学们浇花,12个同学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5) 另外,学困生的理解还会出现反复,需要跟进个别辅导。例如妈妈买了3块蛋糕,每块6元,买巧克力比买蛋糕多用5元,买巧克力用去多少元?一位学生是这样列式的:3+6=9 9+5=14。我给与了鼓励,毕竟,他知道先要求出买蛋糕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算买巧克力的钱。我在第一道算是下划了一道横线。笑着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请你再读读题。”我耐心地等待。终于听见他的惊喜:“我明白了,
9、要用乘法计算因为求3个6”我问他为什么,他用简单的图画表示出题意,显示他在头脑中完成了问题的正确表征。3.掌握问题解决步骤的策略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于问题解决存在困难的学生而言,他们不知从何下手去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知识。例如,三年级面积和周长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点。不少学生能够背诵公式,却面对具体情境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他们只是死记硬背公式,没有透彻理解面积与周长的区别。我指导学生按一下程序去思考问题:第一, 明确是与大小或与长度有关。第二, 明确是求面积还是周长。第三, 明确用哪个公式。第四, 明确已知的数据是什么,公式中的数据是否直接告知,如果没有,怎么办。
10、在辅导学困生时,要注意强调第四个步骤。例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学困生往往能选择公式s=aa,但是算式却列成88。原来,他们直觉地认为是两个数相乘,却忽略了公式的实际意义。因此,强调所需条件,提醒关注已知数据常常是必要的。5.针对性训练的策略(1)合理强化在学困生不合理的知识结构问题解决之后,应进行相应的练习,实施练习的首要原则是增强针对性,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化什么;同时,注意及时强化与把握好强化的频率。及时强化是根据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使学生新获得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当堂巩固;强化的频率是指根据掌握、回生的实际情况,缩短或延长强化的周期,以促进问题解决方法的内化。(2)分解强化为了让学困生形成比较稳定、清晰的思路,我通常采用“分解强化”策略实施训练,即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小步子”,为思维的清晰化提供一个支架,再逐渐将支架拆除。例如:把一块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布,裁剪成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手帕,最多可以裁多少块?学困生对这种题目,总是手足无措。我说大花布剪成小手帕是把大花布的面积平均分,所以应算出他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就明白了。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的体会是沧海一粟,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