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课程(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课程(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说明: 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古诗,一首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唐代杜甫的绝句。在教学中,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引读法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体会诗句的丰富内涵,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读写“毕竟”、“黄鹂”等词语。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
2、想象的画面,领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 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描述的能力,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思想感情。2. 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图片及作者资料。(师生)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那么古人是怎么描写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介绍作者杨万里。2.引导学生交流: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
3、寺庙。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词。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识记“晓”、“慈”、“毕”、“竟”、“映”。2.老师检察自学情况。(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2)开火车认读生字。(3)用生字组词。3.指导书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4.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三、探究研读,深入赏析1.引导学生读古诗,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1)毕竟:到底。(2)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3)接天:与天相接。(4)映日:映照着太
4、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5)别样:特别。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行诗的意思,交流对诗意的理解。3.教师示范读古诗,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读完整首诗,在你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后,出示西湖荷花荷叶的美景图片)(2)此诗除了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3)题目是送别,可诗人在全诗只写了景色,这是为什么呢?(4)作者写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点学生回答)4.教师指导讲解描绘诗句的意境,赏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5.赏读全文,指导背诵。四、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背诵古诗。2
5、.教师了解学生的背诵情况。3.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教学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在教学中,我鼓励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富有情感地多次朗读,努力将自己带入诗的意境之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同时通过情境画面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层层叠叠的荷叶连绵到天边,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娇艳的影像图片,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诗的画面中,体会诗人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之处。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述了自己对诗的理解,收获了不错的效果。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6、方。2.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通过对六月西湖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一首古诗绝句。(板书:绝句)3.组织学生交流杜甫及作品。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教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2.介绍写作背景。3.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古诗。(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诗中的生字。(2)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景物和哪些颜色。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5.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教师相机指导难懂的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三、品诗感悟,熟读成诵1.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
7、的地方。2.学生汇报,相机引导。(1)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语。(3)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4)作者都描写了哪些近景、远景。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4.给诗配画,深入理解。(1)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2)小组交流展示画作。(3)展示评议学生的画。(4)展示课件。比较课件与学生画作的不同之处。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面。5.尝试背诵古诗。四、巩固生字,练习写字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2.学生认读、组词。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书写要点:(1)“岭、绝、”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岭”字右边是“令”,不要写成“今
8、”。(2)“岭”字的右边、“含”字上面的“人”字头都要写得舒展。4.欣赏优秀作品,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1)书写姿势不够规范。(2)起笔和顿笔容易忽视。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首古诗画面感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的时候,抓住这一特点是至关重要的。就学生的特点而言,抓住“画”这一关键要素学习古诗也是最为恰当的。因此,在这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课文插图以及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走进气势磅礴的庐山,景色优美的西岭。我还充分利用简笔画进行板书,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6雷雨教学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对
9、阅读教学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图画阅读。教学设计中,以“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为阅读主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用字的精炼准确,采用图文对照,情境创设,想象谈话等多种形式去品悟文章描写的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雷雨后的景象,对比阅读,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3. 总结全文,品读句子,感悟“挂”等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留心观察天气,把它写在日记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掌握生字词。2. 品读重点句子,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背诵课文。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观察夏天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1.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雷雨的课文。(板书课题)二、检测预习,纠正字音1.教师检测学生课文的预习情况,分自然段指读,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相机纠正字音错误。3.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准确。(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11、,逃走了。4.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读课文,开展朗读竞赛。三、自主品读,感悟雨前的景象1.导入: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描绘雷雨前的景象的自然段。2.指名反馈。3.引导自由读,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描写雷雨前的景象?4.指名反馈,教师适当引导。(乌云、树叶、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5.师生对读。如:教师:乌云学生:黑沉沉地压下来。(指导学生抓住“黑沉沉”,读出乌云的低以及给人的压抑感) 教师:树上的叶子学生:一动不动。6.指名反馈:同学们,通过这一遍的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7.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作者在雷雨来前,仔细看,认真听,把雷雨前的景象描绘得可真详细。
12、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学生读一读。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进行归类。3.指名说一说生字的书写要点,教师强调重点。4.范写“垂”“迎”,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5.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后,同桌交流评价。6.集体交流,评议。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始终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通过朗读把欣赏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也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各个语言片段时,让学生说说写到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组织
13、学生听写词语。2.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雷雨前,天空黑沉沉的;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蜘蛛逃走了。你们听(播放媒体课件,呈现打雷声,而后哗哗哗的雨声)下雨了!二、图文结合,体会雨中的景象。1.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画出体现雷雨变化的词句。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反馈:雨下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品读要点:连续的三个“哗”让人感受到雨很大,这是通过描写声音体现雨的大。指导读好“哗,哗,哗”。齐读这一句。(先一组齐读,然后两组齐读,接着三组齐读,最后全班读,通过声音的逐渐增强来体现雨越下越大。)(2)“
14、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学生自由说一说。出示课文插图,感受雨大。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学生说一说:除了树、房子看不清了,还有什么也看不清了?3.教师小结:可见雨多大啊!我们再自由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体会一下。4.出示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雷雨过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反馈。)5.教师出示文中的语句,学生读一读。“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6.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对比雷雨前后景象变化,完成填空练习。三、总结全文,揭示主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
15、象写得如此细致?2.教师揭示全文的主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去发现、去探究。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及课文插图,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我抓住了雷雨前后的景物变化,让学生在观察、发现中对比阅读,读出雷雨前后景物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思维、绘画等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说明: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言介绍了大自然有趣的科学知识。
16、依据课文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注重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的训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 了解并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总结全文,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并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准备:1
17、.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指南针。(教师)2.预习字词,制作生字卡片,朗读课文,搜集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资料。(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同学们,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可要是你在茫茫野外迷了路,那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去了解几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好方法。2.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1)借助生字表,认读生字,把诗歌读准读通顺。(2)找出文中的反义词。2.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读。再请小老师带读。(2)开火车读,读中巩固。(3)教师出示下列六个带音节的生字:针、忠、实、盏、闯、稠
18、,指名反馈:发现了什么?(4)指导学生读好翘舌音。(5)指名说一说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适当点拨,小结。3.检查学生读文的情况。(1)小组内读课文,互相评价。(2)每个小组推荐一人上台朗读诗歌,集体评议。4.齐读课文。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说一说书写生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重点字书写指导。2.教师示范,学生临摹。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5.组织学生独立练习书写其他的字。6.积累词语。(1)完成课后读读写写。(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教学反思: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教学中注重通过朗读来品味美感。诗歌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
19、感,读出味道。在读文本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解灌输,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文章。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听写生字词。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分段品读,理解文意1.出示诗歌第1小节,学生齐读。2.教师:学了这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就不会再慌张了。因为(教师媒体展示下列语句。)“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3.指名反馈:谁知道指南针?(引导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媒体展示指南针,若有实物更好。)4.师导读:那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20、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25小节,然后在小组里讨论。5.创设情境,了解看“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6.图文结合,了解看“北极星”辨别方向的方法。7.出示思考题:如何看“大树”“雪”辨别方向。8.指名分节读课文。9.老师范读第6小节,学生思考:诗歌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启示?2.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2)出示资料袋,拓展野外判断方向的办法?利用指南针。利用太阳。利用地物和植物特征。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前组织学
21、生收集天然指南针的资料,并在课堂中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的不仅是对自然知识的了解,还懂得了如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学习所需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选择、合理的整合。在了解诗歌中所介绍的四种天然指南针时,我逐步从扶到放,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并在这一自主探究中,进一步感悟到观察的重要性。18.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说明: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使学生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意在激发
22、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技术的兴趣。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2.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技术的兴趣。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词卡片(教师)2.预习生字新词,制作生字卡片,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中国航天史的经典图片,教师讲述。2.演示宇航员在太空中
23、生活的画面。3.引导学生谈感受,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流利。3.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感受,引发学生思考:由于失重,太空中出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呢?4.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组词。三、自主发现,指导书写。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2.细心讲解,教师示范。3.指导学生先描红,后临写。四、课堂小结,弹性作业。1.引导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家人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2.指导学生认读生字。3.指导学生抄写生字词。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资源,发挥多媒体优势,让
24、学生初步了解太空的美好,了解太空生活的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向文本的自然过渡。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本课要求学生认读的生字较多,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复习生字,才能保证识字效果得以巩固,完成识字任务。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组成词语。2.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太空生活趣事。3.板书课题。二、细读品悟,感悟趣味。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揭示主旨。学生思考:第1自然段这样写的用意?2.同学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5、3.指名读第6自然段,小结:你觉得太空生活如何?4.思考:太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呢?5.拓展:担任太空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书中趣事,也可以介绍你搜集的趣事。三、弹性作业,拓展延伸。1.画一画:自由想象太空的情景,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2.说一说:把你了解到的太空生活趣事说给朋友、家人听。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新课开始,先引导学生复习本课生字词,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课后搜集的太空趣事,激发学习兴趣,并为新课作好情绪及内容上的铺垫。2.在学生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通过交流,学生增强了对文本的了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初
26、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培养基础写作能力。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8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认识有关地点的词语。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4.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学会根据句意猜测理解句中词语意思。5.能够在写话中熟练运用疑问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6.学习古诗悯农。7.学习“我爱阅读”中最大的“书”,普及有关地质方面的小知识。教学重难点: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学会不用词典的情况
27、下理解词语。2.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3.学习并积累古诗。4.培养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能正确解读文章所蕴含的道理。5.锻炼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能正确无误且恰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思。6.积累生活常识。教学准备:1.预习字词,搜集描写农民、养蚕人等底层人民生活的古诗句;搜集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师生)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一、识字加油站1.谈话引入: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点的词语?比如教育局、法院、学校、医院等等。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
28、互相指读。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6.根据主题(地点名称)扩展词语,比比谁写的词汇多。二、字词句运用1.字词运用。(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2)观察所列字的偏旁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3)小组比赛认字写字,看谁写的字既准确又美观。(4)引导学生观察易错字,再举出其它一些易错字。2.词句运用(1)试读句子,体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在不借助词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根据句意大胆猜想词语意思。(2)在词典或教师的引导下,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3)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各词语的特征及与句意的关系。第二课时(写话展示台)一、写话1.情境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月亮为什么有时候是圆的而有时候是船形
29、的呢?为什么动物要冬眠呢?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呢我想同学们心中也会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但有些你无法解答的问题其他小伙伴也许知道答案,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你们的问题吧!(1)引导学生拿出纸笔,将纸剪成小卡片,在小卡片上写出想问的三到五个问题,然后把学生的卡片收上来,再发给全班同学,拿到卡片的学生对卡片上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统一展示。(2)教师对每个问题及其答案进行评议并对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进行解答。(3)指导学生在每张卡片上的问题后面写上问题的答案,并在班级墙上展示,供学生观看。二、展示台1.鼓励学生上台发言,展示自我:(1)你带来了什么书放在了图书角?(2)你平常喜欢读什么书?(3)你从
30、所读的书里学到了什么?2.互相推荐书单。第三课时(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1.出示课件,由农民辛苦耕种图导入悯农(其一)这首诗。2.诵读古诗,认读古诗中的生字词。(1)指导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古诗,指名学生朗读古诗。3.理解古诗,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诗中字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含义。(2)指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4.巩固深化、升华情感。(1)提问: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内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想一想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或心情。5.课外延伸展示课前搜集的描写农民、养蚕人等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
31、古诗,向大家分享,并用自己的语言大致讲解一下古诗意思。二、我爱阅读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地质( )勘( )探岩( )石厚( )脚印( )雨痕( )波浪( )矿( )物读( )书刨( )根问底埋( )煤炭( )( )宝藏( )2.我会加量词。一( )石头一( )书一( )小鱼一( )陆地一( )高山一( )树叶3.辨识多音字。4.借助字词典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勘探_矿物_岩石_刨根问底_5.根据文章思考问题:(1)谈谈对岩石的印象,思考“书”为什么要加引号?(2)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和地质勘探有关的信息,那么什么是地质勘探呢?(3)引导学生理解“雨痕”“波痕”“矿物”。(4)岩石上都“写”了哪些内容?(5)阅读第10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岩石告诉了我们什么。6.课件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如煤炭、石油、岩石。科普有关地质方面的小知识,如煤炭、石油是怎样形成的,岩石的分类,地质层的形成,恐龙的形成等。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