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结题报告(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结题报告(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生成客体”即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轻“生成主体”学生的状况。教学设计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依据设置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在“走”教案似的教学中,“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因此,时代呼唤新的历史课堂,学生需要新的历史课堂,而新的历史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只有在生成的历
2、史课堂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全面的提高。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协调处理“教与学”矛盾关系的要求。历史课程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因此,先要有学生的“学标”,然后才有教师的“教标”;先要有学生的“学案”,然后才有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教案”。我们有必要改“教案”为“学案”,在课堂上,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情去作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我们有理由相信,生成性的教学观念将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成为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不久的将来,在课堂上,对于临场的尴尬,我们能够
3、镇静排除;对于瞬间的顿悟,我们能够相机采撷;对于始料的不及,我们能够灵活处理;对于意外的碰壁,我们能够改弦易辙;对于外来的干扰,我们能够因势利导历史课堂教学生机呈现,可以说是仪态万方。新课标新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使课堂真正焕发出学生生命的活力。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勃发的生命活力。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努力追求涌动生命活力的课堂。二、课题界定所谓生成,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元性的特点。“生成性资
4、源”是不固定的、多元的无法预测的教学资源。“生成”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认知发展角度看,它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从思维发展角度讲,它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能力发展角度讲,它是由“不会”向“学会”,从“生疏”到“熟练”的提升;从情感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对文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从个性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形成。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文本为教学资源,以动态生成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在形象感知、情境感受、情感感染、心灵感动的历史学习中,内化知识、建构意义、发展语言、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三、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
5、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生成意识,提高教师的预设能力和调控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深切领会其新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在这个基础上,构建中学历史“生成性”教学模式。将历史教学提升到生命的层次,变学生为活生生的学习主体,变历史教学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生命发展的过程。3、通过课题研究,从成功的案例中探索出一整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成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生成性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并服务教师的历史课堂教学。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和最佳发展,使学
6、生在生成性的历史课堂中,发展语言、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历史的综合素养。四、研究的理论依据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这就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进行研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构建
7、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自己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在认知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的选择性、体验性、主动性、主观性,将学习看成是学习者对外在信息自主“生成”意义的理解过程,已有的经验是生成性学习的核心因素。生成性的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将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作指导,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优化历史教学的途径与策略。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历史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它,主要不是进行知识系统的构建,而是一个能力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历史素养提升的过程。生成性历史课堂,优化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提供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实践空间,使学生一方面掌握语言规律,积淀语感经验,形成历史能力,从而
8、习得语言;另一方面,为学生打造更好的阅读体悟的平台,使学生能真正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体味,充分地与作者进行精神的碰撞与交流,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濡染、审美的熏陶。五、研究方法课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同当前的历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联系,我们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入手,将科研与教改紧密联系起来,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使研究有序、有效地开展。具体采用下述方法进行研究: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历史互动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2、调查、检
9、测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3、行动研究法:对教师课堂教学短时、高效行为的研究,研究这种做法的效果。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六、研究的过程及相应的内容一、探索初中历史课堂动态的生成。1、采取各种手段,开发生成性资源。著名历史家华罗庚说:“人们早对历史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传统教学中所呈现给学生的历史材料,大多数是抽象化的、理想化的、标
10、准化的历史模型,使得历史内容对初中生显得更为抽象。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已有知识和兴趣)巧妙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各种学习资源的有效的和潜在的作用。把这些学习资源和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融合起来,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再创造;不断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过程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善于从学习资源中获取所需要的历史信息,灵活地解决遇到的历史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积累和活化。2“妙”用学习资源,使学生的发展无拘无束。当今社会的发展追求“以人为本”,这就
11、要求教育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教学的发展更多地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求知和实践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起源与形成,去猜测、探索、创造,逐步形成“我发现了什么”的观念。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学生面对各种信息敢于尝试、敢于发现、敢于创新。在这一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更像一个导演,是学习资源的筛选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善于提供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用的原始材料,并明确指出各种使用途径,以便学生能够自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不仅包括书、活
12、动场地、工具、电影、录音、投影、计算机等,还包括人力资源,即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一些人在内。学习资源的选择不在于它有多么复杂,多么精致,而是在于你是否用的巧妙,是不是发挥了它真正的作用。这一过程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心理,恰当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荷兰历史家和教育家弗兰塔尔说:“学习历史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历史知识自己去发现”让学生遨游于自由的“空间”,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了提高,他们也乐于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学习,并学习创新。3“趣”用学习资源,让学生的实践充满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资源的使用者,又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他们以自己的认知方式建构起对事物的认识
13、。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学好历史的愿望。”既然有这么大的收获,何不就适时地让你的学生放开手脚边“玩”边“学”呢?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让学习主体在自主的、创新的环境里,去理解历史问题的提出、历史概念的形成、历史结论的获得和历史知识的应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 “活”用学习资源,给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没有想象,
14、就没有创造。”想象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概括和升华,丰富的想象力是激励创造的动力,是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过程有了想象的参与,智力才能得到发展。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旦学生的想象展翅高飞,创新的种子便开始生长发芽。当我们发现了这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时,就要精心地播种它、浇灌它,培育它生根、发芽、开花,到时候收获的就是累累硕果。二、探索应对“生成性资源”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产生的资源有不可预测与不可再现的特点,所以教师如何适时敏锐地捕捉,并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恰当地处理更
15、值得我们去关注。课堂教学活资源的生成,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者”等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这是新型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承担的新角色。在课堂这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中,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作为教师应努力把自己转变为动态生成资源的识别者、激活者、开发者、捕捉者和运用者,有效地利用生成课程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重建富有生机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教学,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价值。1树立资源意识,识别动态生成资源。叶澜教授提出:“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且是教学资源。每个学生都是资源,且是独一无二、无法取代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
16、态,无论是以语言,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在建构的过程中必定有生成,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资源意识,较强的判断能力,迅速地把握这些生成资源,成为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识别者。2运用教学机智,激活动态生成资源。教师不仅是动态生成资源的识别者,也是动态生成资源的激活者。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种期望的眼神,也许就是在告诉你,他有自己的发现或者疑问,如果你给他机会,他就可能给你一份惊喜。如果没有把握住,学生的期望和声音就会消失,留下的只是一份遗憾。教师应该树立真正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
17、,把握机会,激活资源。3预设教学情境,开发动态生成资源。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倡导教师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资源的生成有着很强的偶然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灵活的教学预设,主动去开发一些生成性资源。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4创设开放空间,捕捉动态生成资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个别的行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善于捕捉课堂上的闪光点,通过富于智慧的教学策
18、略,重构教学,使生长为更具再生力的因素。七、研究的成果1、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得到了自燃,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关注,合作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思维的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得到了加强。 2、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人人有课题,“科研兴校”的观念与氛围已逐步在学校形成。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有6 篇论文在区、校比赛中获奖。 3、拉近了心理距离, 使学生乐于学习。传统的教学活动多数只有“主-客”的单向活动,把学生看成是“鸭子”、“容器”,
19、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研究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出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体验情境以及适时的激励机智,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好的学法受到大家的鼓励,不全面有效的学法也不会受到嘲笑和指责,而是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运用多种外因性动机的诱因,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上举手的多了,争着发言的场面出现了,发表不同见解的有了。4、掌握了学习方法 使学
20、生善于学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主要的成效有:(1)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使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质疑、查阅课外阅读资料等,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2)具有了一定的质疑水平,学生懂得了质疑的一般方法(如对课题的质疑、对重点字词的质疑、对课文的空白点质疑等),训练了思维。(3)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环境、相互间的对话交流,使学生敢说、愿说,训练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们还不断地结合自己的教学时间进行反思,认真地撰写与相关论文和案例,获奖情况如下:姓 名论 文 题
21、目获 奖陈丽芬表扬的魅力校一等奖课标内外的冲突区三等奖对初中历史课堂生成性资源合理化利用的思考区三等奖蒋佳凤在历史学科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新型导入情境区二等奖杨莉丽区二等奖孙银芬样让历史课堂有“声”有“色”区一等奖八、研究的反思(一) 启示 1、“教”的重点在于为“学”服务,要把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上。所以,“教案”应该成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案,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教师在何时何地帮一把等构成学案的主要内容。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一名顾问、交流意见的参与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帮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 2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追求热闹场面,要以高质量的问题来激活
22、学生高质量的思维。这就有赖于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研究与调控,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学习环境、学习心态的研究与设计。正因如此,教师才具有“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将表现为高效的“引导”功能。 (二)问题及设想 题研究两年多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我们知道还需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讨论:“生成性资源”给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反馈要有恰当的反应、判断和处理能力。由于对学生探究反馈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恰当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也需在教学中仔细斟酌,因材施教。 中学历史“生成性资源”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科研能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同时我们更期待有关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予关注和指导。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