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精校版】(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精校版】(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4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一、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眼睑(jin) 哺育(b) 扎辫子(z) 亘古未有(n)B. 嫩绿(nn) 铲除(chn) 紧箍咒(k) 一蹴而就(c)C. 抽噎(y) 迸裂(bn) 户口簿(b) 不屈不挠(lo)D. 愤懑(mn) 要挟(xi) 绊脚石(bn) 恃才傲物(sh)答案为A选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打蜡 顷刻 生死攸关 口干舌噪B. 飙升 印证 贻养天年 扶摇直上C. 巨擘 清彻 历久弥新 所向披靡D. 皱褶 荧屏 风生水起 精简机构答案为D选项。3、下列各句中
2、,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李劼人偏爱用四川方言写作,这和他从小生在成都分不开,他爱到茶馆听评书,评书艺人生动幽默的话语,就成了他今后文章中的语言。 B. 生态走廊如果建立得当,能够在不影响人类居住区域的前提下将隔离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从而将大大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 C. 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的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D.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答案为D选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
3、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B.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和魅力。C. 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多万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D. 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答案选择B选项。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
4、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现在过春节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像20年前那样骑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都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78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
5、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多集中于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种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电影中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从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的变化,却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事情,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
6、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目前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社会的竞争将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5、下列关于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
7、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答案为C。 6、下列不属于大数据讲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有数据支撑。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
8、富教育资源。C.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们在校即时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答案为C。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
9、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答案为D。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
10、家,唯见王筠独步。”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六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馀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
11、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馀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节选自梁书王筠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居郎署者 居:任职。 B.以母忧去职 忧:忧虑。 C.老而弥笃 笃:执着。 D.身为四代之史 身:亲自。【答案】B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12、的一项是() A.时人为这语曰 吾羞,不忍为之下 B.乃欣然就职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C.其见重如此 其翼若垂天之云 D.不足传之好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答案】B第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四、 (31分)10、 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4分)【答案】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4分)【答案】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
13、看重。11、 第卷文言文中,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5分)【答案】终身好学;勤学苦学;执着专一;温故知新;博观慎取。12、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13、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
14、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3分)【答案】“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
15、,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孟子告天下)(2)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4)_,拔箭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5)画图省识春风面,_。(杜甫咏怀古迹)(6)_,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7)桂掉兮兰桨,_。(苏轼赤壁赋)(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1)征于声色于声而后遇 (2)积善成德 (3)一觞一勇 (4)停杯投箸不能食(5)环珮空归夜月魂 (6)沙鸥翔集 (7)击空明兮溯流光 (8)
16、烽火扬州路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他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
17、山的参错,以及一切由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在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见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
18、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了,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惟一的人生乐趣,现在他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了几百万了,但闻他惟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时印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股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
19、,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还是要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得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去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
20、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从前有一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过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我们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有删改)15、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
21、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B.第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化,姿态万千。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答案】AC。16、 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答案】留意自然的丰富与
22、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17、 文章第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然,更具说服力;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等相呼应,行文详略有致,富于变化。18、 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河里,有说服力。(6分)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
23、还觉得有点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 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宗白华论和晋人之美)【答案】示例一:这句话点明了自然山水与艺术、人生的紧密关系。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会影响艺术和人生;而对待艺术和人生的台独,同样会使自然山水染上人化的色彩。陶渊明、谢灵运等人,能发现自然的美好,忘却尘世的烦忧,因而写出“悠然见南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清新自然的诗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写“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却不免有些寂寞,自然外
24、物因为点染上他独特的情绪色彩,具有生命的气息。示例二:欣赏山水自然的心情与欣赏艺术、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因为艺术与人生是山水自然的映照,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态度。能认识山水自然之美好、博大与威力的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才能获得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如孔夫子、太史公那样领悟人生、寻求精神价值的实现,才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郁达夫那样在山水自然的流连忘返中物我两忘,写出“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的佳作。六、彰显汉字文化 理解传统思想(10分)。 19、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自行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习性的演变特点。要求:至
25、少答出两个特点;语言准确、简明、连贯;不少于40字。(4分)【答案】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来看,小篆以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20、请紧扣下面划横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和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继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6分)“和”是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也有“和无寡,安无顿”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争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望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渴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七、(60分)21、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