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遗产的教学与实践2.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13427878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世界遗产的教学与实践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世界遗产的教学与实践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世界遗产的教学与实践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世界遗产的教学与实践2.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期刊文献世界遗产的教学与实践孙克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摘要:世界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代表了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和资源。本文回顾和讨论了有关世界遗产的一些议题,以其探究世界遗产资源的研究内涵。在世界遗产的教学与实践的基础上, 本文总结了世界遗产的教学体会和方法,以促进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关键词:世界遗产;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Teaching of World Heritage SUN Ke qi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Abstract:Worl

2、d heritage with its universal value represents the common wealth and resources of the human race. With a discussion of several issues related to world heritage and the authors practice in teaching world heritage, teaching experience is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3、 course of world heritage and its teaching.Key words:world heritage; teaching; practice 世界遗产是指具有突出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是大自然和人类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的结晶,代表着最有价值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混合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自 1972 年 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截止到 2008 年 6 月,全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遗产有85

4、1 项,分布在141 个缔约国中,其中文化遗产660 项,自然遗产166 项,混合遗产25 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 年第一批19 项、 2003 年第二批28 项、 2005年第三批 43 项。目前已经有184 个国家加入本公约,成为缔约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至2007 年已召开了31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于2007 年 6 月 28 日在新西兰基督城举行的31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将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护区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次将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的世界遗产除名。由于阿曼将 “ 阿拉伯羚羊保护区” 面积缩减了90%,这一

5、保护区已名存实亡, 失去了世界遗产的普遍价值,不再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本次会议同时宣布将伊拉克的萨马拉考古城、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和塞内加尔的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重视世界遗产教育问题,在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教育计划 ” 第 27 条中明确提出: “ 本公约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本公约第一二条中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 保护好独一无二的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世界遗产的保护反映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申报世界遗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资

6、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自 保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 期刊文献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和世界遗产组织成立以来,其意义在于成功地保护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类文明史保留下众多的弥足珍贵的财富, 促进了世界遗产地的文化和科学研究与交流,推动了全球旅游业的发展。世界遗产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科学、教育、文化、美学、旅游等方面。利用世界遗产进行科学考察和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是其价值的真正体现1 。一、教学思

7、考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的象征,开展世界遗产教学是为了加强公众对遗产保护的教育, 增进对世界遗产知识的认识,开发世界遗产教育资源,提高社会公众的基本素质,探究人类智慧与文明,为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对公众进行世界遗产教育,正在逐渐成为今天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贺云翱认为,对中国的大学来说,“ 世界遗产教育” 是个崭新的课题,因为“ 世界遗产 ”包括 “ 文化遗产 ” 和“ 自然遗产 ” ,其本身就是一门新的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有关的课程设置、学科及学术资源整合、教材编写、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等还都处于探索之中 2 。在世界遗产管理方面要加强从事世

8、界遗产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与开发是一项增强遗产管理能力的长期措施3 。李志超论述了文化遗产学的意义以及大学设立相应学科的必要性 4 。我国许多世界遗产地的管理模式仍按传统的运行机制,对世界遗产教育缺乏认识, 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和有效的世界遗产教育机制。目前在中国高等院校中,还没有设置世界遗产专业。中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教学专业设置、人才培养、 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重视程度,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接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世界遗产教育模式。世界遗产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作为文化遗产的世界遗产反映出文化多样化,包括艺术创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体现在风格各异的历

9、史名城、建筑群、文物、名胜古迹、考古遗址上,充分展示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自然遗产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地球科学、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然遗产反映出的动植物种群的多样性,对于动植物的生存发展,特别是对于保护濒危动植物种群的栖息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世界遗产的保护反映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世界遗产不仅可以带动地区的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发展,更是科研和教育的基地,是探究人类智慧、文明轨迹和自然奥秘的知识源泉。二、教材编写2005 年春季我首次承担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生“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 全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

10、讲授“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 这门新课, 我撰写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教材。这本教材介绍了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论述了世界遗产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本书还介绍了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的状况,讨论了世界遗产的管理、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从教学和科研出发,书中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做了进一步分析和归类, 对全球各大洲的一些世界遗产的属性、分布及功能做了介绍,构建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学科的教学体系5 。为了构建世界遗产教学体系,我还主编了世界旅游文化6和遗产保护与开发7 相关教材,做为本课程的参考书。为了反映世界遗产事业最新的发展趋势,由我编著的一本新的世界遗产教材世界遗产学 最近已由旅游

11、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8 。三、教学体系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 期刊文献在世界遗产教学中,主要教学内容涵盖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濒危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管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我在教材编写和课程讲授过程中,将世界文化遗产按其属性和功能再细分为历史城市、现代都市、乡村聚落、皇宫和王宫、广场、园林、宗教建筑(教堂、修道院和寺庙)、皇家陵园和墓地、城堡和要塞、防御工程、古人类遗址、考古

12、遗址、农业景观、工业景观、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历史建筑及其他(石窟、岩画、大学、纪念碑等),并将世界自然遗产按其属性和功能再划分为地球演化(地质景观、化石遗址、火山、喀斯特地貌等)、生物进化、自然景观和生物保护区。在讲述历史城市这一部分内容时结合自己亲身考察的经历,重点介绍了巴黎塞纳河畔(法国)、罗马历史中心、城内罗马教廷管辖区和圣保罗教区(与梵蒂冈共有)(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意大利)、威尼斯及其泻湖(意大利)、那不勒斯历史中心(意大利)、维罗纳市(意大利) 、梵蒂冈城(梵蒂冈) 、布鲁日历史中心(比利时)、澳门历史中心等。在世界遗产名录中,被列入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名镇就有100 多座。

13、然而,具有5000 年悠久历史的中国,除了于2005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中心以外,我国现在能得以保存下来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只有山西的平遥古城和云南的丽江古城这样的县级小城。在中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许多文物古迹被拆除了,象北京、西安、南京这样一些历史悠久的古都,已很难再有旧城和新城之分。通过世界遗产城市的讲解,使同学们了解到在意大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名城相当多,如罗马历史中心、威尼斯及其泻湖、那不勒斯历史中心、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维罗纳市、锡耶纳历史中心、 皮恩察市历史中心、圣吉米尼亚诺历史中心、维琴察市和威尼托区帕拉蒂奥式别墅群、乌

14、尔比诺历史中心、费拉拉(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等。特别是作为文化遗产的罗马历史中心,这座“ 永恒之城 ” ,时至今日已有2700 多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每一座矗立的千年建筑和废墟遗址都记录着深远浩大的历史,都是艺术巨匠的大手笔,宛如一座露天博物馆,遍布着许许多多博物馆、美术馆、宫殿、教堂等古建筑,在向世人展示这座艺术之都的永恒的魅力,为世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意大利是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 意大利以其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于世。意大利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倍加保护,堪称全世界的典范。2005 年,澳门历史中心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

15、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而使澳门的 “ 赌城 “ 形象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现在,澳门正在以一个“ 文化之都 ”的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澳门历史中心 ”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向世人展示澳门多元文化和平共存的现象,肯定外来文化在中华文化包容中得到尊重、融合的事实。在介绍“ 澳门历史中心 ” 这部分内容时结合自己实地考察,重点讲授 “ 澳门历史中心” 的世界遗产品牌特色。“ 澳门历史中心 ”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树立了城市新形象,而且还推动了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在介绍世界遗产城市的同时,让同学们意识到世界遗产城市不仅仅属于历史城市,在世界遗产名录

16、中,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却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巴西利亚位于戈亚斯高原上,建于 1956 年,建成于 1960 年。巴西利亚是一座唯一列入世界遗产的现代化都市,作为最年轻的世界遗产城市,以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构思新颖别致的建筑和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 体现了现代人类的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堪称现代城市建设的典范和城市规划史上的里程碑,是现代城市规划的楷模。在讲到世界遗产名录的古人类遗址时,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为主线,包括这处遗址的意义、保护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将其与其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人类遗址如桑吉兰早期人类遗址(印度尼西亚)、斯泰克方丹、斯瓦特克朗、克罗德莱和艾维罗恩斯古人类化

17、石遗址(南非)、奥莫低谷(埃塞俄比亚)、阿瓦什低谷(埃塞俄比亚)、阿塔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 期刊文献普埃尔卡考古遗址 (西班牙) 等进行对比讲解, 使同学们全面地了解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上的古人类遗址。在世界自然遗产讲解过程中,使同学们认识自然遗产本身就是各种生物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的宝库。自然遗产反映出的动、植物种群的多样性,对于动、植物的生存发展, 特别是对于保护濒危动植物种群的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自然

18、遗产对于研究生命起源、 地球科学、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部分讲解也融入了我自己实地考察一些遗产地的见闻,包括世界著名的自然遗产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东南部,占地 315 万公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2500万年)和最深的(1700 米)湖泊,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是世界上种类最多和最独特的淡水动物群的地区之一,这对于进化科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贝加尔湖中还拥有世界唯一的淡水海豹。 我在给学生们介绍这处世界自然遗产的同时,展示了自己在贝加尔湖搜集的资料和拍摄的照片, 包括拍摄的淡水海豹照片。将这些实地考察的成果融入教学中,激发了大

19、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四、教学实践自 2005 年我承担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 公选课以来,这门课程愈来愈受到学生的喜欢,报名选修此课的人数逐年增多,选课的学生来自全校各院系几乎所有专业。从2006年开始, 学校每学期都在全校范围内开设“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 公选课。 每学期限两个班级,每班160 人。 2008 年春季报名选修此课人数多达1224 人,远远超过本课程的容量。2008 年,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 课程首次被列入北京学院路地区16 所高校 “ 教学共同体” ,已于同年春季学期开

20、课。选修这门课的学生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联大应用文理学院、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语言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等,本学期共计有108名学生选修此课程。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世界遗产图片,力求用视觉上的冲击力来感染学生,并对讲课内容和课件制作进行了改革,采用多媒体、VCD 、DVD (如 BBC Discovery 中英文版)播放等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中。此外,我还将许多实地考察成果应用于教学中, 同时利用世界遗产知识的多元性,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

21、情景教学的教学环境。在世界遗产教学中,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年来,我不仅考察过我国的许多世界遗产地,也曾赴美国、印度、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梵蒂冈、卢森堡、摩纳哥、新加坡、蒙古、俄罗斯等国考察,并将在国内外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自己收集的资料、撰写的文章和拍摄的图片用于课堂教学之中。2006 年 11 月,我赴印度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期间,再次考察了印度的一些世界遗产,如泰姬陵、阿格拉堡、法塔赫布尔 西格里、德里的顾特卜塔、 德里的胡马雍陵等。 我在印度世界遗产地拍摄的大量照片已用于教学之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北京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长城、北京故宫、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人

22、遗址均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北京的十三陵已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于2003 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世界遗产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北京的科技、文化、教育和旅游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构建北京及城市边缘区遗产教学实习基地。北京这 6 处世界遗产已成为我们世界遗产教学的基地,许多学生带着世界遗产保护理念去实地考察,撰写“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 ” 结课论文。在学习和考察世界遗产地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关注许许多多不是世界遗产的资源,尽管目前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是我们中国的遗产,要加以保护。古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23、-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 期刊文献村落, 作为聚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传统,成为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为了开辟教学实践基地,2005-2006 年,我对北京门头沟区30 多个古村落进行了调研和实地考察。 京西古村落群是我国北方古村落聚落文化的明珠,是具有深厚乡村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我的引导下, 许多学生到这些古村落考察,有的学生还就京西古村落遗产资源保护方面撰写了结课论文。学生们还将世界遗产地考察范围扩展到全国,从学生们

24、的结课论文、 科技立项、 暑期社会实践足以证明他们的世界遗产知识在不断丰富,遗产保护理念也不断增强,许多同学也开始关注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在讲授世界遗产课的同时,我也在从事相关科研项目,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以促进世界遗产教学的开展。我承担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年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课程教学研究” ,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项目。由我负责的“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学研究” 教学项目被列入北京市2007 年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此外,我们也在拓展世界遗产教学领域,在地理学硕士生课程设置上增加了“ 遗产保护与开发 ” 选修课, 已于

25、2008 年春季学期开课。此外, 我还招收了2006 级和 2007 级 10 名“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 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暂时设在地理学专业中)。五、教学研究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发展,是现在和未来国家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世界遗产教学中,使学生们认识到遗产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是21 世纪人类面临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启动相应的遗产教育机制是认识和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世界遗产教学研究,将世界遗产知识融入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地质学、建筑学、考古学、旅游学、美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进行学科渗透,

26、丰富教育资源。本文认为在大学开展世界遗产教育的主要目标如下:(1)通过世界遗产教育,研究和开发文化与自然遗产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 教育价值、美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的资源,使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普及世界遗产知识。(2)开展自然遗产教学研究,研究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通过对自然遗产的认识和研究,探讨生命起源、地球演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开拓自然遗产教学新模式。(3)探讨世界遗产教育,研究世界遗产教学法,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 利用世界遗产知识的多元性,丰富教学内容, 逐渐建立和完善世界遗产学科的教学体系。(4)建议我国政府相

27、关部门制定和完善世界遗产保护教育体系:在学校开设世界遗产保护等相关课程, 在高校中设置遗产保护方面的相关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 相应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我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通过世界遗产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逐渐完善世界遗产学科教学体系,培养特色人才,让学生受到世界遗产教育,增进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利用遗产教育资源,构建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学科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向多学科渗透和交叉,促进各学科的发展,探索世界遗产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参考文献:1 孙克勤 . 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育的探讨J . 中国地质教育, 2004,( 4) : 99 - 103.精品资料 -

28、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 期刊文献2贺云翱 . 关于中国世界遗产教育问题的思考J. 世界遗产, 2007, (1) :32 - 35.3罗佳明 . 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李志超 . 文化遗产学的基本概念及大学责任J . 教育与现代化, 2007,( 3) :7 - 10.5孙克勤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6孙克勤主编 . 世界旅游文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孙克勤主编 . 遗产保护与开发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8孙克勤 . 世界遗产学 M .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