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共1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426277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共1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共1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外国教育史第一章 古希腊教育名解:【斯巴达教育】在斯巴达,教育被当做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并由尚武精神所决定,典型特征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教育内容只重视军事教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重视女子教育。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婴儿出生后,由长老检验,无残疾、体质强健的可由母亲代国家抚养,7岁后送到国家教育场所接受系统教育指导。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权参加民众大会,可任官职,仍需参战、军训。60岁,免除兵役。【苏格拉底教学法/产婆术】“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

2、产婆术。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所以称为产婆术。产婆术过程分成四步。(1)讽刺。讽刺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2)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3)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4)定义。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但也有局限,如受教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者必须积累了一定的事实和知识。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理想国】理想国是

3、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完整的教育计划。柏拉图认为实现理想国家的重要保证是良好的教育。有了良好的教育方能造就出国家的顺民和合格的统治者。柏拉图认为,应把办好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职责,教育应由国家集中领导管理,由国家管理、监督一切教育机构,取消私人办学,对全体公民实施强迫教育。理想国对教育进行了深人思考和设想,对于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具有奠基性作用。第三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名解:【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培养当时封建制度中骑士阶层的成员为目的

4、。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骑士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勇猛作战的各种本领,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保卫者,对文化知识并不重视。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骑士阶层成为绅士阶层的原型,骑士教育也成为绅士教育的原型。【城市学校】是应新兴市民教学阶层需要而产生的,它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新兴市民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其种类有行会学校、商会学校。城市学校在领导权上,大多属于行会和商会。后期,城市学校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在内容上,以读、写、算,及商业、手工业相关的世俗知识为主。在培养目标上

5、,主要是从事手工业、商业的职业人才,大多为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的性质。所以,城市学校属于世俗性质。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来促进作用。【中世纪大学】自新兴市民阶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后,追求新学问成为一种时尚,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师生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在当时是进步现象,有积极意义。它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普及。中世纪大学

6、也有局限性。由于当时教会势力强,因此大学的宗教色彩比较浓厚。简答:1.中世纪大学的特征及意义 教学特点:教育目的: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领导体制: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前者由学生主管教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期限和授课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后者由教师掌管教务,学校诸事均由教师决定。学位制度: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完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课程设置: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后趋向一致,应社会需求分文、法、神、医四科进行学习。教学方法:讲演与辩论。讲演包括宣读和解释权威教材。辩论也都从书本出发,结论是现成的。辩

7、论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脱离实际。意义: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在当时是进步现象,有积极意义。它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普及。它一开始是世俗性教育团体,不受教会统治,使较多的人不受封建等级限制得到教育,符合当时新兴的市民阶级对世俗教育的要求。对于后世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基本上都直接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现代大学的一系列组织结构和制度原则都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中世纪大学还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促进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等多种科学文化保存、交流和发展。中世纪大学也有局限性。由于当时教会势力强,因此大学的宗教色彩比较浓厚。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8、基督教教育的总体特点如下。(一)教育目的宗教化主要是为了培养教会人才,扩大教会势力,巩固封建统治。(二)教学内容神学化主要课程是神学和“七艺”。神学包括圣经、祈祷文教会的礼仪等;“一七艺”是从古希腊内容演变而来的,经基督教改造,为神学服务。(三)教育方法原始、机械、繁琐为了维护教会、神学的绝对权威,教会学校强迫学生盲目绝对服从圣经和教师,学校个别施教,纪律严格,体罚盛行。总的来说,基督教教育在培养僧侣和其他为教会服务人员的同时,向群众宣传宗教,使劳动群众服从教会和封建统治。因此,西方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主题是教会和学校的分离,即教育的世俗化和国家化。但是,在中世纪早期世俗学校普遍消亡、文化衰落的

9、情况下,教会教育在保持、传播古代文化、发展封建文化方面,客观上起了一定作用。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名解:【人文主义】简答:1.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贡献一、特征(一)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二)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三)世俗

10、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四)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儿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五)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二、影响和贡献(一)教育内容发生变化对古

11、希腊罗马的热情使其知识和学科成为教学主要内容。导致了美育和体育复兴并关注自然知识的学习。(二)教育职能发生变化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地欣赏、创造和履行地位所赋予人的职责。(三)教育价值观发生变化重新发现人,重新确立了人的地位,强调人性的高贵,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四)复兴了古典的教育理想形成了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观念,从中世纪培养教士的目标转向文艺复兴培养绅士的目标。(五)复兴了自由教育的传统教育推崇理性,复兴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六)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用自然来取代圣经作为引证,按照人的天性来生活,按照人的需求和本性来设置课程,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欲望和天性,

12、出现了直观、游戏、野外活动等教育新方法。(七)出现了新道德教育观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已开始解体。人道主义、乐观、积极向上、热爱自由、追求平等和合理的享乐等新的道德观在人文主义的学校中开始取代天主教会的道德观。尊重儿童,反对体罚,已成为某些教育家的强烈要求。(八)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及共产主义的教育思想。在某些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首次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以及成人教育的思想。人文主义者莫尔和康帕内拉还提出共产主义的理论以及所实行的教育制度。(九)建立了新型的人文主义教育机构(十)促进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十一)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十二)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进程第六章 欧美主要国家个日本

13、的教育发展名解:【公学】公学是一种私立教学机构。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它较之一般的文法学校师资及设施设备条件好、收费更高,是典型的贵族学校。公学的教学质量较高,在历史上曾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因而总以天才教育相标榜,被称为英国绅上的摇篮。最为人称道的是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贝尔-兰开斯特制】贝尔一兰开斯特制又称导生制。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开斯特所创。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英国近代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师资匾乏的问题。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

14、他们去教其他学生。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数额可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奇缺的压力。因此,它一度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英国风行三十余年,并流传到法、德、美、瑞士等国家。但采用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因此,它最终被人们抛弃。【初等教育法】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是英国政府在1870年颁布的关于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案。该法案规定:(1)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与监督权;(2)将全国划分为数千个学区,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3)对5一12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4)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公立学校,每周学费不得超过9便士,民办学校学费数额不受限制;(5)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

15、目分离;等等。这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强迫初等教育,它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该法案颁布后,英国初等教育发展迅速,到1900年,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巴尔福法案】190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法令的主要内容如下。(1)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以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规定地方教育当局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满足初等教育的要求,享有设立公立中等学校的权利,并为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提供资金。(2)地方教育当局还应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的资助,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巴尔福教育法是英国进入20世纪所制定和颁布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它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

16、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伙伴关系的建立,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对后来英国教育领导体制和中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法案第一次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放在一起论述,使国民教育变为完整的初等义务教育,并把中等教育纳入地方管理,结束了英国教育长期的混乱状态,提供了建立国家公共教育的基础。【莫雷尔法案】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了议员莫雷尔提议的莫雷尔法。该法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拨给每位议员三万英亩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人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大多数州都将赠地收入用来创办农工学校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发展开创了高等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

17、改变了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在莫雷尔法案的影响下,美国州立农工学院兴起,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特性【国防教育法】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之后,美国朝野震惊,开始反思自身的教育问题,并将教育提高到保卫国家的国防高度,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在此背景下,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法案的主要内容如下:(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所谓“新三艺”)的教学;(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3)强调“天才教育”;(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设立国防研究奖学金。1964年,国会又通过国防教育法修正案。国防教育法认识到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教育与国家的安危和国家

18、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该法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国家在危急中的报告】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1983年,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提出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这个报告成了美国8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改革的中心是提高教育质量。报告对美国教育提出了以下几点改革建议:(l)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2)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3)改进师资专业训练标准,提高教师素质;(4)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官员以及学校校长和学监,都必须发挥领导作用,

19、负责领导教改的实施。各级政府、学生家长以及全体公民都要为实现教改的目标提供必要的财政资助。虽然有人批评美国在重视教育质量的同时,又出现了忽视灵活性、忽视情感培养等问题。但是,就总体而言,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产生的效应是积极的。简答:1.5080年代苏联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对旧教育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废除旧的教育制度,改变学校的性质,确立无产阶级政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地位。苏联政府一方面建立了教育人民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作为全俄教育的领导机构,阐明了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和基本原则。实施免费、普及的义务教育,清除了教会对学校的影响。另一方面废除了旧的

20、国民教育管理制度,撤销学区制,撤销学堂管理处和视察处等机构。共和国国民教育总的领导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承担,各地方教育由省、县、乡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的国民教育局负责。这克服了革命前学校管理方面的分散和混乱现象,保证了学校领导的统一性,迅速地、成功地拟汀出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总的原则2.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1988年英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改革法案。该法案是一项对教育体制全面进行改革的法案,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改革问题,但也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经费等多方面的内容。法案规定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岁的

21、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合称为“国家课程”,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核心课程包括英语、数学和科学。基础课程包括现代外语、技术、历史、地理、美术、音乐和体育。附加课程包括古典文学、家政、经营学、保健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生物、第二外语、生计指导等。法案规定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5一16岁),学生要参加四次全国性考试,分别在7、11、14、16岁时举行。法案规定所有中小学可以摆脱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这一政策被认为是英国打破过去中央、地方两级分权管理教育的传统,走向中央集权制的重要一步。法案赋予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法案还

22、规定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这类学校开设基础课程和有关企业实用的课程,采取校内教学与到企业中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培养企业急需的精通技术的中等人才。法案废除了高等教育“双重制”。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在内的高等院校将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管辖,成为“独立”的机构,取得与大学同等的法人地位、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大大增强。1988年教育改革法涉及问题广泛而且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英国教育的某些传统,因此,它在英国引起的反响异常强烈,被认为是自1944年教育法以来英国历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总的说来,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对过去从来没有做过统一规定的课程、考试等问题开始进

23、行全国划一管理,这将对英国未来教育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3.简述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 19世纪初,普及初等教育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美国工人阶级掀起了为设立免费公立学校运动的斗争,贺拉斯。曼是主要的推动者。公立学校运动主要是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义务教育运动,主要特点是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强迫入学;采用免费教育手段促进普及教育运动的开展。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名解:【洛克的白板说】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和经验主义的观念论,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之上的

24、。白板说是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恩物】恩物是福禄培尔为儿童精心设计的游戏材料和教学用品,也即玩具。他之所以把这些游戏材料命名为恩物源于其宗教思想。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自然界的万物虽统一于上帝的精神,但在发展中又显出外在的差异性、多样性。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福禄培尔设计的恩物主要有六种,每一种恩物都有其象征意义和不同的教育作用。恩物能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可进一步发展“整体”和“部分”的概念,真正的恩物应满足三个条件:(1)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2

25、)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3)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一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昆西教学法】指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在昆西学校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的教育改革实验所采取的新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l)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认为儿童具有内在的能力,能自发地从事学习和工作。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和他的本性,提供相应的条件,满足其要求和需要。(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强调学校应成为理想的家庭、完善的社区和民主政治雏形,在促进民主制度的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3)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认为这样做

26、不仅可以唤起儿童学习的意愿,使他们专心致志,而且能摒弃以往的抽象的、无意义的形式训练,并把各门学科统一起来,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整体。因此,他将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并围绕一个核心安排相互联系的科目。(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帕克去世后,他的主要弟子之一库克将他的思想与杜威的思想融为一体并付诸实践,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昆西教学法”【终身教育】简答:1.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夸美纽斯认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这种普及教育的思想是其思想中的核心主题。普及教育的核心是泛智论。泛智论是指把一切知识教给所有人。全面的意义有:(l)掌握对于人类来说必

27、需的一切知识;(2)这些知识可为所有的人们,所有的阶层所掌握。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他认为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进行教育,所有儿童都具备接受普及教育的心理素质。因此,普及教育具有可能性。对于普及教育的内容和措施,夸美纽斯提出以下两点。(”一切人都要受教育。主张在基督教工国的一切教区、城镇和村落都建立学校,使男女青年都能接受普及教育。(2)人人都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措施包括:广设泛智学校;采用班级授课制;实行学年制;编写统一的“泛智”教材。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使所有的儿童都有入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

28、l一6岁)、儿童期(6一12岁)、少年期(12一18岁)、青年期(18一24岁),并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每个家庭应当有个母育学校,每个村落应当有个国语学校,每个城市应当有个中等学校,每个王国或每省应当有个大学。同时他强调国家对教育的管理职权,认为国家应该设立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保证教育得到统一发展。督学的职责包括:培训教育管理者,管理各级学校人员,检查学校工作,监督学校规章的执行,指导社会和家庭教育。他是最早提倡国家设置督学的教育家。另外他还严格规定校长、教师、学生的职责,强调规章制度和纪律的作用。夸美纽斯这种建立全国统一的既分段又连贯的学校制度,并加强国家管理的思想,对后

29、世影响很大,各国的普及教育及公立学校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普及教育的意义和局限如下。(1)夸美纽斯的普及教育思想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对立论基础、基本内容、实施措施,对教师、教育对象、教育年限、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办学制度、教学组织形式、教材等等这些问题,都有比较明确的论述。这为此后普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普及教育思想建立在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基础上,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来论述普及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儿童身心特点作了分析,这是前无先例的。(3)在民主主义、人文主义、爱国主义基础上论证普及教育问题,对贫民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同情。这与宗教改革时期人们大多为了争夺信徒而

30、倡导普及教育相比,是个进步。(4)普及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它包括了一些以前没有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只讲读、写、算、宗教知识或古典学科等相比,它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5)但是,由于时代及其本人认识上的局限,他的认识当然需要不断完善。而且,对普及教育中必须正视的一些问题,如国家是否可能提供普及教育、普及教育作为一种义务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家长是否有能力承担普及教育等,他或者注意不到,或者认识不足,而且多半也是他难以解决的。另外还存在宗教思想与科学思想,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不平等等种种矛盾2.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观点为了克服当时学校教育中家庭教育式的个别教学的弊端,以及为普及教育服务,夸美纽

31、斯大力提倡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的显著特征是多、快、好、省,它能适应普及教育的需要。尤其是在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其优越性更是个别教学无法比拟的。班级授课制的具体设想包括:(1)根据儿童年龄及知识水平分成不同班级,每个班级一个教室,由一个教师对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授课;(2)为每个班级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编写统一的教材,规定统一的作息时间,使每年、每月、每日、每时的教学都有计划地进行;(3)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十人,委托一个优秀学生做十人长,协助教师管理学生,考查学业。班级授课制有助于提高教育效率,扩大教育对象,是近代普及教育极为重要的形式和方法。但过分推重班级教学,则会走向否定个别教学的极端。

32、3.夸美纽斯的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明确地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他所说的“自然”包括以下两方面。(1)指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通法则为依据,从自然中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以自然为借鉴,模仿自然。这样,教育艺术的进行就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自然。(2)指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教育要根据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夸美纽斯是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地总结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他的教学理论包含了大量宝贵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夸美纽斯是一位杰出的教育革新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

33、、人文主义色彩。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夸美纽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思想。他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呼吁开展普及教育,试图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普及教育;详细制订了学年制度和班级授课制度;提出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编写了许多教科书;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可以说,夸美纽斯在教育工作的一切重要领域都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以及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尤其是在近代教学理论方面,他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贡献,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但是,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如他的教育思想中具有过分浓郁的宗教气息;对科学知识及教育科学的认识也不准确。这些缺陷既有他本人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时代本身的局限。4.洛克的绅士

34、教育思想洛克所倡导的绅士教育是一种资产阶级贵族化的教育,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在教育方式上,洛克认为不能通过学校教育,只能通过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他首次把教育的三大部分体育、德育、智育做了明确的划分和详细的论述。关于体育,洛克强调体育的重要性,认为人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他认为每个绅士的身体都必须能适应以后活动中面临的艰苦环境,针对当时贵族子弟多娇生惯养的风气,他强调生活各方面的忍苦耐劳。关于德育,洛克认为德育是教育的灵魂,道德观念来自教育和生活环境,他把德性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地位。洛克把听从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看成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洛克具体

35、论述了城市、智慧、勇敢、仁爱等美德,但他尤其重视“礼仪”。他还提出了德育的方法,认为德育教育的方法首先要重视理性的领导,其次要重视榜样示范作用,强调教育中的早期教育、行为习惯和良好榜样,主张尽可能不要使用体罚。在智育问题上,洛克尤其强调两点:德行重于学问;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此外,他还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提高他们的能力,使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求知。评价:洛克的教育思想以其世俗化、功利性为显著特点。他比夸美纽斯更为彻底地破除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他的思想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对英国及西欧教育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但他的教育思想局限于绅士教育,而缺乏夸美纽斯的民主性。5.卢梭的自然主义教

36、育和当代社会价值卢梭针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残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弊端,提出了自然教育原则,即教育要“顺应自然”,顺应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从自然教育原则出发,卢梭明确提出,自然教育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这种“自然人” 是身心调和发达、体脑两健、良心畅旺、能力强盛的新人。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不依从于任何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各种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他也是自由人。总体而言,自然教育的要求是:正确对待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卢梭依据自然教育的原则,根据人的自然发展的进程和不同年龄时期身心的特

37、点,把自然教育划分为四个时期。(1)婴儿期(出生至2岁)。这一时期,主要是进行体育,其任务在于通过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增强儿童的体质。婴儿期的体育应该顺应自然,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实施正确的教育。(2)儿童期(2一12岁)。这一时期是“理性睡眠时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使他们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对这一时期的儿童不要直接进行理性教育,不要强迫他们去读书。在感觉教育与知识学习的关系上,卢梭把它们完全分割开来,显然是片面和错误的。(3)少年期(12一15岁)。这一时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钾育的任务并不在于教给儿童一大堆知识,而在于发展学生

38、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在教育的方法上,卢梭主张要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独立观察和研究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卢梭还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他认为,儿童必须学会劳动,学会从事一种职业。劳动不仅可以谋生,还能够促进理性的成长,并直接影响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这种重视劳动的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4)青春期(巧一20岁)。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信仰教育和性教育,激发青年自然涌现的善良感情,发展他们的理性,使其在行为中接受道德的磨练。在信仰教育上,卢梭提倡自然神论。他反对传统的宗教教育,要求青年凭着良心和理性信奉上帝,甚至主张由受教育者自己选择宗教信仰。青春期还须进行性教育

39、。在性教育中,关键是顺从自然的发展,远离一切不正当的诱惑,养成克制情欲的习惯。另外,在自然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卢梭还提出了针对德育、智育的一些举措。(1)消极教育。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他的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是对儿童的发展不横加干涉的教育。这就是卢梭所谓的“消极教育”。(2)自然后果律。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他们或处罚他们,而让他们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使儿童服从于自然法则,结合具体事例使他们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受到教育。

40、这就是“自然后果法”。卢梭强调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例如,儿童打碎了窗上的玻璃,不必立刻惩罚他,也不必马上配上新的玻璃,而宁可让他受寒着凉。这样,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及其后果,并加以改正。(3)感官训练。卢梭主张,首先是发展触觉,因为触觉不仅能提供事物的形象和表面,而且比其他的感觉更为可靠;其次是发展视觉,最后发展听觉。但听觉的发展应该注意与语言的发展联系起来。(4)智育。卢梭强调从自然中学习,主张要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独立观察和研究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他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为此特别重视动机、兴趣和需要在学习

41、中的作用。他还主张使用发现法教学、直观教学、从经验中学习。(5)德育。卢梭主张,从天赋良心与自爱出发到爱亲近的人再到爱全人类,激发青年自然涌现的善良感情,发展理性,在行为中接受道德的磨练。6.裴斯泰洛奇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并在教育实践中探索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发展人的能力的方法。从历史的继承性来看,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显然是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中引申发展出来的。裴斯泰洛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全面发展了“自然适应性”原则,使其更为丰富。裴斯泰洛齐的突出贡献是把卢梭的教育适应人的本性的思想发展为教育适应儿童心理的思想,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42、,使卢梭提出的教育适应人的本性的思想有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心理学化理论包括以下几方面。1)教育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心理学化。即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合理规律。裴斯泰洛齐还力图从客观现象和人的心理过程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依据这些要素为核心来组织各科课程和教学内容,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要与自然活动的规律相协调。首要的

43、是要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教学依据人的认识过程进行,从模糊的感觉印象到精确的感觉印象,从精确的感觉印象到清晰的表象,从清晰的表象到确定无误的概念。在此原则下,提出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尽力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懂得自己教育自己。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对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教育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7.裴斯泰洛奇的要素教育论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也为了让更多的人和家庭能够进行教育,裴斯泰洛奇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验,终于找到一个简单易行的教育方法,形成自己独具

44、特色的要素教育思想。要素教育论的基本思想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他认为在关于事物的对象的任何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因素,人如果能掌握它们,就能认识它们所处的周围世界。学生掌握知识也有最简单的要素,教师如果掌握了它,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此,他主张对儿童的教学工作要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扩大,加深。根据这一思想原则,裴斯泰洛齐总结了德智体方面的要素。(1)体育要素:体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关节的活动。体育教学必须依据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最简单的动作进行。劳动中

45、的许多简单的动作要素都与身体运动分不开,通过这些动作训练发展儿童的体力,也可以让儿童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并且这些训练应该与感觉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2)德育要素: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爱,而儿童的爱最初表现为对母亲的爱,即对母亲深厚感情,然后由爱母亲扩展到爱父亲、爱家人、爱周围的人,乃至爱全人类。(3)智育要素:智力的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儿童智力的最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和观察能力,即数目、形状和语言三个要素。儿童要认识这三个要素,必须具备相应的三种能力,即确定事物数量的计算能力,区别事物形状的测量能力,表达事物数、形及名称的语言能力,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学科是算数、几何与语文。8.赫

46、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道德是赫尔巴特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论是他的教育学中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内容如下。1)教育目的论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最高和最基本的目的即必要的目的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养成五种道德观念。在必要的目的之后才是可能的目的,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职业有关的目的。这种目的应该是多方面的。教育的目的还要发展这种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也即兴趣的多方面性。2)教育性教学原则指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的原则。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直接和内在的联系。所以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教学的目的

47、要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教学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为了这个目的,教学要培养多方面兴趣,改变个性。多方面兴趣也因此具有道德的力量。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家们通常是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的,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规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在这个问题上,赫尔巴特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另一方面,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具有机械论的倾向。3)儿童的管理和训育这是道德的形成过程。管理主要目的在于创造秩序,预防某些恶行,为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训育是为了美德的形成。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

48、是训育。训育是指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它分为四个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道德自制。训育有六种基本措施和方法:维持的训育、决定的训育、调节的训育、抑止的训育、道德的训育、提醒的训育。9.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构建的新的标准和思路。其主要观点如下。1)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适应课程要与儿童日常经验保持联系,不可脱离他们的经验内容,强调直观教材的使用,与儿童经验联系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兴趣分为两类: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经验的兴趣包括经验、思辨和审美,同情的兴趣包括同情、社会和宗教的兴趣。各种不同的兴趣对应不同的课程。2)课程要与统觉过程相适应根据统觉,新的知识是在原有理智背景中产生的,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因此,课程安排必须使得儿童能够从熟悉的材料过渡到密切相关但不熟悉的材料。原则有两项。相关。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该相互影响和联系。集中。学校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作为学习的中心,使其他科目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历史和数学被视作所有学科的中心。这两项原则的目的是保持课程教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3)课程必须要与儿童发展阶段相适应儿童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