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概念(共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420646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的概念(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德育的概念(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的概念(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的概念(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 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 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2、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大学我国最早的德育专著 论道德教育涂尔干标志着教育学的诞生 品格概念与品德教育凯兴斯泰纳最早研究品格的专著 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形成3、 德育的功能(简):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政治、经济、文化) (1)、德育的政治功能 a、德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意识的人,维护与巩固政治 b、德育通过学校这一阵地,传播思想制造

2、舆论 c、德育直接培养政治人才 (2)、德育的经济功能(生产流通消费) a、生产领域:提高劳动者素质 b、流通领域:诚信体系 c、消费领域:树立健康积极的消费观 (3)、德育的文化功能 a、保存传递文化;b、选择文化;c、融合创新文化; d、引领文化 2、德育的个性化功能 (1)、德育的个体发展性功能:为个体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对个 体的品的结构(政治、道德、思想品质)的发展起作用 (2)、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满足人超越的需要,满足精神追求 的需要,使人从中获得精神的快乐、愉悦4、 德育的地位的认识(结合实际谈) 德育首位论、五育并列论、完全寓它论、以智代德伦、德育唯一论5、 德育目的的概念

3、:德育目的就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德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 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格规格。6、 德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激励、评价,是整个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7、 确定德育目的的依据(简) (1)、客观依据 a、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 b、不同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c、各级各类学校不同阶段的特点 (2)、理论依据 a、德育目的的直接来源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该理论既确定了人的全 面发展观又展现了人的未来发展方向) b、各种流派围绕的根本问题就是教育目的、教育取向的不同 个体本位论:主要考虑人的发展、人的需要来确定德育目的(代表人物:杜威、 卢梭) 社会本

4、位论:在遭人与造公民之间选择造公民(代表人物:涂尔干) 科学主义:社会瞬息万变,教育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强调教育的功利性、适应性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要按人性化的需要来设计8、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1993年小学德育大纲) (1)、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家、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 (2)、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3)、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4)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5)、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 品德基础两大层面:人才素质、社会功能9、 德育的基本内容(结合实际),应加强哪

5、些方面的德育教育 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3)、基础文明教育 (4)、劳动教育 (5)、法纪教育 (6)、心理教育(性教育) (7)、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需加强的方面:(1)、信息道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和道德教育 (2)、生态道德教育:生态危机根本上是人性问题;为动物谋福利 (3)、科学道德与科学精神教育 (4)、经济道德教育:公平、良性竞争;诚信教育 (5)、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教育:公正、关爱、宽恕10、 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德育活动的客观顺序或工作流程,是受教育者与德育工 作者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

6、过程。11、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1)、德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个体或团体,是推动德育活动顺利进行和开展的 主导。 (2)、受教育者:接受影响的个体或团体,是推动德育活动顺利进行和开展的主体。 (3)、德育内容和方法:德育者用以影响、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中介,是德育活动的依据12、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1)、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2)、德育目标要求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主要矛盾 (3)、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4)、教育者提出的的与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状况之间的矛盾13、 德育过程概述 (1)、德育过程与社会家庭的影响过程 德育过

7、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本质上是学校教育过程 社会家庭是盲目的、偶然的 (2)、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等五育侧重点不同 德育遵循品德发展规律;智育遵循认知水平;美育遵循审美发展;体育遵循运动 规律 (3)、德育与品德发展形成发展过程 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心理过程,德育是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依据品德形成发展 规律才能有效。14、 德育过程的规律(论)/特点 (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具有统一性与多端性 a、从品德的内部结构看,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动是品德的基 本要素。 b、这四个要素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认识是前提,行动是关键,情意起调节作 用。 (

8、2)、德育过程是在活动与交往中统一各种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与实践性。 a、活动与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b、青少年活动、交往是多种多样的 c、教育性活动在交往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3)、德育过程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相统一的过程,具 有自主性。 a、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状况的矛盾 b、德育过程是自我教育和教育相统一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15、 德育原则 (1)、知行统一原则 德育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要将提高道德理论知识与道德实践行为 相统一,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a、学

9、校不能搞形式主义 b、在知识与实践中促使学生掌握德 育; c、进行适当,恰到好处的奖惩 (2)、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统一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在正面疏导,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同时又要 有纪律约束,引导学生遵守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等,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 要求:a、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 d、选择适当时机,已达到教育目的 (3)、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统一原则 要求:a、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尤其多关心差生; b、给学生制造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合理的自尊需要; c、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提出合理化的要求 (4)、集体教育

10、与个别教育相统一原则 教师要教育集体,培养集体,并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体。同时要注意个别 教育,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与发展,把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辩证统一起 来。 要求:a、引导学生关心他人,热爱集体,重视学生集体观的培养; b、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c、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其个 性在集体中得到充分发展,并初步培养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 (5)、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 一致,前后连续地进行。 (6)、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

11、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16、 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1)、直接道德教育 如:1872年日本的修身课;1902年中国的修身课 (2)、间接道德教学 学科教学(知识本身具有教育性、传授知识的过程具有教育性、 教师自身榜样作用);班主任工作;团队组织及其活动;课外校 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家庭网络17、 德育的方法、含义、形式、如何运用 (1)、说服教育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是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形式:报告、演讲、讨论谈话、读书指导、参观参加社会调查。 运用:内容组织合理恰当;注意学生的发动;注意逻辑性 (2)、榜样示范法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

12、方法。 形式:典范、典型、示范、艺术形象 运用:将权威性、时代性、相近性三者结合 (3)、情感陶冶法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形式:情景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 运用:情景设计具有感染力;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学生与教学情境互动 (4)、实际锻炼法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形式:练习、委托任务(角色承担)、规章制度、活动组织 运用:给予实践主体一定的自由;注意实践频率和难易程度的控制 (5)、品德评价法 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性或否定性评价来引导学生品德发展的方法。 形式:操行评定、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 运用: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13、;频率和程度适当;注意场合 (6)、自我修养法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来使自身品质不断完善的 方法。 形式:慎独、内省、写日记 运用: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主题道德的自我构建18、德育方法的概念: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 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19、德育模式 (1)、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道德教育三个基本原则:a、必须首先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水平阶段 b、必须在儿童中引起真正的道德冲突和意见不一 c、要向儿童揭示出高于他已有发展程

14、序一个阶段的道德 思维方法 (2)、关怀体谅模式 代表人物:尼尔诺丁斯 道德教育应以“体谅”为核心来组织,应当帮助学生摆脱恐惧和怀疑,以培养学 生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为核心目标20、 德育课程的种类及特点 (1)、学科课程 系统性、知识性、计划性 (2)、经验/活动课程 灵活性、实践性、间接性 (3)、隐性课程 无意识性、广泛性、间接性、情感性21、 德育内容的概念: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由于历史文化条件的不同,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 德育内容是各不相同的)22、 德育课程的概念: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 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23、 德育的价值取向 (1)、德目主义:是德育的一种价值取向,即直接教学,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直接传 授教育价值。 (2)、全面主义:是德育的一种价值取向,即间接教学,不开设独立的德育课程,主要 通过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所有课程和一切活动来进行道德取向。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