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共7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共75页).doc(7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案任课教师:钟敏编写时间:2006年适用班级:计算机 自动化总学时数:70使用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 施晓秋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教学目标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逻辑划分计算机网络的拓朴结构重点和难点(专业词汇)计算机网络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LAN/WAN/MAN网络拓朴结构 总线型 环型 星型 树型 网状型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定义:将地理上位置不同且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在一起、由专门的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功能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软、硬件)
2、通信线路(通信媒体、通信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单机OS功能+网络通信协议+网络资源管理+网络服务)资源共享(硬件、软件,如程序、数据库、存储设备、打印机)1.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一、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发四个阶段:1. 初级阶段 2. 计算机网络阶段 3. 标准或开放的计算机网络4. 高速、互连、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1.2.1初级阶段远程联机系统(20CEN,50-60年代) ComputerTerminalTerminalTerminal远程联机系统的发展典型:美国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AGEComputerTTTPSTN1.2.1 计算机网络阶段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成计算机-
3、计算机的网络:ARPA NET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结构1.2.2 计算机网络通信将应用与通信功能从逻辑上分离,应产生了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概念通信子网资源子网Host网络逻辑划分: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资源子网提供用户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包括加入网络的所有的计算机、终端外设及各种软件和数据资源 通信子网提供网络的通信功能(数据的传输与转发)1、 网络接口功能:实现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接口功能2、 存储/转发功能:对进入网络传输的数据信息提供转发功能3、 网络控制功能:为数据提供路径选择、流量控制等功能包括通信处理机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 1.2.3 开放的计算机网络 一、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IBM
4、的SNA(系统网络结构)-1974 DEC的DNA(分布型网络的数字网络体系)-1975 ISO的OSI 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977/1983IEEE的IEEE802标准- 1980年,二、网络的高速发展:ETHERNET(以太网) Internet 三、发展方向 高速:带宽的增加达到Gbps互连:Intranet Extranet Internet/Internet 智能:服务(QoS)管理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一、计算机网络有多种分类标准,如按传输技术(广播、点对点)、通信介质(有线、无线)、按数据交换方式(报文、分组、虚拟分组)、通信速率(宽带、窄带)和使用范围(私有、公有)
5、等。最普遍的是按地理范围划分: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s ,LANs)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s ,WANs)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MANs)1、典型的局域网技术举例:Ethernet Token-Ring FDDI2、典型的广域网技术有:Modems 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DS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Frame relay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T-Carrier Seri
6、es (T1, T3, etc.) SONET (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 1.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资源共享:程序、打印机2、快速传输信息:E-MAIL3、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4、资源的可用性与可靠性:平衡负载、后备5、任务的分布处理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信息检索2、现代化的通信方式3、办公自动化4、管理信息系统5、电子商务6、远程教育与E-Learning7、远程医疗8、生活娱乐1.5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见前面重点反复强调1.6 计算机网络拓朴结构 一、数学中的图论 二、网络的拓朴结构: 将通信子网
7、中的具体设备视为“点或线”采用拓朴学的方法抽象出的关于节点与链路的几何构型三、常见的网络拓朴结构 总线型 星型 树型 环型 网状型 为什么要研究网络的拓朴结构 网络拓朴结构是决定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 。构造网络时,首先要选择采用何种网络拓朴结构来物理连接所有的节点与计算机。 1、线性总线(Ethernet)所有节点直接连到一条物理链路上,除此之外节点间不存在任何其他连接。每一个节点可以收到来自其他任何节点所发送的信息优点:简单、易于实现缺点:可靠性和灵活性差 、传输延时不确定 2、环型结构(Token-Ring)节点与链路构成了一个闭合环,每个节点只与相邻的两个节点相连。每个节点必须将信息转发给
8、下一个相邻的节点。优点:简单、易于实现,传输延时确定 。缺点:维护与管理复杂双环(FDDI)两个非相连的独立同心环主环+备用环(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环在使用)优点:在单环之上增加了高度的可靠性。缺点:维护与管理复杂,投资大3、星型 (Ethernet)网络由各节点以中央节点为中心相连接,各节点与中央节点以点对点方式连接。 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要通过中央节点优点:结构简单,管理方便,可扩充性强,组网容易。缺点:中心节点成为全网可靠性的关键4、扩展星型(campus-based)星型结构的重复( 中央星型拓朴上的节点是另一个星型拓朴的中心节点).减少了链路与设备的投资优点:在星型的优点之外,更富于层次,
9、从而可隔离某些网络流量5、层次结构(LAN/WAN)又称树型结构数据流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6、网状结构(广域网)又称无规则型。结点间的连接是任意的,不存在规律。是目前数据的传输有赖于所采用的网络设备优点:多条链路提供了冗余连接缺点:结构复杂7、完全网状结构每一个节点均与其他每一个节点直接相连。数据的传输有赖于所采用的网络设备优点:多条链路提供了冗余连接缺点:链路随着节点数目的增加呈指数增长。Homework复习本章内容 p17 1,2,3,4.3,4.4预习下一章(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分层?体系结构中的相关术语和概念OSI的各层及功能TCP/IP及其与OSI的比较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
10、结构教学目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ISO/OSI Model TCP/IPISO/OSI Model和TCP/IP的比较 重点与难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层,服务,接口,协议)ISO/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数据封装(APDU,PPDU,SPDU,分段,分组或包,帧,比特)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一、网络通信的一般模型计算机网络所采用的一般模型为层次模型.entityentityLayer N+1Layer N-1Layer NLayer NLayer N+1Layer N-1Layer N protocolLayer N+1 protoc
11、olLayer N-1 protocol二、为什么要分层?以文件传输为例说明网络传输的复杂性l 线路质量问题l 寻址问题l 选路问题l 传输中错误问题l 拥塞问题l 速度匹配问题l 文件系统不同问题l 多用户问题分层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复杂性,提高灵活性-“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以邮件传递为例说明分层的好处:YouWuhan AirportPostoffice A Your friendPostoffice B Beijing AirportPost ruleUser ruleAirport rule三、分层的原则l 分层是根据功能的抽象分层l 每个层次所要实现的功能或服务均有明确的规定 l 不同的
12、系统分成相同的层次,对等层次具有相同功能。l 每层功能的选择应有利于标准化l 高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时,下层服务的实现是不可见的 l 层次的数目要适当(太少功能不明确,太多体系结构过于庞大)与层次模型相关的若干术语1、源和目标源: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发送方目标:通信过程中,数据的接收方2、实体与对等实体Entity(实体):每一层上的活动元素,包括实现该层功能的所有硬件与软件Peer-peer entity (对等实体):相互通信的两个不同机器上的同一层次4、 服务与接口Service(服务): 每一层为上一层所提供的功能称为服务。N层使用N-1层所提供的服务,向N+1层提供更高的服务。Inte
13、rface (接口): 定义下层向其相邻的上层提供的服务及原语操作,但服务的实现细节对上层是透明的(不可见的)。5、 协议与协议数据单元l 协议(Protocols)和N层协议l 协议可以使通信更有效地进行。l 从源到目标还会出现数据传送的混乱定义: 为网络通信所制定的一组规则、约定和标准。网络通信是一种层到层的对等通信,第N层上的通信规则或约定称为N层协议6、协议的三大要素语法:定义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语义:规定协议语法成分的含义 时序:协议语法成分的顺序和速度匹配关系 关于协议要素的比喻例1:信封的格式由语法来定义,而格式的含义由语义来规定。例2:老师讲课:语法:中文语法规则语意:有意义的
14、中文,含有一定的信息量,言之有物时序:老师先讲,同学提问7、数据单元(PDU)l 按每层协议所采用的数据格式,被对等实体用于执行其相同的协议l 网络中所传送的数据的逻辑组成单元l 从高层到下层,存在数据的封装过程l 从下层到高层,存在数据的拆封过程四、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定义:网络功能分层结构与各层协议的统称。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中分层的数量、各层的名称、内容与功能会有所不同。网络体系结构的例子:IBM的SNA(系统网络结构)-1974DEC的DNA(分布型网络的数字网络体系)-19752、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l Early 1980s -Mid 1980sl 计算机网络规模与数量的急剧增长
15、l 许多不同规格与实现的网络产品之间难以进行互操作l 专用系统的严重阻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3、专用技术与开放技术的对比专用(Proprietary):个别厂商开发、拥有并控制一个公司或一个公司集团掌握了整个技术开放(Open):技术的免费使用是对公众开放的,不同厂商的网络产品可以互相兼容,进行互操作. 五、ISO 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模型1、通过对当时已有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进行研究,借鉴其精华之处,于1984年公布了一个标准(文件ISO 7048)。2、OSI 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ng Reference Mode)l一个概念模型,并未确切描述用于各层的协
16、议和服务,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体系结构目前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主流模型3、OSI 模型的意义Interoperable 能共同操作的 (0)能共同使用的Facilitate 促进 Application protocolRepresentation protocol Session protocol Transport protocol通信子网APDUPPDUFrameBitsPacketSPDUSegment4、OSI中的数据传输数据流从源的上层逐层流向下层,在目的端则由下层逐层流向上层源 数据封装: APDU - PPDU - SPDU - Segments - Packet - Fra
17、me - Bits目的 数据的拆封: Bits - frame - Packet - Segment - SPDU - PPDU - APDU数据封装的例子5、OSI 模型各层的名称和功能Layer 7: 应用层 Layer 6: 表示层 Layer 5: 会话层 Layer 4: 传输层 Layer 3: 网络层 Layer 2: 数据链路层 Layer 1: 物理层1、物理层的功能负责实际或原始的数据“位(BIT)” 传送,通过传输介质将比特流由一个节点传向另一个节点。节点通常分为DTE与DCE两大类。DTE为用户端接设备,DCE为数据控制设备。该层协议的功能是定义网络物理设备DTE/DC
18、E的接口。物理层协议具有四个特性: 机械特性:设备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等电气特性:信号电平的高低、阻抗匹配、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物理接口上各信号线的功能规程特性:利用各信号线传输二进制位流的一组操作规程,即各信号线工作的规则和先后顺序。如何建立与拆除物理连接、全双工或半双工、同步还是异步传输。2、数据链路层的功能l 实现两个相邻的机器间的无差错的传输。通过对物理层提供的原始比特流传输服务的加强,向网络层提供服务l 成帧:规定数据链路层最小的数据传送逻辑单位帧的类型和格式。将从网络层接收的信息分组组成帧后传送给物理层,由物理层传送到对方的数据链路层。l 物理寻址和对网络拓
19、朴的存取l 差错控制:在信息帧中带有校验字段,当接收方收到帧时,按照选定的差错控制方法进行校验,在发现差错时进行差错处理。l 流量控制:协调发送方与接收方的数据流量,使发送速率不要超过接收方速率。l 共享介质环境中的介质访问控制l 链路管理:建立、维持与释放数据链路。 3、网络层的功能l 涉及将源端发出的数据(分组)经各种途径送到目的端,从源端到目的端可能要经过许多的中间节点-互连和路径选择(源网络-目标网络)l 通信子网的最高层,但是处理端到端(主机主机)数据传输的最低层。l 信息分组的类型和格式l 逻辑寻址l 路由和转发l 拥塞控制4、传输层的功能l 为高层数据传输建立、维护与拆除传输连接
20、,实现透明的端到端的传输(主机-主机)l 真正意义上的从源到目标的“端到端”层,源端的某程序与源端的“类似”程序进行对等通信l 屏蔽了上三层 (面向应用) 和下三层(面向数据传输)之间的界限,弥补网络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的不足,提供可靠的网络服务l 信息的分段(源端)和合并(目标端)l 流量控制和差错恢复l 多路复用5、会话层的功能l 建立、管理和终结不同机器上的应用程序或进程间的会话l 为表示层提供服务l 会话(Dialogue)的管理:令牌(Token)l 会话的同步 检查点(Checkpoint)6、表示层的功能l 表示层以下各层只关心可靠的数据传输,而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送数据的语法和语义。
21、完成语法格式的转换l 不同的计算机可能有不同的内部数据表示(抽象语法),表示层收到应用层传过来的某种语法形式的数据后,将其转换成适合在网络实体间传送的公共语法(传送语法)表示的数据。包括数据表示格式和转换、数据压缩、加密与解密、协议转换等l 与接收方协商所采用的公共语法类型l 表示层对等实体间连接的建立、数据传送与连接释放。7、应用层的功能l OSI的最高层,也是离用户最近的层,是计算机网络与用户之间的界面l 由若干的应用进程或程序组成。网络通过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多种网络服务。l 常见应用层服务: 目录服务 电子邮件 文件传输 虚拟终端 前面我们说的通信子网指的就是1、2、3层。2.3 TCP/
22、IP模型一、TCP/IP与Internet20世纪70年代中期:ARPA实现异种网互连,TCP/IP出现1980年前后:ARPA将ARPA上的所有机器转向该协议,并资助开发用于UNIX的TCP/IP协议1985年:NFS涉及TCP/IP协议的研究与开发,其所资助的所有网络机构均采用该协议NOW:若干协议组成的完整的协议簇/一个网络协议体系。二、异种网络互连的唯一协议体系,适用于不同机型(从PC到巨型机)、不同类型的网络(从局域网到广域网)。2.3.2 TCP/IP模型中的各层主要协议FTPtelnetHTTPSMTPSNMPDNS其他 TCP UDP IPARP/RARP ICMP Ether
23、netToken RingFDDIATM其他1、主要协议的名称FTP: file transport protocol DNS: domain name service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SMTP:simple mail transport protocolTFTP: trivial file transport protocol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IP:internet protocol2、关于TCP/IP的说明l TCP/IP是OSI模型之前的产物,所以
24、两者间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l 不存在与OSI中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相对应的部分。因为TCP/IP用于异构网络的互连,支持各种网络拓朴结构,所以在该两层无限定。l 最主要的协议是TCP协议与IP协议。两者可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与其他协议配合使用。3、两种模型的对比:OSI与TCP/IP的比较ApplicationApplicationPresentationSessionTransportTransportNetworkInternetDatalinkNetworkAccessOSI ModelTCP/IP ModelA、类似之处l 均为层次结构l 存在可比的传输层和网络层l 均有应用层,但其所
25、提供的服务有所不同l 均是一种基于协议数据单元的包交换网络l 作为概念上的模型和事实上的标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B、不同之处l TCP/IP将OSI中的上三层合并成了一个应用层l TCP/IP将OSI中的下地层合并成了一个网络存取层l TCP/IP由于层次更少显得比OSI更简洁l TCP/IP作为从INTERNET上发展起来的协议,已成了网络互连的事实标准,但目前还没有按OSI实现的网络产品。l OSI仅作为理论的参考模型被广泛使用。Homework复习本章内容 在常规的复习总结之外,分析考虑如下问题:OSI模型或TCP/IP模型如何与你所知道的INTERNET上的数据传输联系起来?举例说明。预
26、习下一章的部分内容(数据通信基础)有哪些相关的术语?数据通信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数据编码方式?第三章 物理层教学目标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传输介质 物理层的网络互连设备物理接口重点和难点信息/数据/信号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信道,介质,)基带传输/数字数据编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频带传输/模拟数据编码(调制,解调,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信道带宽/数据传输速率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通信/并行通信3.1数据通信基础一、基本概念1、信息、数据和信号l 信息:不同形式表达的知识,通信的目的是交换信息l 数据: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数字、文字、声音、图形与图象等形式。
27、在计算机中,以二进制代码表示。同学们所熟悉的数据编码系统有EBCDIC和ASCII码 l 信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表示形式l 三者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涉及数据的内容和解释,信号则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表示形式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计算机系统关心的是信息所采用的编码体制(如用ASCII还是EBDIC来表达字母和数字,采用GIF或BMP表达图像等)或数据形式;而数据通信系统则关注如何将表示数据的二进制比特序列转换成适合于通信系统传送的信号,包括数据如何用电信号表示以及如何传输信号。例子: 信息:NETWORK 数据:(用ASCII码表示) 信号: 用脉冲信号表示的方波图2、模拟信号
28、和数字信号l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是关于时间的连续函数l 数字信号:离散的脉冲信号,关于时间的非连续函数3、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信道计算机发送信号接收信号信道带宽l 介质与信道1. 传输介质:泛指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连接各个计算机的物理媒体,特指用来连接各个通信处理设备的物理介质。包括无线与有线两大类。2. 通信信道:传送信号的一条通道,其建立在传输介质之上,但包括了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同一传输介质上可提供多条信道,一条信道允许一路信号通过。l 信道的类型1. 模拟信道与数字信道 按相应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采用的信号方式划分。2 信道与无线信道 按信道所基于实现的传输介质划分。l 数字通信系统计算机数
29、字信道计算机发送数字信号接收数字信号信道带宽编/解码器编/解码器l 模拟通信系统计算机模拟信道计算机发送模拟信号接收模拟信号信道带宽D/A转换A/D转换问题一:l 数据如何用电信号表示?l 基带传输与数字数据编码l 频带传输与模拟数据编码Vocabulary and Terml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信道、介质)l 基带传输/数字数据编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l 频带传输/模拟数据编码(调制,解调,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3.2基带传输l 基带信号:矩形脉冲信号是二进制比特的典型表达方式,按傅利叶分析,其由直流、低频、高频的多个成分组成。在其频谱中 ,从零开始的能 量集
30、中的一段频率范围称为基本频带,简称基带。基频等于脉冲信号的固有频率。与基带对应的数字信号 称为基带信号。l 基带传输:在数字信道上直接传送数据的基带信号l 特点:1. 抗噪声能力强,成本低,传输速率高2. 信号衰减严重,只能利用有线介质近距离传输3. 基带信号频带宽,传输时要占用整个传输介质的带宽一、数字数据编码数字数据编码的任务是如何将二进制比特转换成适合在数字信道上传送的数字信号:l 不归零(NRZ,Non-Return to Zero)编码 l Manchester编码l 差分Manchester编码A、NRZ 编码:规则:以高电平表示逻辑“1”,低电平表示逻辑“0”。 特点:由于不能判
31、断位的开始与结束,收发双方不能保持同步,需要用另一个信道同时传送同步信号。B、Manchester 编码规则:将每比特周期T分为前T/2和后T/2;前T/2传送该比特的反码,后T/2传送该比特的原码。特点:任何两次电平跳变的时间间隔是T/2或T,提取电平跳变信号可作为收发双方的同步信号,不需要另外的同步信号。即“自含时钟编码”。C、差分Manchester 编码规则:对Manchester编码的改进,保留每比特中间的跳变作同步之用;每比特的值则根据其开始处是否出现电平的跳变来决定,有跳变者为“0”,无跳变者为二进制“1”特点:电路复杂,抗干扰能力强。示例:见P36 图3-4二、目前常用的数字编
32、码Manchester and NRZ 编码在基于铜缆的网络中较为普遍 are popular on copper-based networks. Manchester and 4B/5B ,甚至8B/10B 编码则在基于光纤的网络中被广泛使用3.3 频带传输l 频带传输:由于基带传输的近距离限制,在远距离传输中通常采用模拟信道。利用模拟信道,传输二进制数据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l 关键技术问题:如何将计算机中的数字信号转化为适合模拟信道传输的模拟信号。l 解决方案 将要传送的数字数据“寄载”在载波上,利用数字数据对载波的某些特性(振幅、频率、相位)进行控制,使载波特性发生了变化,然后将变化了的
33、载波送往线路进行传输l 调制与解调1. 调制:在数据发送端,将数字数据寄载在载波上的过程称为调制(modulation) 2. 解调:在接收端,当携带数据信号的载波到达时,将数字信号从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解调(demodulation)。l 三种基本调制方法根据调制过程中所采用的载波的特性不同,分为三种基本调制方法:y=A sin( t+) 1. 幅移键控(ASK, Amplitude-Shift Keying):通过载波信号的振幅变化来表示二进制信号“0”与“1”2. 幅移键控(FSK ,Frequency-Shift Keying):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二进制信号“0”与“1”3. 相
34、移键控(PSK ,Phase-Shift Keying):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表示二进制信号“0”和“1”。按照使用相位的绝对值或相位的相对偏移两大表示分为绝对调相和相对调相;按对一个完整周期的相位的划分方式分为二相制、四相制、八相制等。 l 三种调制方式的比较1. 幅移键控 :技术简单,抗干扰能力差 2. 频移键控:技术简单,抗干扰能力强 3. 相移键控:技术较复杂,抗干扰能力强 ,编码效率高4. 目前在网络中广为使用的调制方式为三种基本方式的变种。问题2:信号如何传输?1、对信道的要求2、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3、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4、多路复用技术5、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Voc
35、abulary and Termu 信道带宽/数据传输速率u 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u 串行通信/并行通信u 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 u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Fourier分析任何正常的周期函数,都可以由无限个正弦和余弦函数合成,这些函数为基频的n次谐波(n=1,2, )1、信号传送与信道带宽l 信道带宽:信道中信号的频谱范围 l 信道带宽与信号传送:信道的带宽至少要能保证基频信号(基次谐波)的通过;而且信道带宽越宽,信道中所能通过的高次谐波的次数就越高,从而在接收端信号还原后的失真就越小。2、信道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l 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中线
36、路上每秒内传输的二进制数据位数,其单位为bps(bit per second)l 由脉冲信号的Fourier分析可知:脉冲越窄,数据传输速率越高,但为了使信号不失真通过通信信道所需要的信道带宽越高。l 信道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限制信道的带宽,就是限制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信道的带宽,就是提高数据传输速率。3、两个定理l Nyquist 定理Nyquist 定理给出了有限带宽的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2Hlog2V(b/s) 其中,H为信道带宽,V表示被传信号的电平级数。 例如: 一个无噪声的带宽为3KHZ的信道若用于传送二进制数( V=2),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不可能高于6
37、000bps.l Shannon 定理给出了有限带宽的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Hlog2(1+S/N) 其中,H为信道带宽,S/N为信道的信噪比。 例如:一个信噪比为30db、带宽为3KHZ的信道若用于传送数据,则不管使用多少级的信号电平,其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绝不可能高于3000log2(1+1000) bps.(分贝数=10log10(S/N)4、通信方式l 单工通信:数据传送只能在一个固定的方向上进行,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方向。例子:广播、电视 l 半双工通信:信号可以双向进行,但不可同时进行,一个时间只能有一个方向的传送例子:对讲机、计算机终端l 双工通信:信号可以同
38、时进行双向发送例子:计算机计算机l 串行通信:数据流以串行方式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存在字符同步问题 例子:电话线路传送数据信号l 并行通信:数据以成组方式在多个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在并行传输中,一次传送一个字符,所以不存在字符同步问题。例子:计算机中的总线l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的比较1. 在相同的发送时钟下,并行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将大于串行通信。2. 并行通信需要多个并行信道,实现昂贵。3. 并行通信方式适合于近距离通信(如计算机中)而在远程通信中一般采用串行通信方式u 串/并与并/串转换当计算机通过串行信道相互通信时,在发送方要进行并/串转换,而在接收端要进行串/并转换计算机串行信道计算机并
39、行传输并行传输串行传输并/串转换串/并转换5、多路复用技术l 多路复用: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建立多条通信信道的技术l 意义:多路复用使得在同一传输介质上可传输多个不同信源发出的信号。可充分利用通信线路的传输容量,提高传输介质的利用率 l 常用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多路复用(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多路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l 多路复用系统的结构多路复用器高速通信线路多路复用器A、频分多路复用(FDM)l 工作原理:将一个具有较大带宽的
40、线路划分为若干个具有较小带宽的信道,各条信道的中心频率互不重合,相互间留出一个适当的频率范围作保护频带用以减少干扰。然后将多路信号分别调制到各个信道中,在线路上同时进行传输 l 用途:主要用于传送模拟信号。频带传输因此也被称为宽带传输。l 例如:在公用电话网络上,12条语音信道复用在60-108KHZ或12-60KHZ的频带上。示例:见书P46 图3.16B、时分多路复用(TDM)l 工作原理:将一条信道的工作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片(time slot),每个时间片供一路信号传输信号用,多路信号按时间片轮流使用通信线路的全部带宽。l 用途:既可用于传输数字信号,也可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举例:T1
41、载波(Carrier)或E1载波(Carrier) 。示例:见书P47 图3.17时分多路复用示例T1l 由Bell公司制订l 利用TDM和PCM技术提供24路语音信号在一条通信线路上的复用标准。l 每路语音信号首先要经脉冲编码调制(PCM)进行数字化。 PCM的编码解码器每秒采样8000次,即采样一次的时间为125sl 然后24路信号用TDM技术组成1帧信号,即每个语音信道依次在其使用的时间片内插入8比特(7位数据,1位控制)。帧由1位帧标识位来标识l PCM的编码解码器每秒采样8000次,相当于T1载波每秒发送8000帧或每125s产生一个193( 8*24+1)比特的帧l 每信道的数据传
42、输速率:8000*7=56Kbpsl T1的总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 24* 8000*7=1.544Mbps 信道1信道2信道3信道4信道24 第1位为帧标识码第8位为信号位每信道每样本7个数据位193位帧(125 s)B1、脉冲编码调制(PCM)l 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一种基本方法l 典型应用:语音数字化l 工作原理:采样-量化-编码(三部曲)语音数字化的示例模拟信源数字信道模拟信宿模拟信号PCM编/解码器PCM编/解码器数字信号模拟信号l PCM的采样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将模拟信号的电平幅度取出来作为样
43、本,让其表示原始信号。采样定理:若以至少两倍于最高有效信号频率的速率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则其样本包含足以重构原模拟信号的所有信息。(fs2fo)l PCM的量化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二步-将采样样本按量化级进行离散化的过程。通过将采样所得样本与预先规定的量化级进行比较,进行取整定级。量化级的多少取决于量化的精度。级数越高,量化精度越高,但所需的编码位数相应越多。l PCM的编码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三步。用相应位数的二进制代码表示采样样本的量化级。量化级数越多,所需的编码位数相应志越多。e.g.:8级3位,16级4位 T1(128级)-7位C、统计时分多路复用(STDM)l 工作原理:将普通时分复用中时间片的固定分配方式为动态分配方式,即若规定时间片内相应的信道无信号发送或信号提前发送完毕,则后续的信道可提前使用自己的时间片。l 用途:解决带宽的浪费问题,提高信道带宽的利用率l 举例:ATM(异步传输模式) D、波分多路复用l 光纤上进行信道复用的技术l 一根光纤的带宽可达25000GHZ,而通常一路光信号的带宽只有几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