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特大桥说明(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河特大桥说明(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K70+998渭河特大桥设计说明专心-专注-专业一、概述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从西向东穿越甘肃、宁夏和陕西三省,在潼关港口一带汇入黄河,其支流较多,均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流入渭河。渭河以北较大支流有北洛河、石川河,渭河以南有沋河、赤水河、罗夫河、长涧河等。黄河自北向南由本区东侧流过,直接入黄河的支流有凿开河、涺水、徐水沟、金水沟、沮河等。总计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9条,其中100平方公里的河流42条。渭南地区多年平均径流量8.88亿立方米。海拔330430米。渭河华县站多年平均径流量92.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河谷宽阔,谷底地形平坦,两侧发育河漫滩、阶地,南
2、岸一级阶地低缓,宽410km。在桥位处河床宽207米,河谷宽3513米。两岸为耕田。K70+998渭河特大桥为韦庄至罗敷公路跨越渭河的特大桥,大桥北临三里村,南接良坊村,交角90。桥梁起点桩号为K68+773,终点桩号为K73+223。桥梁全长4457米,最大桥高24.0米,桥轴线与水流方向的交角为90度。大桥在K69+278跨越渭河北大堤,K72+805处跨越渭河南大堤。桥梁桥墩按法线方向布设,平面线型由主梁长度和护栏调整。在桥台处背墙前缘线与梁端线平行布设。二、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3.公路
3、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三、技术指标1.设计荷载:公路-级。2.桥面净空:整体式半幅12.9米宽: 0.5米(防撞护栏)+11.5(行车道)+0.9米(波形护栏)。桥面设双向2横坡。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2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度。4.设计洪水频率
4、:1/300。四、工程地质条件4.1 地形、地貌桥址区位于渭河冲积一级阶地及渭河河漫滩地貌单元,地面高程介于328.41341.95米,相对高差13.54米,地形起伏较大。4.2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桥址区地表水体主要为渭河河水、农田及村庄附近的排水及灌溉水渠。(1) 渭河河水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从西向东穿越甘肃、宁夏和陕西三省,在潼关港口一带汇入黄河。在项目区内总体呈东西向,于华阴市和大荔县之间流过;渭河为季节性多泥沙河流,流域内年降水量平均500mm左右。本段渭河河谷宽阔,谷底地形平坦,两侧发育河漫滩、阶地,南岸一级阶地低缓,宽410km。拟建的渭河大桥跨河段,勘察时河宽约200220m,
5、水深约47m,河南岸岸坡较陡,北岸较缓。河水流量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同时为区内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径流排泄区。(2) 水渠桥址区跨越的农田及附近居民的排水及灌溉水渠,水渠宽一般为0.61.5m,深约50cm。水深随降雨和灌溉的需要而变化,同时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径流排泄区。2、地下水桥址区地下水埋藏较浅,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受区内渭河河水影响较大。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2.705.90m。根据本次勘察采取的桥址区区内地下水及渭河河水水质分析结果报告:区内渭河河水及地下水对砼结构均不具腐蚀性。4.3地层时代、成因及岩性特征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和工程地质调绘,桥址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耕植土
6、(Q4ml),冲积(Q4al)粉土、粉质粘土、中砂及粉细砂,上更新统冲积(Q3al)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及中砂组成,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耕植土(Q4ml):主要由粘性土含粉砂组成,见大量植物根系,稍湿,松散。工程性质差。揭露层厚0.400.50m。 黄土状土(Q4al):褐黄、黄褐色,土质较均,局部含少量粉砂及粉土,见有蜗 牛壳碎片,湿,可塑。揭露层厚2.503.10m。 粉土(Q4al):褐黄色,局部含粉细砂,湿,松散稍密状。揭露厚度1.5012.20m。 粉质粘土(Q4al):褐黄、灰褐、灰黄等色,局部含少量粉砂,湿,软塑可塑。揭露层厚3.709.00m。 中砂(Q4al):黄褐、
7、灰黄等色,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云母,局部含粉细砂,饱和,稍密。揭露层厚4.007.70m。 粉质粘土(Q4al):灰褐、黑褐等色,局部含少量粉细砂,局部含少量有机质,稍湿,可塑硬塑。揭露层厚1.506.80m。 粉细砂(Q4al):黄褐、灰黄等色,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云母,局部含少量粘性土,饱和,稍密中密。揭露层厚2.0014.00m。 粉土(Q4al):黄褐、灰黄等色,局部含少量粉砂,饱和,中密,局部密实。揭露层厚3.906.30m。 粉质粘土(Q3al):褐黄色,土质较均,局部含少量粉细砂,稍湿湿,硬塑可塑状。揭露层厚1.702.70m。 粉细砂(Q3al):灰黄、灰褐色,成分主要为石
8、英、长石及云母,局部含少量粘性土饱和,中密。揭露层厚1.0015.30m。 中砂(Q3al):黄褐、灰黄等色,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云母,局部含粉细砂,饱和,中密。揭露层厚2.1023.30m。 粉土(Q3al):褐黄色,局部含少量粉砂,湿,中密。揭露层厚1.202.80m 粉质粘土(Q3al):褐黄色,土质较均,局部含少量粉细砂,湿稍湿,可塑,局部硬塑状。揭露层厚1.104.30m。 粉细砂(Q3al):黄褐色,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级配较好,局部含少量粘性土,饱和,中密状。揭露层厚1.5019.40m。 中砂(Q3al):黄褐、灰黄等色,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云母,局部含粉细砂,饱和
9、,中密密实。揭露层厚1.7025.70m 粉质粘土(Q3al):褐黄色,土质较均,含少量粉细砂,湿,可塑硬塑状。揭露层厚2.2016.80m。 粉土(Q3al):灰黄、灰褐色,局部含粉砂,湿,中密密实。揭露层厚1.709.80m。各岩土层埋藏条件及层位组合关系详见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断面图。4.4不良地质勘察结果表明:粉土2中砂4及粉细砂6及粉土7处于被地下水饱和状态时,可能会产生砂土液化。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应对其进行液化判定。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粉土粘粒含量结果,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3条,8度区粘粒含量小于13时应进行液化判定。
10、在8度地震烈度下,桥址区的液化情况详见下表。根据上述判别结果,桥址区在上述地段考虑地震液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采用桩基的地段桩端应深入液化深度以下不小于1.50m。对于液化地段可采用加密法(如振冲、震动加密、挤密碎石状及强夯等方法)等方法对其进行消除。同时应注意,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当雨季地下水位上升,当上部松散稍密状的粉土2及粉细砂6层处于被地下水饱和状态时,将会出现砂土液化。桥址区液化判别结果表序号里程液化地层液化情况1K68+800K69+271.3粉土2、粉细砂6中等液化2K69+723.8K71+346.3粉土2、粉细砂6中等液化3K71+346.3K71+546.3粉土2、
11、粉细砂6轻微液化4K71+546.3K71+936.3粉土2、粉细砂6中等5K71+936.3K72+146.3粉土2、粉细砂6轻微液化4.5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对照表及省级高速公路榆商线韦庄至罗敷公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渭河特大桥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51,周期为0.44s。考虑到工程方案造价影响及地震的小概率性,本桥与项目区地震烈度统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2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度。4.6场地岩土工程评价4.6.1地质构造及场地稳定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结果,桥址区未发现有影响桥址稳定的区域大断裂存在,地质
12、构造简单,区域稳定性好。4.6.2地基稳定性桥址区埋藏的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l)粉土2一般处于松散稍密状,工程性质差,且局部会出现砂土液化。综合评价,桥址地基受黄土湿陷影响,稳定性较差。各岩土层的主要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地基的容许承载力f a0及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地 层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kPa)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0(kPa)粉土2(Q4al)40150粉质粘土3 (Q4al)50120中砂4 (Q4al)45240粉质粘土5(Q4al)55180粉细砂6 (Q4al)40230粉土7 (Q4al)45210粉质粘土1(Q3al)60210粉细砂2(Q
13、3al)55220中砂3(Q3al)70300粉土4(Q3al)50220粉质粘土5(Q3al)65220粉细砂6(Q3al)60260中砂7(Q3al)75320粉质粘土8(Q3al)70230粉土9(Q3al)602604.6.3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综合评定为类。46.4结论与建议(1) 桥址区地层结构简单,层位稳定,地表未发现有深大断裂构造及全新世活动断裂通过迹象,区域稳定性较好,对桥址区液化砂土进行相应处理后,适宜建桥。(2) 桥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14、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建议提高一度进行抗震设防。(3) 桥址区地下水对砼结构不具腐蚀性。(4) 建议桥基采用钻孔灌注桩,以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粉质粘土1及以下地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五、主要材料5.1 混凝土主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上部、南、北跨堤桥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上部、引桥预制箱梁、横梁、现浇接头、湿接缝采用C50混凝土,抗压标准强度32.4MPa,抗拉标准强度2.65MPa,弹性模量34500MPa。预制箱梁上部混凝土整体化层采用C40混凝土。主、引桥、跨堤桥桥墩及过渡墩、盖梁、墩柱、系梁、承台及防撞护栏、桥台背墙、耳墙、台帽、搭板采用C30混凝土,抗压标准强度20.1MPa,抗拉标准强
15、度2.01MPa,弹性模量30000MPa。桩基础采用C30水下混凝土,抗压标准强度20.1MPa,抗拉标准强度2.01MPa,弹性模量30000MPa。支座垫石采用C40小石子混凝土。桥台护坡采用C20混凝土预制块,流水踏步采用C20混凝土。5.2 预应力5.2.1 纵向预应力纵向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的规定。设计中采用得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s15.2mm,高强度低松弛,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 a、主桥5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 主梁腹板预应力钢束分别采用11-s15.2、10-s15
16、.2、9-s15.2,张拉控制应力为k=0.75fpk1395Mpa,张拉吨位分别为2148.3KN、1953KN、1757.7KN,锚具分别采用群锚OVM15-11型、OVM15-10型、OVM15-9型。,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内径90mm。墩顶现浇段负弯矩区预应力采用5-s15.2,张拉控制应力k=0.75fpk1395Mpa,锚具采用扁锚BM15-5型。b、跨大堤50+75+50m现浇箱梁腹板、顶板、边跨顶、底板合拢索及中跨底板合拢索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19-s15.2,张拉控制应力为k=0.75fpk1395Mpa ,张拉吨位为3710.7KN,锚具采用群锚OVM15-19型,预应
17、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内径100mm。 c、南北引桥30m预制箱梁 底板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边跨/中跨)4-s15.2/4-s15.2;腹板纵向预应力钢束(边跨/中跨)5-s15.2/4-s15.2、5-s15.2,张拉控制应力均为k=0.75fpk1395Mpa,锚具采用对应OVM15型及其配套设备,管道成孔采用金属波纹管。顶板负弯矩钢束采用5-s15.2/4-s15.2,张拉控制应力均为k=0.75fpk1395Mpa,锚具采用扁锚BM15-5/ BM15-4型及其配套设备,管道成孔采用钢波纹扁管,且要求金属波纹扁管钢带厚度不小于0.35mm。5.2.2 横向预应力横向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国家
18、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的规定,设计中采用得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s15.2mm,高强度低松弛,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 顶板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3-s15.2,钢束张拉控制吨位为546.9KN,锚具采用BM15-3和BM15-3H扁型锚具,横向预应力管道采用7019金属波纹扁管。5.3 普通钢筋设计用普通钢筋为R235(级钢筋)和HRB335(级钢筋),抗拉设计强度分别为195 Mpa和280Mpa,其中钢筋直径12mm采用级钢筋,直径12mm采用级钢筋,技术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
19、2008)和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的规定,设计用钢板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5.4 支座6.4.1 主桥5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主桥支座采用GJZ板式橡胶支座,其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663-2006的规定。其中连续墩顶采用GJZ600600130板式橡胶支座,过渡墩顶采用GJZF440045069四氟滑板支座。6.4.2 跨堤桥50+75+50m现浇箱梁主桥支座采用盆式支座,其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391-1999)的规定。本桥在15、86号桥墩设置GPZ()17.5GD型抗震支座;在16、85
20、号桥墩设置GPZ()17.5DX型抗震支座;在14、17、84、87号过渡墩设置GPZ()5DX型抗震支座。6.4.3 引桥30m预制箱梁引桥桥梁支座均采用板式橡胶支座GYZ和GYZF4系列产品,其性能应符合交通部行业标准JT/T663-2006的规定。5.5 伸缩缝桥台处伸缩缝采用D80型,其余位置采用D160型伸缩装置,其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327-2004)的规定。5.6 桥面防水桥面防水材料采用符合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JT/T535-2004)要求的桥面防水涂料。5.7 钢材钢板应采用符合GB700-2006规定的Q235D钢板。六、设计要点6.1 桥型设
21、计上部结构北引桥采用14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南引桥采用11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主桥采用675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北、南跨大堤桥采用50+75+50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桥梁全长4457m(包括桥台长)。下部结构引桥为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肋板式桥台,桩钻孔灌注桩基础。主桥及南、北跨大堤桥为矩形墩,钻孔灌注桩基础。全桥联数:全桥共二十五联,联长分别为90米、120米、150米、160米、175米。6.2 上部设计要点6.2.1 主桥(1)50米T梁结构体系为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2)设计计算采用平面杆系结构计算软件计算,横向分配系数按
22、刚接梁法计算,并采用空间结构计算软件校核。 (3)一片梁梁端支点最大反力:一片梁梁端支点最大反力部位恒载(kN)恒+汽(kN)中梁反力边支点11731772中支点27003572边梁反力边支点11201646中支点25443404(4)桥面现浇层采用8绑扎钢筋,数量按8绑扎钢筋计算。6.2.2 跨堤桥(1)主桥上部结构为50+75+50双幅分离的单箱单室现浇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上部箱梁设有纵桥向和横桥向预应力钢束。(3)纵桥向按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上部结构考虑多种工况组合按变截面平面杆系结构进行分析。横桥向按单位长度的平面框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4)上部结构采用双幅分离的单箱
23、单室截面,连续箱梁腹板梁高按1.75次抛物线变化,底板厚度按1.75次抛物线变化,箱梁顶面为2的单面坡,桥面横坡由箱梁顶板形成。(5)纵向预应力采用大吨位预应力群锚体系,横向预应力采用扁锚体系。6.2.3 引桥(1)引桥采用30m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多箱单独预制,简支安装,现浇连续接头的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为了便于模板制作和外形美观,主梁沿纵向外轮廓尺寸保持不变。支座设置方式除每联端支座设滑板支座外,各中墩上支座采用普通橡胶支座,并且设置临时支座,临时支座设置位置见相关图纸。(2)内力计算采用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荷载横向分配系数采用刚接板(梁)法计算,并用梁格法进行检算。桥
24、面板计算按单向板和悬臂板计算。6.2.4 相关计算参数1)混凝土:重力密度=26.0kN/,弹性模量EC=3.45MPa。2)沥青混凝土:重力密度=24.0kN /。3)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Ep=1.95105 MPa,松驰率=0.035,松驰系数=0.3。4)锚具:锚具变形、钢筋回缩按6mm(一端)计算;金属波纹管摩阻系数=0.25,偏差系数k=0.0015。5)支座不均匀沉降:=5mm6)竖向梯度温度效应: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规定取值。7)桥面板与其他部分的温差为58)钢筋回缩和锚具变形为6mm。6.3 下部设计要点(1)墩台台帽、盖梁采用
25、公路桥梁通结构设计程序进行分析计算。(2)墩身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3) 30米组合箱桥墩墩身采用双圆柱墩,基础采用钻孔摩擦桩基础。主桥及跨堤桥均采用矩形墩接承台,群桩基础,桩基按摩擦桩设计。(4)第0号、98号桥台均采用肋板台接承台加桩基础的形式,桩径1.2m,桩基按摩擦桩设计。(5)钻孔灌注桩内力按“m”法计算,控制断面内力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配筋和验算。七、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有关桥梁的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检查标准,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施工时,必须领会清楚设计思想、方法,有疑问应及时与
26、设计单位沟通联系,确保设计意图的真正落实。7.1 上部构造上部结构应严格按照通用图要求施工。7.1.1 主桥50米连续T梁有关桥梁的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及质量标准,除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条文办理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主梁预制1)浇筑主梁混凝土前应严格检查伸缩缝、护栏、泄水管、支座等附属设施的预埋件是否齐全,确定无误后方能浇筑。施工时,应保证预应力管道及钢筋位置准确。梁端2m范围内及锚下混凝土局部应力大、钢筋密,特别是锚下混凝土,应充分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其质量。2)为了防止预制梁上拱过大,预制梁与桥面现浇层由于龄期差别而产生过大收缩差,存梁期不超过90d,若
27、累计上拱值超过计算值10mm,应采取控制措施。预制梁应设置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反拱。预制T梁在钢束张拉完成后、各存梁期跨中上拱度计算值及二期恒载所产生的下挠值如下表所示,施工单位可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如存梁期、混凝土配合比、材料特性及地区气候等)以及经验设置反拱。反拱值的设计原则是使梁体在二期恒载施加前上拱度不超过20mm,桥梁施工完成后桥梁不出现下挠。预制梁设置反拱时,预应力管道也同时设置反拱。预加力引起的上拱度及二期恒载产生的下挠值表位 置钢束张拉完上拱度(mm)存梁30d上拱度(mm)存梁60d上拱度(mm)存梁90d上拱度(64.9mm)二期恒载产生的下挠值(mm)边梁边跨35.257.7
28、61.561.7-12.4中跨2134.236.336.4-0.7中梁边跨30.449.552.652.8-11.8中跨16.426.127.427.5-0.6(表中正值表示位移向上;负值表示位移向下)为防止同跨及相邻跨预制梁间高差过大,同一跨桥不同位置的预制梁的存梁时间应基本一致,相邻跨的预制梁的存梁时间亦应相近。3)主梁预制时,除注意按本册设计图纸预埋钢筋和预埋件外,桥面系、伸缩缝、护栏及其它相关附属构造,均应参照有关图纸施工,护栏预埋钢筋必须预埋在预制梁内。2、预应力工艺1)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T梁腹板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
29、钢筋发生碰撞,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而只是适当挪动钢筋位置。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2)预制T梁预应力钢束必须待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方可张拉。预制梁内正弯矩钢束及墩顶连续段处的负弯矩钢束均采用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 fpk =1395Mpa。3)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4)主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梁体发生侧弯,建议张拉顺序为:N1N2N350%N4(左)10
30、0%N4(右)100%N4(左)。5)管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要求压浆饱满。6)鉴于本条路线上的桥桥墩较高的特点,负弯矩钢束张拉采用吊篮施工方案进行,主要步骤与方法如下:(1)在翼板现浇湿接缝施工时,在齿板对应处留1m左右的槽口暂不浇筑,以便安放吊篮。(2)安装吊篮,并利用湿接缝内钢筋将其固定。逐次进行墩顶负弯矩钢束张拉。注意吊篮尺寸保证能通过预留槽口及安装必要的预应力张拉设备即可。(3)全部负弯矩钢束张拉完毕后,补浇湿接缝预留槽口混凝土。3、主梁安装1)结构连续一联上构施工顺序:主梁预制架梁,浇注墩顶现浇连续段及翼缘板、横隔板湿接缝,张拉中墩顶T梁负弯矩钢束形成连续体系浇筑桥面现浇层混凝土
31、安装护栏,浇筑沥青混凝土铺装、安装附属设施成桥。2)预制梁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梁底的吊装方法(图中未示吊绳穿孔)。预制梁运输、起吊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梁体的横向稳定,架设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横向临时支撑,连接现浇连续段连接钢筋和翼缘板、横隔板接缝钢筋等,以增加梁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3)桥梁架设若采用架桥机吊装。只有主梁间横隔板的连接和翼板湿接缝混凝土浇筑后,且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85%并采取压力扩散措施后,方可在其上运梁。架桥机在桥上行驶时必须使架桥机重量落在梁肋上,施工单位应按所采用的架桥机型号对主梁进行施工荷载验算,验算通过后方可施工。4)待墩顶现浇段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
32、85%后,张拉连续束。4、其他1)施工时,应注意正确设置横隔梁下缘横坡,并准确放样横隔梁钢筋骨架,以期给搭接钢筋的顺利焊接及绑扎创造条件。2)、预制梁顶、预制梁端面与连续结构的端横隔板侧面混凝土表面应进行严格的凿毛处理,宜在浇注T梁后及时进行。3)、浇注桥面现浇层混凝土前应将梁顶浮浆、油污清除干净,以保证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注意预埋泄水管及交通工程的通讯管线预埋件。4)、本通用图未示伸缩缝预埋钢筋,使用时应根据选用的伸缩缝布置相应的预埋钢筋。5)、预制梁简支安装时,应设置临时支座,待桥面现浇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才能拆除。7.1.2 50+75+50米跨大堤梁跨堤桥采用满堂支架浇筑施工方法,须在
33、渭河防洪大堤上搭设支架,对渭河大堤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施工须在渭河大堤管理部门的指导与配合下进行。(1)主桥连续箱梁全部采用满堂支架逐段现浇施工方法,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图纸所示施工程序进行。支架的搭设要求稳定可靠并进行120%荷载(上部自重)预压,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并测量其弹性变形值,根据支架的弹性变形设置预拱。(2)桥梁施工时内、外模均要求钢模,内模的固定应采取严格措施,防止上浮,保证各部结构尺寸的准确性。(3)主桥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均采用塑料波纹管,真空灌浆施工工艺,波纹管埋设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准确无误,固定牢靠,波纹管结构要对接严密,不得产生漏浆。(4)预应力钢束必须在混
34、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方可进行对称张拉。(5)主桥上部纵向普通钢筋设计图纸按全桥通长设计,绑扎长度和下料长度可根据实际施工进行调整,但要保证钢筋位置不变,根数不减少。(6)在施工缝处主梁顶板、底板及腹板所有纵向钢筋均需按图纸要求伸出湿接缝固定长度,以保证前后混凝土联系紧密。(7)预应力钢束加强钢筋、防崩钢筋及腹板抗拔钢筋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浇筑应保证混凝土密实。(8)本桥北大堤桥位于平曲线R=4000米的圆曲线上,南大堤桥位于平曲线R=4600米的圆曲线上,内外弧差导致箱梁内外侧长度略有差别,设计图纸采用中心线长度,施工时注意调整自行调整。7.1.3 引桥30米组合箱30米组合箱
35、应严格按通用图施工说明执行。7.2 下部结构7.2.1 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放样之前,必须对各桥梁墩台控制里程桩号、桩位坐标、设计标高等数据进行复核计算,如发现计算结果与设计图中提供数据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复查。7.2.2 基础施工时,若发现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设计文件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监理部门,以便作适当调整。7.2.3 钢筋混凝土钻孔桩,在成孔及清孔后,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进行质量检查,其允许施工误差应满足相应条款的要求。7.2.4 钻孔桩成孔后必须测量孔径、孔位。图中所设计的桩基础是摩擦桩,摩擦桩桩底沉淀
36、层厚度t0.3m。7.2.5 由于承台体积较大,浇筑时应尽量避免在高温下进行并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水化热,应全部一次连续浇筑完成。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毕,为减少表面温度裂缝的发生,应注意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和洒水养生,并在承台内埋设冷却管。7.2.6 桥墩墩身施工要求尺寸准确,尽量采用滑模施工,保证表面平整光滑,应严格控制墩身施工倾斜度,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1000,同时其墩底、墩顶平面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得大于10mm。7.2.7 墩台身、桩基础的受力主钢筋接头应错开布置,在任一接长(搭接、焊接、挤压或直螺纹接头)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率,采用搭接时不大于25%,采用焊接
37、、挤压或直螺纹接头时不大于50%。7.2.8 墩顶面或盖梁顶搁置支座处必须平整、清洁、粗糙,并浇筑支座垫石。墩台挡块内侧应与主梁外侧平行,其间距控制在35厘米为宜,并在挡块与箱梁之间采用20厘米x20厘米x2厘米的橡胶块填塞。7.2.9 墩顶支座垫石位置和高程控制要求准确,垫石顶面必须保持平整、清洁。7.2.10 过渡墩盖梁应分两次施工,以方便主桥上部箱梁钢束张拉封锚。7.2.11 为减少水平土压力,台后填土不得用大型机械推土筑高和填压的方法。7.2.12 台后搭板下填土应按设计要求填筑。7.2.13 台后填土沉降完毕后方可浇筑桥头搭板混凝土。7.2.14 墩台基坑开挖后应做好防排水措施,基坑
38、不得被积水浸泡,在墩台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回填并充分夯实。7.2.15台后回填采用灰土或级配碎石填充,并应做好排水处理措施。7.2.16 注意加强施工期间防排水设施。7.2.17 对墩台坐标及各部位标高、尺寸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7.2.18 对于主河槽内桥墩,施工采用筑岛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围堰或钢板桩围堰防水,具体工程数量按混凝土围堰计入施工图中。7.2.19 未尽事宜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执行。7.3 钢筋箱梁施工中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直径12mm时,如设计图纸中未说明,钢筋连接采用焊接;钢筋直径12mm时,如设计图纸中未说明,钢筋连接可采用绑扎。绑扎及焊接长度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对于钢筋直径大于22mm的级钢筋的连接宜采用钢筋挤压连接器或直螺纹连接器连接,其技术标准应符合YB9250-93的规定。工程数量未计。钢筋接长时应避开钢筋应力较大处,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接头错开布置。八、其它 1.上述未说明的施工要求及其他未尽事宜,按有关技术规范处理。 2. 桩基计算依据钻探资料提供的各地层参数,并结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设计规范选取。施工时如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勘探资料不符,则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