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著名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多次出仕。同时也受老、庄和当时隐逸风气影响,具有爱慕自然,向往隐居生活的倾向。因此几经沉浮,感到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最终归隐,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长久隐居清闲生活,开始大量的田园诗歌创作,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的田园诗的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他的诗中田园风光怡美,田园生活简朴自然,其心境悠然自得。他叙写躬耕的乐趣,写农作生活体验,风格亲切、平淡,富有韵味。陶渊明的田园诗意境独特,不但韵味醇厚富有冲淡美,而且
2、创设出情、景、理浑融的意境,却又不乏理性。他写景不求形似,叙事不求曲折,而是透过普通的人和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悟之理。重在写心,写与景物浑融在一起的明彻心境。而他诗歌的语言本色自然,精工简练。他的每一首诗,语言质朴无华,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无雕饰之感,但却生动形象,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更是无人能及,对后世影响深远。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魅力,将会像“采菊东篱下”的诗句一样,历久弥新,久而愈香。【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
3、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志趣。 陶渊明开始是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受人轻视,少日自解归。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后归家。元兴三年,他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后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离职。同年秋,他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
4、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与家人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后创作田园诗,开创了诗歌的新领域.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特色,有“田园诗人”之称。一、情、景、理浑融的意境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
5、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且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 “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
6、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正如古学千金谱所说:“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这种情、景理相融,物我统一的意境,让人无不慨叹。拟挽歌辞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浑融的佳作:“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
7、友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杨”烘托出悲凉的气氛。然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最后两句以理语作结,统摄了全诗。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这个困惑被陶渊明勘破了。陶渊明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他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其二)“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不觉知有
8、我,安知物为贵。”(饮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其八)这些诗句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清人潘德舆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养一斋诗话),是中肯之论。二、亲切、平淡、自然的风格 陶渊明的诗整体特点可用自然概括,他开拓了了一种自然的风格。陶渊明诗的内容,或春游,或劳动,或谈心。田园景物恬美,田园生活简朴,其场景都是人们赏常见的,让人们倍感受亲切。陶渊明的田园诗韵味极醇厚而又具有自然宁静的冲淡之美。朱熹的朱子语类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1就是说其诗风的“平淡”,表现极为自然,毫无矫饰。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史带来一种慷慨悲
9、凉的美,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史带来绮丽之美,而陶渊明开拓了一个以冲淡为美的天地。他诗作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陶田园诗意境中平淡而有无限的丰采,简练之中有浓厚的情味。如和郭主薄二首其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这首诗描写了夏日乡居的淳朴,悠闲的生活,表现出摆脱官场的轻松,怀安知足的乐趣。全诗只是农村生活
10、常见之景:堂前之树可以乘凉,闲暇读书弹琴,蔬菜有盈余,新酿美酒自斟自饮和学语稚子嬉戏。但诗人用一个“乐”字将生活之情串联起来,平淡中充满亲切之意,自然中有无限情趣。我们也仿佛住在那个清新自然的小村院落里。诗的前两句写景只一字“贮”,仿佛夏日清幽凉爽的树荫下贮存了一瓮清泉,伸手可掬一般,平淡中有深味,而诗中凉风吹襟的惬意,聆听那琅琅书声和悠悠琴韵,无处不体现着和谐与怡然,而自斟自饮的酒翁与小儿嬉戏的场景浮现于脑海,平淡中和,意境天成,令人向往,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有返朴归真之感。再如归田园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
11、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其中“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只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的却表现出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以及移居二首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只用“敝庐、床席”两个词,就具体地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之中,却透着一种超然洒脱。 更表现出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不“为权贵竟折腰”的高尚品格。 陶渊明田园诗的冲淡之美是与众不同的。正如鲁迅所说
12、的:“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 2说此类诗写得慷慨激昂,豪情迸溢,表现诗人豪迈诗风的一面。另外,陶诗也有磊落不平的悲愤;如杂诗八首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也有忍饥抱寒的愁苦之音;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冶中中“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沈德潜说:“陶渊明有忧勤语,有自任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有物我同得语” 3。陶渊明自言“纵浪大化中,不
13、喜亦不惧”(形、影、神之神释,由于他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宝贵,不戚戚于贫贱,所以在诗歌创作中情绪平和。朱光潜先生也认识到了渊明“蜕变”的痛苦过程:“谈到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样,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我们读他的诗,都欣赏他的冲淡,” 4。 人们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表浓厚韵味;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旖旎。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炊烟、山气,飞鸟等一切如实说来,本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的笔
14、触,往往出现韵味无穷。三、本色自然、精工简练的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钟嵘说渊明“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 5。就准确地指出了陶诗的语言简洁纯净。这是对他的田园诗的语言风格而言的。如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诗人通过对荆扉、披草、桑麻极为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写意传神的
15、艺术效果。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除了精选的名词、动词而外,几乎看不见什么是形容词,可是大家都能感受到诗句形象鲜明。苏轼与苏辙书中说:“吾於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鮑、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6“质”是质朴,“绮”是华美,“癯”本来是瘦,引申为单薄简单,“膄”本来是肥胖,引申为丰富,这句话是说陶诗外表上很质朴,实际上很华美,外表上很简单,实际上很丰富。也就是自然却韵味醇厚。陶渊明田园诗然而事实上,其语言并非是未经锤炼的,反而是高度精练、去芜存精后才显得平淡而自然,从这一角度看,陶渊明对文字的提炼运用可
16、说达到了极高的造诣。正如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7,殆非虚誉。我认为一个人写诗是否真诚很重要,一个诗人如果感情里边有了一段空虚,那么无论技巧多么高明,文字的外表多么华美,但是那也是虚的。而陶渊明就是最自然、最真诚的。陶诗写诗从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艳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于内在的感情力量。例如有写雪景之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
17、,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写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而不用“的砾”、“飘絮”之类的精巧比喻,只平平常常的十个字,就写出了雪落无声的轻柔意态。再如写风景之时运并序其一:“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馀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而不用“青萍”、“惠风”之类的典故,只一个“翼”字,便将南风微拂新苗摇曳之态写得和煦暖人。陶诗的语言是不入斧凿却高度艺术化。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是因为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他要表达的情怀,是一片纯真心地,而不是矫饰的感情世界。陶诗的语言是质朴无华,不
18、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 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内容艺术风格、意境艺术境界及语言艺术特点三方面的探讨,不难看出陶渊明将自己的所有才华和精力都倾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一下子便将田园诗推向了峰巅。正如清代文人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承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义曹有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8可见唐代田园诗人各自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吸取了某一方面的长处,而不能从整体上超越陶渊明。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人读来初觉平淡,再咏则有“平中蕴奇、枯木茂秀”之感,诗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提炼运用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把自己对
19、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使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在自然恬静的田园中漫步一样,给人无穷的遐想,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渊明的田园诗的风格,然而他的田园诗不仅仅是平淡,它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它不仅仅是朴素,而且是在朴素中见绮丽。他的田园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
20、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例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又如:“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在文学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创立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甚至被看成是“为诗之根本准则”。陶渊明
21、的田园诗平淡之中有醇美的风格形成,既源于诗人秉性贵真,出语自然,又源于诗人的心地纯净,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景与意会、物我合一的境界,更源于渊明诗中,蕴含有深邃质朴的哲理,平淡中有奇奥,声韵浑成,气格兼胜,因此,陶渊明诗对后世田园诗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注释:1陈顺智魏晋南北朝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版.第7页;2鲁迅著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人民大学出版社.1973版.第172页;3沈德潜著、霍松林校注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版.卷上第161页;4朱光潜诗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第十三章293页;5钟嵘著/韩晶译注诗品卷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2页; 6苏
22、轼著、顾之川校点苏轼文集(下).岳麓书社出版.2005版.第436页;7姚奠中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四.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页;8沈德潜著、霍松林校注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版.卷上第163页。【参考文献】1、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2、袁行霈校注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年版;3、姜书阁著中国文学史四十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5、鲁迅著且介亭杂文二集.人民大学出版社.1973版;6、沈德潜著、霍松林校注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版;7、朱光潜诗论(第十三章:陶渊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8、苏轼著、顾之川校点苏轼文集(下)岳麓书社出版.2005版;9、钟嵘著诗品卷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10、姚奠中主編元好问全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11、龚自珍著.刘逸生注龚自珍己亥杂诗注.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年版;学生(签名): 2009年4月10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