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实验报告(共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实验报告(共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电气学科大类2007 级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实 验 报 告(基本实验二: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实验) 实验成绩: 评阅人: 指导教师 : 日 期 :2010.1.8 实验评分表基本实验实验编号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实验十一:二阶系统的模拟与动态性能研究实验十二: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实验十四: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实验十六 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设计性实验实验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创新性实验实验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教师评价意见总分目 录本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有:(一)正文部分一、 实验十一:二阶系统的模拟与动态性能研究二、 实验十二: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三、 实验十四
2、: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四、 实验十六 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五、 实验具体实验任务、要完成的实验目标、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及实验结论(二)实验结论与心得部分六、 实验心得与自我评价(三)参考文献部分七、 参考文献(一)正文部分实验十一:二阶系统的模拟与动态性能研究 一、实验原理:见自控实验指导书第8页二、实验目的:1掌握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2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计算的比较,研究二阶系统的参数对其动态性能的影响。三、实验内容:1在实验装置上搭建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参考图11-2)。2分别设置0;01; 1,观察并记录(t)为正负方波信号时的输出波形C(t);分析此时相对应的各p、
3、s,加以定性的讨论。3改变运放A1的电容C,再重复以上实验内容。4设计一个一阶线性定常闭环系统,并根据系统的阶跃输入响应确定该系统的时间常数。四、实验设备:1电子模拟装置1套。2数字或模拟示波器1台。五、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步骤:2.改变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开环增益K或时间常数T,观测当阻尼比或无阻尼自然频率n为不同值时系统的动态性能。3请于实验前根据实验内容思考一下:改变阻尼比时应该改变什么参数?改变运放A1的电容C实际上又是改变了典型二阶系统的什么参数?改变增益K以及时间常数T是通过调什么参数来完成的?(此问题解答见后面相关问题)六、实验波形:1.C=0.68uF,R
4、2=0(阻尼比=0)的阶跃响应:2.C=0.68uF,R2=7.5K(0阻尼比1)的阶跃响应:4.C=0.47uF,R2=0(阻尼比=0)的阶跃响应:5.C=0.47uF,R2=6.5K(0阻尼比1)的阶跃响应:7.一阶线性常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波形:六、实验报告:1对照图11-1和图11-2,写出图11-2的传递函数,推导典型二阶系统参数和n与图11-2中哪些实际电路参数有关系。2画出实验电路图,并以文字说明所设计的实验步骤。(1).二阶系统实验电路:图11-2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2).一阶线性常闭环系统实验电路:3根据测得的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开环增益K和时间常数T对系统动态特性
5、的影响。答:本实验中增益K和时间常数T的调节分别通过电阻器R2和电容C的调节完成。从系统传递函数可以判断:减小增益K和时间常数T会增大系统响应的阻尼比,减小系统响应的超调量,同时会使系统响应变慢。4写出完成实验4后的结论。答:本实验中去掉中间的惯性环节,仍用单位反馈,便构成了简单的一阶系统。当输入单位阶跃函数时(实验中用正负方波信号代替),输出由稳态分量和暂态分量构成(存在时域暂态响应),在经过35个时间常数后,输出趋于稳定。七、实验思考题:1根据实验模拟电路图绘出对应的方框图。消除内环将系统变为一个单位负反馈的典型结构图。此时能知道系统中的阻尼比体现在哪一部分吗?如何改变的数值?答:根据模拟
6、电路容易作出系统的方框图,稍微研究便会发现,系统的阻尼比体现在实验中对电位器R2的调节,增大R2相当于减小系统参数中K和T,这样就使阻尼比增大,反之阻尼比减小。2当线路中的A4运放的反馈电阻分别为8.2k, 20k, 28k, 40k,50k,102k,120k,180k,220k时,计算系统的阻尼比?答:R2=8.2k,=0.580;R2=20k,= 1.414;R2=28k,=1.980;R2=40k,=2.828;R2=50k,=3.536;R2=102k,=7.212;R2=120k,=8.485;R2=180k,=12.728;R2=220k, =15.56。3用实验线路如何实现0?
7、当把A4运放所形成的内环打开时,系统主通道由二个积分环节和一个比例系数为1的放大器串联而成,主反馈仍为1,此时的?答:当R2调为零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无阻尼振荡,说明此时系统阻尼比为零;当把A4运放所形成的内环打开时,系统主通道由二个积分环节和一个比例系数为1的放大器串联而成,主反馈仍为1,此时的0.4如果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值过大,会在实验中产生什么后果?答:如果阶跃信号幅值输入或者频率过高,均可能得不到稳定或完整的输出波形,这是因为系统存在一定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及通频带,输入幅值过高可能会导致输出失真。5在电路模拟系统中,如何实现单位负反馈?答:在模拟电路很容易实现单位反馈,只要使反馈电
8、阻等于输入电阻便可简单的是实现单位反馈。6惯性环节中的时间常数T改变意味着典型二阶系统的什么值发生了改变?ts、tr、tp各值将如何改变?答: 时间常数T改变意味着典型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均发生变化,T的增大会造成阻尼比减小,系统超调量变大,但阻尼自然频率会减小,是系统响应变慢(由于存在参数K的影响,响应在一定的K值下,响应也可能会变快)。7典型二阶系统在什么情况下不稳定?用本实验装置能实现吗?为什么?答:当系统在右复半平面存在闭环极点时,系统会变的不稳定;用本实验装置无法实现,因为本实验所提供的模拟电路中的同相输入端是直接接地的,无法从同相输入端输入信号,便无法和反相输入端的积分
9、环节一起构造具有正实部的闭环极点,所以用本实验提供的装置无法构造不稳定二阶系统。8采用反向输入的运算放大器构成系统时,如何保证闭环系统是负反馈性质?你能提供一简单的判别方法吗?答:可以简单的根据输出反馈环节和输入之间放大环节即放大器的数目进行判定;当放大环节为奇次时,输出反馈为负反馈,否则输出反馈为正反馈。实验十二: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一、 实验原理:见自控实验指导书第1112页二、 实验目的:1进一步通过实验了解稳态误差与系统结构、参数及输入信号的关系:(1)了解不同典型输入信号对于同一个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2)了解一个典型输入信号对不同类型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3)研究系统的开环增
10、益K对稳态误差的影响。2了解扰动信号对系统类型和稳态误差的影响。3研究减小直至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三、实验内容:设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12-2:图12-2 方框图图12-3 图3-2的模拟电路图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2-3: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用模拟电路实现线性控制系统方框图以研究系统性能的方法,在实验装置上搭建模拟电路;2自行设计斜坡函数信号产生电路,作为测试二阶系统斜坡响应的输入信号(实验装置上只有周期性方波信号作为阶跃信号输入)。(提高性实验内容)3观测0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和斜坡响应,并测出它们的稳态误差。4观测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和斜坡响应,并测出它们的稳态误差。5观测扰动信号在不同
11、作用点输入时系统的响应及稳态误差。6根据实验目的和以上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四、实验设备:1电子模拟装置1套。2数字或模拟示波器1台。3自行设计的斜坡信号产生电路,或实验室中的函数发生器(产生周期性斜坡信号)。五、实验步骤:1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1) 当r(t)1(t)、f(t)0时,且A1(s)、A3(s)为惯性环节,A2(s)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SS,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2) 将A1(s)或A3(s)改为积分环节,观察并记录二阶系统的稳态误差和变化。(3) 当r(t)0、f(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且A1(s)、A
12、3(s)为惯性环节,A2(s)为比例环节,观察并记录系统的稳态误差SS 。改变A2(s)的比例系数,记录SS的变化。(4) 当r(t)0、f(t)1(t)时,且A1(s)、A3(s)为惯性环节,A2(s)为比例环节,将扰动点从f点移动到g点,观察并记录扰动点改变时,扰动信号对系统的稳态误差SS的影响。(5) 当r(t)0、f(t)1(t),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观察并记录当A1(s)、A3(s)分别为积分环节时系统的稳态误差SS的变化。(6) 当r(t)1(t)、f(t)1(t),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分别观察并记录以下情况时系统的稳态误差SS: a. A1(s)、A3(s)为惯性环节;b. A1
13、(s)为积分环节,A3(s)为惯性环节;c. A1(s)为惯性环节,A3(s)为积分环节。六、实验波形:(1). r(t)1(t)、f(t)0,R2=19.971k(1). r(t)1(t)、f(t)0,R2=48.58k(2). r(t)1(t)、f(t)0,A3为积分环节,R2=20k(3). r(t)0、f(t)1(t),R2=1k(3). r(t)0、f(t)1(t),R2=20k(4). r(t)0、g (t)1(t),R2=20k(5). r(t)0、f(t)1(t),A1为积分环节, R2=2k(5). r(t)0、f(t)1(t),A3为积分环节, R2=20k(6). r(t
14、)0、f(t)1(t),A1,A3为惯性环节, R2=20k(6). r(t)0、f(t)1(t),A1积分环节,A3为惯性环节, R2=20k(6). r(t)0、f(t)1(t),A1为惯性环节,A3为积分环节, R2=20k六、实验报告:1画出搭建的实验电路图。答:见实验内容部分。2记录实验中各步骤以及观察到的波形变化(趋势或曲线)。答:各部分实验波形见上诸图。3总结二阶系统哪些参数会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提出减小直至消除系统稳态误差的措施(分别叙述消除参考输入和扰动输入引起的误差的措施)。答:二阶系统稳态误差与系统的型及输入函数的阶数有关,当系统的型大于与其相适应输入函数的阶数时,系统稳
15、态误差为零,反之为无穷大;当输入函数的阶数与系统的型相适应时,稳态误差的大小与前向通道的增益K有关,增益K越大则稳态误差愈小,反之越大。七、实验思考题:1系统开环放大系数的变化对其动态性能(p、ts、tp)的影响是什么?对其稳态性能(SS)的影响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结论?答:在本实验中,根轨迹分析可知K的变化使得闭环极点位置发生变化,K增大极点垂直远离实轴,超调量p增大,调节时间ts与极点实部相关,因此不变,峰值时间tp与虚部成反比,因此减小。而实验结果可知K值的增大使得稳态误差减小。由此可以知道,系统开环放大系数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都产生影响。2对于单位负反馈系统,当SSlimr(t
16、)-C(t)时,如何使用双线示波器观察系统的稳态误差?对于图3-2所示的实验线路,如果将系统的输入r(t)送入示波器的y1通道,输出C(t)送入示波器的y2通道,且y1和y2增益档放在相同的位置,则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可观察到如图12-4所示的波形,这时你如何确认系统的稳态误差SS?图12-4 实验中的波形 答:用双线示波器将信号r(t)和C(t)分别在两个通道输出,然后根据两信号稳态值在示波器上的显示作其差值就可以得到稳态误差。Y1的稳态值很明显,y2则还有少量的振荡,估算y2中振荡的中间位置,然后将两稳态值相减即可。3当r(t)0时,实验线路中扰动引起的误差SS应如何观察?答:r(t)0时,在
17、干扰点输入信号后,观察此时的输出信号的稳态值,这个稳态值就是干扰引起的误差。4当r(t)1 (t)、f(t)1 (t)时,试计算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稳态误差SS:图12-5 (a)图12-5 (b)图12-5 (c) 答:a)传函为 稳态误差为。(b)传函为稳态误差为。(c)传函为,稳态误差为图12-6 (a)图12-5 (b)5试求下列二种情况下输出C(t)与比例环节K的关系。当K增加时C(t)应如何变化? 答:a计算可得这时的闭环传函为因此K增加时,C(t)应减小。b计算可得这时的闭环传函为因此K增加时,C(t)应增大。6为什么0型系统不能跟踪斜坡输入信号?答:因为当系统为0型,斜坡输入时,用
18、终值定理算稳态误差时发现s是无法消去的,此时稳态误差为无穷大,因此不能跟踪斜坡输入信号。7为什么0型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一定有误差存在?答:因为0型系统阶跃信号输入时,由终值定理可得稳态误差为1/(1+k),因此一定是有误差存在的。8为使系统的稳态误差减小,系统的开环增益应取大些还是小些?答:由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可知,稳态误差是随K的增大而减小的,因此为得到较小的稳态误差,系统的开环增益应取大些。9本实验与实验一结果比较可知,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对开环增益K的要求是相矛盾的。矛盾的关键在哪里?在控制工程中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答:矛盾是由系统本身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从该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的
19、研究容易发现,通过对前向通道增益K的调节仅能改变系统的阻尼比或者无阻尼自然频率,无法同时实现对二者的同时调节,即无法在获得小的稳态误差的同时获得快的时域响应(即好的动态性能)。若想解决该矛盾,必须引入新的反馈参数(例如可以引入速度反馈或者状态空间反馈)或者引入校正环节(例如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或者超前滞后校正),这在控制工程中都是一些常用的改变系统性能的技术手段。实验十四: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一、实验原理:见自控实验指导书第2022页二、实验目的:1熟悉串联校正装置的结构和特性;2掌握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对系统的实时调试技术。三、实验内容:1接好预先设计需要校正的被控对象的模拟电路,推导
20、控制系统校正前(即被控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观测未加校正装置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2按动态性能的要求,用频域法(期望特性)设计串联校正装置;3观测引入校正装置后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并予以实时调试,使之动、静态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4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分别对校正前和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并与上述模拟系统实验的结果相比较,并予以总结。四、实验设备:1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模拟装置1套。2数字或模拟示波器1台。3自行设计的串联校正模拟电路。4计算机1台。五、实验步骤:1利用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模拟装置平台作为被控对象(校正前系统),画出校正前系统的模拟电路,并连接电子模拟装置中各环节以实现。在系统的输
21、入端输入一阶跃信号,观测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指标。2参阅实验的附录,按对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和相应的模拟电路。3利用实验平台,根据步骤2设计校正装置的模拟电路(具体可参考本实验附录),并把校正装置串接到步骤1所设计的二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中,然后在系统的输入端输入一阶跃信号,观测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指标。4改变串联校正装置的相关参数,使系统的性能指标均满足预定的要求。5利用计算机提供的Matlab软件仿真功能,完成线性系统串联校正的软件仿真研究,并对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6可将实验波形存储后送入计算机中,根据实验时存储的波形完成实验报告。7. 利用Ma
22、tlab进行分析,以及将示波器采样数据送入计算机存储等操作方法,六、实验波形:1.校正前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2.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六、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对系统性能的要求,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并画出它的电路图。答:校正前系统模拟电路:校正环节模拟电路:2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校正前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及相应的动态性能指标。答:校正前系统阶跃响应曲线见上图;原系统的超调量PO=80%,峰值时间 Tp=0.02s;要求引入校正环节后是系统的超调量在40%以内,响应速度不变。3观测引入校正装置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对实验所得的性能指标与理论计算值作比较。答:引入矫正环节后的阶跃响应曲线见上图
23、;此时系统的超调量PO=36%,上升时间Tp=0.022s。在阻尼比按设计要求增大后超调量和响应时间均达到了设计要求。4实时调整校正装置的相关参数,使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并分析相应参数的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答:由于设计要求中对稳态误差没有严格的要求,仅对系统的超调量提出了要求,因此引入了超前校正环节,增加了系统的相位裕度(即使PM30度),根据这个要求可以简单设计超前校正器,很容易实现性能要求。改变校正器的相关参数可以改变增益穿越频率,进一步增大系统的带宽,使系统响应的速度更快,但有可能引入干扰噪声,给系统带来问题。七、实验思考题1加入超前校正装置后,为什么系统的瞬态响应会变快
24、?答:因为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后,增加了系统的开环带宽,由于响应结果中往往包含了高频段,而这在通常情况下就加快了系统响应的速度,使系统的瞬态响应变快。2什么是超前校正装置和滞后校正装置,它们各利用校正装置的什么特性对系统进行校正?答:超前校正即是在原系统前向通道中引入超前相位环节,是系统在保持幅频特性不变时,增加系统增益频率穿越的相位裕度,满足时域性能指标,超前校正利用校正装置的相频特性进行校正,同时幅频特性影响增益穿越频率;而滞后校正则是相对与超前校正而言的,其实并不名副其实,它是通过校正环节衰减增益穿越频率附近的幅频特性,改善增益穿越频率处的相位裕度,来实现时域性能指标的要求,滞后校正利用了矫
25、正器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对系统性能影响很小。3实验时所获得的性能指标为何与设计时确定的性能指标有偏差?答:这是因为校正环节为系统引入了开环极点,这会使系统的震荡更为剧烈,增大了系统的(理论计算时)的超调量;而进行理论计算时并未考虑开环极点对系统响应的的影响,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最终实验获得的性能指标与设计时确定的性能指标产生偏差。实验十六 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一、 实验原理:见自控实验指导书第3233页二、实验目的:1掌握用全状态反馈的方法实现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2学会用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的方法,研究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三、实验内容:1用全状态反馈进行二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并自行
26、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模拟电路系统予以实现。2用全状态反馈进行三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并根据原理设计模拟实验电路予以实现。3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4用软件仿真验证所设计的实验系统的正确性。四、实验设备1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模拟装置1套。2数字或模拟示波器1台。3自行设计的状态反馈部分模拟电路。4计算机1台。五、实验步骤:1典型二阶系统(1) 设计一个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可参考本实验附录),测取阶跃响应,并与软件仿真结果相比较。(2) 根据上面的典型二阶系统,用极点配置方法设计全状态反馈的增益矩阵。(3) 按确定的参数设计并连接系统的模拟电路,测取阶跃响应,并与软件仿真结果相比较。2典
27、型三阶系统(1) 设计一个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可参考本实验附录),测取阶跃响应,并与软件仿真结果相比较。(2) 根据上面的典型三阶系统,用极点配置方法设计全状态反馈的增益矩阵。(3) 按确定的参数设计并连接系统的模拟电路,测取阶跃响应,并与软件仿真结果相比较。以上步骤中,测取阶跃响应操作方法可参照实验十一的步骤。六、实验波形:1. 状态反馈前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2.状态反馈后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六、实验报告::1画出二阶的实验模拟电路图:答:状态反馈前的实验模拟电路:2测量以上实验电路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和动态性能。答:实验电路的阶跃响应及动态性能见各实验波形。3根据对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
28、,确定系统希望的特征多项式。答:对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是:经过状态反馈后使系统有小于20%的超调量和小于0.4秒的峰值时间。要求的多项式为:4令引入状态反馈后系统的特征多项式同希望的特征多项式相等,确定状态反馈增益矩阵。答:令 可以得到状态反馈的增益矩阵5画出引入状态反馈后的二阶,并由实验测量它们的阶跃响应曲线。答:状态反馈后的模拟实验电路:状态反馈后的阶跃响应曲线见实验波形6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的结论。答:本实验中通过合适的系统状态反馈很好的实现了系统性能的各项时域指标,进一步验证了“只要将反映系统性能的各个可测量的状态变量进行合适的状态反馈便可以实现各项系统的性能指标,得到想要的系统特性。”的课
29、程理论。七、实验思考题:1系统极点能任意配置的充要条件为什么是状态可控?答:因为只有当系统是可控时,系统的能控矩阵才是满秩的,这样系统的控制标准形才存在,才最终可以得到系统的状态反馈增益矩阵,因可以说系统的可控性是系统极点可以任意配置的充要条件,即使是在应用特征方程的直接比较法配置极点时也应首先考虑系统的可控性。2为什么引入状态反馈后的系统,其性能一定会优于输出反馈的系统?答:输出反馈仅把输出量反馈给了输入,仅能实现部分性能要求,而状态反馈确实把反映系统特性的各个状态量都进行了反馈,以此可以实现对系统闭环极点的任意配置,从而实现所有的系统性能指标。相较于输出反馈,状态反馈当然能使系统变得更优。
30、 3 附录中图16-3所示的系统引入状态反馈后,能不能使输出的稳态值高于给定值?答:不能;状态反馈只能改变系统的响应特性,例如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使系统响应速度更快等,而不可能使系统的最终稳态输出大于输入信号的幅值。各个实验的具体实验任务、要完成的实验目标、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及实验结论已经在各个实验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讲述一下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些实验收获和心得体会。(二)实验结论与心得部分心得与自我评价通过自动控制理论这一些基本实验的实践和练习,我对典型二阶系统的响应特性及简单一阶系统,有了进一步的观察和认识,对系统的特征时域响应曲线更加熟悉;通过亲手操作对01时系统的
31、响应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阻尼比决定系统超调量的决定性影响;通过对二阶系统稳态性能的简单研究,对系统的型和系统输入对系统稳态误差的影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明确了系统的型数越高,跟踪信号的能力越强,而输入信号的阶数越高,则越不容易被跟踪,当输入阶数与系统型数相适应是,稳态误差是常数,此时稳态误差由前向通道的增益大小决定,增益越大,稳态误差越小,反之越大;通过对观察输入扰动对系统响应输出的影响,了解了扰动信号对系统型和稳态误差的影响;虽然这些知识在线控课程上已经学习过,但这里经过自己的亲手实验对这些知识却有了更多新的理解,收获颇多。而设计性试验却使我收获更多。例如通过对超前校正器和状态
32、空间控制器的设计,切实地了解到了校正环节或者状态控制器是如何对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的,及是如何通过引入校正环节来改善相位增益(和幅度增益)或者系统闭环极点的任意配置来满足系统各项系统性能指标要求的;通过自己的亲手设计及实验时的参数调整,不仅加深了自己的知识,而且对系统本身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自己设计一个完整而又符合各项性能要求的信心,消除了对系统不可控的恐惧心理,获益匪浅。总之,理论性的知识被实验的真实性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尽管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消除的系统误差和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偶然误差,但实验结果还是比较可信的,最终验证了知识的可信度。当然实验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自
33、己动手能力不足,实验过程中将电路图转化为实际电路时经常会出现连线上的错误,给实验过程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然能力上的不足是由于练习过少的原因,通过这一系列基本实验的动手练习,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到了一些必要的实验连线技巧,提高了实验效率。另外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刚开始时,缺乏对实验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旦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果,自己便会慌乱,这时总会不假思索的求助于别人,老师或者同学,这对自己的知识与实验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当然,也正是同学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耐心帮助,自己才进一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才有意识地培养起自己遇到问题要首先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之后的我,遇到实
34、验问题或者故障,我第一时间先想到的不再是求助于别人,而是自己冷静的思考和分析,这时才发现其实许多问题都是因为对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的忽略而造成的,经过自己的冷静分析,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当然若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我还是会很乐意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因为我知道,要想真正的提高,就不能让自己对知识产生自闭症。因此可以说经过这些实验,我受益匪浅,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有学习方法上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实验有效地检验了我们的知识的可信度。(三)参考文献部分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第二分册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9.4线性控制系统工程中文版Morris Driels 著金爱娟 李少龙 李航天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6 Linear Control System Engineering Morris Driels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6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田玉平 著科学出版社 2008.6自动控制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