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稿全(共4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84201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史稿全(共4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汉语史稿全(共4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史稿全(共4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史稿全(共48页).doc(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汉语史稿 王力 著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县博白镇新仲村岐山坡人。早年家境贫寒,14岁时,仅念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26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27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从此毕生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 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

2、己也成为我国二十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一代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主要专著有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其重要论著编入 王力文集。 第一章 绪论一、汉语史的对象、任务、意义1.对象:汉语的历史,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系统的演变历史。汉语史属于普通语言学的范畴。2.任务:研究汉语史,就是要弄清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索这些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特别是特殊的内部规律。3.意义:(1)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2)有助于理解现代汉语方言、学好普通话 (3)

3、有助于中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 哲学史、法律思想史、民俗史等学科的研究(4)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普通语言学理论二、汉语史研究的依据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研究语音史,韵文最为重要。先秦古音的韵部主要就是根据诗经楚辞及先秦散文中韵文的用韵归纳出来的。研究古代汉语词汇、语法,历代文学、哲学、政治、医学、科技等方面的著作非常重要。甲骨卜辞是研究上古汉语最为可靠的材料。春秋战国,学术繁荣,典籍大大丰富。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论语,诸子散文老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战国策楚辞等,都是当时重要的研究语料。研究秦汉语言主要依据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汉书论衡及汉乐府等。魏晋以后

4、,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日益加大。六朝骈文讲究骈偶、对仗、辞藻和用典,脱离了口语实际。唐宋古文模仿先秦两汉的语言,也与当时口语有了很大距离。这些文献都不是汉语史研究的理想材料。不过从六朝开始出现了一种比较接近口语的书面语言古白话。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汉译佛经、唐五代敦煌变文、宋元话本、元代杂剧以及明清小说(如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三言二拍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都是研究中古和近代汉语的重要依据。六朝乐府、民歌,唐诗、宋词,无疑也是研究中古和近代汉语的重要依据。2、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方言是古代汉语发展的活化石。方言之间的差别,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语史上的许多语言

5、事实在现代方言里都可以得到印证。如厦门话“飞pe、费hui、肥pui、万man”等字正是上古汉语没有轻唇音的证明;厦门话“哲tiat、畅ti、池ti正是上古汉语没有舌上音的证明;湖南双峰话“皮、裴、平、婆”等字的声母念b,“才、蚕、从、存”等字念dz,是古代汉语有全浊声母的证明;广东话“三”念sam(“山”念san),是古代汉语有-m韵尾的证明;广东话“一”的韵母念iet,“六”的韵母念uk,“十”的韵母念iep,是古代汉语有塞音韵尾-p、-t、-k的证明。汉语方言是汉语古音重建的主要依据。对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汉语方言也有重要意义。有些古词古义,普通话不用了,却往往在方言里保存下来了。用水浇

6、灌,古代叫“沃”。说文解字水部:“沃,溉灌也。”段玉裁注:“自上浇下曰沃。”论衡偶会:“使火燃以水沃之,可谓水贼火。”今福建龙岩方言里还保存着“沃”的古义,如“沃菜”、“沃水”、“沃肥”。再如湖南有些方言里,行走叫做“行”,跑叫做“走”。粤方言里也保留了许多文言词汇,如返、饮、食、着(衣)、企、面等。语法方面,广东话里的“狗大过猫” 和孟子里所谓“金重于羽”的词序正好相当,而普通话应说成“狗比猫大”。湖南话说“我打他不赢”,普通话则说成“我打不过他”。 3、古代文字 古代文字,特别是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是汉语史研究的宝贵材料,只有依靠这些材料,我们才能接触到三四千年前的汉语。谐声偏旁是研

7、究上古声母的一项重要材料。如:非-悲,分-扮,反-版,甫-補,发-拨,文-闵,亡-盲,未-昧。这些谐声字的声母在上古按说是相同或相近的,它们后来的读音不同说明它们在两汉以后发生了分化。这印证了清代学者钱大昕“古无轻唇音”的观点。在考察古汉语词义演变方面,古文字也是十分重要的材料。下面略举数例:例1:文文,甲骨文像人纹身之形。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引申为文理、花纹,进一步引申为独体的汉字,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章、文献、文化、文明,等等。由本义“纹身”还可以引申为动词“掩饰”、“装饰”,如“文过饰非”。例2:字说文:“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这个意义在

8、古书中并不少见,如山海经中山经:“其上有木焉其实如兰,服之不字。” 汉王充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例3:习习,繁体作“習”。说文:“習,数飞也,从羽,白声。”从其甲骨文字形看,应该是个会意字,从羽,从日。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鹰乃学习,腐草为萤。”这是本义。引申为温习之“习”,因为温习是反复多次的行为;又为习惯的“习”,因为习惯也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形成。例4:父说文:“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这个解释从甲骨文和金文里得到证实。它表明“父”字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具有家长的权威。例5:法法,古文作灋。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今文省。”

9、 说文:“廌,解廌,兽也,似山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獬豸, 亦作解廌, 觥(角+虎), 屈轶, 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俗称独角兽。后汉书舆服志:“獬豸,神兽,能别曲直。”唐李善文选注:“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法得中,则生于朝廷,主触不直者。”异物志中记叙“ 北荒之中, 有兽名獬豸, 一角, 性别曲直。见人斗, 触不直者。斗人争, 咋(z,咬)不正者。”传说尧时大臣皋陶有一只具有神性的独角羊。皋陶管五刑与监狱, 怀疑哪个有罪, 便令獬豸去触此人。这就是王充在论衡中所说的獬豸“ 性知有罪, 有罪则触, 无罪则不触, 故皋陶敬羊, 起坐事之。”此后, 历代均以獬豸作为法官的代称。汉唐时

10、法官戴的帽子叫“獬豸冠” , 明清法官服上均绣有獬豸图案。尽管从东汉王充起很多学者斥之为虚妄,但这也反映了汉民族在上古时期一度流行的一种判案方法神判。他们相信鬼神无时无处不在,能洞察人类的一切善恶邪直,故常借助于鬼神来裁决有罪与否。非洲原始人令嫌犯游过充满毒蛇与鳄鱼的池塘;我国景颇族则采用闷水来断案,他们相信神一定能保护无辜者,有罪者则会受到惩罚。4、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 外语借词,包括外语里的汉语借词和汉语里的外语借词。古代朝鲜、日本、越南语都曾从汉语借去大量词语,现在还保存着当时的一些读法,可以作为汉语古音构拟的旁证。如现代日语吴音“肥”读bi,“妇”读bu,“房”读bo,“武”读mu,“万

11、”读man,“文”读mon,可以证实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轻唇音”的观点。“茶”在韩国现今有两种读音,tsa和da,其中da是中国唐代的读音。汉语是属于汉藏语系的,它和同系的其它语言(如傣语、壮语、苗语、越南语、藏语、缅甸语等)有着亲属关系,它们有许多共同特点。因此,亲属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对汉语史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下文还有“出无车”,“无以为家”。这几句话本来是押韵的,但现代汉语已经不押韵了。不过在壮语中,“鱼”念作bia;“车”在某些方言里韵母念a。这说明这几个字古代确实是押韵的。再如,汉语偏正式合成词的构成,通常是“小名冠大名”,如“松

12、树”、“蒲草”、“蝗虫”、“鳝鱼”。清代学者俞樾指出上古汉语中有一种“大名冠小名”的构词法,如“鱼鲔”、“鸟乌”、“草芥”、“禽犊”、“虫蝗”(古书疑义举例卷三)汉台语族里恰恰有类似的构词法。如云南罗平侬语的ma5man3(李子)、ma5ta:u2(桃子) ma5sa:n1(石榴),其中的ma5是水果的大类名。这就给俞樾的说法提供了有力证明。5、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汉代开始,我国学者就已经开始对汉语言文字进行研究,历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臻于极盛,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叫做“小学”。这类成果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很有价值,应当批评地继承。主要分为三类:(1)属于词汇词义类研究的,有尔雅类、方言类、释

13、名类等a.尔雅(也作尔疋)是我国第一部百科辞典,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词典。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尔雅:尔,近昵;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以“尔雅”为书名,就是接近正言、使近于雅正、纳于规范、向标准语靠拢的意思。 关于尔雅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洪诚先生认为,“尔雅作于战国孟子以前,流传到秦汉之间续有增补。” 这一观点目前已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尔雅一书,解释语词和百科词语,按事类分篇,全书十九篇 :一般语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百科名词分为社会生活名词和自然万物名词,即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尔雅

14、释义的主要方法是“以雅释古”、“以雅释俗”,即以当时通行的雅言训释典籍中的古语词、方言词和俗语。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初,说文: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哉,通“才”,说文:草木之初也。首,方言卷十三: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基,说文:基,墙始也。肇,通“户+聿”(上下结构)。说文:始开也。祖,说文:祖,始庙也。今有双音词鼻祖。元,说文:元,始也。从古文字字形分析看,“元”本义为人头。人头为人体之始。胎,生命之始。俶,动作之始。落,新旧相代之际,旧质之衰,新质始进也,如落英、落英固然是败花老叶生命之终,亦是新果、新芽生长之始。房屋落成是营造之终,

15、亦是使用之始。权舆,草木始生,引申为事物开始。在尔雅的影响下,后世出现了一大批增补尔雅或仿照尔雅体例编写的雅学系列书。其中较著者有小尔雅广雅埤雅尔雅翼骈雅通雅别雅拾雅比雅叠雅毛雅说雅选雅郑雅等。b.方言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的简称。多数学者认为,该书是西汉末扬雄向聚集在首都参加考试的人们采集方言词汇而成的稿本,约在公元17-18年间成书。这是我国第一部解释古代各地方言语词的训诂专著。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四川成都人。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其编撰方言,人谓仿制尔雅,然在语词的诠释辨析上,方言实比尔雅前进了一大步。 方言原为15卷,9000字。今本方言只有13卷,6

16、69条,11900字。其中有一部分为汉魏学者所增补。 例如: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郁,悠,怀,惄,惟,虑,愿,念,靖,慎,思也。晋宋卫鲁之间谓之郁悠。惟,凡思也;虑,谋思也;愿,欲思也;念,常思也。东齐海岱之间曰靖;秦晋或曰慎,凡思之貌亦曰慎,或曰惄。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 崽者,子也。湘沅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 方言对汉语史研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方言为我们了解汉代普通话的词汇提供了重要依据。扬雄明确地提出了“通语”(又叫凡语、通名)这个概念,有二三十处之多。2、方言在词汇

17、研究方面的作用方言是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上可以了解先秦古词,下可以用来研究现代词汇。尔雅有不少同义词本来自方言,但尔雅没有将方言区的名称列举出来,方言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不足。 3、方言在方音研究方面的作用扬雄敏锐地觉察到,某些方言词的区别是方音不同造成的,他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转语”。如:庸谓之倯,转语也。(火+果)(hu):火也,楚转语也,犹齐言“ (火+尾),火也”。所谓转语是指两词声母相同,或韵相同,或声韵相近,它们在意义上是相同的,是同一词的不同写法。后代模仿接续方言类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训诂专著是章太炎的新方言。 c.释名东汉刘熙的释名是我国第一部探求语源的训诂专著。他的释名仿照尔

18、雅体例,按所收语词的意义类别分为释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饮食、采帛、首饰、衣服、宫室、牀帐、书契、典艺、用器、兵、车、船、疾病、丧制等27篇。从体例看,比尔雅分类更为细密。释名一书的目的在于推寻说明事物命名的由来,因此它收集的多是常用词,其中很多不见于经传,还有一些俗语词,范围比尔雅广。释名主要采用声训的方法进行推源的研究,即用同音词、音近(双声或叠韵)词来对语词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该词语之所以取此音用此字的缘由。 刘熙在释名序中说:“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所谓“义类”,即事物命名取义的理据,亦即得名的“所以之意”。刘熙从语音的线索入手去解释这种“义类”,

19、代表了当时人们对词汇孳乳演化过程中声音与意义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但释名将声训方法扩大化,常任取一词之音来附会说明其音同音近字的意义,不免流于主观臆断、牵强附会。同时,释名释义简略,缺乏必要可靠的音证义据。因此,结论往往不能服人,常被后人指责。然释名在训诂学史上还是有自己的独特价值的。 首先,释名中的声训,确有一些解释得十分精当。例如 释天:“宿,宿也。星各止宿其处也。”宿的本义是止宿,由此引申为住所,再引申为星宿,即星之处所。 又如释水:“山夹水曰涧。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释姿容:“负,背也。置项背也。”第二,释名收词范围广泛,对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生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释之名,能帮助我们

20、了解汉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名物制度。例如释形体:“脚,却也。以其坐时却在后也。”释姿容:“跪,危也。两膝隐地体危(左耳+兒)也。”这表明,在东汉末年,人们仍是席地而坐,坐时两膝弯曲,双脚放在身后臀下。要是挺起腰身,就叫做“跪”,也就是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王按剑而跽”的“跽”的姿态。又如释书契:“简,间也。编之篇篇有间也。”这告诉我们当时的竹简或木简是用几道绳子编缀而成的。这从出土的汉简形制上得到证实。 第三,释名的声训材料对考定东汉时期的语音有重要参考价值。如释州国:“邦,封也。”释宫室:“房,旁也。”释典艺:“法,逼也。”可作古无轻唇音的旁证。章太炎曾据释长幼:“男,任也。”释言语:“入,内也。

21、”释宫室:“泥,迩也。”释书契:“尔,昵也。”等释名中的声训材料证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释名的长处和缺点都很突出,它对“义类”、语源的研究探讨,对后人因声求义的研究方法的启发和影响都很大。由于释名的编排体例近似尔雅,明代郎奎金曾把它和尔雅小尔雅广雅埤雅合刻在一起,称为五雅。为使书名都有“雅”字,他将释名改名为逸雅。 (2)属于字形字义研究的,有说文类、玉篇类书a.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字典,是揭示汉字系统性的一部科学巨著。本书收集了9353个单字,1163个重文,归入540个部首进行解释。体例是先解释字义,次讲字形与字音。一般只解释一个意义,就

22、是字的本义。本义是一切引申义的出发点,解释了本义,就能使词义引申脉络清楚。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一个字代表一个词,字的本义一般就是词的本义。因此说文对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段玉裁说:“许书多宗尔雅毛传。”(冥部冥字注)如果把毛传尔雅说文的释义拿来互相对比印证,对于深入了解上古汉语词义是很有帮助的。说文问世以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代研究说文者代有其人。研究说文的学问,世称“说文学”或“许学”。清代学者王鸣盛说:“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同说文,余书皆不读,不可谓非通儒也。”近人丁福保作说文解字诂林,仅清代到王国维与罗振玉为止,专著逾千卷,作者超过二百人。清人研究说文者,成就

23、以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为最高,被称为“说文四大家”。对于字形的说解,许慎是这样处理的:“解字义必依据字形,就字形以说音义。”这就可以使学习者通过字形来考求其音与义。可以说,“以形为纲,因形立训”正是说文的最大特点。一般说来,凡说解曰“象形”或“象某某之形”,多是说明象形字的。如:手,拳也。象形。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眉,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额理也。囗,回也。象回匝之形。凡说解用“指事”的,则为指事字。如: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丅,底也。指事。有时“象某某之形”或“从某从某”的也是指事字。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

24、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尺,十寸也从尸从乙。乙,所识也。凡说解用从某从某、从某某、从某从某者的,为会意字。如: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戍,守边也。从人持戈。此外,会意字还有这样的说解方式:杲,明也。从日在木上。杳,冥也。从日在木下。凡说解用“从某,某声”的是形声字。如:闻,知闻也。从耳,门声。悲,痛也。从,非声。题,额也。从页,是声。凡说解“某亦声”的,为会意兼形声字。如: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谊,人所宜也。从言从宜,宜亦声。现代学者大多认为亦声字实际上大多数是孳乳分化字,严格地说主要是形声字。不过这类形声字的声符兼有表意作用而已。凡言“故为”、“借为”、“古文以为

25、”等,为假借字。如: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一来二缝,象芒束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完,全也。从宀,元声。古文以为宽字。b.玉篇梁顾野王撰,收字22824个,以楷书为字头,分为542部。与说文不同,本书的重点在于注音与释义。每自先注反切,然后释义。玉篇是我国第一部解释多义词的字书,既释本义,也释引申义,并详细引证文献材料。可惜原书仅存零卷,今存的是宋代陈彭年等人重修的大宋益会玉篇,删除了原书的全部引证。 3、属于字音研究的,有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等韵书a.切韵隋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

26、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切韵原书久佚,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原书(传写本)的片断和一些增订本。但其系统保留在其增订本广韵中流传至今。近世也陆续有该书的残本出土,得以与广韵相印证。全书以韵目为纲,共分193韵;韵又按声归入平、上、去、入四类。同韵的字又以声类等呼排序。于是同音字全被归在一起。每一音前标以圆圈(称为韵纽),头一字下以反切注音。每字均有释义。学界普遍认同,切

27、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後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书中。因此将依据後两者复原出来的语音系统称为“切韵音”,作为中古汉语的代表。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的增补,一直是官方承认的正统。 b.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广韵共收字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注文共十九万一千

28、六百九十二字 。所收之字按平、上、去、入分成四部,平声因字多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 全书分二百零六韵,其中包括平声五十七韵(上平声二十八韵,下平声二十九韵)、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每韵以开头一个字作为该韵的名称,叫做“韵目”,如平声的“东、冬、锺、江”,上声的“送、宋、用、绛”等。每一韵中则按字音声母或韵头的不同分组列字;每组收同音字若干,称为一个“小韵”, 与二百零六个“大韵”相对而言 ,後人也有人管它叫做“纽”。全书共有三千八百多个小韵,每个小韵在开头的字下注明反切,并注明该小韵所收的字数;小韵中的其他字则只作或繁或简的释义,不再注音;但有又音的,则注明又切或“

29、又音”,但这种“又音”只管这个被注的字本身,与同小韵的其他字无关,这与小韵首字下反切注音的性质不同。广韵不仅把同韵字归在一起,而且进一步把同音字归在一起,注明反切读音,有同字异形的又列出异体,辨析正俗,并对每个字的字义做了解释,有的还引经据典,解释得十分详细,所以广韵是韵书,又是字书,同时又具有类书的性质。有些后代已经失传的典籍却见于广韵的注释所引。 广韵一书记录了中古汉语的字音和字义,特别是数以千计的反切注音,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面貌保存了完整而详细的资料。研究上古音和近代音也可以以广韵作为桥梁和基础,再根据其他的材料来进行。因此,它是汉语语音史上一部承上启下的著作,对于音韵学习,广韵是

30、一部必读文献 。 c.中原音韵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曲韵著作。作者元代周德清(12771365),江西高安人。“工乐府,善音律”,对于元代盛极一时的北曲的创作和演唱了解得很深。他感到当时作曲、唱曲的人都不大讲究格律,艺坛上出现了不少混乱现象。他认为要使北曲发挥更高的艺术效果,就必须使它的体制、音律、语言都具有明确的规范, 特别是语音的规范更为重要。于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番总结,完成了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原音韵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韵书的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谱。韵谱分为19韵: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

31、、真文 、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每一个韵里面又分为平声阴、平声阳、入声作平声阳、上声 、入声作上声、去声 、入声作去声等类。每一类里面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第二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中原音韵对于当时以及以后的北曲创作起过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以后的许多曲韵著作大多以它为样板,在他的基础上进行诠释,或者沿袭它的体例进行改编。 第二节 汉语史的分期一、汉语史分期的重要意义汉语史稿中的有关论述:谈历史不能不谈分期。分期的作用,是使

32、历史发展的线索更加分明,是使历史上每一个重大关键更加突出,因而使读历史的人们更能深刻地认识历史的面貌。汉语史是属于历史范畴的学科,因此,在历史科学中占着重要位置的分期问题,对于汉语史来说,也丝毫不能例外。二、王力对汉语史的分期分期是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困难的问题。由于它的极端重要性,所以无论如何困难,必须求得一个相当满意的解决。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不能解决汉语史的科学的分期问题,那就意味着我们对汉语的历史发应的研究始终停留在浮面,我们实际上没有看清楚汉语是怎样发展的,自然谈不上什么历史关键了。现在我们来谈汉语出分期的标准问题。语言的历史分期是应该由语言的内部规律来决定的。某一具体语言的发展规律

33、就是“它的动态的规律,它的量变和质变的规律,它从一个质转变为另一个质的规律”。 由此可见,当语言的发展只是一种量变的时候,就不该认为变换了一个历史时期;反过来说,如果语言的发展是一种质变,就应该认为变换了一个历史时期。语言的发展是渐进的,但是我们不能说渐变和飞跃是互相排斥的。我们有可能找出汉语渐进发展史的许多世纪中特别突出的某些变化,作为汉语向新质过渡的特点。但是,语言的发展既是渐进的,那么,由旧质到新质的过渡阶段就应该是很长的:它可以历时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因此,我们不可能指出哪一年是汉语的某一历史时期的开始,甚至不可能指出是哪一个世纪开始。这是严格的分法。一般的语言历史分期不要求这样严格,可

34、以说是从某一世纪开始到某一世纪为止。关于语言的历史分期,一般人容易倾向于以文体的转变为标准。譬如说,很可能有人主张白话文学的开始作为现代汉语的开始。我们不同意这样做。从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来看,是哪一方面的大转变可以认为语言发展的关键呢?我们认为应该以语法作为主要的根据。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特点的本质。而语法结构比基本词汇变化得更慢。如果语法结构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就可以证明语音的质变了。语音和语法有密切关系(在西洋传统的语法里,语法是包括语音的),都是整个系统,所以语音的演变也可以作为分期的标准。一般词汇的发展,也可以作为分期的一个标准,但它不是主要的标准。人民的历史不是对

35、语言的历史分期没有关系的。国家的统一和崩溃,部族的融合,人民的迁徙,对汉语的变化都有很大的影响。不过,有点应该注意的,这些大事件对语言产生了影响,而我们根据语言的质变来分期,所以这些大事件对语言历史分期的关系是间接的;它们并不能作为分期的标准。原则定下来了,实施起来还有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对汉语的历史,特别是对于汉语语法的历史还没有充分研究过。现在只能提出一个初步意见,如下:(一)、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上古时期的特点是:1.语音上,没有轻唇音(f);没有舌上音(zh,ch,sh)。前期和中期没有庄组声母(t),阴、阳、入三类韵母配合整齐(之职k蒸),声调分

36、平、入两大类,又各按音高和音长分为两大类,没有去声。2.词汇上,以单音词为主,有一定数量的复音词。3.语法上,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面;被动句通常用“于”等虚词表示,实词缺乏一定的词类标志。其中前,中、后期又各有特点。前期以甲骨文卜辞为代表,词汇上数量不大,复音词不多,语法比价单纯,语音系统还不是十分清楚。中期诗经等韵文材料丰富,上古韵部系统得以建立,词汇数量大大增加,并有20左右的复音词,产生了一个完整的虚词系统。后期齿头音精组声母逐渐分化为精、庄两组声母,复音词数量增加,系词“是”开始出现。之 職k 蒸幽u 覺uk 冬u宵u 藥uk 侯o 屋ok 東o

37、魚 鐸k 陽 支e 錫ek 耕e 脂 ei 質et 真e 微i 物t 文n歌a 月at 元an緝p 侵m 葉ap 談am (二)、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中古时期的特点是:1.语音上,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系统形成:平、上、去、入四声开始形成,轻唇音、舌上音开始产生,庄组声母和章组声母合并,大量的古入声字(长入)变为阴声(去声)。2.词汇上,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复音词大量增加,有了一定的数量外语借词。3.语法上,第三人称代词“他”产生,动词时体系统开始出现,系词“是”和判断句广泛运用,否定句,疑问句的代词宾语普遍移到动词后面,用“被”表示的被动句出现

38、,用“将”和“把”表示的处置式产生。4.出现文言和白话两种书面语言。模仿上古汉语的文言文占统治地位,反映口语的白话开始形成,并在变文、语录中广泛应用。(三)、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近代汉语的特点是:1.语音上,全浊音声母清化,舌上音和正齿音合并,并产生舌上音,后期尖团音逐渐相混,韵部系统逐渐简化-m韵尾逐渐消失,并入-n尾,入声消失,并入平、上、去三声,平声分阴阳两类。2.词汇上,由于白话文学普遍传播,口语词(包括方言词汇)大量进入文学语言,中后期以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并根据外来的概念创造了大量的新词。3

39、.语法上,时体助词“着”、“了”的用法进一步固定,结构助词“的”、“地”普遍使用,新的语气词系统产生。(四)、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现代汉语的特点是:(1)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2)大量地增加复音词,等等。王力汉语史稿对汉语史的分期三、在近代汉语读本序中所提到的汉语史分期把五四时期定为现代汉语开始时期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仿照文学史的分期,把五四时期以前的语言,也就是从书经诗经的语言到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的语言,统统称为古代汉语,显然是不合适的,应该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时期。如果我们能知道,什么时候人们说话从接近书面语变成跟书面语大不相同,我们就能把这个定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分界。我

40、们发现,尽管从汉魏到隋唐都有夹杂一些口语成分的文字,但是用当时口语做基础,而或多或少地搀杂些文言成分的作品是直到晚唐五代才开始出现的(禅宗语录和敦煌俗文学作品),因此我们建议把近代汉语的开始定在晚唐五代即第九世纪。我们却不认为把汉语史这样平分为三段是适当的。我们的看法是,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的一个阶段,它的语法是近代汉语的语法,它的常用词汇是近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发展而已。 吕叔湘关于汉语史的分期随着中古汉语研究的日益深入,学者们也对中古汉语的范围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许多学者都主张把魏晋南北朝看作“中古”。当然,在中古汉语的上下限的认识上也略有不同,其上限或上溯至东汉,下限

41、或顺延至隋。在综合上述各家观点的基础上,王云路提出了一个具有折中性质的意见:“我们把中古汉语暂定为东汉魏晋南北朝隋,西汉可以看作是从上古到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初唐、中唐可以看作是从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考虑到语言的渐变性以及语言学界在汉语史分期问题上所达成的某些共识,我们倾向于王云路的这一观点。事实上,这一观点也逐渐为语言学界所接受。综上所述,我们把西汉以前的汉语看作上古汉语,把东汉至隋的汉语看作中古汉语,把唐初至清初时期的汉语看作近代汉语。第三节 研究汉语史注意的问题一、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语言里面的成分(语音、语义、语法)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烙印。研究语言不能孤立,要考察其历时变化

42、,即源流兼顾。 第一,语音方面:(1)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tia,上马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ea(上马匣)。”(2)语音:炎(症)癌 第二,词汇方面:(1)“偷”先秦是“苟且”,无“偷盗”之说。“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偷”的盗窃意义,汉以后多用。(2)词的类化(书面语):家具傢俱 家私傢私 昏姻婚姻 二、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影响语言的发展。跟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或者说最能迅速反映社会发展是词汇。如(1)英国于1066年被法国诺曼族征服,影响到英语词汇的变化。(2)中国社会变化发展的历史,在汉语词

43、汇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上古中国畜牧社会时期,就产生了大批有关畜牧的词语。当上古中国由畜牧社会发展过渡到农业社会时期,就产生了大批有关农业的词语。今天的通讯业发达,网络词语大批出现。三、重视语言各方面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各个方面总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语言也不例外。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语音是词汇语法的外壳。语音的联系往往意味着词义的相关。1.同源词:语音相同或相近有共同来源的词。2.四声别义:通过声调的变化来改变词的意义或者词性。3.实词的虚化又往往引起语音的变化。轻声的产生。了了。4.音变构词:通过语音的变化来构造新词。四、区分通例和特例论语里动词“问”的间接宾语前面通常一

44、定要用介词“于”。如“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季康子问政于孔子”,“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左传里“问”的用法也是这样。如果只是孤例,往往是不可靠的。黎锦熙先生说“例不十,法不立。”如“舍皆取诸宫中而用之。”有的学者(如章太炎文始,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舍”是“啥(什么)”的借字,这很可疑,因为中古以前没有“啥”字,也没有“舍”作“啥”讲的其他例子。“啥”的较早用例出现在清代,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伯芬道:是格啥底样格人?”有时通例之外,也可能出现少数特例。一方面,不要因为少数特例而否定通例。王力先生补充说“例外不十,法不破。”另一方面,对少数特例也要分析、考察。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有

45、原因,只是原因我们没有找到而已。五、辨认语言的研究方向1.古代汉语顺着什么方向达到今天的情况?汉语在词汇方面是从古代单音词为主发展到今天的双音词为主,语音的系统是越来越简化,语法是愈益精密。2.今后的语言将来要朝什么方向走?这个问题很大,难度也很大,一般学者避而不答。一般来说向简约、准确的方向发展。第四节 研究汉语史的方法一.王力先生曾指出的一些基本方法 :第一,舍弃少数例外,寻求主要的根据。黎锦熙:“例不十,法不立。”王力先生补充“例外不十,法不破。” 第二,以同时代、同地域的语言作为分析的对象,使其不相杂乱。如诗经除了雅言外还有不同方言。第三,排除伪书。不是说是假的,而是成书的时间、作者的问题。二.普遍使用的方法(一)探源:探求语言某种现象的来源及其演变,以便了解它的发展线索和规律。分为共时平面和历时平面溯源两种。1.共时平面探源: 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楚辞九章哀郢) (曼:展开,延长;漫:水大无涯际貌;嫚:傲慢;蔓:蔓延,滋长;馒:发酵面粉蒸成的食品)2.历时平面探源:行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