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2、环节包括识记、保持、恢复。恢复又包括两种形式:再认、再现(回忆)【简答】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易区分。3记忆与言语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要靠记忆,儿童在语言交际过程
2、中离不开记忆。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记忆的发展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记忆使情感丰富,意志活动稳定。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的发生(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反射;3重学记忆。(二)记忆发生的时间1习惯化不学而能。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2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 13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采用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
3、,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简答】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2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幼年健忘:指3岁前的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 2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 3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 4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三)记忆容量的增加1记忆广度。人类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组块),儿童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人类记忆广度的;2记忆范围扩大,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
4、内容的丰富,信息加工熊力增强;3工作记忆能力增强。工作记忆:指在短时间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联系起来的记忆。(四)记忆内容的变化从记忆内容看,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1运动记忆(2周左右)。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 2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新生儿已有明显表现; 3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依靠表象进行;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 4语词记忆(1岁左右)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简答】 三、记忆策略的形成震忆策略的形成和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密切联系包括对记忆的计燃和使用记忆的方法。常见记忆策略有:1
5、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问接的意义识记。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新生儿记忆的特点新生儿是记忆发生的时期,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二)出生后头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1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13个月);2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36个月)。 (三)生后第二个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1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612个月);2开始出现工作记忆(8个月左右)。【简答】二、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语言真正发生后,再认的内容和性质迅速发生变化。2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以后,由
6、于语言发展,儿童得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符号表象记忆。3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由于语言产生而发生重大变化。4出现初步的回忆,用行动表现出初步回忆能力:(1)替成人找东西;(2)延迟模仿:当刺激物出现后,不是立即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模仿行动。【论述】三、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到了幼儿期,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继续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记忆的意识性、理解性明显提高,表现为有意记忆、意义记忆、语词记忆和记忆方法继续发展。这表明记忆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意识性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基本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
7、忆;(2)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无意记忆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不是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而是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的附带结果。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主体的关系;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活动动机。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1)有意识记在成人教育下产生;(2)有意识记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3)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有意再现有三种行为类型。(二)理解性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1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1)机械记忆用得多,较多运用机械记忆,可能是因为:大脑皮质的反
8、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留下痕迹;对事物理解能力差,对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 (2)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原因:通过对材料理解而进行,理解使材料和已有知识经验联系,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知识经验体系;机械记忆只把事物作为单个孤立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单位或系统。2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年龄小的幼儿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高得多,随年龄增长,差距缩小,主要是因为意义记忆向机械记忆渗透,机械记忆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理解成分。(三)记忆内容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
9、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形象带有直观性、鲜明性);2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四)记忆方法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及其相互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使记忆形象和语词联系。【论述】第四节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1保持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识记和恢复(再认和再现)的中间环节。2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保持阶段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
10、”两方面变化就“量”而言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显著表现就是遗忘;就“质”而言因知识经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回忆的内容会变化。有的内容变得简略了、概括了不重要的细节消失了;有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而有的却变得更加具体、夸张、突出。学前儿童年龄小大脑神经发育不够成熟。知识经验缺乏更容易变化,忘事。因而对学前儿童记忆保持的要求不能太高,而应实事求是,符合记忆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孩子学习知识,要注意巩固率或识记后的保持率。二、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一)遗忘即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再认或再现时发生错误。有几种情况: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再现;完全遗忘,既不能再现也不能再认;临时性遗
11、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再现;永久性遗忘,永远不能再认或再现。(二)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快,以后逐渐缓慢,简单说,就是“先快后慢”。(三)科学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多种感官综合运用;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回涨)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分散复习,分散复习不是简单重复,而要使复习方式多样化,做到眼耳手脑并用。正确看待“回涨“现象,利用这一规律组织孩子学习、游戏。三、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科学地安排识记材料(一)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1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影响。2复习或学习时应注意:(1)同一时间不能要求孩子学习识记内容太多;(2)要求孩子巩固、牢记材料或事情。不能把内容、性质相近或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学习或复习,而应交错安排。先学习、巩固一种,中间安排休息或学习另一种内容、性质完全不同的材料,以减少或防止干扰。(二)排除疲劳的干扰遗忘的另一种原因是识记时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由于另一种活动的干扰而被抑制。因此要注意用脑卫生,以排除疲劳对记忆保特的干扰。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