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沉降观测方案(共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73602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沉降观测方案(共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沉降观测方案(共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沉降观测方案(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沉降观测方案(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郑州市106中学高中部新校区,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东风东路与正光路交叉口东北角。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4677.83,包括教学楼三栋18669.41,框架结构地上五层;综合楼7684.51,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兼人防工程,地上五层;宿舍楼9445.1,框架结构,地上五层;餐饮文体中心8709.5,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配套用房113.2,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一层。为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该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

2、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测。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9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应使用精密水准仪(DSZ2),水准尺采用铟合金钢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 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

3、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2、观测时间的要求 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不测。该工程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直到竣工为止。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的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在纵横方向要对称布置,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为725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考虑到装修装

4、饰阶段因墙体或柱子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观测点,造成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从设计图纸了解到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做法见沉降观测详图。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观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和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

5、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须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该工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采用II级水准测量,水准测量采用闭合法测量,该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1.0 , n表示测站数。(或h=a-b1.0 ,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 30m (3)前后视距差: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5

6、)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观测时应随记气象资料、观测次数和时间,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地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1、建立水准控制网 (1)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引测到施工现场建筑物周围建立水准控制网。()在场地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

7、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水准的高程。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 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3、沉降观测 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应自地上一层开始,浇筑一层砼前,根据图纸设计的观测点位置、标高进行预埋,砼浇筑后,即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高,施测时用DSZ2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

8、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观测一次,直到竣工为止。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的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5、统计表汇总(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次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门可以预测建

9、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q=|Cm-Cn|/Lmn , Cm , Cn分别为m, 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 n点的距离。6、观测中注意事项(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

10、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7、曲线形状注意问题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这就分析原因,进行修正。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下降。可能是首次观测精度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第一次观测作废,若回升5mm内,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 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原因: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动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处理措施: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原因: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措施:确定水准点下沉值,与高级水准点复核

11、测量,确定下沉量。五、工程主要机具、人员统计表: 机具、人员统计表序号名称数量型号1水准仪1台DSZ22铟合金钢尺2根2m3钢尺1把50m4人员测量工程师技工5人数3人5人六、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测量。2、作业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测量人员负责沉降观测的全部过程,并进行司镜。记录人员负责观测数据记录及资料的整理。跑尺人员负责立水准尺。3、作业环境应具备的条件:天气晴朗,通视良好,风力小于二级。4、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标的准确线,在沉降观测点安装完后,沉降观测标上安装专门的保护筒。七、观测频率1、建筑物观测点确定后观测一次,以后每施工完一层或二层参规范要求观测一次,直到竣工为止。2、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均应进行观测。八、安全保证措施1、在进行观测作业时,经常要进入交叉作业的危险区域,所以在每次作业前测量人员必须了解现场观测线路及作业点周围的安全情况,然后对记录及跑尺人员进行交底。2、所有观测人员在进行施工现场时必须带好安全帽,并密切配合,争取快速、准确地完成观测任务。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