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必背大题(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必背大题(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布鲁纳在美国教育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3、心理发展的含义具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5、健康人格的建构: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
2、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6、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地自我体验3.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7、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8、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9、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2.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3.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10、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 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11、巴甫洛夫的经典
3、性条件作用 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指刺激出现但反应不再出现或消失的过程)2、泛化: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情景3、辨别(分化):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使我们对不同的情景作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以避免盲目行动。1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基本规律:个体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人大多数的行为)。1、强化: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2、逃避条件作用(看到路边垃圾站绕道走)3、回避条件作用(听说前面有垃圾站时绕道走),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型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不是负强化。13、实现意义学习主要的条
4、件:一、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二、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点。14、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重视对关系的了解;(二)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三)发现学习(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与接受学习15、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研究性学习(一般过程:1、形成假设以解释事件或解决问题;2、搜集数据来验证假设;3、得出假设;4、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教学对话;认知师徒法和互惠教学。16、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般情况是一致的,但不是完全成正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学习行为为中介,主要表现为: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
5、;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17、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树立自信心:(一)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二)设置合理的目标(三)进行归因训练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一)使任务更有趣(二)引发认知冲突(三)合理使用表扬(四)合适的反馈18、迁移的作用:(一)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二)潜意识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三)迁移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19、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相应的背景水平;原经验的
6、组织性;相应的认知技能和策略);3、学习定势20、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学促进迁移(为迁移而教)?1、精选教材,重现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的编排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21、在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22、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措施: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23
7、、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1、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2、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4、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24、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知冲突;3、理解新观念;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25、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背诵)26、技能的基本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7、能力与技能的关系:区别:(1)性质上看,技能指顺利完
8、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属于具体的操作程序,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属于个体表现的倾向性。(2)范围上看,技能的活动方式有特定性,某种活动方式只适用于某类活动的效率中并影响着活动。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它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并影响着活动的效率。联系:(1)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2)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28、技能的作用:(一)调节和控制动作;(二)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三)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29、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操作的定向 2、操作的模仿 3、操作的整合 4、操作的熟练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
9、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30、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一)对象脱离了支持物;(二)进程压缩;(三)应用的高效率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31、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监控性原则6、个人自我效能感32、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总结、提问、析
10、疑、预测)5、合作学习模式33、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问题的一般方法:算法式;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反推法、简化法、类比法)3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35、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1)在具体学科学习中,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以促进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34、培养
11、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35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环境)。2、智力。3、个性。高创造性一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36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接受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独特性;提供榜样。 3、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思维训练;学会容忍模糊性;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12、37、态度与品德的关系:两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区别:一、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其中有些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则不涉及,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品德深;态度浅。38、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二年级时品德发展的关键期。2、高中阶段品德
13、发展趋向成熟。39、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等。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等。3、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40、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一)、有效的说服正反论据 ;(二)、榜样示范;(三)、价值澄清(经历的三个阶段: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四)、群体约定;(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六)、角色扮演;(七)、小组道德讨论。41、心理健康的标准: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42、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1)焦
14、虑症(考试焦虑)(2)抑郁症(3)强迫症: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4)恐怖症(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偏执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回避型人格(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4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租金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44、心理评估及其意义:1、有针对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45、心理辅导的目标:学会调试(调节与适应);寻求发展。46、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1、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处罚法;自我
15、控制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47、教学目标的意义: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导学生学习。48、组织教学过程 一、教学事项:引起学生注意;提示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二、教学方法:(一)语言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二)直观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三)实践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四)自学的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49、教学策略: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呈现新材料;提供有指导的练习;提供反
16、馈和纠正;提供独立的练习;每周或每月的复习。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1、发现教学2、情境学习3、合作学习三、个别化教学:1、程序教学2、计算机辅助教学3、掌握学习50、课堂管理的目标: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5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方式:划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2、班集体的特点:班集体的规模和班级的性质。3、学生的责任感。4、对教师的定型期望。52、课堂群体的特征:(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2)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承担的任务而相互交往、协同活动(3)各群体成员都收到共同的社会规犯的制约。53、群体动力的表现:1、
17、群体凝聚力2、群体规范3、课堂气氛 教师对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课堂气氛: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课堂气氛(3)教师的移情影响课堂气氛(4)教师的焦虑水平影响课堂气氛。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1、吸引与排斥;2、合作与竞争54、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一)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二)学校鉴别学生学习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三)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55、教师充当的角色:1、知识的传播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教学的研究者56、教师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
18、系:(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教师职业需要具有某些特殊的认知能力,主要指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材内容和形式、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的特点、教学情境等加以分析判断的能力。(二)教师的监控能力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体现在1、对自己教学活动事前计划与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3、对自己的教学互动进行调节、修正。(三)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教师人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人格特征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最显著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职业成就的关系57、专家型教师
19、的能力特点:(一)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1、特定的学科知识2、一般的教育学知识3、特定的内容的教育学知识4、实践性知识(二)、熟练掌握教学技能:1、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且有预见性2、教学技能程序化、自动化3、教学监控能力强4、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妥当应对纪律(三)、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58、影响教师成长因素: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59、教师成长的历程: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60、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2、微型教学训练3、教学决策训练4、校本培训5、反思教学经验(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6、教师参与研究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