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信息化模型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探讨(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建筑信息化模型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探讨(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于建筑信息化模型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探讨 摘要: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是一种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对于促进工程建设实现信息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面临普及程度低、研究投资力度小、企业缺乏强烈的外部革新动机等困难,推进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的应用,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和完善法律法规与建设标准。 关键词:建筑信息化模型建筑工业化实施途径 当前,我国仍以传统模式生产建筑产品,建筑领域工业化生产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现代建筑产品制造水平,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对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建筑品质,降低工程造价,促进节能环
2、保,实现低碳施工以及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提供有力地支撑。 一、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的内涵和运作体系 (一)建筑信息化模型的内涵 建筑信息化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以三维数字的形式展示工程项目中每个对象的内在成分和外在特征的工程技术。利用BIM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五大特点,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使得建筑工业化的优势大大提升,从而使工程建设真正实现信息化。与传统模式相比,基于BIM技术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具有四大特性。 一是生产过程的可模拟性。BIM模型可提供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过程模拟
3、,建筑工业化生产的每项施工效果都可以提前预览。二是施工装配的高效性。建筑工业化的施工本身具有快速、安全、低能耗的特点,BIM模型的装配模拟强化了其过程管理,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三是规范设计的准确性。建筑工业化设计可产生大量标准、规范且重复的数据,将其导入BIM模型,有利于促进工业化建筑的规范设计。四是建设成本的可控性。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其过程可实现透明化,各阶段中各项费用信息一览无遗,增强了成本的可控制性。 (二)建筑信息化模型运作体系 一是基于BIM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BIM技术在物料追踪中具有一定的潜力。通过建立一个由精益思想和实践经验支撑的
4、实时观测平台,能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使工程的供应链管理受益。二是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调系统。在项目实施阶段,BIM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AR)相结合,可以将数字信息融入于物理构件中,从而把BIM技术扩展到施工现场,为项目管理者呈现虚拟的施工情况。三是基于BIM技术的设施管理系统。在使用阶段,可通过BIM技术进行设施管理。当建筑中采用BIM技术和GIS进行信息提取、转换和下载时,几何信息可以从相关属性中被分离出来,使所需的数据得到有效的整合,从而成为支撑BIM与GIS相结合的设施管理系统的基础。 二、我国应用建筑信息化模型面临的障碍 (一)BIM技术应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低 目前,我国
5、工业化建筑在全部在建建筑中的比例?H在3%5%左右。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68%的设计人员了解BIM技术,还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设计人员从对BIM技术丝毫不了解,而使用过BIM技术的设计人员不到4%。建筑工业化思想与BIM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普及程度相当低。由此可见,虽然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具有绝对优势,但在我国的普及依然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二)国内对BIM技术的研究投资力度小 由于BIM被引进我国的时间不长,国内对于BIM技术的研究力度较小。目前,仅有中国建筑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鲁班、广联达等企业致力于BIM应用的研究。尽管通过他们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
6、国建筑业引入BIM技术的进程,但还远远不够。目前,制约BIM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最大难题,是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给这些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研发经费的支持,不足以推进BIM技术研究与发展。 (三)企业缺乏强烈的外部革新动机 由于BIM应用的前期研发投入较大,在BIM技术的普及程度较低的时期,率先进行变革的收益较大,然而相对的投入也较大。而且对于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选择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生产还面临着革新失败的风险,而将BIM技术运用于建筑工业化对他们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沉重的革新资金成本成为阻碍企业进行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的革新的不利因素。此外,BIM的优势更多地在于其被运用于建筑
7、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当中涉及了诸多的利益相关者,单单是个别参与方在部分环节运用了BIM技术,不能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甚至会因为设计与实施的新旧技术衔接不当而导致技术失误。因此,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原有的建筑生产方式,宁愿牺牲成本与进度,也不愿“大动干戈”进行变革。 (四)缺乏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业化标准 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发展不能缺少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我国目前虽然有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化参数,但是强制该参数标准实行的规定却迟迟没有出台,行业内的建筑工业化标准也未能统一。然而,一旦建筑行业运用了BIM技术,对于建筑工业化标准的依赖更为明显,预制组件之间的接口集成对预制组件尤其是装配式混凝
8、土结构的统一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在BIM技术的建筑工业化标准缺乏的情况下,整个预制组件生产行业就无法实现协调与统一,也不能对预制组件的规范生产与市场秩序提供有效监督。 (五)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与BIM技术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BIM技术的推广运用。相比于传统的建设生产模式,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不仅项目中的各个参与方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出现不同纠纷和争端情况的可能性也更大,但我国目前未向工程项目提供规范的合同范本,也未对此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此外,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对于盗版软件的打击力度过小,仅依靠各企业在建设中的互相监督远远不
9、够,这一现实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三、应用BIM技术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把握时代机遇,发挥自身优势 我国应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为依托,快速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业作为特殊的制造业,且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应该把握机会,使我国在建筑工业化与建筑信息化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也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同时,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国内的施工企业走出国门承揽国际工程提供了机遇,也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全面落实与推广的平台。应该利用这个契机,发挥该生产模式的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安装装配
10、化、生产经营集成化、项目生产集成化五大优势,建设出一批高效率、高质量的项目,既能为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出路,又能加速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国内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整体实力。 (二)加大建筑业技术研发投入的力度 目前科研机构对BIM及建筑工业化的研究难以长期持续和建筑企业缺乏改革的动力,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BIM和建筑工业化的前期研究需要大量投资。因此,国家应增加对建筑业先进技术研发的投资,增加政府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经费,加强BIM产品等技术成果的输出,加大政府对BIM成果的宣传与推广的力度,培养一批大型企业成为行业中技术创新的榜样,形成示范效应,带动企业采用新型建?O模式,加快追赶技术
11、强国的步伐,尽快改善我国BIM技术落后的局面。 (三)完善法律法规与建设标准 要建立起规范化生产建设的框架,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与建设标准。为了避免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模式的工程项目无标准可依的混乱现象,相关部门应完善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的统一标准和BIM应用的统一规范。此外,还需要提供基于BIM技术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的实施指南和合同范本,并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BIM技术安全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及知识产权的研究,为工程实施和后期纠纷的处理提供保障,真正实现有理可据,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穆雪中国建筑业BIM发展的对策方案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9596 2李云贵,邱奎宁我国建筑业BIM研究与实践J.建筑技术开发,2015(4):310 3许炳,朱海龙我国建筑业BIM应用现状及影响机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5(3):1014 4龙玉峰,焦杨,丁宏BIM技术在住宅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J.住宅产业,2012(9):7982 5李勇,管昌生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J.工程管理学报,2012(4):1721 (龙春,青海民族大学。)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