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检测(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常识检测(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进士是古代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 B、“除”是授予官职,“拜”是用一定的仪式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C、“上疏”和“上书”都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D、大理寺是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机构,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黄老”,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以黄
2、、老为始祖,故称道家为黄老。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至东汉末年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形成影响很大,故道教也称“黄老道”。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叫致事、致政、休致。据封建礼法,大夫七十岁而主动上书要求致仕,皇帝则加以挽留,从而形成一种融洽的君臣关系。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有“美谥”“平谥”“恶谥”之分。孔戣谥曰“贞”,属于平谥。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历数”指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和算术知识。 B“
3、孤”古时称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称为“独”。 C“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五经博士”,学官名。五经即易、书、诗、礼、春秋。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5、分)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B.“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阕”“除”。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让,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也称“丁内艰”,父丧也称“丁外艰”。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
6、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因年老、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C. 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D. 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7、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不是这“六经”,而是指六种技能。B.参知政事,宋代的一个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设置这一官职的根本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卒,指大夫死去。古人通常称天子死为崩,公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庶人死则称死。D.致仕,古代指官员辞官或者退休。“乞骸骨”也是这个意思。9下列古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B、“荐”“充”“迁”“贬”“徙”“起”等
8、都是与官员就任或官职升降有关的词,其中 “徙”旧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黜免的官员,现也泛指提拔任用。 C、专门对春秋进行注解的书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其中左传是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史书,是研究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很有价值的文献。 D、陈情表里也有许多与官职有关的名称。如“孝廉”,它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专门举荐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太子洗马”则是太子的侍从官。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
9、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10、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伶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叫伶人、伶官、优伶。马伶就是一个姓马的伶人。B金陵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别称。除金陵外,南京还有“建康”“建邺”“江宁”“石头城”等别称。C肆,即市肆、店铺,此处指的是瓦肆。瓦肆是随着宋代农业和商业的繁荣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D商、羽是中国古代五音中的商声和羽声,此处泛指曲调,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纪” 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另外项
11、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记者,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B“公卿” 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另外古时,公卿也指丈夫。C“武库”,是指是古代官名。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D“谥”,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代设置这一科,
12、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茂才:即“秀才”。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C迁、徙: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D印绶: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隋初置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B“辟”指授予官职,古代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
13、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C古代陪帝王、太子读书,并为之讲学或给帝王讲学之官职称为“侍读”,此处指陪帝王读书。D“笏”指朝笏,也称手板,古时君臣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的板子,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古代自天子到士都执笏,后世只有品官执笏,到清代始废。1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17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B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 :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等等。C薨:古人对
15、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谓天子死为“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D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 假节、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1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斋醮:道教祭祷仪式。其法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烛灯、禹步和音乐等仪注和程式,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B疏:奏章。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C自号:指人的名、字以外的自称,又称别号。旧时给自己取号或别人给取的,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
16、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D酹: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例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2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
17、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2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耆儒”指年老的学者。“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B“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D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我国封建
18、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刑法、户籍等事项。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2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B沙门,是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也指佛门。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C“经史子集”是中国古
19、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即正史;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D春秋公羊是春秋三传之一,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
20、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国子监,也是中国、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21、,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2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部主事”指兵部职方司,全称“职方清吏司”,是明清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舆 图(地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至清朝时,兼掌关禁、海禁。B“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
22、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 C“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D“讣闻”又叫“讣告”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讣”原指报丧、告丧,也指死者亲属向亲友及有关方面报告丧事用的文书的意思,“告”是让人知晓,讣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种丧葬应用文体。2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B.伏法,指犯罪分子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表示愿意接受法律制裁。C.庙堂,太庙里的殿堂,借指国君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
23、书,用于任官封爵、奖励或告诫臣僚。2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 “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原文
24、“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2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文中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B.“丁忧”即遭逢父母丧事,“丁”是“遭逢”的意思,“忧”是“居丧”的意思,多指居父母丧。C.“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D.“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中庸春秋,其实本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亡于秦末战
25、火。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
26、名号。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3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B.“及沙门法秀谋逆事发”中“沙门”,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对年长的当尊称悬壶、法师、师父。C.“赠卫大将军”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D.“诏班乐府”中“乐府”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3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幼孤,随母适胡氏”,古人有“鳏寡孤独”之说,其中,“鳏”指无妻或丧偶,“寡”指女子丧夫,“孤”指幼年丧父,“独”指老而无子。B文中出现的与官职任免有关的说法中“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均表示暂代官职。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头、黎元、氓等。D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人对四方异族的了解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对南方各族常称“百越”或“越族”。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