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共3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27744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共3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共3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共3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共33页).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绪论一、填空题1、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从显微镜开始的,其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是_、_ 、_和_。2、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二、判断是非1、巴斯德是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的个体形态。2、因为显微镜稀少,列文虎克逝世后微生物学未能迅速发展。 3、病原菌学说最初是由科学家柯赫提出来的。 三、名词解释1、微生物: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四、选择题1、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

2、理学研究阶段,以哪两位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 A、巴斯德、列文虎克 B、柯赫、列文虎克 C、巴斯德、柯赫 D、巴斯德、弗莱明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 。A、列文虎克 B、柯赫 C、巴斯德 D、斯坦利3、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的发明者是 。A、巴斯德 B、柯赫 C、吕文虎克 D、别依林克4、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 B、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 D、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5、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 A、驳斥自然发生说 B、证明微生物致病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

3、分类系统。五、问答题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种类?2、微生物的一般特性是什么?3、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第一章 细菌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名词解释l、细菌 2、中介体 3、质粒 4、异染颗粒 5、荚膜 6、鞭毛 7、芽胞 8、L型细菌 二、填空题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作为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和三种。3菌体有一个弯曲的叫、有多个弯曲叫。4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和。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5细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和多层结构组成,其是G菌的内毒素的毒性基团。6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和。7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和。

4、8细胞质含有、和等有形成分。9mRNA与核糖体结合成多聚核糖体时,就成为合成场所。10异染颗粒可用来进行。11革兰氏染色的意义有、和。12荚膜是构成的重要因素,鞭毛是细菌的器官。13菌毛有和两种,与致病有关的是,可传递遗传物质的菌毛是。14临床上常以杀灭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15细胞壁的功能有、和。16G菌肽聚糖的结构由、和组成三维网状结构。17革兰染色的步骤分、 四步。18革兰染色阳性菌呈 色,阴性菌呈 色。19细菌蛋白质合成场所位于胞浆内的,某些细菌胞浆内的可用于鉴别细菌。20细菌荚膜最重要的功能为,此外还有、等作用。三、最佳选择题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什么为测量单位( ) Am Bnm

5、 Ccm DpmEmm2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芽胞 E核质3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 A肽聚糖 B磷壁酸 C脂蛋白 D外膜 E脂多糖4内毒素的毒性基团是( ) A类脂A B核心多糖 C特异性多糖 D磷壁酸 E粘肽5维持细菌故有外形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浆 D核质 E芽胞6溶菌酶的杀菌机制是( ) A竞争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 B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 C裂解肽聚糖的14糖苷键 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7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的机制是(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肽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E抑制

6、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8对细菌细胞核描述错误的是( ) A由裸露的双股DNA堆积而成 B无核膜 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D无核仁 E具有完整的核结构9抵御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 )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10与细菌粘附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11对细胞壁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 A维持细菌故有形态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具有抗吞噬作用 D有抗原性 E与细胞膜一起维持细胞内外物质交换12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 A荚膜 B芽胞 C鞭毛 D菌毛 E核质13缺乏哪一种结构,细菌仍可生长繁殖(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7、 D核质 E核糖体14对鞭毛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C某些鞭毛与细菌致病有关 D根据鞭毛的位置、多少,可进行细菌鉴别 E以上均是15对细菌芽胞描述错误的是( ) A均为G+菌产生 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C不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物质 D对外界抵抗力强 E一个芽胞发芽只生成一个菌体16G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是因为( ) A细胞壁含粘肽少,其外侧有外膜覆盖 B细胞壁含有类脂A C细胞壁缺乏磷壁酸 D细胞壁含脂多糖 E以上均可17对荚膜叙述正确的是( ) A菌体分泌到体外的一层粘液状物质 B化学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C可抗吞噬 D具有抗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 E以上

8、均是18对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 A菌毛比鞭毛细短而直 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 C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D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 E细菌的耐药性可通过性菌毛传递19细菌芽胞与高度耐热性有关的特有化学组分是( ) A核酸 B肽聚糖 C磷脂 D多糖 E吡啶二羧酸20关于脂多糖错误的是( ) A类脂A是内毒素毒性基团 B核心多糖具有属和组的特异性 C特异多糖构成重要菌体抗原 D特异多糖决定细菌种和型的特异性 E类脂A有种属特异性21革兰氏染色法在临床上可用于( ) A解释发病机理 B鉴别细菌菌型 C选择用药 D确定诊断 E以上都不是22革兰氏染色使用染液的顺序是( ) A稀释复红一碘液一乙醇一结晶紫

9、B结晶紫一乙醇一碘液一稀释复红 C结晶紫一碘液一乙醇一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一乙醇一结晶紫一碘液 E稀释复红一结晶紫一碘液乙醇四、问答题1简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青霉素、溶菌酶对其抑制的作用机制。2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有那些?3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4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5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6细菌芽胞的强抵抗力与那些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2中介体:是指某些细菌的细胞膜反复折叠并内陷于细胞质内,形成的囊状小体,一个细胞内可有一个或数个。中介体类似于线粒体,参

10、与细菌的呼吸、生物合成及细菌的分裂。3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4异染颗粒:是细菌胞质颗粒中的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具有嗜碱性,所以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光镜下明显不同于菌体的其他部位,可用于细菌的鉴定。5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6鞭毛:是指菌体上附着的由细胞膜伸出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所有弧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的球菌附有鞭毛。7芽胞: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菌体内的细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由多层膜包裹着的、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8L型细菌:是指细胞壁受损或其合成受到抑制,仍可存活的细胞壁缺陷

11、细菌。二、填空题1微米(m) 2球菌,杆菌,螺菌 3弧菌,螺菌 4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鞭毛,芽胞,菌毛 5肽聚糖,磷壁酸,脂蛋白,外膜,脂多糖,脂多糖中的类脂A 6物质转运交换,分泌胞外酶,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形成中介体 7染色体,质粒 8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 9蛋白质 10细菌鉴别 11鉴别细菌,指导选择药物,了解细菌的致病性 12细菌致病性,运动 13普通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 14芽胞 15维持细菌外形,支持保护细菌,物质交换,具有抗原性 16聚糖骨架,短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17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 18紫色,红色 19核糖体上,异染

12、颗粒 20抗原性,抗吞噬,抗补体,使细菌具有毒力三、选择题1 A 2D 3B 4A 5A 6C 7E 8E 9B 10E 11C 12E 13A 14E 15C 16A 17E 18C 19E 20E 21C 22C四、问答题1肽聚糖的结构和青霉素与溶菌酶的作用机制:肽聚糖又称粘肽,是原核生物细胞的特有成分,由三部分组成:(1)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籍一1,4糖苷键连接组成;(2)四肽侧链连接于聚糖骨架上的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3)四肽侧链之间由肽链(如五肽交链桥)或肽键交连构成交连桥,由此构成完整的肽聚糖分子结构。青霉素可抑制交连桥的连接,溶菌酶能水解聚糖骨架中的l

13、,4糖苷键,均能破坏胞内的抗高渗屏障,导致菌体膨胀、崩解。2G菌与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如下表:表10一1 G菌与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细胞壁结构 G菌 G菌肽聚糖组成、含量 聚糖、侧连、交联桥 聚糖、侧链含量少交连方式 肽桥交连 肽键交连结构类型 三 二维片层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机械强度 高 差磷壁酸 特有 无脂蛋白、脂多糖、外膜 无 有胞质周围间隙 无 有3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细菌都有的结构,从外向内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1)细胞壁:是紧贴膜外的一层坚韧富有弹性的结构,具有维持细菌故有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G

14、菌细胞壁由粘肽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G菌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肽、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2)细胞膜:有物质交换、分泌胞外酶、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用。(3)细胞质:为原生质,无色透明胶状物。其内含有质粒、核糖体和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4)核质:由双股DNA链高度盘绕形成,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细菌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存在核的形态。4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 荚膜:是某些细菌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主要成分是多糖或多肽。它具有抗吞噬、抗溶菌酶、抗补体等作用,是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同时它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分型。 鞭毛:是某些细菌从胞质内伸出到胞外

15、的细长而弯曲的蛋白丝状物。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某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有鞭毛的细菌又可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比鞭毛更细、短而直的蛋白丝状物。它又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数量多,可达数百根,与细菌的粘附性、致病性有关;后者比前者数量少(14根)、稍长而粗,为中空管状物,可传递细菌遗传物质。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它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它的结构复杂,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有很强的抵抗力。临床以消灭芽胞为灭菌的标准。芽胞的形状、大小、位置可用于细菌的鉴别。芽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

16、成一个新菌体(繁殖体)。5革兰氏染色、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如下:(1)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步骤是:涂片制备:涂片、干燥、固定;染色:a初染:结晶紫初染1分钟;b媒染:卢戈碘液媒染1分钟;c脱色:95酒精脱色半分钟;d复染: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半分钟。该过程可简述为紫、碘、酒、红,一一半半。(2)染色结果是:G菌呈紫色,G菌呈红色。(3)革兰染色的意义:有助于鉴定细菌、指导用药、研究和了解细菌的染色性、致病性等。6与芽胞抵抗力强的有关因素如下:(1)芽胞内由多层致密膜状结构构成,化学药物和紫外线不易渗入。(2)芽胞含水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3)芽胞形成时能合成一些具有抗热性的酶类。(4)芽胞

17、核心和皮质中含独有的吡啶二羧酸,与耐热性密切相关;芽胞发芽时,该物质从芽胞内渗出,耐热性随之丧失。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一、名词解释1热原质 2细菌素 3菌落 4培养基 5专性厌氧菌 6纯培养 7外毒素二、填空题1G菌的等电点为PH,G菌的等电点为PH 。2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是。3按细菌对氧气环境的需求可分为、和。4细菌以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一般细菌繁殖一代只需min,结核杆菌繁殖一代需小时。5细菌生长繁殖的曲线可分为、。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最好选用 。6根据性质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五种。7根据物理形状,可将培养基分为、三大类。8

18、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呈、生长现象。9细菌的营养类型有 和 两类,病原微生物多属于菌中的菌。10细菌摄人营养物质的方式有、 和。11细菌合成的色素分为、两种。12抗生素用于和的治疗。13细菌素的产生受控制,其控制机理主要是,具有和的特异性,临床上主要用于。14细菌的核酸包括和两种;DNA碱基配对中的和在四种碱基的总量中所占百分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大,故的测定可作为细菌分类的主要依据。 三、最佳选择题1下列那种代谢产物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 ) A内毒素 B硫化氢 C热原质 D透明质酸酶 E外毒素2下列那些代谢产物可用于细菌的鉴别( ) A热原质 B毒素 C维生素 D抗生素 E吲哚3下列哪项不是细

19、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 ) A硫化氢 B色素 C细菌素 D维生素 E热原质4对人类致病的细菌大多数是( ) A自养菌 B专性厌氧菌 C异养菌 D专性需氧菌 E微需氧菌5细菌繁殖的方式一般为( ) A有性二分裂 B无性二分裂 C复制方式 D菌丝分枝 E菌丝断裂6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可能原因是( ) A氧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合成 B缺乏细胞色素,使细菌不能合成色素 C缺乏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D氧能阻碍细菌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半渗透作用 E有氧环境中专性厌氧菌糖酵解不完全7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 A营养物质 B酸碱度 C温度 D气体 E以上都不是8研究

20、细菌性状的最好时期为( ) A迟缓期 B稳定期 C衰退期 D对数增殖期 EA+C9人工培养细菌可用于( ) A细菌性疾病的诊断 B细菌性疾病的治疗 C细菌的制备 D基因工程 E都对10下列错误的是( ) A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增菌 B平板培养基主要用于分离培养 C斜面培养基主要用于纯培养 D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动力 E以上都不对11关于热原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多由G一菌产生 B是G一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和G+菌的多糖 C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D可被高压蒸气灭菌破坏 E吸附剂和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质12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是( ) A色素 B毒素 C热原质

21、D抗毒素 E维生素13不符合菌落的描述是( ) A一个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成 B是一个细菌细胞 C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 D肉眼可见 E可分为S、R菌落14具有抗原性、毒性、特异性强等特点的物质为(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热原质 D侵袭性酶 E以上都对四、问答题1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2简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3简述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条件。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那些?5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由G菌产生。热原质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热原质耐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破坏。除去热原质的最好办法

22、是蒸馏。2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可抑制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的生长,故名细菌素。其抗菌谱较窄,其产生受质粒控制。3菌落:单个细菌经分离培养(约1824h)后,在平皿上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多个菌落连在一起称菌台。4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给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营养的基质称为培养基。培养基本身必须澄清无菌,并有一定的酸碱度。5专性厌氧菌:由于缺乏呼吸酶系统,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存,故称其为专性厌氧菌。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中999为专性厌氧菌。6纯培养:多用于菌种的传代和细菌的扩增。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如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可获得大量的纯种细菌。7外毒素:一些细菌(大多为

23、G菌,少数为G菌)在生活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到体外的毒性蛋白质。二、填空题123,45 2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生长因子 3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 4二分裂,2030,1820 5迟缓期,对数增殖期,稳定期,衰退期,对数增殖期 6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7液体,固体,半固体 8均匀浑浊,沉淀,菌膜 9自养菌,异养菌,异养菌,寄生菌 10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基团转位 11水溶性,脂溶性 12感染性疾病,肿瘤 13质粒,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种,型,细菌的分型 14DNA,RNA,鸟嘌呤(G),胞嘧啶(C),(G+C)mol三、最佳选择题1B

24、 2E 3A 4C 5B 6C 7E 8D 9E 10E 11D 12D 13B 14B四、问答题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生长因子、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 适宜的酸碱度,大多数致病菌所需的最适PH为72一76。 适宜的温度,大多数致病菌的最适温度为37。 必要的气体环境:细菌的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气体主要是O2和CO2。根据对O2的需要情况,可将细菌分为:(1)专性需氧菌一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2)微需氧菌一在较低的氧气分压下才能生长繁殖。(3)专性厌氧菌一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4)兼性厌氧菌一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有:细菌

25、在合成菌体成分的同时,还能合成许多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产物。(1)热原质:细菌菌体中的脂多糖,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后,可引起发热反应,故称其为热原质;脂多糖大多由G菌产生。热原质耐高温,可通过一般滤菌器,没有挥发性,因此除去热原质的最好方法是蒸馏。制备生物斜品和注射用水必须用无热原质的水。(2)内毒素与酶:细菌可产生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内毒素即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毒性成分为类脂A,在菌体死亡崩解后才释放出来。外毒素是由G菌及少数G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出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某些细菌可产生侵袭性酶。侵袭性酶可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扩

26、散,是细菌的重要致病因素,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3)色素: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一定意义。细菌色素有两类: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4)抗生素:有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它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抗生素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仅产生少数几种抗生素。(5)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仅作用与有近缘关系的细菌的抗生素类物质,称细菌素。细菌素的产生受质粒控制,抗菌谱较窄。3细菌的培养方法及条件:(1)细菌培养:可分为分离培养和纯培养两种方法。细菌的分离培养,多用于从临床标本(混杂细菌)中分离某种特定的细菌(致病菌)。一般利用固体培养基(如选择培养基)通过划线

27、法接种,使标本中的细菌分散为单个生长,形成菌落而获得纯种细菌。纯培养多用于菌种传代和扩增。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液体培养基或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可获得大量纯种细菌。(2)培养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提供必需的气体环境;一般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空气中培养即可;专性厌氧菌则必须在严格无氧条件下培养。温度一般为37。培养时间一般为1824h,应根据菌种及培养目的酌情处理。为获得大量细菌或其代谢产物,可采用连续培养法,在培养过程中不断通人适当气体、更换培养液并校正PH值,可维持细菌较长的对数生长状态。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1)在固体培养基中细菌生成菌落,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分为三型光滑型(s

28、型)菌落,其表 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新分离的细菌大多如此。粗糙型(R型)菌落,表面粗糙、干燥、有皱纹,有时呈颗粒状,边缘大多不整齐。粘液型(M型)菌落,菌落表现粘稠、有光泽、似水珠样,多见于有肥厚荚膜或粘液层的细菌。(2)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有鞭毛的细菌可由穿刺线向四周运动,培养后刺线模糊不清,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无鞭毛的细菌不能运动,仅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清晰,穿刺线以外的培养基仍透明澄清。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和保存菌种。(3)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呈三种状态。浑浊生长,菌液呈均匀浑浊状态,可见于大多数细菌的培养。沉淀生长,细菌在试管低部形成沉淀,上部形成上清液,如链

29、球菌的培养。菌膜生长,即在培养液表面生长,形成菌膜。菌膜生长多为专性需氧菌的培养,如霍乱弧菌。5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有:(1)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分离培养致病菌并做药敏试验,可指导临床用药。(2)细菌的鉴定与研究,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等都要进行细菌的人工培养。(3)生物制品的制备和基因工程。(4)做细菌的毒力分析和卫生检测。第三节 细菌的致病性一、名词解释1、菌群失调症 2、条件致病菌 3、细菌的致病性 4、细菌毒力 5、感染 6、侵袭力 7、菌血症 8、败血症 9、隐性感染 10、带菌者 11、非特异性免疫 12、医院内感染二、填空题1、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时,

30、可出现。2、由菌群失调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或症。3、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包括、和。4、某些正常菌群获得致病性条件是、。5、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 及有密切关系。6、细菌的毒力是由和决定的。7、细菌的侵袭力是由和构成的。8、内毒素是菌细胞壁中的成分。内毒素的致病作用有、。9、内毒素是由、和三部分组成。10、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菌体抗原(O抗原)是。11、类毒素是由经甲醛处理制备所得,可刺激机体产生。12、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处理制备成。13、依据外毒素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和肠毒素。14、抗毒素可由或刺激机体产生。15、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和16、构成

31、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和。17、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调理作用可由和介导。18、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吞噬和吞噬两种。19、乙型溶素的化学成分是,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20、引起内源性感染的细菌,多数是,少数是。21、接触感染是指人与或人与密切接触引起的感染。22、全身感染的类型有、。23、感染的来源有和。24、处于的人称带菌者,带菌者有和。三、最佳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是( ) A胃 B骨骼 C肌肉 D血液 E外耳道2正常菌群成员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 ) A变为耐药菌 B发生基因突变 C寄居部位改变 D变为L型细菌 E发生SR变异3为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

32、) A维生素 B类毒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E生态制剂4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人机体的途径5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 A荚膜 B菌毛 C磷壁酸 D脂多糖 E异染颗粒6与致病性无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 A毒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7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 A荚膜 B菌毛 C芽胞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8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 A鞭毛 B芽胞 C荚膜 D性菌毛 E普通菌毛9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 A肽聚糖 BM蛋白 C脂蛋白 D膜磷壁酸 E壁磷壁酸10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

33、的物质是( ) A菌毛 B荚膜 CM蛋白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11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 AH抗原 B肽聚糖 CO抗原 D脂多糖 E荚膜多糖 12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 A脂蛋白 B脂多糖 C类脂质A D核心多糖 E特异性多糖13关于内毒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性质稳定,耐热 D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 E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14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D可制备成类毒素 E耐热15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金葡菌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霍乱肠毒素

34、E肉毒毒素16由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 A霍乱弧菌 B肉毒梭菌 C伤寒沙门菌 D脑膜炎奈氏菌 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17类毒素是( )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18下述细菌中,可以引起菌血症的是( ) A霍乱弧菌 B肉毒梭菌 C破伤风梭菌 D伤寒沙门菌 E白喉棒状杆菌19参与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 ) APHA受体 BC3b受 CPWM受体 DLPS受 EConA受体20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 A补体 B溶菌酶 C

35、抗生素 D乙型溶素 E细菌素四、问答题1、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2、简述正常菌群的成员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3、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4、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5、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6、简述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7、简述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两种结果。8、简述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9、细胞免疫对细胞内寄生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0、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各有何特点?1l、如何预防与治疗菌群失调症?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l、菌群失调症:当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发生明显改变时,称为菌群失调。当这种失调状态进一步发展,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称为

36、菌群失调症。2、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正常寄居部位和正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当正常菌群成员的定居部位改变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特殊情况下就会引发宿主疾病,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3、致病性:病原菌引起疾病的性能。4、毒力: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5、感染:指在一定条件下,入侵的病原体与机体防御功能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病理过程。6、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7、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且无明显中毒症状,称菌血症。8、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称

37、败血症。9、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病原菌侵入的数量不多、或毒力较弱时,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临床症状或出现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10、带菌者:某些病原菌引起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被及时清除,可在体内继续存在且经常或间歇性地排出体外,视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个体称为带菌者。1l、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功能。特点是:(1)与生俱有,可遗传后代。(2)作用无特异性。12、医院内感染:指在医院内所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活动的所有人群。二、填空题1菌群失调 2菌群失调症,菌群交替症 3生物

38、屏障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肿瘤作用 4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 5数量,途径 6毒素,侵袭力 7菌体表面结构,侵袭性 8革兰阴性,脂多糖,发热,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 9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 10类脂A,特异性多糖 11外毒素,抗毒素 12蛋白质,类毒素13神经毒素,细胞毒素 14外毒素,类毒素 15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因素 16皮肤与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17抗体,补体 18完全,不完全 19碱性多肽,细胞膜 20正常菌群的细菌,隐伏的病原菌 21患者,感染的动物 22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 23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24带菌状态

39、,健康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三、最佳选择题1E 2C 3E 4C 5E 6B 7C 8E 9D 10E 11D 12C 13E 14D 15E 16B 17C 18D 19B 20C四、问答题1、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正常菌群的成员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就为菌群失调,若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称之为茵群失调症。其发生机制包括:(1)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增殖,出现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菌群失调症。(2)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长期糖尿病等使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正常菌群中某些菌过度生

40、长,形成菌群失调。严重的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导致菌群失调症。2、简述正常菌群的成员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定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等特殊情况下就会引发宿主疾病。 3、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1)细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2)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3)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关。(4)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外毒素:是某些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它们对组织细胞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作用强,可引起各种特殊病变和临床症状。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能释放出来。 4、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1)菌体表面结构:包括菌毛和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细菌的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2)侵袭性酶,是指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以协助细菌抗吞噬或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5、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来源 G+和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