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精品教案岭子镇中心小学 赵新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1-62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知道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和写法,会应用求比值的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明确比和比例的区别3.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2、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回顾(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预设: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2)求比值0.8:1.6 4: 16:24 :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么求出两个比的比值的?预设:用前项除以后项就可以得到两个比的比值,比值可以是小数、整数或分数。设计意图 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 引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让学生“温故”而“启新”,为新课做好准备。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青岛是我省的著名旅游城市,除了旅游,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
3、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情境图)。(2)出示信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和比有关的数学问题吗?预设:A:第一天平均每次运多少吨?第二天平均每次运多少吨?B:货车第一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货车第二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货车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运输量的比是多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2 :16; 4 :32; 16 :2; 32 :4;16 :32; 2 :4; 32 :16; 4 :2。设计意图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有发展。本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同时还改变了以往教师对于
4、学生提问“大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提出问题所造成的弊端,而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数学问题,使“提问”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也为后面的教学打好铺垫,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一)理解比例的意义。1.观察思考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关系?预设:(1):第一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16:2。第二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32:4。(2):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都等于8。(3):这个比值表示平均每次的运输量是多少吨。师质疑: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预设:能师:
5、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16:2 = 32:42.自主探究。出示探究提示:(1)写一写: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出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全班汇报。组成的等式:2 :16= 4 :32;16 :32=2 :4;32 :16=4 :2师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3)想一想,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预设: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师质疑:如果不能很快看出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怎么办?(生先讨论,回答后师再作一讲解:可
6、以化简比)(出示)判断下面两组比是否能组成比例6:3和12:6 0.8:0.4和0.3:0.6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二)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1.谈话: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2、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教师边讲解边板书:2.强调分数比例的读法。指分数形式的比例:谁能从这个比例中找出它的内项和外项?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项和外项3.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其余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三)探究比和比例的区别和联系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比例,你觉得比例和我们以前学
7、过的比有什么区别?1.学生认真观察和比较。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汇报交流。预设: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个项;而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有四个项。4. 总结提升。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出示表格。比比例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构成由两项组成,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由四项组成,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观察,在众多的比当中找出相等的比,写出等式,从而认识比例的共性,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同时,通过与比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并及时进行巩固训练。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
8、)写比例。谈话:这里有一个比例“12=2”,你能把这个比例补充完整吗?预设:12:1=24:2,12:3=8:2,12:4=6:2,12:6=4:2(2)猜测。追问:“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悄悄地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回答。大家猜测说“在比例中,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3)验证。引导: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不能靠我们的猜测,还需要我们验证。(4)小组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黑板上的比例或各自写的比例进行验证,看看结果如何?(5)小结。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
9、质。谁来说说什么叫比例的基本性质?小结:刚才发现的“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板书),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向乘积等于两个内向乘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6)回顾概括,总结提升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察猜想验证【设计意图】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引导学生通过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这里的验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肯定例证,利用学生课上写的众多比例计算,使学生对性质确信无疑;二是自己任意写一个比例,计算几个比例式的内项积和外项积,也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概括性质。同
10、时也渗透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回顾本节课,我们通过解决货车两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知道了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我们把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关键要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五、巩固应用,拓展提升。课堂检测,集体订正 ,总结评价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节课是概念教学,不太好讲。在上课之前我感觉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然后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让学生看书自学,再小组交流,这样
11、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有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师生交流、同位交流、多方验证。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采用了自主观察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且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课之后,我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还不能用多种语言来激励学生。如果感情更深些,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的参与学习。 2、上课心态、情绪还不够平稳,计算机技能、教学机智、自身素养还有待提高。为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最后有点赶时间。 3、面对一些即时生成的课程资源,我还不能及时抓彩,把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放大,让它临场闪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展”与“建构”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日子里,还要好好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