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与铁罐评课(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罐与铁罐评课(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古蔺县2012年小语学科优质课竞赛陶罐与铁罐的评课 古蔺镇一小:黄世琪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县教师进修学校邀请我作为这次赛课的点评嘉宾,让我有机会分享这次赛课的精彩、成功与喜悦。下面就给朱西老师和曾艺老师所执教的陶罐和铁罐一课,谈谈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首先来看二位教师都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基本功都较为扎实,他们热情洋溢的讲解和落落大方的教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语言干净利落,富于启发性、引导性。仪表端庄、教态亲切。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 再从课文来看,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
2、人物形象,说明处世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文本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关键词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上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这堂课中,朱西老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分为“指导观察法”“问题探究法”“多种朗读法”“读中理解词语”四大板块来进行。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视角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从教材特点、学段目标的角度评价这堂课。 所谓童话,就是用生动形象的,富有儿童趣味的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是语文教材中非常特殊的文体,针对这种文体特点,朱老师将情趣带入课堂,新课伊始让学生触摸两个不同的罐子,形成“触动性话题”以此来激“趣”引导学生
3、说出两个罐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形成“感知性话题”再有“趣”产生“问”形成“探究性话题”。来展开教学,层层建构阅读话题,从而步步逼近中心意图。 再来对照三年级也就是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来看这节课,其中有这样一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中,对于整体感知的处理是完全符合的。朱老师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触摸两个不同质地的罐子,说一说,使学生了解其各自的特点,实现了语文皆生活,生活皆语文的新课标理念。接着用默读的形式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初步有个总体感知。让学生感知到铁罐自恃坚固而看不起陶罐并奚落陶罐。接着,老师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在“画一画”
4、,“读一读”,“演一演”中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此外,课标中还有一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根据这一标准,这堂课在教学的第四板块“读中理解词语”中我们看到了,但落实略显不够。当朱老师在用ppt出示课文里的四次对话时,引导了学生去读而且特别指出了应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但却相应地忽略了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由于朱老师在每一次的对话中,都没有抓住相应的关键词,学生在读评时,始终打不到点子上。如,在对话中,朱老师将重点词放在了“恼怒”上,那么铁
5、罐为什么要恼怒,就是因为它的傲慢,轻蔑,看不起陶罐,因此不容陶罐反驳。非常可惜的的是,朱西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四次对话时已经触摸到了关键词,但却没有顺势引导学生去进一步理解,由于落实关键词语不够,所以就不能很够好地体现文本所要达到的紧紧围绕童话来“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的特点,抓住“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的这一寓意。 二、从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角度评价这堂课。我们说读书读书,要以读为主,“书声琅琅”已经成为语文课成败的生死标签。朱西老师在这堂课上就阅读采用了多元化的读法,指名读、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模仿读、展示读等各种朗读形式,好不热闹!朱老师以“情感体验”为朗读
6、教学的落脚点,感悟形象。课堂上朗读气氛热烈,但在四次对话的朗读中却没有很好地体现文本一次比一次的升华,从而没有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三、从“简单语文”的教学理念角度评价这堂课。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就其课文的文质来说并不优美,而是非常的朴素,正是“简单语文”的生动体现。但“简单”是一个相对概念,有简单就一定有复杂,只有“复杂”作为前提,这样的“简单”才会有保障,才不会沦落为“简单化”,正所谓“简约而不简单”。怎么不简单呢? 第一,通过建构阅读话题使课堂立体起来。所谓 “阅读话题”,就是为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中心意图而设置的交流主题。阅读是依托于阅读话题来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与文本信息进行重组、创造的
7、过程,在话题的建构中引领学生一步步逼近文本的价值内涵。只有建构有价值的阅读话题,搭建和谐的“对话”平台,才能发挥感悟的创造性,构建起开阔的精神世界。以本节课来论,导入时,让学生回答“这两个罐子各是什么质地的?从而了解了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形成“触动性话题”;初读时,通过“用上文中的词句来说说这个童话故事主要在讲什么?”形成“感知性话题”;细读时,通过“铁罐究竟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如何对待铁罐的?”形成“探究性话题”。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阅读话题也随之有了“温度、宽度、广度、深度”,只可惜老师在这一平台上没有很好地形成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思维的激发力、文本穿透力、研读支撑力都显得不够
8、给力。第二,通过主题教学使课堂丰满起来。所谓“主题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实现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样,就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内容统整起来。这堂课的精读部分,就利用了“神情”进行主题教学。如在学习铁罐的话时,应紧紧抓住“傲慢”、“轻蔑”、“恼怒”的神情提示语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来引导学生读文本想象,或请学生想一个比恼怒更进一层的词语,不断丰盈铁罐的形象。接着迁移此法感悟“请你用“恼怒”来说一句话,这时两者完全不同的形象特征就展露无疑,为辨析价值取向、解读文本含义打下了基础。在这里不谦虚地给朱西老师一个小小的建议:当我们在课堂上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导致教学时
9、间不够时,不一定非要按事前的预案象打仗似的去完成。我们不妨就在此处作一些小小的灵活的调整,以突出本堂课要达到目的也是可以的。比如说在指导完四次对话以后已经没有时间了,你完全可以就四次对话中去升花本文的寓意,至于多年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制造一个悬念让学生在课后或下一节课去完成,这也挺好的,丝毫不影响本堂课的效果。(二) 曾艺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应该是一节较成功的课,我觉得曾老师具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采用学生喜欢接受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注重阅读方法的个性化,多角度地进行朗读训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在读中理解寓意,悟出道理。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视角谈谈本节课的几大亮点: 一、教学目标的
10、制定全面、具体 前面提到在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其中有这样一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标中还提到“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本节课,讲的是童话故事,寓意深刻,曾老师对于整体感知和重点词语的处理是完全符合要求的。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评、读、议,以读促讲、以读悟意、以读明理,在反复精读中悟出童话的的喻理,层层递进,教学重难点落到实处,教学目标园满完成。 二、 常态化教学,简洁而朴实 可以说这是一节真实、扎实的语文课。无论从导入时的要求,到词语的理解,句子的训练,还是理解、朗读、的训练,以及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曾老师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得到了实实
11、在在的收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扎实而有效 曾艺老师结合本课的童话特色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教学模块采用了与朱西老师则是完全不同的设计,她也是四大模块,分别是“读一读,整体感知”“议一议,了解内容”“品一品,理解的品味”“演一演,加深理解”如果我们稍加一提炼,那就是:立足“读”字,倾注“议”字,落实“品”字,深化“理”字的“四字教学法”,课堂每一分钟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通过感观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谈收获,在朗读上曾老师设置了“你读懂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3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
12、的态度又是如何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依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从而使学生在读中悟出童话的寓意在于“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明白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的道理。整堂课学生学习氛围浓。 四、生命课堂充满活力由于课堂上教师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使课堂上彰显了生命的活力。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所得,学生多层次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感受、领悟,还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领悟寓意。尤其是在指导朗读上要比朱老师做的更到位些,在语气,神态上落实更加的细腻,表现出来的是学生的入情入境,学生读出的那个味让我们颇有些惊讶。同时在联系上下文理解
13、重点词语上也很是到校,特别是对文中的关键词“奚落”的理解处理的比较好并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讲词语很巧妙地融入到四次对话的阅读中,每一次都能很好有效地引导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傲慢”与“谦虚”“轻蔑”与“争辩”最后到“恼怒”与“不理睬”进行理解、比较、分析。来理解陶罐谦虚不懦弱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全体学生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学会合作并与他人和睦相处,而孩子们正是在说中升华,读中吸收和想中内化的。情到深处还让学生演一演,让文本的寓意更加深入学生的心灵去感悟人生不同的情感与价值。另外,曾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点放不开,总习惯于全程参与,生怕学生有闪失,如:生在读对话时,师总也跟着读。 总之,这
14、两位参赛教师无论是从教学的设计到课件的制作还是上课的艺术无不体现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教学的艺术性基本达到了“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的理想效果境界。但再成功的课也会有需要探讨的地方。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是指在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而采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理念的总称,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朗读、默读、范读、仿写。二位老师在处理多年以后,陶、铁罐都发生了变化的这一环节中,都没有很好地突出陶罐不计前嫌,心里还想着它的铁罐兄弟的那种大度,宽容,以此来凸显陶罐的谦虚正是对人生真、善、美最完美的全释。二位老师在处理文中的四次对话中,都提到了省
15、略号的用途,却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很好的填充,如铁罐可由“恼怒”发展到“凶恶”,陶罐由“平和”到不予理睬“,这样就收到了课文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补充,使第四次的对话趋于完整。 二位老师在课文即将结束时都注重视了对课文的的拓展,但其内容竟然是那样惊人的相似,都是围绕:1、说一说:我想对铁罐说:我想对陶罐说: 我想对自己说:2、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假如铁罐还没有完全消失,经过这件事情后,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写一篇童话故事吧! 这种设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充分地体现课文的意图,以示圆满地完成此次教学目标,这样的处理我个人觉得有点机械,呆板,不够活泼,不够符合儿童的情趣。我们不妨可设计的更加艺术些,如“你说我断”“我是小法官”“我是小小调解员”呀等等充满童真童趣说话话题,使课堂立体起来,既调动学生把已有的经验与文本作息进行重组,创造的过程,同时又教会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何乐而不为呢?使语文课“课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则是清香袅袅。以上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想,不当之处尽请在座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2年11月22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