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共4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共48页).doc(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课 题第一课 细胞 教学目标1. 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重难点1.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2. 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课前准备显微镜、玻片标本,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第_1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一、 导入新课1谈话:在自然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自然事物。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2;植物、动物、人,从外表看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身体是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这节课
2、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问题。与教师交流谈话,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出示生物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绝大多数生物是有什么构成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 探究活动1指导学生认识细胞洋葱的表皮,观察它是什么样的?分组观察。汇报观察结果。2、指导学生认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观察:叶的构造与洋葱表皮的构造有什么相同?指出哪些是细胞?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叶细胞的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启发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将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样子予以描绘,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各主要部件名称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二次修改3、指导学生认识动物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4)教师小
3、结:通过观察,可以知道人和动物的身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各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不同。5、讲解: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每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能生长、能繁殖,需要不断吸收营养,也要不断向外排出废物。6、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学习活动,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并利用画图方式做好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体细胞结构特点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细胞正确的认识。 中简单介绍显微镜的基本。三 延伸 应用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下细胞是怎样生长的?让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或采用其他研究方法,将对细胞的研究引向深入。四、 板书 设计1、
4、细胞细胞 构成 生物体 (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决定 细胞五、 教学反思 在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时,可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进行交流,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 题 第二课 我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活动,了解母亲的辛苦感悟亲情,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和亲情教育。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教学重难点1、 学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学习活动。 2、 了解母亲的辛苦,感悟亲情、珍爱生命的学习活动。课前准备课前多方面搜集关于人类生长、繁殖的资料,相关课件。第_1_课时教 学
5、 过 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一、谈话导入教师与学生谈话,创设学习情景,展示西游记孙悟空出世片段,引导学生互相看看从小到大的照片,猜测“他是谁”的游戏。通过生与教师交流谈话,游戏、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导入课题研究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同学们运用以前科学课中学到的方法,把我从哪里来作为一个科学课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二感受生命来之不易、1、教师播放课件补充学生资料。(胎儿的形成、试管婴儿、双胞胎)2、教师适时评价出科学的学习方法。(板书:搜集分析运用)3、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研讨,你有什么想说的? 4、总结过度。学生认识教师展示的图片、课件,学习
6、教师下发的资料卡片, 认识人类生命的起源,科学直观的认识生命从哪里来。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三、 游戏体验感受母亲的辛苦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动作2、学生根据感受谈体会。3、教师:我们刚才仅仅做了5分钟的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4、学生说心声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胎儿的发育、形成过程,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感受母子亲情,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四、 升华情感同学们,我们要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同时我们更要珍爱我们的生命,就让我们把你最真挚的话语写在卡片上,在3.8妇女节来临之际作为妈妈的礼
7、物吧!通过写寄语,来感受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五、 板书设计2、 我从哪里来精子、卵子结合成受精卵胚胎婴儿。在子 宫大约9个月。六、 教学反思 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我们的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欣赏自己。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 题第三课 人的一生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2、了解青少年深身体发育的特点。教学重难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并能够关注个人保健的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自己不同时期阶段的照片、青春期健康卫生保健的课件。第_1_课时教 学 过 程
8、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一、导入 新课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通过身边小动物、植物生长发生的变化提出问题“人的身体从小到大发生了什么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通过身边小动物、植物生长发生的变化提出问题“人的身体从小到大发生了什么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人从小到大身体发展变化”的资料,二、探究活动1、探究人的一生身体发展变化特征?2、你认为人从小到老身体变化最明显的阶段有哪些?3、从出生到死亡是人一生必然经历的给学生提供一种信息,使学生了解人一生的生长发育情况, 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一生的过
9、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过程。(展示以上4个时期的图片3,、一般来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道40岁)、渐衰期(40 到60岁)和衰老期(60 岁以后)等4个发展阶段。4.、探究青春期身体变化特征?5青春期的卫生保健教育?初步认识人的一生身体发展变化的规律。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三自由活动同学们,想知道你为来的身体是什么样子吗?想知道更多的关于人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知识吗?请同学们开展一个“预测20年后的我”的活动,有资料的同学也可以交流一下资料上的内容。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让学生围绕自己未来的身体情况自由开展推测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用自己
10、擅长的方式如画图、模仿行为等方式描述未来的自己。 四、 拓展活动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的人的外形特征。可以写出研究报告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出一期专题研究。知道人的一生生长发育是有差异的,由于遗传因素、生活环境、从事的劳动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会具有不同的特征。五、 板书 设计3、人的一生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发育期(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到40 岁);渐衰期(40到60岁);衰老期(60岁以后)青春期卫生;饮食,锻炼,眠 睡,心理。六、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很好,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逐渐意识到进入青春期应注意的地方,也有个别学生不能以科
11、学的态度参与讨论。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 题第四课 .我像谁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人体特征,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知道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通存在的生命现象,为学习下一课遗传变异的秘密打下基础;课前准备1学生每人准备一面镜子,一张全家福照片2教师事先收集全班同学及其父母的单身照片。 第_1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谚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与教师
12、交谈话,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熟悉的谚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播放有关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 探究 活动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讨论:人体哪些特征可以遗传?2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教师适时小结:遗传和变异生命让学生交流更多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尽可能用讨论交流、 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观察实验、分析比较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三、自由活动课件出示一组植物、动物图片:比较相同和不同1. 小组观察、比较。2. 交流观察发现。通过本环节比较、动物、植物异同点,巩固课堂探究成果,加深学生对
13、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四、 拓展活动:.进一步整理并完善自己的生命手册。拓展延伸主题内容,了解珍爱生命的加深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意义向学生.。.课后查阅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五、板书设计4、我像谁 相同点: 遗传 不同点: 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六、课后反思 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遗传和变异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又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他们渴望探究更多的秘密,学生通过主动查阅资料,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又可以为学习下一课遗传变异的秘密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使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 题第五课 让身体热起来 教学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
14、生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式及途径。2、 尝试运用从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对现象做出解释,解决问题;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1、学生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式及途径,了解能量的转化学习活动。 2、学生知道让身体学生对热量转化的科学认识理解课前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第_1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一、 导入 新课观看几种人体发热的图片:火锅、烤火炉、运动(参考问题:这些热是从哪里来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 通过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开放、和谐的科学学习氛围。 学生一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感受,二、 探究
15、活动1、让我们身体热起来(1)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以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2)、这些方法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3)、拓展:人体吸收的能量到哪里去了2、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1)、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认识人体能量去向同时,还应认识到: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没有能量,人就无法工作、学习、娱乐、1、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2)晚上,当我们进被窝时,你的感觉是什么?(3)衣服究竟能不能发热?同组的思考并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运动,即使是熟睡的人也需要能量;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去向时变成热能散发(占人体消耗能量的50%。)教师引导学生回
16、顾以往研究学习内容食物与营养,指导学生认识到食物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三、 拓展 延伸1、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2,了解造成肥胖原因,帮助肥胖人减肥减肥提出方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四、 板书 设计 5让身体热起来运动(摩擦、跑步等)热源(太阳、烤火、电热毯、泡温泉、拥挤的人群) 吃食物(菜、热饭、火锅)发烧、紧张、害羞使人体产生热量等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细密的毛,厚厚的脂肪等。五、教学反思通过让身体热起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与途径,探究人体能量的来源与转化,认识到人维系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生命离不开能量,从而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
17、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情趣。 课型:研讨分析课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 题第六课 摆的秘密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摆动的规律摆线短的摆动得快。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1、 学生探究摆摆动快慢。2、 学生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初步认识机械能的转化。课前准备粗细相同的线绳三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线绳2根、量角器、金属垫片6个、计时秒表、橡皮泥、科学记录表格 第_1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一)教学引入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2.让学生观察,然后说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板书课题。)使学生意识到身边处
18、处有科学,科学发现来源于细致的观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什么是摆 教师出示伽利略观察探究教堂大灯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 二、 探究活动1、 出示实验装置单摆,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1)、学生分组安装、观察。(2)汇报观察结果。2、讲述: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1)学生分组观察:通过变换钩码的数教师学生提供创设一个开放的制作活动空间,鼓励学生不局限于准备材料,自己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量和变换吊线的长度,记录摆的摆动次数。设计、制作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生活经验制
19、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能力。 三、拓展 延伸(1) 、钟摆有什么作用?(2) 、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3) 、钟摆的能量是哪里来的?教师创设开放、自由、多维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方案研究问题从而认识摆的秘密。 教师出示傅科摆模型,介绍制作方法(将摆锤做成沙漏),四、 板书 设计 、6、摆的秘密影响摆摆的速度的因素: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五、 教学反思1、这是一个控制变量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控制好。2、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时间和效果调整实验。3、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探
20、究自然奥秘的志趣和科学精神。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 题第七课 钻木取火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教学重难点学生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探究钻木起火道理,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的学习活动。课前准备探究实验材料:砂纸、木条、粗铁丝、手摇钻、木块、火柴等第_1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一、 导入新课1. 观看事先准备的音像资料。2. 展示一些古代人钻木取火的图片或讲述相关的故事。引出关于钻木取火的话题,导入新课。学生学习教师出示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激发学习兴
21、趣,了解本次课堂学习活动内容。 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情况,引导学生整理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 认识钻木取火的道理1. 提出问题:“你知道钻木取火是怎么回事吗?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利用获取的资料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尝试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教师为学生的验证活动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教科书空间大的特点。学生运用交流与思考、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可以用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3. 设计实验验证。4. 学生交流验证情况,展示成果。从而使
22、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三、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1.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举出实例,阐述观点。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 四、 自由 活动: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给学生足够时间、自由空间在摩擦生热的认识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五、拓展活动:搜集古人取火的资料进行交流和汇总。学生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从中感悟古代
23、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六、 板书设计7、钻木取火原理:摩擦生热 转化:机械能转化成热能七、 教学反思本课在上一课探究机械能转化的基础上,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它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 题第八课 通电的线圈 (一) 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2、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1、 知道电磁铁的磁性。2、 对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科学认识理解。课前准备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第
24、_1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有关在生活中电磁铁的一些应用如小马达、自制电铃等,与学生一起交流谈话,2提问: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3学生质疑。学习新课,自行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开放的科学学习氛围,了解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电磁铁的结构及作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电可以产生磁。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板书通电的线圈)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二研究电磁铁的性质。1演示实验:(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
25、接近大头针。(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2谈话: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发现?3讨论: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4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学生自己动手做个电磁铁,(分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情况)5汇 结果:教师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展示自我。重点完成以下目标:知道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磁性消失。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电磁铁。三、 板书设计8、通电线圈(一)(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2)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四、 教学反思让学生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电磁铁的性质,了解电磁铁的应用,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
26、究性实验,会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激发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 题第九课 通电的线圈 (二) 教学目标1、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 2、 能通过控制变量法的探究实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教学重难点知道电磁铁的磁极的改变和磁力大小的因素。课前准备电磁铁模型第_1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一、提出课题,导入新课环节1、 师问:电磁起重机是怎样工作的?2、 出示两个电磁装置,让学生观察它的构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初 案认识电磁铁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了解课堂学习活动。 设计意
27、图让学生进行猜想,老师出示两个电磁装置,简介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二次修改二、认识电磁铁也有两极是可以变化1讨论: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也有南、北两极呢?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汇报结果:磁极: 与电流流动方向、导线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展示自我。知道电磁铁磁极与电池极方向、线圈缠绕的方式有关。学生充分交流汇报,简单归纳。倾听教师小结。三、磁力大小的因素1、 学生猜测。2、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 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4、 汇报结果让生知道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数量有关、导线缠绕的匝数多少有关。 四、科学探究,拓展
28、活动1、 出示挂图,展示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课后拓展研究:电可以产生磁,磁能产生电吗?让学生将电磁铁的应用继续研究下去以及使学生进一步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五、板书设计 9、通电线圈(二)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串联电池数量有关、导线缠绕的匝数多少有关。 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流动方向、导线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六、教学反思缩短老师讲解、演示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在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后,可尝试研究别组的内容。在动手操作、实验中体验探究的快乐。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 题第十课 无处不在的能量 教学目标1、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2、 知道任何物体工
29、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重难点学生认识电、光、热、声、磁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能量转化、生活需要各种能量的图片、文字资料、相关图片课件;第_1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一、导入 新课: 1、 话谈2、出示课件:生活中、工作处处需要能量图片3、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宇宙、太空、地球、地表、地下不同层面物体都需要能量、释放能量,结合课前搜集资料,交流体会。教师创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 观察P22的课文图片,并请学
30、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二、生活中的能量1、 师讲述: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2、 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让学生进行讨论、举例。,介绍更多关于能量存在的生活经验、信息资料。,通过归类学习活动,深化对能量的认识。可以采取演讲或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能量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三、了解能量之间能够互相转化1、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
31、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2、2、 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能量,一切物体都将停止3、动手实验,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通过小试验,建议不展开想象、联系生活体验,自己动手设计,从而加深对能量的。四、板书设计10、无处不在的能量 能量:机械能、声能、热能、光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等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五、教学反思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表现形式的归类和能量转化的实例与小实验,让学生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亲自体验能量的转化过程,认识到能量无处不在,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
32、转化,从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世界。 评价:王君老师的备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精心设计,过程完整,特别是注重了实验教学,实验步骤、结果、反思都很贴近学生实际,二次修改很给力。教导处2011年3月21日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 题第十一课:开发新能源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几种新能源的性能。2.通过对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分类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难点;是新能源的特点。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搜集的资料第_1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人类的衣食住行
33、.生产劳动都离不开能源。地球上的能源全是无穷无尽的吗?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石油有哪些用途?出示课本图。分析图表,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2.你知道我国建设的两个核电站在哪里吗目前,人类开发了哪些新能源?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新能源的开发。教师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心,教师引出课题课件出示有关能量的新闻剪辑。(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什么是能源2. 能源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是什么?3. 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能源?4. 人类开发了哪些新能源?5.新能源和常规能源有哪些区别?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能源的种类。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初 案设计意
34、图 二次修改项目不同点相同点常规能源大部分能源不可再生,对环境有污染都能够为我们提供可利用的能量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6.认识新能源,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能源?7.讨论“风能”是常规能源,还是新能源8.讨论交流:新能源有哪些优点?学生根据自己认识交流。(三拓展延伸。预测100年后,你们的社区最有可能使用哪种能源,为什么?在我们农村(城市),现提倡利用的新能源是什么?(四)板书设计10 。开发新能源能源: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常规能源; 目前人类广泛应用的能源,在技术上也比较成熟,我们称之为常规能源。新能源;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
35、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两者区别: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能源所面临的危机,人类为什么研制开发新能源,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较,有什么特点。这些新能源对于人类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 题 第十二课;地球的面纱 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组成 2.知道大气层的作用3.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 4.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学重难点1大气层的组成成分及分层 2大气污染的危害课前准备地球大气层的图片,各种大气污染的实例图片第_1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一、提出问题谈话导入1、你们想象中的大气层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小组内交流3、学生个别
36、回答4、老师总结,导入课题:与教师交流谈话,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二、 探究活动(一)大气层的构成和作用1.提出问题:地球最外面的圈层是什么?2.学生讨论:3.讲解:4.追问:大气层有什么作用呢?5.学生讨论,并请某些同学作答。6.补充讲解7.小结:综上所述,大气层的作用是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其生长所必需的空气;使地球温度相对稳定,昼夜、年季之通过学生的资料交流与研讨活动,使学生认识地球大气层概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应用资料的能力及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老师指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补充,适时出示一些图片、文字资料,从而逐步使学生对大气层形成初
37、步整体认识。 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间变化都在可适当的范围内;吸收大部分有害射线,使地球免受太阳射线的强烈照射。(二)、大气污染危害1.提问:同学们列举一下自己身边的大气污染及其危害2.学生讨论并列举3.讲解:(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对植物的危害(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了解大气层对地球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从而意识到大气层存在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气污染的危害,引导学生小组展示交流搜集的有关大气污染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三、 拓展延伸:臭氧层危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臭氧层的作用,及现在臭氧层的破坏程度和后果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制作科普手抄报、黑板报、警示牌,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
38、动。通过主题宣传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保护地球的大气层?平时你应该怎么做?引导家 人怎么做?四; 板书设计12 地球的面纱大气层: 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热层 逃逸层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大气层对动物的意义 大气层对植物的意义 五; 教学反思在地球的面纱一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依据手头现有的资料进行预测:“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在学生进行猜测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全员讨论,然后又以小组抢答的形式在班内汇报总结。组内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小组之间的竞.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 题第十三课 风从那里来 教学目标1.指导学
39、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风的成因模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通过探究实验,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课前准备大可乐瓶、小刀、火柴、抹布、纸条、蚊香、蜡烛等物品。 第_1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一、提出问题谈话导入师生谈话: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在生活中,你都在哪些方面发现了风?在电影电视中,你又从哪些方面看到了风?板书课题;风从哪里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开放的活动空间,自由展开制造风、描述风的活动,教师演示现象,让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二、科学探
40、究:通过大胆的猜测和实验探究引导:我们教室里有风吗?你能不能利用你周围的材料制造出风?学生造风:用嘴吹,用书扇、开窗等。继续引导: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材料,你能利用它制造出风吗?谁来试试?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造风:扇子、气球、风车深入引导: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风?学生猜测感受:人造风的特点。使学生在说一说、做一做、摆事实、讲道理、提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课的无限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和热情。 教师可提供记录表,学生参考环节初 案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共同发现:人造风是空气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周围的空气过来补充。三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交流交流你
41、的想法?小组开始探究实验、科学观察、做好记录。学生汇报。(1)香靠近小孔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烟向瓶子里冒)这说明有没有风?(2)风是怎么来的?提示:点燃蜡烛后,瓶内的温度有什么变化?瓶内外的温度有什么不同?(3)实验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形成风?(风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热地方的空气轻,压力小,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大的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学生思考认识风的形成原因,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猜想、假设,通过交流初步达成共识并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设计方案验证猜想。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在进行试验之前,先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