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怀柔二模试题及答案(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怀柔二模试题及答案(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怀柔区2014-2015学年度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24分)(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题。(共4分)首都博物馆于1953年开始筹备,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个综合性博物馆,原馆址是“北京孔庙”,现址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于2001年12月正式奠基兴建。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5年12月开始试运行,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首都博物馆的定位决定了首博展览的构成:基本陈列、精品陈列和临时展览。博物馆展陈
2、的核心,表现了恢宏壮丽的北京文化及 的都城发展史,成为 中国一流博物馆的品牌陈列。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查字典应查的部首和笔画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筹备(chu) “筹”字查“寿”部六画 B.相称(chng) “称”字查“禾”部五画C.奠基(din) “奠”字查“大”部九画 D.跻身(q) “跻”字查“足”部六画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断递升并走向辉煌 构建
3、B.不断递升并走向辉煌 创建C.走向辉煌并不断递升 创建 D.走向辉煌并不断递升 构建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最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井然有序,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B.古老的北京城,已经走过了3000多年的沧桑历程。北京城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的漫长历史息息相关,它既饱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又充满着新时代的勃勃生机。C“这些城墙是最动人心魄的古迹幅员广阔,沉稳雄劲,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睥睨:p n。斜着眼看,侧目而视。)四邻
4、的气派”,“它是一部土石做成的史书”。这是瑞典学者奥斯伍尔德喜仁龙在所著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中对城墙的赞叹。D.北京市的平原地区有“北京湾”之称,从地理位置上看,其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东濒渤海、南向华北大平原,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纵横,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3.在下列语段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一个藐视现在的人, 天才 庸才。天才可以和未来人对话,庸才 不屑和现在的人对话, 不能和未来的人对话,于是便自说自话。A.不是 而是 因为 所以 B.不是 而是 既然 就 C.不是 就是 既然 就 D.不是 就是 既 又 4.对语段中画线句子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某
5、大学体育场入口处的提示牌上有一则“温馨提示”:锻炼者带小孩的老师请注意:为保护场地免受损坏和运动者的人身安全,严禁儿童车辆、自行车等一切车辆,放风筝等球类进入场内。管理人员将劝其离开场地。A.锻炼者(和)带小孩的老师请注意 B.(严禁)儿童车辆、自行车等一切车辆(进入场内)C.(严禁)放风筝(和)球类进入场内 D.(如发现此类现象),管理人员将劝其离开场地5.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老舍骆驼祥子)理解:“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6、,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天气的酷热难耐。B.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老舍骆驼祥子)理解:“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用比喻的手法突出了雨下得很大。C.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老舍济南的冬天) 理解:“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作者极写水藻的绿,目的在于表现水藻生命力强。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
7、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理解:“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讽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二)填空(共12分)6.默写(共6分)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一诗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两句诗是: , 。(2分)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观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范仲淹“ , ”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2分)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填空。(共
8、6分)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 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 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 、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第二阶段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 ,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这段文字所写内容属于故事的第 阶段。(4分) 这段文字中,如来佛祖与孙悟空打赌的赢家是 。人们
9、根据这个情节提炼了一条熟语在生活中广泛运用,这条熟语是 。(2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满井游记,完成第8-11题。满井1游记(明)袁宏道燕地2寒,花朝节3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4。局促5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6,偕数友出东直7,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8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9。于时10冰皮11始12解,波色乍13明,鳞浪14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15如镜之新开16而冷光之乍17出于匣18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19如拭20,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21。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22,麦田浅鬣23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10、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24,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25,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26,悠然自得,毛羽鳞鬣27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28,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29而潇然30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31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32无纪33?己亥之二月也。词句注释:1.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角的一个游览地。2.燕地:指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北京一带。这一地区原为周代诸侯国燕国故地。3.花朝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据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4.砾:小石块,碎石子。5.局促:拘束,形容受到束缚而不得舒展。6.和:暖和。7.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
11、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8.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9.若脱笼之鹄(h):鹄,一种水鸟,俗名天鹅。10.于时:在这时。11.冰皮:冰层。12.始:刚刚。13.乍:刚刚,开始,始,出。14.鳞浪:像鱼鳞似的细浪纹。15.晶晶然:光亮的样子。16.镜之新开:镜子新打开。17.乍:突然。18.匣:指镜匣。19.娟然:美好的样子。20.拭:擦拭。21.如倩女之靧(hu)面而髻(j)鬟(hun)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掠。22.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23.鬣(li): 鬣,兽颈上的长毛,一说马鬃,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24. 泉而茗
12、(mng)者,罍(li)而歌者,红装而蹇(ji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泉,泉水,这里指汲泉水。茗,茶,这里指煮茶。罍,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这里指端着酒杯。蹇,驽马,也指驴,这里指骑驴。25.劲:猛、强有力。读jng。26.曝(p)沙:在沙滩上晒太阳。呷(xi)浪:浮到水面戏水。呷,吸。27.毛羽鳞鬣: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28.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29.堕(hu)事:耽误公事。堕,古同“隳”,坏、耽误。30.潇然:悠闲自在的样子。31.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
13、学教授,是个闲职。32.恶(w)能:怎能。恶,怎么。33.纪:通“记”,记录。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中加点字的用法是相同的,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一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斗折蛇行 B.皆指目陈胜 C.名之者谁 D.公将鼓之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此地适与余近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城居者未之知也 11.文中画线部分,作者从初到野外的第一印象写起,进而逐层展示 之美, 之美, 之美, 之美,构成了一幅北国郊原的早春风光图。(4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4分
14、)(一)阅读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二章(节选),完成第12-16题。(共14分)平凡的世界 第二章(节选)路遥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除过几个令人敬畏的机关如县革委会、县武装部和县公安局外,他差不多在许多机关的院子里都转过了大多是假装上厕所而哄过门房老头进去的。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感到这身破衣服在公众场所中的寒酸,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逛荡。他在这其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无疑都在他的精神
15、上产生了影响。透过城市生活的镜面,他似乎更清楚地看见了他已经生活过十几年的村庄在那个位所熟悉的古老的世界里,原来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平淡无奇了。而那里许多本来重要的事物过去他却并没有留心,现在倒突然如此鲜活地来到了他的心间。除过这种漫无目的的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他们家的箱盖上有一本他妈夹鞋样的厚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先他没在意一本炼钢的书有什么意思呢?他随便翻了翻,又觉得不对劲。明明是一本炼钢的书,可里面却不说炼钢炼铁,说的全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长长短短。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
16、的好奇心。他想看看这本书倒底是怎么回事。润生说这书是他姐的润生他姐在县城教书,很少回家来;这书是润生他妈从城里拿回来夹鞋样的。润生妈同意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匆匆地回到家里,立刻看起来。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天黑严以后,他还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
17、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当然,他也永远不能忘记可爱的富人的女儿冬妮娅。她真好。她曾经那样地热爱穷人的儿子保尔。少平直到最后也并不恨冬妮娅。他为冬妮娅和保尔的最后分手而热泪盈眶。他想:如果他也遇到一个冬妮娅该多么好啊!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
18、,在锅台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粱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从此以后,他就迷恋上了小说,尤其爱读苏联书。在来高中之前,他已经看过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现在,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眼下出的书他都不爱看,因为他已经读过几本苏联小说,这些中国的新书相比较而言,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意思了。他只搜寻外国书和文化革命前出的中国书。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没事的时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烂被褥里没完没了地看。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后来,竟然发展到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他也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看。那天班上学习人民日报
19、社论,班主任主持,班长顾养民念报纸。孙少平一句也没听,低着头悄悄在桌子下面看小说。他根本没有发现跛女子给班主任老师示意他的不轨行为。直等到老师走到他面前,把书从他手里一把夺过之后,他才猛地惊呆了。全班顿时哄堂大笑。顾养民不念报了,他看来似乎是一副局外人的样子,但孙少平觉得班长分明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看老师怎样处置他呀。班主任把没收的书放在讲桌上,先没说什么,让顾养民接着往下念。学习完了以后,老师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书又还给了他,并且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你不要在课堂上看了。去吧”孙少平怀着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师的房子。他从老师的眼睛里没有看出一丝的谴责,反而满含着一种亲切和热情。这一
20、件小小的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是的,他除过一天几个黑高粱面馍以外,再有什么呢?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而在他眼下的生活中,实际上还有一件令他无法言明的、给他内心带来一丝温暖和愉快的小小的事情。这件事实际上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就是:每天吃饭的时候,在众人散尽而他一个人去取自己那两个黑馍每当这样的时候,他总能看见另外一个人做同样一件事。当然,在起先的时候,他和那个叫郝红梅的女生都是毫不相干地各自拿了自己的馍就离开了。不知是哪一天,她走过来的时候,看了他一眼。他
21、也看了她一眼。尽管谁也没说话,但实际上说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有一种没有语言的语言。从此以后,这种眼睛的“交谈”就越来越多了。孙少平发现,郝红梅实际上是班里最漂亮的女生。只是因为她穿戴破烂,再加上一脸菜色,才使得所有的人都没有发现这一点。这种年龄的男青年,又刚刚有了一点文化,往往爱给一些“洋女生”献殷勤。尤其是刚从农村来的男生,在他们的眼里,城里干部的女儿都好像是下凡的仙女。当然,这般年龄的男女青年还说不上正经八板地谈恋爱,但他们无疑已经浮浅地懂得了这种事,并且正因为刚懂得,因此比那些有过经历的人具有更大的激情。唉,谁没有经过这样的年龄呢?在这个维特式的骚动不安的年龄里,异性之间任何微小的情感,
22、都可能在一个少年的内心掀起狂风巨浪!孙少平目前还没有到这样的地步。他只是感到,在他如此潦倒的生活中,有一个姑娘用这样亲切而善意的目光在关注他,使他感到无限温暖。她那可怜的、清瘦的脸颊,她那细长的脖项,她那刚能遮住羞丑的破烂衣衫,都在他的内心荡漾起一种春水般的波澜。他们用眼睛这样“交谈”了一些日子后,终于有一天,她取完那两个黑面馍,迟疑地走到他跟前,小声问他:“那天,老师没收了你的那本书,叫什么名字?”“红岩。我在县文化馆借的。”他拿黑面馍的手微微抖着,回答她。她离他这么近,他再也不敢看她了。他很不自在地把头低下,看着自己手里的那两个黑东西。“那里面有个江姐”她本来不紧张,但看他这样不自在,声音
23、也有点不自然了。他赶忙说:“是。后来牺牲了很悲壮!”他加添了一个自认为很出色的词,头仍然低着。“还有一个双枪老太婆。”她又说。“你也看过这书?”他现在才敢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我没看过。以前听我爸说过里面的故事。”(21)“你爸?你爸看过?”(22)“嗯。”(23)“你爸在?”少平显然有点惊讶这位穿戴破烂的女生,她父亲竟然看过红岩,因此弄不明白她父亲是干什么的了。“我爸是农民,成份不好,是地主,不,我爷爷是地主,所以”(24)“那你爸上过学?”(25)“我爸没上过。我爷上过。我爸的字是我爷教的。我爷早死了我没看过红岩小说,但我会唱红岩歌剧里的歌。我的名字就是我爸从这歌词里面取的。那歌剧里有一句
24、歌词是:红岩上,红梅开”(26)她这样轻声慢语地说着,他呆呆地听着。(27)她突然红着脸说:“你的书还了没有?”(28)他说:“还没。”(29)“能不能借我看一下?”(30)“能!”他爽快地回答。(31)于是,第二天他就把书交到了她的手里。(32)在这以后,只要孙少平看过的书,就借给郝红梅看。无论是他给她借书,还是她给他还书,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都是悄悄进行的。他们都知道,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这样过分亲密的交往,如果让班里的同学们发现了,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那他们也就别想安宁地过日子了!作者简介: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
25、庭。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1988年发表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并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12.选文主要写主人公孙少平在县城上高中期间的课余生活,情节是这样安排的:先写学校没事的时候,他喜欢 ,接着交代他 ,然后写他 ,最后写他 。(4分)13.就本章内容来看,主人公孙少平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14.选文第段中,孙少平为什么觉得“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2分)15.就主人公孙少平在选文中的生活经历,请你提出一
26、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2分)16.选文第段所写内容与下文所写内容看似不大相干,你认为是否是这样?为什么?(3分)(二)阅读故宫三大殿,完成第17-18题。(共9分)故宫三大殿林徽因北京城里的故宫中间,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宫殿是整个故宫的重点,紫禁城内建筑的核心。以整个故宫来说,那样庄严宏伟的气魄,那样富于组织性,又富于图画美的体形风格,那样处理空间的艺术,那样的工程技术,外表轮廓,和平面布局之间的统一的整体,无可否认的,它是全世界建筑艺术的绝品,它是一组伟大的建筑杰作,它也是人类劳动创造史中放出异彩的奇迹之一。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为我们这“世界第一”而骄傲。三大殿的前面有两段作为序幕的布局,是值
27、得注意的。第一段,由天安门,经端门到午门,两旁长列的“千步廊”是个严肃的开端。第二段在午门与太和门之间的小广场,更是一个美丽的前奏。这里一道弧形的金水河,和河上五道白石桥,在黄瓦红墙的气氛中,北望太和门的雄劲,这个环境适当地给三殿做了心理准备。太和、中和、保和三座殿是前后排列着同立在一个庞大而崇高的工字形白石殿基上面的。这种台基过去称“殿陛”,共高二丈,分三层,每层有刻石栏杆围绕,台上列铜鼎等。台前石阶三列,左右各一列,路上都有雕镂隐起的龙凤花纹。这样大尺度的一组建筑物,是用更宏大尺度的庭院围绕起来的。广庭气魄之大是无法形容的。庭院四周有廊屋,太和与保和两殿的左右还有对称的楼阁和翼门,四角有小
28、角楼。这样的布局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常见于美丽的唐宋壁画中。三殿中,太和殿最大,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木构大殿。横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外有廊柱一列,整个殿内外立着84根大柱。殿顶是重檐的“庑殿式”,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平脊)和四条斜脊组成。瓦顶,全部用黄色的琉璃瓦,光泽灿烂,同蓝色天空相辉映。底下彩画的横额和斗、朱漆柱、金锁窗,同白石阶基也作了强烈的对比。这个殿建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已有255岁,而结构整严,完好如初。内部渗金盘龙柱和上部梁藻井上的彩画虽稍剥落,但仍然华美动人。中和殿在工字基台的中心,平面为正方形,宋元工字殿当中的“柱廊”竟蜕变而成了今天的亭
29、子形的方殿。屋顶是单檐“攒尖顶”,“攒尖顶”有多种形式,其共同点是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上端用渗金圆顶为结束。此殿是清初顺治三年(1646)的原物,比太和殿又早五十余年。保和殿立在工字形殿基的北端,东西阔九间,每间尺度又都小于太和殿。上面是“歇山式”。“歇山式”是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殿顶,它是明万历的“建极殿”原物,未经破坏或重建的。至今上面童柱上还留有“建极殿”标识。它是三殿中年寿最老的,已有337年的历史。三大殿中的两殿,一前一后,中间夹着略为低小的单位
30、所造成的格局,是它美妙的特点。要用文字形容三殿是不可能的,而同时因环境之大,摄影镜头很难把握这三殿全部的雄姿。深刻的印象,必须亲自进到那动人的环境中,才能体会得到。选自林徽因文集建筑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注释林徽因(19041955),中国著名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
31、度中等。庑(w)殿式:即庑殿式屋顶,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内凹陷形成弧度,故又常称为“四阿顶”。汉族传统宫殿建筑的屋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戗(qing)脊: 戗脊又称岔脊,是古代汉族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度,对垂脊起支戗作用。17.文章第段中画线部分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作者给予故宫三大殿以怎样的评价?(用原文回答)(5分)表达作用: (2分) 给予故宫三大殿的评价: (3分)18.下面是从另一篇介绍故宫的文章故宫博物院中选摘的几段介绍故宫三大殿的文字,请从内容介绍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不同特点。(4分)【链接材料】从天
32、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
33、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太和
34、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殿前广场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三)阅读读书苦乐,完成第19-21题。(共11分)读书苦乐杨绛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
35、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
36、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
37、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
38、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赛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
39、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一九八九年 注释:壶公,又名玄壶子,悬壶翁。是东汉时期的卖药人,传说他常悬一壶于市肆中出诊,市罢则跳入壶中,一般人见不到他。后来历代医学家学成开业为人治病,多称之为“悬壶”,称颂医生常用“悬壶济世”。虫豸(zh):书面语,即即虫子。19.文章第段以陶渊明为例,要表达什么意思?(3分)20.作者在文章第段中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观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21.针对作者的读书苦乐观,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谈
40、谈读书的苦与乐。(4分)四、作文(共50分)(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22.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为了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某校举行“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推荐活动。请从你读过的古今中外名著中选择一本,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让同学们有兴趣去读这本书,以激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要求:自拟标题。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字数在150-2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以“感受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横线处可填亲情、友情、快乐、自由、关爱、挫折等)题目二:生在世纪之交、
41、生在幸福的时代、生在幸福的家庭、有非常疼爱自己的父母、遇到了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结交了一位好朋友你真是幸运之至了,请你以“幸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怀柔区2014-2015学年度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答案一、基础运用(共24分)(一)选择(12分)题 号12345(1)(2)答 案CBADCC(二)填空(12分)6.天涯若比邻 会挽雕弓如满月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7.花果山 神权 不畏艰难险阻 如来佛祖 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二、文言文阅读(共
42、12分)8.A 9.就 正好 10.一望这里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这里已是春意融融了。11.春水 春山 杨柳 麦苗 三、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14分)12.漫无目的的在城里到处转悠 如何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渐渐地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 与同样喜欢读书的女同学郝红梅之间的交往13.贫穷,自卑与封闭,渴望知识,酷爱读书,勤于思考,渴望了解双水村以外的世界。 14.因为只有在书中,他才能够暂时忘却贫穷与自卑;只有在书中,他才能够了解家乡以外的那个大千世界;只有在书中,他才能获得大量的知识;只有在书中他才能找到自尊与公平;只有在书中他才能与崇高平起平坐;也只
43、有在书中,他才能够享受精神的愉悦15.示例:一个人怎样生活才算有意义?人应该怎样面对命运的折磨(挑战)?16.选文第段所写内容与下文所写内容关系十分密切,这一段看似是写主人公在漫无目的的到处转悠,但这恰恰反映了孙少平,一个偏远农村来的青年,对于一个陌生、新奇世界的急于认识的迫切欲望,而这也是人生阅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相当于古人说的“行万里路”;下文所写的内容则相当于古人说的“读万卷书”。二者合起来才能成就一个完整的人生经历,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9分)17.表达作用:说明故宫三大殿的特征。给予故宫三大殿的评价:无可否认的,它是全世界建筑艺术的绝品,它是一组伟大的建筑杰作,它也是人
44、类劳动创造史中放出异彩的奇迹之一。18.内容介绍:故宫博物院里介绍“太和殿”的文字,着重于建筑物的外观特点、内部空间的布局以及装饰等所呈现出来的效果的展示;与故宫博物院相比,故宫三大殿更侧重介绍“太和殿”在建筑结构上呈现出来的特点。(三)(共11分)19.我读书不是苦读,是乐读,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回事。(意思对即可)20.比喻论证法,将读书比喻为“串门儿”,使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21.作者认为为了追求功名而苦读是真苦,而为了精神愉悦和心性需要而读书则是快乐的。人生短暂,知识无涯,我们每个人应当为张扬生命、提升心智而潜心读书。(结合自己实际谈读书的苦与乐部分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四、作文(共50分)22.答案略23.答案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