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常见问题及管理对策(中建八局)(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常见问题及管理对策(中建八局)(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基于事实调查、科学分析关键因素、制定改进对策、最终起到改进绩效的目的,非常有利于各级各单位各岗位精细管理活动的开展,也非常适合帮助活动参与者树立和完善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管理素质和能力。QC 小组活动成果的常见问题及管理对策(中建八局技术质量部 刘涛 2010-1-7)通俗的讲,QC小组活动就是围绕改进内容(如降低缺陷、提高效率、增强效果),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分析四个阶段依次展开改进活动(包括调查、推理、对策、标准化),然后周而复始直至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改进活动。活动中注重数据说话,基于事实进行分析、决策,具有严密的逻辑性。QC 小组活
2、动以群众性自主活动为主,由于其活动题材广泛,组织形式灵活,投入少、见效快,能够适应企业的各个管理层面,特别是活动可围绕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开展自主攻关,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QC 小组活动为基层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一批批技术和管理骨干也由此脱颖而出,促进了人才锻炼和培养,因此,也一直受到广泛的欢迎。随着统计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建筑企业的 QC 小组活动的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是与制造企业六西格玛管理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主要差距:一是活动组织的程序性和有效性,二是统计技术的应用水平。以下,我结合近几年我局成果发布会掌握的情
3、况,谈谈 QC 小组活动成果的常见问题和管理对策,供大家参考。一、QC 小组活动成果的常见问题(一) 选题及目标设定的方面1、 课题名称过长、 不够明确。 课题名称不宜出现“应用 QC方法”、 “精细管理”等多余的套话。同时,还应避免将课题活动找到的主要质量问题和对策直接写到课题名称中去,造成活动程序上的逻辑混乱。2、 课题目标过多,有的四个以上。一般不应超过两个。3、 目标应可量化或转化成可量化的目标值,制定对策阶段涉及到的目标也应符合本要求。4、 目标值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尤其是“零缺陷”目标值得商榷,应慎用。原因之一是质量波动是客观存在的,目前的质量标准已经比较严格,在这样的条件下,要达到
4、零缺陷绝非易事,且实现零缺陷的过程持续时间长、成本高, 经济上通常是不合理的。 因此, 问题改进程度预期不应是100%。(二) 抽样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方面1、 活动前后抽样结果的项目不一致,尤其是两次循环的课题,第一次循环后,排列图找出的主要问题不是活动前现状调查项目,而是一个新问题,造成判定合格的标准不明确、不严密。2、 抽样数据只表述缺陷数,忽略抽样的总数,造成 QC 小组活动前后质量状况对比的尺度不明,活动效果说服力欠妥。如活动前调查点总数200 个,缺陷点 20 个,合格率 90%;活动后调查点总数 100 个,缺陷点10 个,合格率也仍是 90%。3、 抽样的样本数量不足,导致绝对数相
5、邻的缺陷,有的被判为关键的少数,有的被判为次要的多数,说服力不足。抽样数一般应不少于50100。4、 “根据确定的各类缺陷按类别分别选取样本抽样,然后合并样本数和缺陷数”的做法不正确。调查中,判定缺陷标准应保持一致,不应根据针对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某类缺陷的调查统计。5、 数据的收集及处理不充分。为了便于采用分层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质量波动的真正规律和原因,首先要求尽可能多的收集数据,每个缺陷应详细记录相关的发生时间、存在部位,以及相关的班组、设备等,然后要求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析数据,直至发现其规律。此处,还要强调三点:一是不应将不同层面的数据并列或合并分析,如模板及支撑体系缺陷是造成
6、混凝土结构缺陷的潜在原因,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且一个是过程缺陷、一个是结果缺陷,故将其并列在同一层面是不恰当的。二是缺陷的判定标准要符合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 还要区别对待“主控项”和“允许偏差项”,二者不应并列。三是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后续处理必须有所交代,避免留下存在隐患的嫌疑。(三) 工具应用的方面1、 直接指向课题任务进行因果分析,而不进过现状调查统计、排列图得出的“主要缺陷”。2、 因果图、系统图只能针对一个主要缺陷进行分析,有两个主要缺陷的,应分别绘制两个因果图或系统图,否则应采用关联图。如果主要缺陷是两个,应分别进行因果图(系统图)分析,或一个关联图分析。3、 对策表中的对策和措施概念
7、混淆。对策是针对要因回答做什么,比较原则。措施是针对对策回答怎么做,是对策的具体展开。4、 每条要因均应有对策及相应的目标值,因此,每条对策实施后必须进行实施效果与目标值的对比,已确认目标已实现。5、 几个必须保持一致的表述。(1)缺陷统计表和缺陷排列图中的缺陷名称及数量应一致。(2)原因分析得出的“末端因素”,与在要因确认表中的“末端因素”保持一致。(3)要因确认表得出的“要因”,应与对策表中的“要因”保持一致。(4)对策表中的“对策”, 应与对策实施阶段的“对策”保持一致。(四) 图表绘制的方面1、 没有注明图(表)名、制图(表)时间、制图(表)人、以及应有的图例、刻度、单位等。制图时间应
8、为 QC 小组活动中的实际时间,以符合活动的先后时序关系。2、 缺陷统计表表头,应依次包含“序号”、“缺陷项目” “频数”、“累计频数”、“频率”、“累计频率”。要因确认表表头,应依次包含“序号”、“末端因素”、“确认方法”、“确认情况”、“负责人”、“是否要因”。对策表表头,应依次包含“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地点”、“时间”、“负责人”。3、 排列图的宽高比应控制在 11.2,近似于正方形最佳。横向的柱状图应连续绘制,不得留有间隙。4、 因果图、系统图及关联图中的箭线,直线端为原因,箭头端为结果。因果图、系统图的箭线应保持平行关系,关联图的箭线应减少交叉,交叉点应
9、绘制成跨线。5、 排列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带有刻度的图,应注意刻度比例,以及柱、线的对应关系。(五) 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的方面1、 原因分析应从 5M1E 着手,分析到能够采取措施为止,每层因素必须因果递进。此处,特别强调的是,活动的不同条件,原因分析的结果是不同的,技术和管理成熟度越高,末端因素的数量相对会少一些,但末端因素的深度会深一些。因此,原因分析应充分,务必分析到可采取对策为止,以体现管理的成熟度,同时也可将简少要因确认过程的工作量。2、 原因分析是诸葛亮会“头脑风暴”的结果,必须通过确认过程才能得出要因。原因分析得出的每条末端因素必须逐一确认,不得遗漏。3、 要因确认的方法不应采用
10、 01 打分法等给予主观判断的方法,而应采取到现场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方法来判定。4、 要因判定的标准,应根据其现状对主要缺陷的影响程度而定,而不是根据它是否容易解决来确定。(六) 术语应用的方面1、 尽可能多用术语,但是比较生僻的术语,应简单予以说明。2、 慎用概念刚刚变化的术语。如工程质量的“优良”概念,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只有两个质量“合格”和“不合格”。如果仍然使用“优良”,应说明其具体标准,引用其他标准的应说明出处。(七) 成果资料编辑的方面1、 文字过多,未做到言简意赅,在篇幅安排上 QC 小组活动的计划阶段过长。通常,“实施阶段”不少于篇幅的三分之一。工程概况重点是与
11、课题相关的情况,并应与现状调查、选题理由的相关内容各有侧重、避免重复。小组概况,重点是注册时间、课题类型,以及活动计划概要。文字中,应避免详细理论的阐述或每一操作环节的描述,务必直接抓住关键点,直接说关键改进及结果。幻灯片的篇幅应控制在 35 张左右,配合表述的语言 2500字,以便发布人临场适当停顿和发挥。2、 应多用数据和图表。(1)数据过多时,建议用图表展示,配以简要文字进行归纳总结。(2)与课题有关的过程照片、验收记录、评价记录、标准化审批表等见证材料应纳入发布资料。照片拍摄应避免场容杂乱无章。(3)插入的简图(包括图例)和照片应清晰。(4)活动先后的效果,应通过对比照片加以体现,同时
12、辅以数据。3、 标题、正文以及图表的字号、字体、行距、字距等不统一。4、 国际单位符号不规范,如文字与符号混用,上下标不当。5、 幻灯片的配色不当,造成版面不够清晰。此处,特别强调的是,发布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让接受课题组以外的人认可,要充分考虑便于发布对象的理解和接受。如发布的效果,除了发布人的临场发布效果以外,还体现在书面资料和投影仪的效果上,一定也不能以电脑效果取而代之。因此,务必按照书面资料和投影效果,及时调整好相关资料和设备。(八) 关于“创新型”课题1、 “创新型”课题立足于研制原来没有的产品、项目、软件、方法以及材料等,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或提高,故与“问题解决型”课题在设定目标、
13、原因分析、决策依据等方面都是不同的。2、 “创新型”课题按照“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的程序开展活动,常用程序其 PDPC。3、 “创新型”课题开展的方法以非数据分析工具为主,如头脑风暴法、亲和图、系统图、PDPC法、正交试验等。(九) 其他由于此项活动参与人,相当一部分都是第一次,加之各单位和项目部活动水平不够均衡,有的成果参加局发布会前,所在单位尚没有进行过发布,仓促上阵,造成发布难以取得预期效果。1、 发布资料过长,造成超时。2、 发布人口齿不清、过分紧张。3、 发布人对于发布内容不熟悉,不能脱稿发布。二、加强质量小组活动的管理对策各级单位应高度重视 QC 小组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坚
14、持将其纳入企业的统一管理,采取切实措施强化服务和指导职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 把好培训关。从事 QC 活动的人员,应接受 QC 小组活动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普及教育以教材自学为主,要求掌握活动的组织程序,以及常用统计工具。每个公司还应外培 4-6 名 QC 小组活动诊断师,时期熟悉活动程序和统计工具,能够指导成果的总结和发布。2、 把好注册、选题关。QC 小组成立之后,应到所在单位进行注册,填写注册登记表。注册分为小组注册和课题注册两种。小组注册应每年一次,课题注册在选定课题、开展活动前进行。通过注册管理,便于所在单位掌握活动动态,督促QC小组坚持开展活动,并针对性提供服务和指导。选题以
15、QC 小组的自主为主,所在单位亦可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建议,以帮助小组找准课题,为活动成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选题取得所在单位的认可,也可为 QC小组活动争取必要的支持。选题应符合“小、实、活、新”的要求。小,就是要求课题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应可在 23 个流水段的施工过程中完成课题目标,以便于检验各阶段活动的效果,同时也便于在 15分钟左右能够发布完成。实,就是要求课题针对实际问题,方法实用、注重实效。活,就是要求课题类型不要局限于现场型、攻关型,应鼓励管理型、服务型以及创新型课题,同时工具运用和表现形式应灵活多样。新,就是要求课题不应与已有课题成果雷同,应体现一定的创新和改进。3、 把
16、好总结、认证关课题活动过程中,QC 小组需要分阶段进行一系列验证工作,涉及到大量的调查、测评、检验、试验等数据,这些都是课题活动的重要事实基础,应及时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最终形成课题成果。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应符合统计技术的要求,统计工具及图表应用应规范。认证主要是指在效果检查、标准化阶段,应由所在单位组织确认课题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以及批准课题形成的标准化成果,并出具“效益认证表”和标准化审批手续的过程。4、 把好发布、表彰关课题完成后,所在单位应及时组织成果发布,并择优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发布活动,成果发布人应为 QC 小组成员。所在单位应对优秀成果予以表彰和奖励。有条件单位,成果发布前应组织进行资料审核,邀请技术骨干会同具有诊断师资格的人员共同对完善资料的指导意见。通过成果发布活动,集中展示 QC 小组活动的成绩,以便引起各级单位的重视,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更好的激励 QC小组活动人员。参考资料:董平,张作精.建筑企业 QC小组活动基础教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刘涛(1972-),男,湖南岳阳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高级工程师,上海市世纪大道 1568号 26 楼,电话: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