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设计与意图(共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粽》教学设计与意图(共5页).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端午粽教学设计与意图端午粽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一篇描写传统节日的课文。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扎扎实实掌握好本文的读与写,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会用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寻找文中描写粽子的好词好句(材质、颜色、味道等)。 4.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分散识字 1.老师课件显示粽子图片,谈话导人:同学们,这个东西你们一定见过揭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吃粽子的日子端午节。2. 让学生说说对端午节的了解。(课件出示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图片)师
2、生共同仔细倾听发言者对端阳节的了解。师在黑板上做好发言记录。然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一位小朋友的朗读(师播放朗读视频)。3. 板书课题:端午粽。相机指导学习第一个生字“端”:dun,立字旁。两手做“端东西”的动作,帮助记忆。师在板书“端”字,其部首“立”字的最后一笔的名称是提。分析示范“午”字的写法,与“牛”相比较。“午”是常见字,在课程表中经常出现,师相机让学生查看课程表中的“午休”两个字。学习“粽”:zng,和大米有关,米字旁,左右结构。师板书时强调,米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师可采用打比方的方法给学生说明:组成每个字笔画,好像一根根铁丝一样,有时需要变形。意在强调有的字在做
3、偏旁部首时,笔画顺序或笔画会变形,) (设计意图:通过“粽子”图揭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题教学生字“端”和“粽”,分散学习生字,减轻识字压力,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掌握。引导学生观察“午”字的写法,分辨并记忆字形。)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用“_”画下来,并想办法解决。 老师巡视指导。 2.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老师请部分同学朗读课文,让其他同学仔细听,朗读者是否读准确了。 3.课件出示文中部分生字,学生读一读。 午 节 叶 米 真 分 豆 带上拼音认读。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过多,在初读课文之后,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先识字,再学
4、文,教学任务相对集中,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识别生字的能力。)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要求读通、读顺。 2.认识“端、节、总、锅”等生字。 在课文中识字:出示文中句子,引导学生读句子一读字一读词一再读句子。 独立识字:复习“端”字,出示“节”,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口头组词、说话。例如:“端午节”“节日”“六一儿童节是我们的节日”。出示“总”:zng,拼读,强调平舌音。引导学生把“总”字搬回课文,通过读把“总”的意思表现出来,“总”要读得重一点。“锅”gu,课件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这个生活中常用、由金属制成的炊具,引导学生拼读、
5、口头组词。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么第3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注意听,对照纠正自己读错的生字。 2.课件出示文中句子: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教读“箬竹叶”。 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教读“裹着”“糯米”,认识“米”字。 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认识“间”,组词,记忆。 3.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黍占又甜。 比较读: 煮熟的粽子飘出一股清香。咬一口粽子,又黍占又甜。 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咬一口粽子,真是又豁又甜。 4.师生接读第3自然段:师读“外婆包的粽子”,学生接“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5.指名说说外婆包的粽子还有哪些花样:
6、红豆粽、鲜肉粽。课件出示生字:分、吃、豆、肉、带,让学生到文中去找一找,读一读,记一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读,感受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生字词,把识字与阅读统一起来,识字为阅读服务,阅读巩固识字,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三)小结。 1.补充句子:粽子是用( )薯竹叶包的,里面是()糯米,中间有( )的,( )的和( )的,咬一口,又( )又( ) 。 2.用自己的话说说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设计意图:随课文分散识字,贯彻的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识字和学词相结合。) (四)教师出示
7、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 (设计意图:学习汉字是需要记忆的。因此,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使学生对生字留下深刻印象,记得住记得牢。)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与同桌交流生字词的学习:知、据、念、爱。 3.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口头组词,记忆。认识“矢字旁”。四、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词,小组开火车接读词语:端午、节日、粽子、总会、大米、中间、十分、(红)豆、(吃)肉、带回家、知道、据(说)、爱国、(想)念。 2.分组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煮熟
8、的粽子/就会飘出/一股清香来。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让我们带回去。 (设计意图:生字词的学习是一年级的重中之重,生字词的复现是帮助和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最好方法。)五、书写生字 1.生字对比记忆。 午牛许 叶十 米来 真直 分刀八 2.学生自己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 3.教师示范书写。 (设计意图:采用新旧字对比、形近字对比以及加、减、换、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分辫和记忆字形。)六、读书明理环节(课后习题)1、 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答: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答:屈原是个忧国忧
9、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3、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答: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4、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做什么?答:赛龙舟、挂香包等。5、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答: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特别说明:本文借鉴了本人订阅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第五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小学语文教师杂志2017年第3期第45页于月红老师的作品,是在此基础上做了诸多修改而遂的。在此,表示对于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转载请说明出处。在识字教学中,本人尝试采用浙派小语名师特级教师斯霞老师“以语文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结合起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和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遵循和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理念。不当之处,请同仁不吝赐教。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