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上(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上(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就是文章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考查内容:(1)作者在某一句、某一段或某一篇文字中体现出的观点;(2)作者对文中某一事物或某一事理的看法、态度。命题形式:(1)摘录符合作者某一观点的词句;(2)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在某一段文字所表述的观点;(3)辨析对作者观点态度分析的正误。【知识能力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通过语言、材料及阐释过程来传达的,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可以通过辨析关键词语,主旨句或通过提取、整理潜在的信息,把握作者的看法、倾向。具体方法如下: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
2、容主旨。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通读全文之后,应知道作者在文中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从中明白了什么或受到了什么启发。这样就可推知作者的观点态度。2在确定文章的体裁特点基础上,对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文体不同,作者观点、态度的表现方法也不同。如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物或事理,但其中也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而文学作品的语句多有含蓄性、多义性,情感化的特点,并且不避夸饰之辞,因而作者的观点态度较含蓄,只有通过对事件、人物、意境等的深入分析,才能把握。3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
3、语句,文中关键词语,点睛之笔,人物、景物的描绘,全文的主要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抓住这些因素,通过辨析词语、句子及段落层次划分等方法,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进行分析概括。这些内容一般可通过分析题目、注释、题干以及字里行间的暗示性语句获得。5综合分析、比较鉴别,现代文阅读离不开综合比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往往分散在多处,需要我们认真辨别,筛选后才能掌握。范例透析例一(93六省市)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据美国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的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
4、垃圾袋、“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的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它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CDFA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对产品的功用宣传不实 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
5、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 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例二(95全国)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
6、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下列语句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CA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B地球外的智慧生
7、命在哪里C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D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吗分析:这道题采用为文章选标题的形式来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对此题的选择,应采用综合分析,比较鉴别的方法,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其阐述的内容并没有做肯定判断,一直利用问句形式或“可靠”等字样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可以断定,表示肯定语气的C项不符合作者的观点,不适合作本文的标题。例三(95全国)(引文见“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例二)1第二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了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每条不得超过8个字)答:第一种弊端是死记(或:死记硬背)古书内容;第二种弊
8、端是生搬硬套(或:简单模仿)作文程式第三种弊端是追求功名利禄(或:应付考试)。分析:解答这道题,应采用抓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的方法,分析题干,答案的有效区间在第二自然段。通读第二自然段,先找到与题干照应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两句,这是两个重要信息句。然后根据标点符号的使用来划分层次。前一句后边的冒号有提示下文的作用。中间的分号表明前后是并列联系 ,是用来说明“守着古典主义”两个方面表现的。一方面是读古书,把内容装进头脑,不问它有用没用;一方面是学古文,模仿程式和腔调,不问有效没有效。后一句冒号仍是提示下文的作用。中间的分号隔开的两个部分与前一
9、句不同,它不是表明前后两句是并列关系,而是就旧式教育读书作文的目标,从正反两方面即“要”的什么,“不管”的什么来说明。据此分析,再结合题干“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可以归纳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死记硬背古书内容;生搬硬套作文程式;追求功名利禄。2末尾说“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中的“不教”的?(只写字母即可)BE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D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例四(96全
10、国)(引文见“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例三)作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32字)答: a.他能设计出最好的乐式。b.又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分析:要解答这道题,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然后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 行分析概括。题干要求概括出作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这个问题,涉 及全篇内容,文章的标题即为“贝多芬之谜”。通读全文之后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作者要告 诉我们贝多芬的音乐成为“谜”的原因。接着,我们再抓住显性因素分析。第三段首句“这 是贝多芬之谜”是一个关键句,在层次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成为“谜
11、”的原因即在该句的上段和下段,再抓上下段的中心句,它们分别是“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作为目的”,“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然后,我们再对这两个句子进行综合考查,提炼其共同点,即“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又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这也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再按照题干字数要求,进行精简概括:他能设计出最好的乐式。又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例五(97全国)(引文见“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例十) 关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为
12、他对这部书的看法是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不超过48字)意思对即可。答案分为“材料”和“分类”两个方面,每个方面3分。每个方面又分为两层,答对一层得1分,答对三层得3分。例六(99全国)(引文见“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例二) 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教育的最大成功: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2分)只答“教师”或“先生”一面的,得1分。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要敢于创造,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要鼓励学生创造,要注意师生合作
13、创造,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4分)以上各点意思对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3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句子不通顺或有错别字,酌情扣分。例七(00全国)(引文见“高考试题”P2,T21) 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1)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答出一点不得分,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2)开放;自信。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例八(02上海)阅读下文,完成1-6题。今春又路过故乡江苏宜兴县,热情的主人在匆忙中陪我去看灵谷洞。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遗憾。车窗
14、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细看,密密点点的嫩绿新芽在闪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娇柔,随雨飘摇;桃花,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山区的红土和绿竹,本来并不很协调,雨后,红土成了棕红色,草绿色的竹林也偏暗绿了,它们都渗进了深暗色的成分,统一于含灰的中间色调里,或者说它们都含蕴着墨色了。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因为雨,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似乎那位宇宙大画家在挥写不
15、同的画面,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水彩画。我以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雨的题材,但西洋画中是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西方风景画之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光就是画面的主人,因之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甚至说“黑”与“白”都不是色彩,而中西画家大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丽、华、鲜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
16、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要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适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只是用了两种不同的工具而已。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1文章开头说,“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遗憾。”作者的心情是欣喜或喜欢(与“遗憾”相反即可)。2对于“湿”,作者既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又在传统
17、文化中找到了渊源,试分别用一句话加以说明。作者的独特感悟: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 传统文化的渊源:中国画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两项是BFA水彩画是水墨画的变种。B作者对“江南不宜画油画”的说法有不同的见解。C西洋画崇尚阳光,不表现风雨。D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说明阴雨美要胜于晴日美。E“默看细雨湿桃花”,写出了桃花强烈的色彩感。F写“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其主要作用是反衬。4文章说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意在说明阴和晴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趣味,二者可以并存。5作者喜欢画阴雨天的景色,并有自己的风格,这与他长期接受水墨画和中国诗歌的文化传统熏陶是分不开的。6文章末尾说:“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仔细体味这句话,从内容和形式上加以评价。(60字左右)内容:(1)艺术创作贵在不断创新,终生孜孜不倦地探索;(2)继承传统,借鉴外国,博采众长(意思对即可)形式:幽默、比喻、反语、拟人、说俏皮话、委婉文字表达: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