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共7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共71页).doc(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前 言徐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指导思想明确,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改革开放的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大徐州的观念,突出徐州区域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上一版总体规划对指导徐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以及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徐州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在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徐州,作为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和徐州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同时又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国家主要枢纽城市,将继续承担
2、着缩短苏南苏北差距,促进淮海经济区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繁荣稳定的历史使命。它客观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徐州的发展和规划建设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徐州在发展中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的问题,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也面临着挑战。同时,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城市优化布局结构,高效、集约地利用土地,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江苏省和徐州市政府已经编制了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徐州都市圈规划、徐州发展战略规划,徐州市的行政区划也已经进行了局部的调整,把铜山县潘塘镇纳入市区,这一切为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打下良好的基础。徐州
3、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始于2002年4月,历近四年完成。本规划是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战略、适应徐州都市圈特大核心城市建设而进行的全面修编。编制规划的基本目的是:从全市范围确定资源及社会经济的合理布局,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配置机制提供条件;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有序化,有效保护城市生态,为广大市民的生活和中心城市发展,提供完善的城市设施和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两年来,在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指
4、导帮助下,规划方案经过反复比较和修改。2003年8月规划“纲要”通过后,又广泛征求政府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市民的意见,并得到建设部和江苏省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本规划是根据规划“纲要”审查意见和省建设厅、建设部举行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论证会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后提交的成果,在报请建设部等部委提出审查意见后又进行了修改。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促进徐州市城市科学合理地建设与发展,经建设部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及法规、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以及徐州市的
5、实际情况而制定。第二条. 本规划是指导徐州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三条. 本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1. 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2. 远期规划:2011-2020年。3.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第四条. 规划范围和城市规划区1.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徐州市域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徐州市主城区规划范围:指西至卧牛山煤矿,东含大黄山、大庙镇,南至连霍高速公路(不含铜山新区),北抵茅夹铁路、大运河的地域。面积55
6、3平方公里。2. 徐州市城市规划区:徐州市城市规划区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第五条. 铜山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铜山新区)与徐州市主城区已经连为一体,本次规划有必要进行统一规划,主要是有关协调发展和基础设施共享,但对主城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计算中不含铜山镇。第六条. 规划强制性内容为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第七条. 本规划经批准后由徐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一节 城市发展目标第八条. 城市发展总目标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
7、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第九条. 经济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策略第十条. 经济发展策略加快发展以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化工能源为依托的主导产业,迅速提升徐州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竞争
8、力;发展以交通枢纽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实施促进区域分工与城镇化策略的增长极培育策略。第十一条. 社会发展策略实施国家人口政策、大力吸引高素质人才、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科技强市和教育强市,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扩大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科教体育卫生中心的辐射力;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培育现代都市文化,依法治市,全面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形象。第十二条. 环境发展策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控制全市各类污染源,全面整治水土流失,有效控制新的土地开发,依法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把徐州建设成环境和生态保护示范城市。第三节 城市发展策略第十三
9、条. 积极贯彻江苏省政府 “三大都市圈”发展战略,做强、做大徐州,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这一地区在徐州都市圈中的核心作用,构建以徐州主城区为中心的大都市区。 第十四条. 加速建设现代化交通枢纽,以此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制造加工中心,培育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育公共服务中心,用服务区域来提升区域中心的作用。第十五条. 加强新区建设,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各种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水平。加快合理调整城市结构的步伐,优化、开拓城市空间环境,为徐州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空间基础。第十六条.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发展地方特色旅游并创造新的城市
10、景观特色,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逐步实现城市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十七条. 城市性质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第十八条. 城市职能1. 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徐州的建设要协调和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国家重要交通设施的关系,保障交通枢纽顺畅运行,还要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并依托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建设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一体的物流网络,形成区域物流中心;提高商业设施水平,培育金融市场,发展区域性商务商贸中心。2. 徐州是区域中心城市和徐州都市圈的特大核心城市。徐州的建设应落实徐州都市圈规划“培育、发展
11、、协调”的发展战略,着重提升徐州作为区域制造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功能;优化调整传统产业,壮大工程机械、食品加工、电力、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发展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为区域服务的信息服务和扩散中心;建设区域性大型公共设施,强化面向区域的文化科教、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3.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华,突出徐州两汉文化和军事文化。同时应充分发挥旅游集散功能,挖掘文化旅游潜力,逐步将徐州建成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第十九条. 城市人口规模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56
12、万,2020年为200万。第二十条.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 2010年为151.40平方公里,人均97.10平方米;2. 2020年为180.00平方公里,人均90.00平方米。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城镇体系第二十一条. 市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化水平1. 2010年,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2. 2020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第二十二条. 市域城市化和城镇发展的战略以区域集聚发展为核心,大力推进并完善中心城市建设,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合理发展一般镇,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第二十三条.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以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
13、依托,市域城镇空间总体上形成:“一个都市区、一条城镇发展轴和三条城镇联系通道的“K”字形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一个都市区指徐州市区和铜山县,城镇发展轴指徐连城镇聚合轴徐州段,城镇联系通道指徐丰、徐沛、徐睢城镇联系通道。第二十四条.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以徐州都市区为核心,构成徐州都市区、邳州市区、新沂市区、丰县城区、沛县城区、睢宁县城区六个中心城市发展区,形成徐州都市区五县(市)城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结构。第二十五条.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预测到2020年,全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65个小城镇(含徐州都市区内10个2.5万人左右的小城镇)。表:2020年徐州城镇人口规模等级一览表
14、等级规模(万人)数量(个)城镇名称及人口规模(万人)人口小计(万人)特大城市:大于100万人1徐州(300万人),其中主城区200万人,外围六个组团:铜山48万人、贾汪20万人、利国10.0万人、大许8.0万人、双沟10万人、郑集7.0万人,其它一般镇10个,共计25万人300中等城市:2050万人5新沂(38)、邳州(34)、睢宁(28)、沛县(30)、丰县(28)158重点中心镇:410万人10华山(6)、龙固(6)、王庄(5)、高流(5)、铁富(5)、碾庄(5)、古邳(5)、凌城(5)、欢口(4)、敬安(4)50一般镇:12万人55略(含徐州都市区内的10个小城镇,25万人)97合计71
15、/580第二十六条. 市域城镇职能1.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及旅游城市。2. 新沂是苏鲁接壤地区新兴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流通中心,江苏省新兴工业城市。3. 邳州市是京杭大运河和东陇海铁路交汇城市,是陇海线重要的水陆转运枢纽和商贸城市。4. 丰县是苏鲁皖三省交界处的地区流通中心。5. 沛县是苏鲁两省五县交界处的区域物资集散地,以汉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城。6. 睢宁县是苏皖交界处的区域物资集散地。7. 重点中心镇:服务周边区域的综合性职能;一项或多项具有县(市)域影响的特色产业或职能;具有较高等级的对外联系通道。8. 一般镇:完善居住功能;满足部分生产性职能的需
16、求;具备基本的服务设施。第二节 城乡协调发展第二十七条. 徐州市域空间发展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贯彻“以整体协调发展为基本,以土地利用为重点”的指导思想,实现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同步优化,体现空间的高效、集约、可持续利用,在空间地域上实现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城镇工业区集中,城镇居民点集中布置,农业用地与生态保护用地相对集中,达到中心城市空间集聚发展,市域生态空间开敞布局,建设分工明确、有机联系、质量趋优的市域空间系统。第二十八条. 加强对城镇土地开发的管理。控制土地的投放速度和使用性质。引导土地置换,提高土地效益,改善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促进整个城镇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加快建立城镇土地的评
17、估体系,土地开发的储备制度,土地征用的监督检查机制等,尽快形成完备的土地开发市场。第二十九条. 乡村建设要突出“加快集聚、方便生活、有利生产、提高质量”的原则。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前提、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为手段,结合乡镇合并,加快推进乡村居民点撒并,引导分散的居民点稳妥地逐步向城镇集中,严格限制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建设新的居民点。第三十条. 中心村建设应根据农业产业化需要,方便农民生产和生活,人口规模在10003000人。按规划引导和促成自然村的合并,规划确定搬迁的自然村应严格控制就地翻新或重建,新建居民点集中至规划居住区。第三十一条. 基础农业用地作为基础生态农业区,占市
18、域面积60以上,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在稳定粮食耕作面积基础上,形成东部油料生产基地和西部棉花生产基地。故黄河、大运河沿线果园、林业用地适合林、果、桑生产,发展为优质果品基地和林木蓄积地。第三十二条. 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应实现空间形态的有效集中,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的主要发展方向应预留足够的发展备用地,其它方向要保留相当数量的不可建设用地。保护区应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予以长期严格保护,不得随意征用或改作它用。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挖沙、取土、采石、采矿、建房、堆放固体废弃物;禁止进行非农业开发建设,国家和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应经法定程序报批调整。第三节 自然与历史文化
19、遗产保护第三十三条. 徐州市域应保护好市域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区的开发建设;保护好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存,展示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城市的风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第三十四条. 重点保护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对徐州市域范围内现有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8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7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同时,保护徐州古城历史风貌,确定重点保护的历史街区。第三十五条. 对徐州市域的风景旅游区,包括云龙风景区(省级,面积62.5平方公里)、新沂市马陵山风景区(省级,面积28.9平方公里
20、),应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严禁侵占和进行破坏性建设。第三十六条. 在徐州市域内的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包括徐州泉山自然保护区(省级,保护区面积3.70平方公里)、马陵山自然保护区(省级,保护区面积83平方公里)、大洞山自然保护区(市级,面积38.05平方公里)、微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781平方公里)、邳县艾山自然保护区(面积20平方公里)等,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已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第三十七条. 云龙山、云龙湖、九里山、泉山风景区、沿微山湖地区、沿骆马湖地区、京杭大运河沿岸、故黄河、奎河、大沙河两岸以及
21、马陵山、艾山、大洞山等处应划定生态敏感区,保持其现状土地使用性质,严格禁止开发包括农业发展空间中的基本农田和生态敏感空间中的城市生态绿地、水源保护地等。对这一类空间必须严格禁止各类开发活动,维持其现状的功能要求,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并加以完善。严格限制城镇建设占用该区域用地。鼓励集体与个人造林育林。第三十八条. 以保障城市安全为原则,切实保护矿区的地下矿藏和生态环境,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与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重点对丰、沛煤田、徐州煤田、利国铁矿、沛县栖山铁矿、青山泉等水泥石灰岩矿、鸡鸣山、霸王山碱用石灰岩矿、三堡、汴塘白云岩矿、汴塘、邳县燕子埠等大理石矿、邳县四户石膏矿、睢宁半山、新沂城岗硅石矿、丰
22、县华山含钾砂页岩矿、丰县师寨岩盐矿、徐州煤田高岭土矿以及市域内地下温泉实行有效保护,依法合理开采。第三十九条. 结合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建设,通过开展“一镇一园”等活动,以“生态城镇”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城镇绿化,增强城镇的可居住性和吸引力。规划2006年到2010年,城镇园林绿地新增988公顷。第四十条. 结合市域产业结构调整,重视水系的植被覆盖和森林培育,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逐步形成以沿河防护林、河道水源涵养林、道路景观林等生态效益林为屏障,苹果、桃和干果等经济林为主体,大型苗木基地为基础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林业生态体系。规划2006年到2010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
23、6%,有林地达到300公顷,新建农田林网1570公顷,更新改造农田林网8761公顷,林网控制率达100%。第四节 综合交通规划第四十一条. 铁路1. 徐州市是国家铁路重要枢纽。规划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线,并在徐州设站,建设陇海高速铁路线通道。2. 规划建设徐沛铁路向北延伸与新兖线相连的铁路通道;建设徐州至济宁、枣庄和临沂的铁路通道。3. 对陇海铁路和京沪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 提高线路的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第四十二条. 公路1. 以国家公路运输主通道为基础,大力发展高等级公路网,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的城乡交通网络,强化市域内城镇经济强辐射功能,引导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2.
24、形成十字加放射高速公路网络,十字为连霍与京福高速公路和徐宁高速公路徐宿段,放射线为徐丰高速公路。结合京沪高速公路和市域的5条国道(G104、G205、G206、G310、G311)和省道,构成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骨架和干线公路,县(镇)公路为基础的、高效、快捷的公路运输网络。3. 通过对现状县(市)至各建制镇及镇与镇之间的道路改造,达到二、三级公路标准。镇至各行政村及重要乡村公路等级宜达到三、四级公路标准。第四十三条. 水运徐州市到2020年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两大通道、三片循环、四个出口”的水运格局。1. 一个中心:以京杭运河为依托,形成内河水运中心。2. 两大通道:京杭运河和徐沛运河经徐州
25、通徐洪河。3. 三片循环:以丰沛运河为主干形成徐州西北部航道循环,以徐洪河为主干形成铜山南部和睢宁县航道循环,以京杭运河南段为主干与邳州和新沂航道循环。4. 四个出口:京杭运河湖西航道向北通山东,京杭运河向南通长江,徐洪河向南通洪泽湖、淮河,徐连运河向东通黄海。第四十四条. 管道运输规划鲁宁输油管线通过徐州市过境。规划徐州市域使用我国西部“西气东输”天然气资源。第五节 旅游规划第四十五条. 徐州应以发展文化旅游和商务旅游为重点,突出以两汉文化和彭祖文化、战争文化为核心的旅游特色,扩展其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内涵。第四十六条. 根据徐州各个历史文化街区和风景保护区的特点划分八个主题游览区:云龙山水
26、主题游览区、环城两汉主题游览区、马陵山生态主题游览区、艾山自然主题游览区、凤凰山战争主题游览区、丰县农业主题游览区、丰沛名人故里主题游览区、微山湖野趣主题游览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构筑徐州旅游发展特色。第四十七条. 徐州应推进旅游开发区域联动,充分发挥苏北悠久的两汉文化,利用区域中心城市优势,联合苏鲁豫皖,构建以徐州为中心,以京沪线、龙海线为主轴的淮海旅游区,形成跨省界的新型旅游区域。在主城区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提高服务与配套水平,建立开放型的旅游发展战略,寻求资源配置优化,采取双赢策略,促进与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提高旅游开发的科学性,加强技术引进和创新。第六节 市政
27、基础设施规划第四十八条. 能源电力规划发挥地区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徐州市电源结构,建设大容量、高参数、低污染和其它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的机组。规划为徐州市提供电源的本地火电厂有:徐州电厂、彭城电厂、大屯电厂、徐塘电厂、贾汪电厂及徐州热电厂等。并配合山西阳城电厂送出,扩、新建三堡、任庄和郑集三座500KV变电站,届时徐州市区将形成500KV环网。第四十九条. 区域供水规划加快在徐州市域内实施区域供水的进程, 区域供水管网布局到一般镇,对乡村地区不再铺设新的区域供水管网。徐州市域分为三部分实施区域供水,西北部供水区包括丰县、沛县,建一座区域水厂,以微山湖为水源;东部供水区包括邳州市、新沂市、睢宁县
28、和徐州都市区东部,规划以骆马湖为水源,在骆马湖西北侧建设区域水厂;中部供水区主要是都市区范围,规划以微山湖为水源,扩建现状刘湾地面水厂。第五十条. 污水处理规划1. 各地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新建、技改项目的污水设施建设资金,统一集中到市政府,统筹用于建设污水管网和大型污水处理厂。在污水非集中控制区,可预见的将来无能力建成集中处理厂地区,偏离城市的居住区,可以建设小型污水站。2. 结合“南水北调”治污工程建设,加快徐州市区、丰县、沛县、新沂、邳州、睢宁城市污水厂建设步伐,集中处理城市综合污水。城镇污水处理厂按照择优培育的重点中心镇的分布,在每一个重点中心镇设置一座。农村地区可因地制宜地
29、建设地埋式小型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第五十一条. 防洪规划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平灾结合的防洪系统,全面提高城镇防洪水平,尽快解决奎河流域安徽宿县段排涝不畅的问题。流域防洪保安标准达到20年一遇。2010年徐州市区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丰县、沛县、新沂、邳州、睢宁的城市防洪标准为50-100年一遇; 2020年徐州市区的防洪标准维持不变,丰县、沛县、新沂、邳州、睢宁等城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第五十二条. 燃气规划1. 配合国家西气东输江苏省供气工程,建成市域天然气管线输配系统。积极关注豫东、皖肖、砀及盐城地区的地下天然气探测项目,寻求徐州市质优价廉的新气
30、源。2. 积极开发煤矿地下气化工程,限制地面人工煤气气源工程,最终取消地面人工煤气气源。规划城市燃气气化率达95%以上,村镇达90%,徐州市区,市、县城区和镇区全部实行燃气管道供给的方式。第七节 都市区规划第五十三条. 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主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为了强化徐州主城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城市发展核心作用,应对市域规划中的这一重点地区进行必要的深化,进行统一规划,并提出相关原则要求,协调城乡建设发展和有效调控土地综合利用。 第五十四条. 都市区城镇总规模及布局结构:2020年总人口约为3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00万。形成
31、以主城区为核心,铜山、利国、贾汪、大许、双沟、郑集为六个重点发展组团及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十个镇适度发展的“众星拱月”的大都市空间结构。 第五十五条. 都市区外围的五个重点组团及各个城镇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发挥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1. 铜山城区主要发展生活居住、公共服务以及高新技术、机械、食品和化工产业,用地范围控制在云龙风景名胜区以西,连霍高速公路两侧,总用地为60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人口48万人。铜山城区的建设不得侵占云龙风景名胜区。2. 利国主要发展采掘和冶金、机械加工、铸造业和旅游、贸易等产业。城镇建设用地控制范围为京
32、沪铁路以西,微山湖以东,韩庄运河以南。总用地12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人口10万人。利国的工业和其他各项建设不得污染微山湖,以确保城市水源水质。3. 贾汪近期以能源、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为主、远期以加工业为主,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外围组团。用地控制范围为大洞山自然保护区以西,新206国道以东,不老河以北,鹰屋山(老合裕)、寨山以南。总用地24.0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人口20万人。贾汪的工业和其他各项建设不得侵占大洞山自然保护区。4. 大许利用其交通和用地优势,主要承担由徐州市主城区扩散出的二、三类工业。大许建设范围在双塔公路以西,徐海公路以南,沿陇海铁路两侧发展。总用
33、地10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人口8万人。5. 双沟由观音机场、房村和双沟镇组成,是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航空产业及相关产业、科研服务产业等,同时利用观音机场发展物流产业。规划范围位于双塔公路以西,房村镇以东,徐宿高速公路以南,104国道以北。总用地11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人口10万人。6. 郑集重点发展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市场,促进商业规模化,形成农、工、贸协调发展。用地位于徐丰公路以北,郑集河以南,沿徐沛铁路和郑沛公路发展,总用地8.4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人口7万人。第五十六条. 都市区内适度发展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三
34、堡镇、棠张镇、张集镇。其职能主要承担疏散主城人口,容纳农业转化人口,以及工业、对外交通、仓储业等城市重要功能的发展。通过规划,布置建设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以形成规模。2020年前后,都市区内各建制镇人口规模平均为2.5万人左右,少数建制镇可达35万人。第五十七条. 都市区产业布局的总思路:1. 主城区以内涵发展为主,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强化金融、贸易、信息中心职能,择优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高效益、高科技、低污染、低能耗、低物耗的第二产业。外围城镇加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采掘塌陷区的治理,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发展着重提高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水平。
35、2. 第三产业的总布局为:主城区配设体系完善的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和区域的服务中心;其它外围城镇应在完善配套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各具特色的第三产业;建制镇还应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商业、物资、流通等第三产业。3. 第二产业的总布局为:主城区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子工业、食品工业,加快新材料、信息通讯设备制造、新医药、环保产业;外围城镇在稳定采掘业的基础上,合理布局能源、建材工业。加快主城区工业用地的调整步伐,积极引导乡镇工业的合理布局。4. 对规划期内建设的大型重化工业和大型电子、医药项目,应发挥都市区城镇区位、交通、水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的综合优势,有引导性地布局选址,加速形成“V”形的新兴产业轴
36、和传统产业轴。主城区内应合理控制新增工业用地,以内涵发展为主。老城内现有工业用地要逐步进行用地置换。5. 结合绿色生态空间和城镇布局,建设以生态农业为主要模式的若干个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利用自然山体,采煤塌陷区和故黄河滩地等,建设风景林、经济林、防护林相结合的综合性林业体系。第五十八条. 结合徐州周围山川形胜,通过设置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构建“两湖、两轴、三区、四楔、六山、八水”的生态格局框架。1. “两湖”:云龙湖和微山湖,应以水体保护和景观控制为主。2. “两轴”:建设两条重要的南北向生态轴线,一条从微山湖经过九里塌陷区湿地、故黄河上游生态湿地,通
37、向云龙风景名胜区;一条依托京沪高速铁路与京沪高速公路的防护林地,从微山湖开始,经过湖西群山林地、大黄山生态湿地、故黄河下游组团隔离绿地,通向徐州东南方的吕梁山风景旅游区。3. “三区”:吕梁山风景旅游区、大洞山自然保护区和微山湖湖西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植物、群山自然景观和其中的人文景观。4. “四楔”:在徐州主城区四周,以云龙风景名胜区、杨山组团隔离绿地、拖龙山隔离绿地、九里山隔离绿地构成联系城市绿地系统与外围生态绿地的重要廊道,发挥隔离城市各个组团片区,防止城市连片发展的重要作用。5. “六山”,重点保护以云龙山、泉山、杨山、九里山、拉犁山、楚王山为主峰的六组山体,改善主城区生态环境,美
38、化城市景观。6. “八水”,逐步治理故黄河、京杭大运河、奎河、丁万河、房亭河、玉带河、荆马河、三八河,作为徐州重要的水网系统,和城市外围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脉络。第五十九条. 利用原有的农田、河流及山体的整治改造,在城市组团之间建设组团隔离绿地,通过形成植物群落立体结构,营造一个生态效益高、景观效果好的城市中心隔离带景观。划定生态保护区,营造大型郊野森林公园。1. 生态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大洞山自然保护区、微山湖湖西湿地自然保护区、泉山自然保护区(2)水源保护区:张集水源地。(3)水体保护区:在六堡水库、杨洼水库、黄水口水库等人工水体周边沿岸控制5001000米,建设成为风景林带,作为水体保
39、护区。沿故黄河与大运河两岸,在城区范围内控制建设20-50米滨水风光带,在城区外控制建设80150米保护林带。(4)风景名胜区:云龙风景名胜区2. 郊野森林公园(1)九里塌陷区郊野森林公园:利用九里山北部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湿地,结合九里山的历史文化,建设成为徐州西北郊的森林公园。(2)大黄山湿地郊野森林公园:改造大黄山塌陷区湿地,广植植物,强化成林成片的绿化,增加游乐设施,建成集保护、观赏、休闲为一体的城市郊野公园。(3)故黄河上游郊野森林公园:利用故黄河上游湿地,加强植树造林,建设城市西郊森林公园。第六十条. 整治都市区的环境1. 优化都市区大气生态环境,加大对重点污染源技术改造的力度,消减
40、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云龙风景名胜区、大洞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一级标准,城市建成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2. 确保都市区水体生态环境,以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大力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水环境质量。京杭大运河(徐州段)、丁万河、房亭河、徐洪河、云龙湖近期和远期要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I类水质标准,奎河、故黄河(市区段)、三八河等近期达到V类水质标准,远期IV类水质标准;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内无劣于V类的水体。第六十一条. 构建完善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整合村镇建设用地,优化
41、资源配置,改善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第六十二条. 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规划区内基本农田。远期城市建设发展需占用耕地的,根据“占补平衡”的原则,确保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并建议调整与集中规划区内零散的耕地以利于基本农田的重点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第五章. 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第一节 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与布局第六十三条. 规划期内主城区建设用地以向东和东南方向发展为主,控制向西北发展,严格限制向西南发展。主城区建设用地近远期发展重点应有所侧重。近期城市建设应在完善老城区的各项功能和盘整闲置用地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开发建设徐州新区,开始城东新区起步,顺应城市空间向东、向东南扩张的发
42、展趋势,推动城市各组团的开发建设;远期继续完善整个徐州新区建设,重点开发城东新区。第六十四条. 主城区采取以“双心”为核心,以绿色带相隔离,以快速交通相连接的组团式布局结构。以老城区中心和徐州新区中心为“双心”,分别承担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行政、商务中心的职能;利用自然山体、河流、林地等绿色空间和铁路为自然边界,布局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城东新区等四个片区。第六十五条. 保留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和云龙湖周边地区,作为严格控制建设地区;保留郭庄机场及其控制建设地区。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具体包括:1. 老城区与铜山新区:以泰山、凤凰山、淮塔陵园、奎山公园及京沪铁路与故黄河交接处绿地等作为组团
43、绿化隔离带;2. 老城区与九里山片区:以故黄河上游生态湿地、九里山山林地、琵琶山风景林地作为绿化隔离带;3. 九里山片区与金山桥片区:以琵琶山风景林地、铁路防护林作为绿化隔离带; 4. 金山桥片区与坝山片区:以杨山及周边山体组成的林地作为绿化隔离带;5. 坝山片区与徐州新区:以城区故黄河下游风光带为绿化隔离带;6. 徐州新区与铜山新区:以拖龙山风景林地和奎河风光带为绿化隔离带;7. 城东新区与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徐州新区:以大黄山湿地和京福高速公路防护林带为绿化隔离带。第二节 片区功能与用地布局第六十六条. 老城区是全市的商业、金融和旅游中心区。在确保绿色开敞空间的前提下,通过盘整闲置土地、
44、调整建设标准、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公共绿地、更新改造老城区等措施,逐步降低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调整用地空间布局,结合淮海路的改造,形成以淮海路、彭城路步行街为轴和三大商业圈为核心的市级商贸服务中心,完善城市功能。老城区中部为商贸、居住区;西部为居住区和云龙湖旅游服务基地,北部为居住区;东部为军事用地和狮子山旅游区;南部为教育科研、居住区和生态控制区。规划老城区人口96.3万人,用地67.81平方公里。第六十七条. 徐州新区是徐州市的行政、商务中心区。徐州新区是市级功能转移的接纳地,是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和新的城市中心,是未来10年20年发展的重点片区。徐州新区是徐州市未来高层次第三产业发展
45、区,承担行政办公、金融贸易、会议展示、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的区域。新区建设由大龙口水库向东、南逐步推进,同时严格按照机场净空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形成相对独立的组团式布局形态。新区北部为居住区,中部为全市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中心、文化教育区,南部为工业区。规划徐州新区人口22.0万人,用地31.67平方公里。第六十八条. 金山桥片区是徐州市重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主要的工业区,是徐州市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主要发展工程机械、钢铁和物流等产业,同时承担接纳徐州市老城区部分工业的功能。金山桥片区应集中建设,严禁土地的低效益转让和开发,对其南侧的山地进行生态保护。金山桥片区西
46、部为工业区,东部为居住区和部分工业。在金山桥片区现状的东三环两侧形成金山桥片区次中心。规划金山桥片区人口18.1万人,用地30.96平方公里。第六十九条. 坝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规划西部为居住区,北部为文教区,东南部为工业区。在坝山片区沿水面形成商业、行政办公为主的坝山片区中心。规划坝山片区人口23.9万人,用地20.63平方公里。第七十条. 九里山片区是休闲旅游、居住、对外物资集散和工业的综合性片区。在保护生态绿地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九里山片区东北部为工业和仓储区,中部以商业、居住、旅游观光为主,西北部为
47、工业区。规划九里山片区人口14.6万人,用地22.23平方公里。第七十一条. 城东新区是以发展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加工业、仓储物流和居住的综合片区。跨越京福高速公路由西向东逐步推进,形成相对独立的组团式布局形态。在规划中远期强化城东片区的功能建设,形成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片区中心。规划城东新区人口25.1万人,用地30.20平方公里。第七十二条. 铜山新区的主要功能要与徐州主城区相协调,宜以商业、科教、居住为主,在自身功能继续完善的基础上,向南发展,对其西侧的云龙风景名胜区地带进行生态保护。第三节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第七十三条. 公共设施的配置以面向大众为原则,重点建设各级基层网点,补充完善市、区、居住区三级商业、文化娱乐、教育、医疗卫生和体育设施,并按现代化城市的要求配置市级重点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706.19公顷。第七十四条. 市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安排在徐州新区的大龙口水库东侧。第七十五条. 商业金融业用地1. 商业金融业用地的布局结合三级城市中心和功能组团结构配置,形成分布合理、重点突出、服务均衡的市、区、居住区的三级商贸服务中心。补充完善现有商贸批发市场体系。规划商业贸易用地1177.25公顷。市级商业中心重点以老城区为主,老城区应结合旧城改造充实完善;在徐州新区建设市级商贸和金融中心,新区建设应按配套要求建设;同时在城东新区、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