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山村桂家自然村2022年一村一品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檀山村桂家自然村2022年一村一品工作总结.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檀山村桂家自然村2022年一村一品工作总结檀山村桂家自然村2022年一村一品工作总结檀山村桂家自然村2022年“一村一品”工作总结2022年,我村按照市、镇“一村一品”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本村村情,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工作,加快发展瑞昌山药种植特色产业,全面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科学规划,强化示点建设。我村根据各村小组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确定了桂家自然村为示范点本年度,桂家自然村常住户是30户,总人口128人,耕地面积152亩。在镇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对“一村一品”工作进行宣
2、传,并采取各户走访开展劝说工作,得到了全村30户村民的一致支持与认同。是上一年度参与此项目农户数的6倍。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与参与下,全村拿出了100亩耕地进行山药种植。二、科学种植,推行农业现代化,实现瑞昌山药走向全国。围绕在科学发展前提下,我们积极与上级农业科研部门协作,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一年来引进新技术2项,并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活动,开设了技术培训班,参与培训农民达到100人次,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民科技兴农意识。特别是对于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我们积极引导,科学配置,使15名返乡农民工走上科技种植山药的大家庭中来。实现了山药质量标准化,提升了山药种植安全水平,坚持以质量创品牌
3、,以品牌争市场,使瑞昌山药在国内市场的绿色品牌形象不断增强,拓宽了瑞昌山药从檀山走向全国的道路。三、扩大效益,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发展。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在保增长,促发展方针下,不断的开拓创新,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企业带动农户生产,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的就是能使农村经济快步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快步发展根本立足点就是农民的增收,为此白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筹措资金42万元扶持此次山药示点项目建设。其中包括种子费20万、肥料费5万、运输费1.8万、培训费1.2万、资料费1万、标准化示范基地设施建设费8万、其他费用5万。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桂家自然村山药种植实现
4、销售收入90.3万元,比去年增长23.3万元,增长率达34.8%,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42万元,是2022年的21倍。经济效益的增长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本年度带动农户增收100户,约是去年农户数的16倍。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的发展。四、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瑞昌山药品牌效益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加强。目前市场上山药品牌多而杂,都注以瑞昌字样,但没有形成含金量高的知名品牌,还只能停留在九江地区等周边有限区域。2、山药的附加值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开发。山药被命名为“南方人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是裸体山药本品,山药的其他经济值价还没有充分发挥。3、种植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发展。目前我们的种植技术
5、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种植技术上,靠天靠地的种植模式依然是主导,不能实现有机种植,达到技术创新,实现技术优势。4、资金缺乏阻碍山药规模种植。在宏观上,山药种植成本是5550元/亩,对于一般的农户家庭来,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从微观上看,山药的种植是一项有着较高技术含量的种植项目,要达到理想的种植效果、品质和产量,在前期必须通过方方面面的投入才能实现,这无疑又增加了山药的种植成本。五、明年工作计划1、进一步扩种山药种植,使山药种植达到130亩,带动周边种植100亩,使得总面积达到230亩,申报无公害绿化食品,产品达国家级无公害标准。2、针对本年度存在的问题,我们认识思考与总结,并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汇报,争
6、取在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逐步解决。扩展阅读:关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总结doc关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的工作总结漳源镇位于县城北15公里,华山脚下,漳河的发源地,208国道纵贯南北。全镇辖28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全镇耕地面积3.6万亩,地域面积126平方公里,荒山10万亩,4491户,1.4万口人。今年伊始,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力做好做强“一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目标,通过党政班子深入调研,一致认为新农村建设农业转型是关键,并决定振兴“设施蔬菜、小杂粮、核桃、养殖”四大农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进行了科学发展规划。其中要以设施蔬菜产业为
7、重点,并“设施农业三步走”战略,即2022年,在王可村打造一个高标准的设施农业核心示范园区;2022年,全镇设施农业发展2022亩,筑牢漳源现代农业发展支柱;到“十二五”末,沿208线、漳河水系、漳开线、平景线发展设施农业6000亩,大田蔬菜种植达到1万亩。核桃发展10000亩,沁州黄为主的小杂粮5000亩,养殖产业年出栏达到万头。2022年,是漳源发展史上是最快的一年,产业做大的一年,老百姓最实惠的一年。以下是我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情况如下:一、产业转型发展大跨越2022年,我镇立足摸索一条靠“一圪土”吃饭的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之路,有效实现农村生产力提升、农民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大
8、转变,将王可村确立为全镇调产中心,打造核心现代农业示范区。王可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占地500亩,总投资740万元,涉及113户,惠及431口人,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平田整地700亩,打深井5眼,安装水泵5个,铺设管道6000米,安装80千伏变压器一台,电路铺装3000米,修田间公路2公里,栽树3620株,实现水、电、路、林一体化。二期工程: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新建春秋棚270个,建暖棚30个,另在景村投资40万元,以“基地+村官创业+能人带头”的模式发展蔬菜大棚50亩。所有大棚都达到了当年建棚当年见效的效果,为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罗卜港建起了沁州黄种植
9、基地,该村种植沁州黄1000亩,同时在全镇所有丘陵地种植沁州黄4000亩,全镇共种植沁州黄谷子5000亩,亩均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今年在漳河、交口、安家岭、王可村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施工,按照56株行距,每亩33株的标准,种植核桃5000亩,共用苗木款99万元,动用铲车修路台班费10万元。二、主要做法首先我镇党政班子成员召开会议,明确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以土为根,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的指导思想,在全镇大搞“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战略。同时召开了全镇镇村两级干部党员大会,全镇形成了上下齐心谋发展,一心一意建大棚的热潮。我们用“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法,支委提议、村委商议、党员大
10、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种大棚的农民实行自愿报名,地随户走,谁种谁有,如有户主无经营能力的,按照土地流转、租赁、承包,以地换地的办法,每亩地价为400元。由于项目产业好,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较大,家家户户踊跃报名,113户村民加入到设施蔬菜致富的道路上来。三、政策措施我镇在实施建设大棚时,考虑到农民思想不解放,抵御心理强,加之设施产业投资大、风险大的现实,我们采取“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农民自愿”的原则,和沁县葆源公司联姻,采取农户亩棚出资2022元,镇政府垫资4000元,葆源公司垫资3000元的模式,在王可村新建270个大棚春秋大棚,公司与农户签订“五包”合同,确保农民收益。同时引进产业带头
11、人,采取公司经营模式建成一个占地70亩的暖棚建设区。四、经验与体会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是:一是找对了路子;二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农民自愿的模式;三是必须依靠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四是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五、存在问题今年,我们漳源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根子扎的实,步子迈的大,农民收益好,但也存在着困难和问题,比如,一产业调整路上,融资困难,政府投资损耗大,而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主动性不高;二是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体系没有建立,影响收益的最大化;三是销售服务体系没有建立,农民销售出现一定困难,同时因为缺少恒温库,给蔬菜储存造成困难;四是缺少深加工企业,在农业品工业化的路上还没有起步。中共沁县漳源镇委员会沁县漳源镇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