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下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共638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文化下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共6387字).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校园文化下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共6387字)摘要:地方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高校克服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匮乏的重要抓手。该文从梳理创新素质和校园文化的内涵出发,阐明了校园文化在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创新能力,养成创新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提升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内涵、健全师生创新激励制度、提升校园社团活动内容、深化校园精神文化思想引领四个层面提出了加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成效的途径。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核心要素,创新素质则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关键胜任力。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
2、地方高校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经三十年,探索出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对提升他们的创新素质,服务国家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总体来看,占据国内高校多数的各类地方高校囿于主客观因素,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专业师资力量、社会实践平台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其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质量也亟待提升,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在深化国家双创战略、落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和职业发展的大学生创新素质等方面仍需积极探索。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朝夕接触的校园氛围,置身其中的大学生成长发展必定要受到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
3、多层面加强以创新素养培养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健全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1大学生创新素质及校园文化内涵1.1创新素质内涵及要素构成“创新”一词首先由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定义了创新是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重新组合。随着时展,创新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定义创新为“创造性思维和新事物、新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它将创意的产生过程和采用表达、沟通和行动来解决难题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1随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日益凸显,研究的重点也从公司转到学校,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点,提高大学生
4、创新素质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的方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大学生提升创新素质的教育环境、过程,通过这种环境和过程的教育,使其能够拓展创新素质的培养途径。创新素质一般包括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四个层面。创新知识是创新素质所依存的基础层次,没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思维是人脑思维方式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素质最基本的构成因素。我国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薄弱环节就在于此,未来应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将创新的概念真正地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核心体系中。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通过一定
5、的创新活动的外在展现,是指人们在对新思路的分析上,对新观点的提出上,对新产品的创造上等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水平,2创新能力的塑造离不开创新活动这一实践载体。创新精神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是一种由志向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应变性等精神品格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所构成的人格系统。31.2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概括来看,学术界对校园文化的定义主要从广义和狭义两种层面理解。本文从广义层面解释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导向,以大学校园精神内涵为思想和文化底蕴,由大学校园中所有参与教学活动、科研活动、文化活动和组织活动的教职员工和大学生在长期的学
6、习与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校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4基于文化形态分析,通常认为校园文化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维度。5物质文化包括校园景观、教学科研设施、生活设施、文体设施等硬件,它是校园文化的物化表现形态,能够给学生感官带来最直接的感受。制度文化作为学校发展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物,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为师生行为提供约束激励,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教育思想、育人理念、管理方式、社会评价等内容,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通过师生员工行为传递出来的特定理念和价值观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价值观体系
7、。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外在的动态展现,通过师生的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文艺体育等各项活动反映出来。2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弥漫在高校校园内的环境和氛围,大学生的成长必定要受到校园文化这一外在环境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是直接的、富有感染力的,使置身其中的师生在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受到熏陶。通过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建设、充满激励的制度文化建设、隐性育人的精神文化建设和外化于行的行为文化建设,寓创新创业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为地方高校克服师资力量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的短板,为大学生创新素质提升提供支撑作用。2.1对创新精神的激发作用创新精神是驱使个体进行创新行为
8、的内在动机,表现为有着求真求知的学习意识,追求真知灼见的强烈欲望,勇于探索开拓的奋斗精神,它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前提。通过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和一系列创新载体平台的建设,营造一种崇尚创新精神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创新素质培养中引起强烈的共鸣,破除部分师生头脑中固化的创新是科学家、发明家等特定人群的工作与任务,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关联的偏见,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发挥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他们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为创新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2对创新能力的锻炼作用创新能力是个体将所具备的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融会贯通的外在反映,它需要创新实践来锻炼,校园实践活动是创新素质
9、培养的“试金石”和“催化剂”。除了教学实践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外,还可以多举办社团科技创新活动等学生社团活动来训练创新能力,不仅引导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去体验创新的乐趣,学习如何激发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因此,参加各类校园实践活动实质就是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动手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2.3对创新思维的养成作用创新思维是指思维上的创新,引导人们突破旧有的传统的认识框架,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革新,人们能够借助于这种思维方式去认识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它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关键。大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成长起来的,应试教育讲究的是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10、统一答案,这种过于强调单一标准而忽视个体差异的教育模式使得很多大学生养成善于求同而缺乏求异的思维方式,校园文化为锻炼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提供了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有学术性的讲座论坛、有实践性的社团创新活动、有竞争性的创新创业大赛,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良好的创新思维。由此可见,建设以创新素质培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实质是通过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对创新追求的环境、氛围,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有着无形的催化作用,最终经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沉淀为大学生身上的创新素质。3校园文化视域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路径3.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提供基础保障校园物质文
11、化直接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保障,其建设内容、形成氛围,影响着教学科研工作能否正常运行,更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对待创新的态度,进而决定着创新素质培养目标能否达成。一所学校的景观设计是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载体,像校园建筑、雕塑、自然景观的设计应在和校园环境相映衬的基础上,紧扣创新主题,使其成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象征和生动教材,在学校各类师生活动场所内所展现的事物,如果特色鲜明、设计别具一格,也会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隐性影响,所以,在这些场所悬挂关于创新科普、名人标语、醒言警句可以起到宣传、引导、激励的作用。校园物质文化还包括教学科研设施和学生活动场所,学
12、校应该提供可供师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使用的完备的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和活动场地,搭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平台,完善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此作为学校广泛开展以创新能力锻炼为主题的各项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保障。3.2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强化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激励作用作为校园文化中提供规范性约束的制度文化,发挥着思想导向和行为激励的作用。在校园制度文化中将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纳入到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考核体系中来,这对激励师生发挥个人能动性,将提升创新素质作为工作、学习目标具有推动作用。很多高校现行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主要是以量化的定性指标,如教学时数、论文篇数、课题研究等客观性的指标来衡量,这些指标不利
13、于调动教师的创新热情和指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能动性,要制定制度将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成效纳入考核中来,使教师树立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养成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要将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列入必修课,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师激励制度设计中,可将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数量、质量作为教职工考核评优、职称晋升的一项指标;在教师奖励中增加如学生在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获奖,指导教师也应获得相应奖励;在科研立项中,有学生参与的教师科研项目可酌情考虑优先立项。同时要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引导、规范、教育以及激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的
14、管理方法和手段,把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行为表现和活动成果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非常有必要。此外,还要提高创新创业类活动的物质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3.3丰富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提供实践机会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的第二课堂,主要工作是举办一些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健康向上的课余文化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非常接地气的内容,可以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同时也为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提供了各种实践渠道和方式。在当前,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是大力开展社会调研项目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使大学生深入到基层中去,丰富人生阅历,拓宽知识面,了解国情、民情和社情
15、,激发大学生在勤奋学习中的创新灵感。二是举办好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活动主要由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建而成的,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文化底蕴和发展目标,专项支持一批创新性学生社团,积极开展专业性强的创新大赛,发挥学生社团凝聚学生的先天优势,成为宣传学生、凝聚学生的主力军,不断发挥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笔者所在的地方高校而言,大力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也应是校园活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含金量”的学术交流对促进大学生追求新知识,点燃他们敢于创新的火花,学习创新思维和方法,在大学生身上种
16、下创新这颗种子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所以,学校应大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会、学术报告会、举行学术研讨会等,提升学术性交流活动的吸引力,使学生接触到本专业的前沿发展态势,开阔视野,拓展创新思路。3.4深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营造良好氛围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当下的内在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取向,蕴含了创新内容的大学精神内化为师生的价值观念后就成为实现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提供思想引领和不竭动力,是一所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从学校层面看,学校要积极宣传倡导,从贴近师生生活的行为规范和身边榜样着手,将校园精神文化具体化,生动化,让广大师生员工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和鼓舞,
17、在校园内形成对重视创新的共同追求。从教学层面看,师资力量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开展者,其是否具备正确的创新培养理念,相应的教学创新探索手段,都直接影响着创新素质培养的功效。首先,教师自身要认清创新素质培养的必要性。改变创新创业教育只是针对少数人要创业的精英教育,或者属于第二课堂项目,是辅导员的事情,不是专业教师分内事的观念,积极参与到创新教育浪潮中,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教育中,挖掘每一门课程中所蕴含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地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评价的探索,有意识地激发青年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蕴藏的好奇心。其次,推动教育载体的不断优化创新
18、。社会在发展,教学各种载体也应与时俱进,教师要主动关心社会时代的变革、专业领域的新发展,适时进行教育教学手段、思想观念的转变,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用个性化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有机融入启发创新意识和锻炼创新能力的载体。在学生层面,要树立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在政策制定、实施中,应秉持以人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需求,以创新素质培养为出发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以科学的培养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追求真理、创新实践的道路上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创新素养的培养是一
19、项系统工程,覆盖政府政策、学校教育、学生个体等层面。校园文化在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这种支持作用不仅体现在可以营造出富有感染性的氛围,激发创新意识,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实践载体,锻炼创新能力,这些积极作用不可小觑。参考文献1孙石群.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2刘欣鑫.校园文化建设视阈下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3陶富源.大学生创新素质养成与创新人才造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5(4):445-450.4修国英.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7):129-131.5曹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定位、存在误区及建设方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121-123.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