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现代学徒制实施对策(共4507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3252987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现代学徒制实施对策(共4507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现代学徒制实施对策(共4507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现代学徒制实施对策(共450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现代学徒制实施对策(共4507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现代学徒制实施对策(共4507字)摘要技能型人才是我国目前经济结构加速转型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要素,也是产业加快发展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性支撑。本文探讨了现代学徒制在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专业设置、培养标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现代学徒制在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程机械运用技术;问题与对策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做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职业教育是已经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现代学徒制是通过企业与学校合作,学

2、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培养,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1。随着机械化施工程度与水平不断提高,行业急需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机械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如此,近年来由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需求,各类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使得工程机械的产、销、应用和维护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断增大,需求越来越高2,3。根据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件要求,制订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人员、设备和制度等方面的标准和建设方案,是当前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1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的问题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涉及到生产加工、采购销售、工程应用、

3、售后维护等行业生产服务链,具有专业复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除校、企外,还离不开政府积极引导、行业的全程参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在此宏观环境之下,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主要从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概括进行总结。1.1实施过程重形式轻内容从传统的培养模式过渡到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不仅需要学校能够深入理解培养标准,也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生产实践经历,并能够结合生产过程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一旦学校落实不严格,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就容易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造成

4、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1.2教学内容重技术知识,轻思想素质教育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在大部分学生眼中的形象为“脏、乱、差”,普遍对专业及培养模式缺乏“好感”,且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课程多而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失去兴趣。目前的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却大多仍局限在某一学科的范围内,忽视了高职学生的全方位综合性发展,缺乏对专业宣传和前景规划等相关的思想素质教育课程,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专业认同感和成就感,进而造成消极对待专业课程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时有发生。1.3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培养标准不对接以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培养为例,近年来,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工程机械

5、生产、销售、管理、应用、售后、维修等行业岗位均有涉及,专业培养课程包括工程机械运用技术各方面知识,培养课程存在大而全,专业知识繁琐,导致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参差不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对接不上。2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2.1师资力量投入不足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是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主,学生培养的质量需要企业检验评价,而企业师傅是学生培养质量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主要受到师傅的指导和知识范围的影响,学生大多只能学习操作技能方面的知识,缺乏企业文化和生产管理方面的教育。不仅如此,一些企业技术专家由于事务繁忙,投入培养期间的时间有限,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担心学生安全、影响生

6、产进度和企业效益等原因,容易导致师带徒时间投入不充分,参与度不高,教学内容单一,从而导致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流于形式,因而学生的培养质量无法得到保证。2.2教学评价标准不完善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的工作内容主要由师傅安排,学生实习质量亦有指导师傅评价完成。许多企业缺乏对国家人才培养规划政策的了解,停留在选择企业所需人才的低端层面,通常认为人才的培养仅仅是院校的义务和责任,缺乏足够的动力。这一现象容易导致在与高校现代学徒制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企业流于形式,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缺乏客观的、具体的评价指标,主要人为因素起到主要作用,因而无法做到公平、客观、科学地评价,导致结果脱离实

7、际情况,真正意义上的无缝连接式工学结合无法进行,无法充分体现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效果,影响教学环节的改进和提高。3现代学徒制视角下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3.1深化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开展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型的基石,职业院校应当根据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特点和人才就业能力的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为了避免不良局面出现,政府应主动参与合理引导校企合作,为学徒制开展困难的企业减免一定的负担。同时,学校也可加大专利授权、教育培训、劳务签派等合作力度,降低对企业的经济要求,促使校企深化合作,提高企业参与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

8、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形成坚实的校企产业联盟。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由于自身特点,具有“入校即入企业”的形式。为了使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中顺利得到推广,应牢固树立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企业要全程参与指导和配合学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让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实习就业、业务互助等方面合作的桥梁,实现校企互惠共赢的目标4。3.2完善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为发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深入了解企业岗位职业需求,进行岗位

9、群划分,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技能要求,据此制定相应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以岗位能力为根本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需持续更新并不断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内容的建设,这样有助于完善工程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标准。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又是一个多学科交融的复合型专业,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主要集中在工程机械生产制造、管理销售、应用维修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几乎包括了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产业链。教学过程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教学中必须设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开展“工匠精神”等技术人才荣誉感教育,使学生适应现代科技和知识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5

10、。3.3落实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评价标准基于工校企合作的程机械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企业全程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都需要双方在共同商讨和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形成,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培养各个环节的学校质量需要学校和企业从双方各自的视角对进行考核评价,所以考核评价标准的具有双重性。采用学校和企业双视角评价标准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同时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企业主要负责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考核,对学生实训的项目成果以及实训过程中的表现综合评价。最后再由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对学

11、生学习和实训过程中的素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3.4着力“双师”教学队伍建设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教学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学徒制的开展需要坚持校企“共同培养、互聘共用、双向流动”的原则建设一支校企协同、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师资队伍。校企双方同样也是“双导师”的培养主体,构建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团队,学校聘用企业技术骨干作为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学校对聘用的企业技术骨干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企业对学校骨干教师的岗位技能进行培养,为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参与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创造条件6

12、。4结束语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服务基础建设行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现代学徒制下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不仅是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对人才能治提出的更高的标准要求。所以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不仅要为学生搭建工程机械基础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填补理论框架下的具体内容,如何让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知识吸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投入资源去探索、去思考,通过对专业技术课程进行重构和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课程的趣味性,实现现代学徒制培养的目的。参考文献1门洪亮.基于技术技能积累理念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88-91.2张学英,朱轩,康璐.中国劳动者技能形成的历史逻辑及演进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59-66.3刘秀敏.基于项目引领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9(15):61-66.4刘育锋.英国学徒资格“元治理”及对我国1+X试点的借鉴意义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2):12-20.5盛方清,李珊英.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105-107.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