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知识点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知识点汇总.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蚀 (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等。二、故事背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一、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他被称为 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 未来时代的先知 ,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 富有鼓动天才的辩
2、论家 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二、故事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三、理解词义1.洗涤:冲荡;清洗。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3.炫耀:照耀;夸耀。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五、问题归纳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
3、的?有何好处?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2.作者为什么说 我们都非常可怜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3. 它充满了希望, 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
4、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六、课文主题永久的生命这篇散文抒写了生命的卑微、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希望的,我们应该赞美生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谢生命,回报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一、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母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被称为 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 未来时代的先知 ,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 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二、
5、故事背景罗素曾经直接参与救弱扶困,但往往失败,这就使他更加痛苦。他曾受迫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阿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终其一生,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专制,追求和平。可以说,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意识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内心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三、理解词义1.俯瞰:俯视。2.遏制:制止,控制。3.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4.濒临:紧接,靠近。四、问题归纳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6、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 飓风 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感情对作者的影响之大,作者所追求的原动力就是这三种感情。而 苦海 绝望 则表明这三种感情在追求过程中给作者所带来的不安和痛苦。面对追寻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人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然而,因为这三种感情,作者永远不会放弃希望。2.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希望了解人的心灵,知道星辰为什么发光,还有毕达哥拉斯的思想。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第二个方面,实际上就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3.罗素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同情人类苦难包括同情饥饿中的孩子,同情被压迫被折磨的人,同情无助的
7、老人,同情孤寂、贫穷和痛苦的世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也就是说,他不只是自己不懈追求美好生活,他也希望别人过上美好生活,所以他同情那些处在苦难中的人们。这就是他的不同寻常之处、伟大之处。4.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最后的抒情,表达出了作者对自己人生所追求的三种感情的坚守和执着,抒发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进一步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五、课文主题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表现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的情怀。白杨礼赞写于194
8、1年,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 扫荡 ,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三、文
9、学常识抒情散文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四、理解词义1.礼赞:表示尊敬和赞美。2.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3.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同 无边无际 。4.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宽平的意思。5.潜滋暗长:暗暗的生长,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6.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7.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8.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服、退缩。9.纵横
10、决荡:纵横驰骋,横冲直扫,冲杀突击。这里是指到处同敌人进行激烈战斗。五、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段):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 树的崇敬和赞美,领起全文。第二部分(第-段):描写黄土高原的 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第、段):描绘白杨树的形 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段):揭示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第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六、问题归纳1.找出文中多次出现的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 找出这些句子,并说一说 不平凡 的含义。课文四次提到 不平凡 ,三 次提到 极普通 , 伟大和不平凡 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
11、,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 同。 不平凡 就是伟大,极普通就 是很平凡。 白杨树是一种 极常见 和 极易生长的树,显示它很平常;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显示它是不平凡的。2.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 与 奔驰 照应,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静态的黄土高原迎面而来的情景,突出了汽车速度之快。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 黄土高原 比喻成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画,为写白杨树开拓了广阔的天地。3. 第段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在内容上,点出 不平凡 ,以 极普通 来反衬白杨树的伟大,寓伟大于平凡之中。为下
12、文歌颂北方普通军民埋下伏笔。4.作者为什么要说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说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是为了赞美白杨树的树中 伟丈夫 形象,突出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同时,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 好女子 和下文的 伟丈夫 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自然。5.第7段中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这里作者用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层层深入。第一个 难道 以反问句引入,使读者思考人和白杨树的联系,为下文作铺垫。第二个 难道 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个 难道 以反问句进一步明确指
13、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个 难道 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的象征。6.第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段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不多余。这一段进一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了作者 礼赞 白杨树的真正原因,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作者所揭示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因为抒情议论的点染,而显得更加鲜明、突出。这一段既是对上文联想的补充,又是为下文表明态度作铺垫。因此,不多余。7.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在内容上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 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 表示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了主题。以高昂的调子再次赞美白杨树,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七、课文主题文章采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的 不平凡 为线索,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赞美了白杨树倔强、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也进一步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团结向上、坚强质朴的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