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农村金融学会2022年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熟市农村金融学会2022年工作总结.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常熟市农村金融学会2022年工作总结常熟市农村金融学会2022年工作总结常熟市农村金融学会常熟市农村金融学会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2年是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化金融改革,加快转轨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农金理论研究乘势而为,继续发展的大好时期。一年来,我们常熟市农村金融学会在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和常熟市科协的共同领导下,与时俱进,真抓实干,认认真真,履行职责,按时高效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常熟农行、农发行、农商行的两个文明建设继续助推。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坚持办会方向,在认识上进一步深化。在推进商业化改革进程中,要保持学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就要不
2、断贴紧实际和发展方向,研究办会方向。按照有为才有位的价值取向,我们在办会方向上不断修正,使之始终同发展的要求相贴紧,同经营的重点相贴近,同决策的需求相贴实。一切为经营服务,一切为发展服务,一切为会员服务。二、坚持办会宗旨,在组织上进一步强化始终坚持“农行、农发行、农商行”三方共保,三方共存,三方共利的组织架构。不因同业之争而放弃学会工作,不因同业之争而淡化学术交流。继续强化农行主办行制,每年的年会都由农行主办,秘书长由农行办公室主任担任。今年我会继续强化学会秘书长工作制、联系制,大事由会长负责,日常事务由秘书长负责,定期召开季度会,通报工作进度,探讨合作事宜。2022年,我会人事变动较大,3月
3、27日,在第16次年会上,增选常熟农行党委书记、行长宋豪同志为常熟市农村金融学会会长,继续保持组织的健全性,延续性。三、坚持高效管理,在活动上进一步细化为了凝聚会员,整合力量,集思广益,多出精品,我会以务实多样的学会活动为切入口,有效实施会员管理,让广大会员感到学会始终存在,并有存在的价值,激发广大会员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积极性。2022年,我会按照“务实、多样、灵活、方便”的原则,抓好了各类学术交流、业务技能培训会议,吸引了广大会员参与。一是开好年会。2022年3月27日,我会召开了第16次年会,会上增补常务理事,选举会长,总结2022年度工作,提出2022年工作计划,并进行论文交流,对20
4、22年度先进学会组、先进个人作了表彰。二是办好培训会。6月20日,邀请常熟电台副台长、资深记者就新闻写作和调查研究来行为30多位会员讲课。9月5日,张家港支行办公室主任顾耀欣主任来行给写作骨干讲课。三是搞好理论研讨活动。以召开年会为契机,组织发动会员撰写文章,共收到论文32篇。8月份以完成招标课题为契机,组织青年员工开展理论研讨金融调研有奖专题活动,共收到论文18篇,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颁发奖金1400元。四是开好片会。按照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每年开两次片会的规定,今年9月5日,我会在风景秀丽的尚湖花园酒店召开了由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等学会秘书长参加的2022年片会
5、,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秘书长也参加了本次片会,大家讨论热烈,气氛活泼,智慧交融,对如何进一步高起点、高质量抓好学会工作进行了讨论,着重就如何完成年度学会考核任务,提出了许多富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四、坚持有效服务,在调研上坚持“四贴”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学会工作不但是深化学术交流,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阵地,而且更要担负起服务经营、服务发展的重要职责,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调研,理论创新,为业务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服务,学会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今年以来,我会在抓好理论研讨的同时,加大围绕经营搞调研的力度。具体抓好“四贴”。一是贴紧矛盾的焦点抓调研。2022年2月16日开始,农总行
6、开始实行银行卡收费新标准,就同业比较看,农行银行卡收费明显高于他行。新标准施行后,立即引起了市场的震动,对专业市场特色明显,异地资金交易结算频繁的常熟招商城地区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一度出了存款、业务、客户的大搬家,业务发展受到了明显的冲击。看到这种情况,我会急业务所急,急经营所急,在分管会长的带领下,立即展开专项紧急调查,迅速形成调查报告,在第一时间向上级行反映情况,并提出建议,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省行钱行长、顾行长分别在调查报告上批示,要求向总行立即反映情况,为常熟农行招商城及时应对政策变化冲击,化解矛盾赢得了时间和政策,保证了业务的继续高效发展。二是贴近经营的热点抓调研。今年以来,常熟
7、农行根据行政区划调整、个人财富积累向中心镇、城区、个人高价值客户集中转移的新形势,审时度势,率先提出全力拓展贵宾客户的新思路,围绕这一战略转移,我们积极组织发动广大会员开展调查研究,为常熟农行完善贵宾服务,加快贵宾客户的拓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完成的调查报告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运行情况调查得到了省行顾正宇副行长的批示,要在全省农行推广常熟农行的做法。三是贴牢工作的亮点抓调研。常熟农行房地产业务几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健康的发展态势,是全行业务的一大亮点,常熟农行行政保卫工作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求真创新的姿态,受到了全行的肯定。对此,我会组织会员分别对常熟农行房地产业务和保卫行政工作进行了总结,撰
8、写的调查报告分别被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江苏农行、农总行录用。房地产业务的调查报告还被总行处室充分肯定,认为报告内容详实,说理得法,总结有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四是贴实社会需求抓宣传。生命在于运动,学会在于活动。作为社会性学术团体,就必须融入社会,充分体现社会性,才能焕发蓬勃生机。我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树立形象,积极参与科普宣传。5月,常熟市召开第十一届科普宣传周,我会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了多名业务骨干携带近万份宣传资料,开展上街宣传,共接待咨询人数近千人次,成为科普宣传周中上街咨询活动中的一个亮点。利用多种阵地,宣传金融知识,全年坚持五个有,即报刊有字、荧屏有影、广播有声、网点
9、有宣传资料、节日有宣传活动。抓牢各种机会,围绕新品推广、新功能开发、服务举措创新、支持经济发展等内容,着力宣传,营造氛围,让金融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社会各界熟悉了解金融业,从而使金融更好地融入社会,共同发展。一年来,尽管我会做了一些工作,但同先进学会相比,同更高、更强、更优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展望未来,我会将继续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力争把学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四年十二月扩展阅读:202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202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编者按:202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按照全市百强调产
10、的战略部署和“大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把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市委在年初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力求在十个方面取得突破的总体要求,狠抓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强化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确保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和不断提高,赢得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回顾篇农民收入增速加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290元,增长14%,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成为自1999年以来农民收入增幅最大的一年。农业获得大丰收。全市粮食总产突破15亿公斤,达到15.02亿公斤,增长11.8%。蔬菜总产量预计达到17.1亿公斤,增长13.3%,
11、干果总产量达到4175万公斤,增长15.2%。肉类总产量达到4.8万吨,增长12%,禽蛋总产量4.8万吨,增长12%,奶类总产量达到2万吨,增长25.4%。绿色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全市绿色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12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300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59%。绿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6个,绿色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6.7亿元,增长14.1%,占农业总产值的53.5%。53种绿色农产品打入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0多家超市。我们还起草了长治市绿色农业结构调整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绿色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措施和目标。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80个,带动基地农户
12、45万户,为基地农户人均增收200元。尤其是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增长24%,实现利税1.8亿元,增长23.3%。屯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潞安牌面粉、沁洲黄小米等14个农产品被评为著名商标,鸣源牛奶、裕源牛肉等38个农产品被评为知名商标。农业标准体系取得新突破。全市审定并通过了33个长治地方标准,收集采用制定、发布实施了各类农业标准721项,其中采用国家标准556项,国家行业标准101项,省级地方标准11项,市级地方标准33项,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农业标准体系。这在全省是第一家。今年8月份,我市召开了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消灭无标生产新闻发布
13、会。农村生态富民工程成绩显著。全市已有7个县列为国家生态家园工程项目县,近万户农民用上了沼气。沼气工程的大力发展,推动了养殖业和庭院经济的发展,年户均节本增收2022余元,使农村走上了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实现了一次大革命,真正过上了清洁、卫生、健康、文明的小康生活。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市有11.58万人口解决了饮水困难,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完成生物覆盖面积207万亩,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3.03万亩、退耕还林面积8.5万亩、干果经济林面积新增10.2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9.5万亩,通道绿化988公里,育苗4.5万亩,特别是太行山
14、绿化工程效果明显,国家太行山绿化工程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推广了我市的经验。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35万千瓦,同比增长6%;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3928台,联合收割机达到351台,农用运输车达到37355台,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乡镇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完成营业收入4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完成增加值124亿元,增长53%,上缴税金16.5亿元,增长64%。企业规模扩张,产业要素全面提高,产值规模在亿元以上、税金在千万元以上的民营百强项目发展到154个,其中农副加工产品项目26个。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我们采取小村并大村,自然庄并主村,建设移
15、民新村,自动迁移等多种形式,总共移民646户,2442人,超额完成了省下达1800人的移民任务。全市5个贫困县共确定了29个整村推进村,各村严格按照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要求,以不同方式公示项目和资金情况,由村项目实施小组把项目和资金落实到户到人,并全部实行项目资金报帐制,农民群众对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非常满意,在实施项目进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通过实施旱作节水、农产品加工、种草养畜、扶贫移民“四大增收工程”,全市解决温饱人口1.4万人,减少农村低收入人口2.12万人。农村小康建设进入新阶段。全市又新增5个乡镇、174个村、8.4万人口基本达到了小康标准。尤其是农村的行路难、上学难、吃水难、就医难
16、、看电视难、卫生环境差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一个村村通、校校无、户户有、家家新的农村小康蓝图逐步变成现实。市委书记张兵生在全省小康建设晋中座谈会上作了题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介绍。这方面的经验,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经验篇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1号文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农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勇于争先,勤奋工作的结果。同时,也有气候条件转好,农产品价格回升,能源原料价格大幅上扬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措施有:1、邀请中央起
17、草1号文件专家解读1号文件。读懂文件是落实文件的基础。我们于2月12日就邀请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远研究员和著名经济学家晓亮、茅于轼、范剑平等起草中央1号文件的专家,组织市县乡三级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共1500余人,举办了为期两天的长治市农村政策与农业形势专家报告会,使中央1号文件从“入耳”到“入心”,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深化了对当前农业形势和农村改革内涵的的认识。大家感到,专家们的透彻分析,独到见解使广大干部耳目一新,受益匪浅。2、组织万人干部下乡宣讲中央1号文件。宣传文件是贯彻文件的条件。我们于3月25日,制定出台了关于组织万名干部到农村宣传落实中央1号文
18、件的决定,并抽调市县乡万名干部到农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宣讲活动。下乡之前,市农业局党组明确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干部必须全文背下中央1号文件,在宣传1号文件活动中,坚持把农业科技宣传与中央1号文件宣讲紧密结合起来,技术服务与落实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发财致富大讨论,促进农民思想大解放,调结构促增收,启发农民增收新思路,帮助农民制定增收计划,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把增收措施落实到增收项目上,以项目运作全面提高农业效益。3、出台了两个文件明确全年目标和任务。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张兵生书记对全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10个方面搞突破的具体要求,讨
19、论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和关于推进优势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两个文件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明确了全年的工作任务,要在确保全市粮食总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为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进一步突出我市的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集中力量搞好10个10万亩优势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专营区的建设,逐步形成有龙头带动、有基地规模、有专业市场、有信息技术服务的一区一品、一品一业的规模经营格局,形成跨乡镇、跨县市区的优势产业专营区,进而实现一个优势产品带动一乡一县甚至几乡几县农民大幅度增收。4、召开四个现场会推动全面
20、工作。在壶关召开了全市旱地西红柿产业开发现场会,采取市场、科技、农户联动的方法,推动旱地西红柿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据统计,旱地西红柿平均亩收入5000元。在潞城召开了公司制订单农业促增收现场会,采取市场与主产区、主产区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三个层次签订销供产订单的办法,推动订单发展,让农民放心生产,进而推进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并重点规划13个优势农产品专营区,促进特色产业区域化,区域产业专业化,使长子大青椒、壶关西红柿、黎城尖椒、沁县沁州黄、武乡马铃薯等优势产业的种植面积接近或超过10万亩。在长子县召开生贵式大棚种植模式促增收现场会,及时把农业技术创新和农民
21、在实践中的发明创造,通过总结推广变成全市性的促进农民增收的举措。据统计,一个生贵式移动大棚就能收入3000元。在沁源召开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现场会,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岗前技能培训、岗中集中培训、岗后追踪培训、自主创业培训等多种模式,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定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引导和鼓励教育培训单位与劳务输出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用工订单技能培训供需见面安置就岗增加收入”相互链接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就地转移、就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培训7万多人,外出打工人数30.29万人。5
22、、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据统计,今年我市城区、开发区、潞城、壶关四个县市区对农业税进行了全免,涉及金额644.84万元。黎城县实行执行税率3%,沁源、襄垣实际执行税率3%和4%,其它县市区按照市里要求,贫困县执行税率4%,非贫困县执行税率5%。全市农民负担为2672.12万元,较2022年农民实际承担的负担,减少了2274.64万元,减幅达到了45.98%,人均负担11.16元,较2022年农民人均负担23.28元,减少了12.12元。6、落实直补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是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全市共落实小麦补贴面积36.19万亩,补贴资金361.9万元;共落实玉米补贴面积2
23、71.59万亩,补贴资金1357.96万元;共落实良种补贴面积37.87万亩,发放补贴资金201.04万元。这一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落实农机直补政策。共安排了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农机具,全市共补贴到农户50型以上大型拖拉机95台,秸秆还田机141台(件),硬茬播种机台,畜牧青贮饲料机械70台(件),玉米收割机台,另外黎城县补贴手扶拖拉机680台。通过政府补贴资金为引导,农民自筹资金为主体,全市农民出现购买农机热,带动农民购买突破600万元,购买农机具的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7、启动农民增收大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人。为此,我们在元月份就举办
24、了促进农民增收大培训启动仪式,市四大班子领导参加了这次活动。市委书记张兵生在会上要求,通过促进农民增收大培训,在广大农民中尽快培养出一批科技能手,一批生产能手,一批加工能手,一批销售能手,一批致富能手。杜善学市长明确指出,要培养一批各项产业的带头人和生产营销骨干,以此带动全市特色产业区域化、区域产业专业化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做好做足农民增收的大文章,通过促进农民大培训活动,使我市的农民素质有了一个大提高。8、召开农作物优良品种推介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科技兴农,种子先行。我们通过历时一年的试验、示范、分析,完成了以蔬菜、小麦、玉米、谷子、大豆和油料六大作物为主的新品种引进,筛选出适应本地生长
25、,表现良好的83个新品种,并于元月13日召开了全市农作物优良品种推介会,以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农业的综合效益。全市推广优良品种面积达到322.15万亩,优种率为90%。9、启动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增强农民的就业本领。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我们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材,制定出台了今冬明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并拿出175万元用于今冬明春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在长治日报、长治电视台和绿色通报上集中宣传报道了34个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的典型,力求通过典
26、型带动、样板引导,激起广大农民外出打工的强烈欲望,形成一浪高一浪的打工热潮。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在外务工农民达到了38.14万人,占到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59.4%。10、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大流通。依托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带,通过改造马路市场,拓展地边市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发展了诸如长子大青椒、壶关旱地西红柿、潞城大葱、黎城尖椒,沁县沁州黄小米、沁源食用菌、屯留中药材、平顺大红袍、黎城核桃、武乡马铃薯等49个具有集散功能和带动功能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按照统筹城乡协调的发展理念,以主城区、县城和具有传统商贸优势的乡镇为重点,建设了诸如长治县荫城、武乡洪水、沁县新店等103个集批发
27、零售为一体的农贸市场。尤其是紫坊农产品批发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定点市场。这样形成了从乡到县到市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这个体系已成为承载产品集散,连接优势产业带,辐射国内外市场的纽带,成为保障城乡供给的重要渠道,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的大流通。11月11日,全省在我市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这方面的经验。11、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改变服务方式。信息就是财富。我们坚持用抓住绿色,创造特色,传递信息的发展理念,一是投资40万元,开通了长治历史上第一个政府农业网站“长治绿色农网”。网站的设计注重炎帝农耕文化内涵,网页的编排突出了现代绿色消费导向,着重推介产品、产业和资源特色要素,在提供各种农产品商务信息的同时,把长
28、治介绍给全世界。二是采取以奖代助的形式,用小钱引大钱的办法,选择重点乡镇、龙头企业、农村大户、产地市场、农贸市场,补助3000元,发展了500多名农民信息员,建起了187个农村信息服务站,配备了1000多台电脑、传真机等设备,形成了覆盖产业,触及农村的农业信息网络。三是启动千家万户上网工程,让农民在家里点击鼠标就能找到致富信息,扩大农产品销售空间,增加农产品销售半径,促进了农产品多层次、网络化销售。12、推广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们结合本地传统的优良农业技术,根据各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当地气候及生产条件,试验示范、优化组配,大力推广了十大栽培技术体系,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
29、高提供了技术保障。一是优种配套技术,包括统繁统供、包衣拌种、机械播种、精少量播种等一整套的优种技术体系。二是平衡精准施肥技术,全市平衡精准施肥面积336万亩。三是生物覆盖农业技术,全市共推广地膜覆盖技术116万亩,秸秆覆盖114万亩。四是节水灌溉技术,面积达到80余万亩。五是机械化耕作栽培技术,全市机械播种面积达221万亩,机械秸秆直接还田面积142万亩。六是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重点是秋耕壮垡、三墒整地、播前播后重镇压、机械深耕深松、机械秸秆还田、旱井集雨等系列旱作技术推广。七是立体种植高产高效技术,重点推广了30种模式。八是模式化栽培技术,面积达到204万亩。九是化学调控技术,共推广面积96万
30、亩。十是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防治面积1807.28万亩,投入防治资金2790万元。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3、参加全国各类博览会为全省作贡献。走出去开眼界,争订单促销售。我们今年参加了在太原举办的新加坡“黄河韵山西风情展”前期订货洽谈会,当天我市有7家企业的40种产品与购货商签定供货合同,合同金额10万元,并与外商达成了长期供货意向,订销产品的企业和产品数量名列全省各地市之首,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外汇农业的步伐。而后又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13个企业现场销售收入达到63万元,签订意向合同10余项,总金额达近1亿元。特别是我市的沁
31、州黄小米、上党腊驴肉、大红袍花椒、玉米高筋粉、屯留杂粮面等绿色产品,倍受客商青睐,看到这种场景,我市的企业家纷纷表示,希望政府多组织企业参加这样的展销会,一是能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二是能扩大产品的宣传,三是能与国际水平接轨。14、行风评议促进工作作风转变。行风推动作风,作风带来新风。行风评议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力地保证了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全省总体领先。在全市首次行风评比中,去年市农业局被评为全市行风评议工作先进单位,全市13个县市区农业局有6个被评为先进单位。今年,在行风评议中我们在长治日报开辟专版,公示了市县两级农业局长的年度工作承诺,公布了举报监督电话,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通
32、过多次召开龙头企业经理座谈会提意见,面向全社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聘请行风监督员等多种途径查找问题和收集意见,共收集到500多条意见和建议。重点采取几次比较大的行动,查处了4个经营单位,35宗毒鼠强,42宗种子,58宗肥料,64宗农药,有效地打击了市场经营中的不法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农民利益,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15、创建学习型机关适应形势发展。我们在农业系统率先提出了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口号,力求把农业局办成一所大学校,在不断学习提高的基础上,今年又加强了五方面的学习和教育:一是加强干部职工的业务学习,要求局领导、科站长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带头授课,鼓励青年干部上台讲课;二是两次组织青年干部背诵中央1号文件,进行排队打分亮相,并组织妇女干部举办了“巾帼建功”演讲赛,有力地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三是组织干部轮流到企业和基层锻炼,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招商引资和产品营销等服务,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素质;四是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五是组织干部观看正气之歌等,教育广大干部增强拒腐防变的警惕性和自觉性。通过学习,使广大干部在政治理论上突破难点,在科技发展上创造至高点,在“三农”工作上推动全面。展望篇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