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融合思考分析(共5817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3194259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融合思考分析(共5817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融合思考分析(共5817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融合思考分析(共581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融合思考分析(共5817字).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融合思考分析(共5817字)摘要: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产生深刻影响:扩大历史信息来源,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历史细节,增强情境体验;情景模拟及实时交互,体会历史复杂性;翻转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又是一个长期课题,需要思考以下内容:不“越位”,技术为教学服务;不“缺位”,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不“糊涂”,注意结构与逻辑;不“电灌”,注重问题与思考。关键词:历史教学;信息技术;情境体验互联网、多媒体为教育领域的变革提供了技术条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2、的深度融合1,相关研究正步步深入。那么,信息技术为中学历史课堂带来了哪些变化,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什么,都是历史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一、信息技术给历史课堂带来的变化(一)扩大历史信息来源,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拿着教材和挂图,凭着讲述和板书实施教学活动。学生接受的信息相对单一,历史学习更多的是以背诵记忆为主,少有探究、质疑,知识被当作客观真理强行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考试也以填空、选择和问答题为主,基本上是书本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转移。这样的历史教学存在很多弊端,有的学生能够把美国的历史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道它在哪个地方;将每场战争的时间、人物、意义记得很熟,但对每场战争的发生过程却一无

3、所知。后来,历史教学出现新的变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师通过计算机制作PPT课件,加入历史图片、文字资料、音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到立体的历史图景,历史情境感十足。比如,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希特勒是如何善于煽动宣传的,教师播放了百年叱咤风云录中的片断,将希特勒、戈培尔操纵舆论和宣传的真实场景呈现出来,给予学生深深的震撼。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历史课堂上,一方面扩大了历史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让学生接受到立体的历史图景,通过纪录片,将“过去”直接搬到“课堂”上,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二)呈现历史细节,增强情境体验除了制作历史教学PPT课件外,教师还能借助Prezi和Foc

4、usky软件,呈现历史材料的微观细节,让学生关注一些关键的历史细节,深入地了解并探究历史,给予他们真正的心灵启迪。例如,有教师教学“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内容时,运用Prezi软件根据教学需要放大了运奴船平面图(局部),让学生观察平时很难注意到的细节,如黑奴之间的手、脚是绑在一起的(如图1),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时空背景进行分析和合理推论,得出历史认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感受这一贸易的残酷性。又如,有教师运用Focusky软件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内容时,讲到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典范太原会战,他借助Photoshop、Focusky动画和布局形式还原了当时太原会战的场景,并配以图片说明,让学生

5、更为清晰地了解战争过程。(三)情景模拟及实时交互,体会历史复杂性除了用各种软件制作历史课件外,一些学校直接采用iPad教学,它涉及情景模拟和实时交互两大应用。在情景模拟方面,由于历史事件非常复杂,教材又因篇幅局限,只能极其简略地描述事件并加以评价。事实上,历史事件远比教科书提供的要复杂。有教师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对鸦片战争前中英间的贸易内容采用创设情景剧的方式,依据当时的历史情况,虚拟了中国官员孟宗献和英国商人史密斯两个角色。比如,史密斯想让货物入关,要经历很多环节,包括向孟宗献行贿。当出现这样的情节时,剧中会提醒学生是否同意。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性,可以选择行贿或者不行贿。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

6、同的结果,让学生觉得好像在玩游戏,自然而然地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呈现出复杂的历史状况。经历这样的一系列过程,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等,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正如这位教师所言,虽然学生可能会得出教材上给出的一些结论,如鸦片战争是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市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但这些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辩论的结果,带有学生的体验感和成就感,是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结果。由此可见,借助iPad,设计情景模拟剧,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有血有肉的历史,产生历史在场感,增加探究学习的兴趣。在实时交互方面,借助iPad,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交互的优势,即时统计学生

7、学习数据,利用后台反馈,调整教学活动。比如,有教师在教学有关交通与通信变化的内容时,针对外国人最早在中国修建的吴淞铁路,而中国最终购回并拆毁一事,利用iPad设计了4组有一定冲突性又层层递进的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深化对沈葆桢拆除吴淞铁路的认识2。为了避免一组组呈现材料再个别提问费时且容易让学生产生阅读疲劳,也不能很好呈现每组材料后学生思维变化过程的问题,这位教师利用iPad的教学交互功能,对学生阅读史料后可能出现的观点进行预估,设置了一些课堂调查题,主要是选择题。每组史料出示后,学生通过iPad学生端完成调查任务,后台即时统计学生的选择结果。教师基于即时数据反馈,调整课堂

8、教学活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结果跌宕起伏,学习兴趣盎然,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养教育,渗透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学生真正体会到对任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判都不应忽视时代背景,而应在更广泛占有史料、掌握史料实证方法的基础上,以更加审慎的态度进行历史评价。(四)翻转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育信息化若不紧紧抓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建构新型教学结构”这个中心,是不会取得成效,反而要付出代价的。这是一条铁的定律,也是中国学者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发现的重要规律3。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建构新型教学结构,是指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

9、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实际上是体现这种改变的一种尝试。比如,有教师在教学“甲午战争”一课时,采用课前录制微课、课上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黄海海战这一关系中日双方的关键战役,这位教师录制了微课,详细呈现这一战役的时间阶段、双方作战阵形、每个阶段的战争过程、双方的损失等历史细节,然后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收集问题,课上再与教师交流。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得出如下认识:“丁汝昌采用横阵迎敌是由船的性能决定的,因为炮集中在舰首,只能采用横阵。日本的大炮在舰侧,就采用纵阵。”“黄海海战北洋水师不算失利,只是代价太

10、大了,所以李鸿章才让舰队躲进港口。”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需要细节呈现,细节讲到位了,学生自然能够体会历史的冷暖辛酸。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有了疑问再去教育,得到的教育效果会更好。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有了新的疑问,提出自己的问题,就会想学习,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就会更有针对性,效果自然在意料之中。信息技术改变历史课堂的方式有很多,以上只是列举几种比较常用的。总之,信息技术已经让中学历史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向教师提出更多的挑战。二、信息技术如何更好服务历史教学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介入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同时,仔细

11、思考教育的本质,研究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一)不“越位”,技术为教学服务任何现代信息技术,都是服务教育教学的工具。历史课堂上,师生一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进化的内在奥秘,感受千百年的苦难和欢歌,审视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逐渐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积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也应是历史学科最本质的教育价值。课堂上不是在呈现技术,不要让技术“越俎代庖”,但现在一些教师则希望通过技术“出奇制胜”,将课件做得“声光电气”,动画效果“千奇百怪”,让学生“眼花缭乱”

12、,不知教学重难点是什么。或许教师的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往往相反。正如著名学者熊丙奇所言,绝不能把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简单等同于课堂现代化,应该关注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历史学科本质,提升教学立意和问题设计,而不是将精力过多地聚焦在技术上。教师在历史课上运用技术,要专注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或是提供更多的信息便于学生思考、辨析,或是呈现历史细节、模拟历史场景,或是呈现历史地形图,或是让师生拥有更多的课堂研讨时间,但它们都是专注学科教学内容而非技术本身。(二)不“缺位”,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不是强调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就要摒弃技术的介入呢?当然不是。既然科学

13、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一定能够推动社会包括教育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领域,要能够节省师生时间,减轻师生负担,专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自由精神。具体到历史学科,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特点,生动的历史场景、复杂的因果关系单靠语言是难以描述的,而信息技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历史图片、纪录片还原历史场景,通过示意图呈现历史事件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动态地图呈现战争过程,都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呈现图片、播放视频、演示过程,更多体现的是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功能。其实,信息技术还可与教学深度融合。有教师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就通过iPad设计问卷调查学情,收集学生

14、对本课的疑惑,然后针对学生疑惑明确教学目标,向学生推送相关资料,借助iPad的实时交互功能,对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大大开阔学生视野,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由教师讲授新课为主变为学生展示为主。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还会提问,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在听取他人观点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思和拷问,明确立场,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这样的课堂,实现教学形式和结构的变化,课堂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互动性、及时性、生成性;课堂外,则实现合作、共享、交流。信息技术应该从教师的教学工具变成学生的学习助手,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理念,这需要硬件的支持。iPad作为学生的个性化终端,具有不可替代性,不仅能拓展教

15、师教学设计的思维,而且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这正是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结果。(三)不“糊涂”,注意结构与逻辑实际课堂教学中,多数历史教师使用PPT制作课件,但因其普遍,所以对其的思考更重要。首先,要在课件中呈现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在知识的子目间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平时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使用PPT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并没有整节课的主页面,也看不到标题间的层级关系,甚至只有一级标题而没有二级标题。因为教师是通过演示PPT推进教学的,学生的思维基本上是跟着PPT走,如果事先不设计好课件内的知识逻辑关系,而是“流水账”式地演示到底,学生难以理解知识条目间的内在关联。所以,教师备课时要依据

16、课标,通读教材,在PPT课件中用一张主页面呈现一节课的知识结构。这不仅会大大简化知识链条,还能有效凸显教学主线和重点。这样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建构历史认知逻辑。在每个二级标题下,用超链接的方式展开,再添加详细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认识。讲完后再返回到主页面,多次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印象,建构联系,同时方便学生记笔记。总之,主页面的呈现便于学生学习,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分辨主次,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四)不“电灌”,注重问题与思考在没有信息技术之前,学界批评教师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有了信息技术,则又出现一种新的趋向,即由“人灌”变成“电灌”。有时一节课上有五六十张PPT,教师忙得

17、满头大汗,但由于信息太多,学生抓不住重点,从头看到尾,思维参与度很低。这样的教学效果反而不好,一是增加学生的信息负担,眼花缭乱之时,难以抓住重点;二是无所适从,多种观点之下,学生陷入“选择困难”。教师引导学生提炼信息、辨析观点和判断价值的时间大为减少,重难点难以突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正确的做法是回归史学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兴趣,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依据。课堂上使用PPT,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但目的是在开放、交互式的教学情境中让师生更深入地讨论问题,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碰撞,逐渐体验思考的乐趣。其根本问题是回到改变教学方式和课堂结构上,教师的“

18、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应该少“教”多“学”,更多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像史学研究者一样思考问题,形成历史意识,涵养学科素养。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对历史学科教学的影响还会持续深入。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对教育之利,研究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课题。相信我们一定能借技术之力,不忘历史学的教育之本是思维碰撞与灵魂唤醒,让技术与教学相得益彰,中学历史教学与时俱进。参考文献1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7(10):88-92.2何文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尝试以“吴淞铁路的拆建”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7(8):22-24.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实现方法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2):17-20.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