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交通工具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共4212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设计专业交通工具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共4212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工业设计专业交通工具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共4212字)摘要:交通工具设计作为一门涉及学科范围广、实践能力要求高、训练模式难以把握的课程,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它已经逐渐成为工业设计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由于交通工具设计教学在我国发展较晚,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将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方法。关键词:交通工具设计;教学改革;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一、引言自上世纪70年代起,在多元化设计潮流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思想”、“高技派”、“绿色主义设计潮流”等众多设计思潮纷纷影响汽车造型设计。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百姓审美需
2、求的提高、消费能力剧增与国外优秀设计人才的不断涌入等因素对中国本土汽车外观造型设计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如今,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当代中国汽车工业逐渐向绿色环保与造型年轻化、运动化趋势发展;因此造型美观、比例协调、节能减排的“绿色汽车”已经成为民族汽车企业的名片,比亚迪、吉利等企业则是代表。未来的中国汽车在新能源与新材料广泛运用的同时,受到多元化设计的影响,如“高技派”、“后现代主义”等,中国本土品牌的汽车造型将是具有个性化与科技感的。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中国的汽车品牌将逐渐形成完善的设计特征与符合国人审美的“中式家族基因”并得以保留与传承。未来的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将摆脱21世纪前后时期
3、的山寨、设计粗糙、车身单薄的代名词,并形成一套系统的设计流程。在我国汽车发展的现状下,交通工具设计作为我国一门新兴的学科方向,在广州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众多大专院校已经成为一个专业方向,交通工具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艺术美学、工程学、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学科,同时其又要求学生具有极强的动手实践与市场调研能力,如油泥模型的制作、汽车外观分析、汽车品牌分析等。因此,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课程,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此门交叉学科众多的课程教学就显得更加紧迫。对此门课程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合理安排与创新的探索,以寻求交通工具造型设计在“源头创新”的解决办法。二、交通工具
4、造型设计理论课程先行的必要性作为一个学科方向,了解它的历史才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后续的学习,因此在进行此课程理论教学的时候汽车设计史论于基本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汽车造型的发展分为几个发展时期,每个发展时期经历了几个造型阶段;汽车车身结构的重要性;汽车造型设计的先后顺序等。加之交通工具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学科,就更加需要在学生学习之前充分了解这们课程的发展历史。对设计教育者来说,将“设计理论”与“动手实践”引入常规的以讲授为主的交通工具设计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了解历史开始提起学习的兴趣;从了解产品构造加深兴趣;可以从汽车发展百年来各式各样的汽车造型中产生设计的灵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创意和表
5、现创意的过程中从视觉、触觉及心理去感受设计作品所表现的情趣,体验模型制作设计所带来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围绕培养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这一目标,对交通工具教学中加强“交通工具设计理论”的趣味案例引入,可以加强学生对交通工具设计创意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具有重要意义。三、交通工具造型设计实践课程的具体改革方法三维建模技术在设计艺术领域广泛应用以来,使产品设计经历了新的革命。如今几乎所有的设计产业都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设计软件精细化的处理、快捷实用等特性,使建模渲染几乎成了产品设计师的标签,似乎懂一点设计软件,就能成为合格的产品设计师。但是实际上,设计作品过度依赖电脑制作、
6、缺乏自我思考、设计手法形式化、图像素材雷同、僵化的机械意味导致了设计作品欠缺人情味,也就导致了设计作品严重缺乏创意,而创意和美学又是产品设计乃至交通工具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设计在这样的背景下,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手绘能力;帮助学生选题;对差异化的知识背景实行“因材施教”等显得尤为重要。1.设计的选题来源与前期调研方式作为一门学科方向,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在国内外实施比较成功的一些大专院校或者设计学院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产学研”、“校企联合办学”、“工作室模式”等方式。例如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在学生的三、四年级阶段实施“工作室制度”的教学系统,以课题为主、课程为辅,以当地产业集群为基准,结
7、合教师的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教学。交通工具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的设计课题通常来源于当地的产业集群。如,捷豹/路虎设计课题;广汽A级概念车设计;广汽电动城市MPV设计课题等等。这样的模式非常值得借鉴,它能够使对学生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容易融入当地的产业。但是对于广大普通地区的大专院校来说,产业集群资源匮乏,设计的选题来源可以延伸到众多的大型设计大赛,本文3.3将说明。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旦课题确定后其前期调研至关重要,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是做好一项设计的基石。通过对一些大型车展的参观、街头拍照、网上搜集资料后,辅以理论教学,指导学生对产品级别进行细分、分析、横向比较、案例研究等形成一
8、套完整的系统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后续的设计工作。2.对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化“因材施教”在国外优秀设计院校,工业设计大多属于工科专业,但是我国广大院校设计类专业普遍存在工科生与艺术生并存的情况。针对此种情况,绝大多数的学校还是采用同样的教学大纲与培养方案。这样只会导致大批学生产生厌学的后果。工科学生普遍文化成绩较高,具有理性思维、三维空间感强;艺术类学生则更感性、思维活跃。针对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很有必要。如,工科类学生的课题选择可以侧重于更加偏向于市场的“可实现创新性设计”、前期调研能更加深入研究,在后期的模型制作、效果图渲染更加真实、理性;而艺术类学生的选题可以更加开
9、放,侧重于“创新性概念设计”或者“前瞻型概念设计”,在后期的模型制作、效果图渲染更加概念化。根据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化进行“因材施教”可以一定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设计潜能。3.“协同式创新”概念的引入“协同是创新”主要体现在交通工具概念设计这一部分。总所周知“概念设计”是工业、产品设计教学的重要一环,而交通工具概念设计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即:展望式概念设计与针对交通工具本身的前期创意概念。两者截然不同,前者偏向于大胆化、可能脱离当代社会的概念;而后者更为实用、能够及时量产。两者看似极端,但实际上还是有共通之处。即,设计的本质与设计的方式共通。交通工具造型设计实践的方式一般会有几种情况
10、:大部分学生所参加的设计竞赛往往要求学生具有前瞻性的概念设计,大赛所确定的主题通常希望在10年、50年能够引领生活,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没有系统的教学后逐渐走向了“空想式”的设计;在底特律、日内瓦等一些大型车展出现的概念汽车则是更加偏向于量产、能够引领汽车行业、接受观众评判的“引领式”的设计,而这样的设计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学生也更加认可。所以,根据以上可以将交通工具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确定为由放到收的一种过程,以打通创想式概念设计与实用性概念设计之间的瓶颈。也就是课程初期让学生尽可能的头脑风暴、创想、展望;中期结合与交通工具设计相关的课程或者学科进行协同式的发展;后期经过协同式发展后逐渐冷静
11、,形成更加理性、系统且具有艺术特征的设计方式。4.“模型制作”、“设计管理”等课程的衔接方法“协同式创新”概念的引入在教学中体现在与交通工具相关的课程或者学科进行协同式的发展,那么在一些先修课程或者实践课程的安排上就可以进行拆分与整合。如设计管理课程中的设计流程、项目管理、设计评估等章节可以整合到交通工具设计课程并加以实践训练;界面设计课程的设计原则等内容与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也可进行拆分融入到交通工具内饰设计整合讲授;模型制作课程作为一项实验课程必须与交通工具设计后期的方案制作衔接密切。通过前期的创想、展望;中期的相关课程协同式发展;后期的理性思考,制作模型从而达到了建构一个系统地、能
12、够递进式启发学生发展、能达到科学训练的交通工具课程模块。将先修课程与实验课有效的拆分整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避免理论脱离社会实践的弊端。四、结语交通工具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理论知识基础与实践动手能力同等重要。理论知识教学先行是学好这门课程的保障,趣味式的引入各种交通工具史与概念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学习的兴趣;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因材施教”、“协同式创新”概念的引入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适应社会。总之,交通工具设计不管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一个学科方向其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摸索、研究出适合本国、具有特色的教育方式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交通工具设计人才。参考文献1美诺曼.设计心理学M.梅琼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2郑刚强、王晨宇.交通工具概念设计“协同式创新”实践教学研究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5(6).3邓海山/潘子林.驰往未来-交通工具设计工作室教学实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4刘建军、宋明亮.模型制作课程与交通工具设计课程衔接的教学方法研究J.美术大观,2014.5王宽、李涛、陈祖展.“拆分与整合”环境设计专业多模块式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