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共5837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3190966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共5837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共5837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共583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共5837字).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共5837字)【内容提要】新时代的舆论场域、媒介技术环境以及新闻生产传播模式都已发生深刻变化,因此,新闻传播教育也需要紧跟时展趋势,培养新型传媒人才。随着“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路径愈加明晰。勾勒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新方向,重塑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建构新闻传播教育实施的新途径,是实现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变革的三个必要环节,也是推进传播人才教育体系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实施途径中国新闻教育的历史已逾百年,最早可以追溯到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

2、成立。上世纪70年代末传播学被引入中国,各大高校陆续成立新闻传播院系。经过20多年的建设,新闻传播教育在中国已经颇具规模。截至2015年底,共有681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类相关专业,专业布点达到1244个。随着新闻传播教育的迅猛发展,一些问题日益凸显。具体而言,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面临三重问题与挑战:第一,重视理论传授,缺少实践训练;第二,强调专业知识,忽视人文教育;第三,教学理念没能与时俱进,课程体系与现实媒介环境脱节。如何突破这三重困境,促进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亟待学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而教育部与中共中央宣传部共同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

3、划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则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本文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从三个维度思考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变革的路径,尝试勾勒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新方向,重塑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建构新闻传播教育实施的新路径。一、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为了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国家宣传思想工作的需求,应对传媒生产模式的更迭,新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重新明确发展方向,在学科理论体系、教师队伍结构和价值观念引导方面进行整体性改革。(一)建构新闻传播学科的本土化理论体系中国的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年轻的“舶来学科”,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介绍国外新闻观念、引进西方传播理论为主的现象、缺

4、乏本土化的理论体系。鉴于这种现状,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厘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辩证关系,深入剖析二者在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新闻传播的规律等方面表现出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梳理总结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研究成果,形成有体系的理论结构;其次,要基于中国社会转型、媒介转型的历史背景,重视中国新闻体制和舆论工作的独特性,紧密结合中国新闻传播实践展开研究,培育扎根于中国传媒土壤的新闻传播学术理论之树;再次,要超越西方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框架,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汲取营养,为中国新闻

5、传播理论体系寻找新的概念、观点、范畴等思想素材。(二)调整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新闻传播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在新知识与日俱增、新问题层出叠现的今天,新闻传播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科研素养、思维范式都有待于升级更新。因此,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培养新时代传播人才的前提,也是开创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新局面的重要环节。目前已经有一些新闻传播院系尝试“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促进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形成合力。而如何进一步疏通业界学界间的交流渠道、塑造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务能力的跨界型高校教师,是未来新闻传播教师队伍结构调整的重要趋势。一方面要丰富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

6、新闻传媒机构锻炼,提高其实战能力,同时洞察当下传媒实践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为其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聘请具有较高新闻实务水平和媒体从业经验丰富的记者编辑及策划人员来高校任教或开设讲座,形成人才资源的全面融合,弥补学院内部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转变。(三)强化新闻传播教育的思想引领功能新闻工作不仅是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同时也担负着引导舆论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积极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共识达成等责任。因此,新闻传播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知识灌输和技术训练的层面,还必须成为唤醒学生主体性、塑造学生独立人格、培育正确思想观念的

7、教化场域。意见中也提到要“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三位一体新闻传播育人体系”。这就要求深挖新闻传播教育的育人元素、育人内涵和育人功能,将树德立人的教育理念融入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变革之中。媒介伦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素养应当确立为学生进入传媒工作领域前的必修课,形成完整的思想引领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念中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担负起引导社会舆论,捍卫社会良知,维护社会公平,宣扬社会正义的重要责任。二、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媒介融合的技术环境以及传媒产业生态结构的变迁已经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意见清晰地指出,未来新闻传播人

8、才培养的核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根据这一要求,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应当具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培养拥有媒介技术素养的全媒型人才全媒型人才的概念来源于传媒行业对“全能记者”的需求,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密苏里大学开始尝试培养这种可以提供不同形式新闻作品,具备融合媒体能力的记者。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也应当合理地借鉴国外培养理念,结合我国媒体融合现状,丰富学生的发展路径,将培养目标锚定于对学生全媒型能力的建构,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新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人才所必须的媒

9、介技术素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多种媒体技术的操作方式和传播特性;二是对媒体报道的策划、采访、编辑、制作等全部环节有深入的认知,能够胜任传媒行业的各项工作岗位,在就业市场中有较强的竞争力;三是熟悉传媒行业创新发展前沿趋势,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从容面对信息科技的快速升级换代。(二)培养具备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一项美国的调查报告显示,未来传媒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需要有特别专业的技能,例如能深入研究经济学、医学或其他复杂的主题,对宗教、文化、社会、语言等方面有直接的了解和认知”。可见,单纯的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行业需求,具备多元知

10、识结构和宽阔学科视野的人才是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开始尝试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本科教学中开设了新闻学法学实验班、新闻学国际政治实验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打造了“2+2”模式,要求新闻传播学科各专业学生任选一个非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并系统修读该所选专业的主要课程。(三)培养熟悉全球传播的国际化人才新的媒介技术使信息的流通交换不断加速,世界不同地域的联结日益紧密,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早已成为现实。所以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必须培养具备全球传播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实现中国传媒行业与全世界的对话和接轨。所谓全球传播素质的第一个层面是熟悉西方新闻

11、传播的话语体系,具有对外传播的技能技巧,能够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在全球舆论场中发出中国声音;第二个层面是能够担负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责任,运用多种媒体渠道的新闻报道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沟通和理解,促进世界和谐稳定的发展。(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本土化人才培育一批熟悉中国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政治意识、文化观念,具备较高新闻职业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土化人才是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目标的应有之义。三、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实施的新路径如何实现学生的全媒、复合、国际、本土培养,还需要在教学形式、课程资源、培养平台和考核标准上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实施途径做创新性变革。(一)教学形

12、式多样化首先,积极拥抱媒介变革新趋势,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拓展教学方式。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媒介环境日益复杂,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正在给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新闻传播领域。为了让学生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媒介环境,掌握新闻传播行业的新动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运用新的媒介技术手段,建构全媒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建设融媒体实验室,设立全媒体实战教学项目,综合运用任务式、现场式教学手段,充分激活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培养适应性强,实践力高的新闻传播人才。其次,深度建设“双导师”制,全面融合课堂教学与“学徒式”教育。“双导师”制是

13、指学生的培养由高校导师和业界导师联合完成,其本质是融合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学徒式”教育。美国和日本的新闻传播教育素来有较强的“学徒式”传统。美国西北大学新闻系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实务为主,教育理念是“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日本的报社和电视台十分重视培养自己的员工,新人通常要接受前辈或负责人的指导。可见西方的新闻传播教育具有浓厚的职业化倾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依然存在着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理论教学多,实际操作少;课堂讲授多,实践培训少。鉴于这种情况,新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有必要深度建设“双导师”制度。(二)课程资源共享化首先,加强不同学科专业

14、课程资源的交叉与共享。传媒行业的工作牵涉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因素,它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广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传媒行业也是一个快速变化的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处理能力、软件操作能力等技术素养是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新要求。而建立在专业细分基础上的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内卷化倾向,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当今传媒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设立健全的课程体系,推动不同专业、学科甚至院系的交叉融合,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化,应该是未来新闻传播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这一方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通才”;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具有特

15、殊技能的“专才”,挖掘学生的潜力,最终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加强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网络课程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使教学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引导者。网络课程有助于整合不同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在线教育”,我国的北大、武大、浙大等高校也都积极投身于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台MOOC(慕课)的建设。但现有的新闻传播学网络课程还存在着整合度不高的问题,课程资源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课程只是将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在网络上传播,

16、缺乏互动性。而新时代的网络课程需要考虑新媒体的传播生态环境和传播修辞手法,这样才能真正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符合时代特性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开放、互动、共享的网络学台。(三)培养平台国际化首先,要继续深化与境外高水平新闻传播院校的合作,建立完善的联合培养机制。这对国内新闻传播院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构建中外交流平台,实现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应当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探索多维度的国际合作,确立包含本科、硕士、博士和教师的全方位学术交流体系,充分利用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形式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拓展国际合作的范围。目前新闻传播专业的海外交流合作对象主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但

17、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区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开拓与这些地区、国家高校的合作,有助于学生熟悉各国的传媒体制,了解各国的文化传统,成长为新时代对外新闻传播的“预备队”和“后备军”。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国际视野,培养能够胜任全球传播的国际化人才。全球传播既代表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目标的变化,也是全球化时代国际化教学的一种必然选择。这一方面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经典教材;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新闻传播+国外文化+外语”的课程体系,推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全面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四)考核标准多元化考核标准是教学模式的指路牌,也是教学效果的晴雨表。固化单一的考核标准,造成课程设置死板,教学体系僵化,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路径。因此,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构造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一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差异化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突破以论文作为唯一评价指标的毕业考核标准,强调新闻传播学科的应用性,在本科和专业硕士层次尝试将调查报告、活动策划、采访报道等实践成果融入新的考核标准之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