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讨(共381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讨(共3817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讨(共3817字)一、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我国古代“天人和谐”的生态智慧是中共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来源。儒家强调人与天同一,人道符合天道,万物平等各得其所,并要求对环境资源施加保护。孔子主张“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指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老子主张善待万物,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存,老子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就像植物离不开土,鱼儿离不开水。庄子则具有“万物一齐”的平等观、“同与禽兽”居的生活态度。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
2、另一个重要来源,为中共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已经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主要是人类依赖自然界生存,地球上要是没有人,其他生命照样生存,如果没有植物或者没有昆虫和微生物,人类则只能存活几个月。因此,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的生态环境。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类必须运用自然规律改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等于破坏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人类需要运用科技的力量
3、来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运用先进的技术和革新方法有效地减少废物的产生,降低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无限制地开发自然界,过度地消耗资源,过度地改变自然界的存在形式,过度地强调人类的主体性,使人与自然走上了对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换来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才能换来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持续发展。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五个统筹”,其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仅仅是指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持续使用,而且指人类对自然界要和谐相处,不再野蛮破坏和征服。同时,也认识到发展既要保证速度又要保证
4、质量,用科学发展代替盲目发展,用生态的观念代替唯GDP的观念。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目标充分反映了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求。这是人类对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因此,我们的小康社会是公平与效率、民主与法治、科学与人文、活力与秩序、人与自然相和谐统一的小康社会。2建设“两型”社会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主要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技术的革新和管理措施的改进,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资源
5、消耗,使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实现协调发展,使经济的增长建立在低消耗、高效益和绿色环保的基础之上。两型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上正式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标志着党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方略上的跨越式进步。同时,中共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作了宝贵的探索。为今后党相关思想的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2007年12月,主席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的讲话中,重新强调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同时首次发
6、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要求用最大力气和最大决心把政策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3建设美丽中国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再次以专项形式提出要全力推进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高度,更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从原来“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转变,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融会贯通于其他四项建设之中,这是党执政方针的创新,也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维护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根基的战略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1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科学健康消费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让我国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富裕
7、起来的人们更加渴望生态文明,为此我国必须废除“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观念,坚持抵制“宁要毒死,不要穷死”的观点,抛弃“我消费我快乐”等消费主张,尽快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应对生态问题。思想观念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在全民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并将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行动落实到千家万户。首先,通过网络、电视、海报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节俭的目的和意义,在全社会形成浪费为耻、节俭为荣的氛围,促使国民树立忧患意识和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其次,通过不同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例如在学校、社区、商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宣传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使各类群体做到真正关心、支持并
8、最终参与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再次,大力倡导建设生态文明,通过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只有全社会牢固树立了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建设才有望早日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成为现实。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立法中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已颁布实施20多年来,一些内容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一些新兴的环境保护领域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环保工作与政府政绩考核要求难以协调,某些政府官员仍然将GDP的增长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说:有的地方领导当面说环保重要,背后还是GDP挂帅。而近几年来所发生重大污染事
9、故的企业,往往是当地规模大、效益好的支柱企业和利税大户。一些企业为躲避政府的监管,将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水偷排到地下,造成地下水被严重污染,当地群众苦不堪言。而当地环保部门却对企业排污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与那些不法企业狼狈为奸,任污水乱排,致使人民长期生活在污水的环境里。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上明确提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财税制度”。国家已经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制定了法律法规,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健全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相继出台。2004年3月,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10、;2006年9月7日,中国环境经济核算2004绿皮书正式公布,这是中国关于环境污染经济核算报告的首次,绿色GDP核算结果的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另外,我国对税收、财政、土地等方面的法规政策也做了有利于促进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调整。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恪守职责,在节能环保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考评体系和奖惩机制,对那些只看经济增长不看生态恶化的政府官员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建设训练有素的执法队伍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重拳出击狠抓问题企业,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3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修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也持续提升,中国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在“六五”到“十
11、五”的20余年时间里,已从最初的150亿提高到现在的7000亿,仅2006年度和2007年度,全国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就达到了5500亿,占同时期的GDP的124%。但祝光耀在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会上说,由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和污染,对国民经济造成了10%左右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环保是投入很高成效却很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速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报告将先前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两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加快速度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就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工人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管理创新上来;就要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虽然第二产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动力,却也成为污染的主要来源,消耗了我国大部分的资源和能源。因此,我国的发展必须更多地紧紧依靠信息技术、科学技术与工业化技术的融合,淘汰旧的生产力,提升行业技术,大力发展服务行业。在2007年APEC会议上阐述了中国坚定应对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立场,承诺为建设生态文明,中国将“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本文作者:闫岩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阅读次数:人次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