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xx市位于xx省东南部,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总人口121万人,总耕地面积116.2万亩。地上无山,地下无矿,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平原农区。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加强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着力推进我市新型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一、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45.3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81.83万亩,总产78.96万吨。粮食生产连续实现九年增产,连续七年创历史新高,再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荣誉。1、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机化水平逐年提高,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新增高标准粮田7.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除涝面积4.2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5.5万亩。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1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全市农机化作业率显著提高。,全市机耕面积达到115.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达99.7,机播、机收面积均在160万亩以上,约占总播种、收获面积的70。2、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为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高科技贡献率。我市近年来积极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百名科技人员包
3、百村、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示范、阳光工程等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推广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同时,农业实用新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逐年提高,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3、努力提高农产品品质。按照“提质、增产、增效”的思路,我市在推广优质高效农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目前,我市优质粮食年种植面积约150万亩左右,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5以上,优质果蔬年种植面积
4、20万亩。截止底,全市已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个,基地面积近1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9种,荣获中国原产地标志认证的白芝麻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以上。4、积极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为促进耕地规模流转、适度集中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种植水平和生产效率,我市成立了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并在全市各镇办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截止底,全市土地流转19536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6.8,增加21000亩,增长11.9,涉及农户41388户,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为主,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方式并存,其中,转包面积112715亩,占流转面积的57.7
5、,出租面积71502亩,占流转面积的26.6,其它流转面积11145亩,占流转面积的5.7。土地的有序流转,有力的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5、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市以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农业标准化生产为目的,培育和规范一批涵盖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产品营销等多方面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截至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465家,其中省级示范社5家,xx市级示范社14家,我市示范社30家。入社社员7690多户,社员出资总额达到9.4亿余元,辐射带动非会员农户3.8万余户,合作社统一销售农产品8.16亿余元,较好的降低了农业生产
6、投入的成本,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与农产品销售的价格,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6、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根据市场需求,我们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打造出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和能带动农户生产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加速农业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我市现拥有以粮食加工为主的莲花味精、荷花面粉,以纺织品加工为主的xx纺织有限公司,以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博奥皮业,以姜、葱、蒜等脱水蔬菜进行脱水加工的三利和金泰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3
7、2家,其中:国家级1家(xx莲花味精股份公司),省级8家,xx市级23家。这些“农”字号企业,立足xx资源优势,把庄稼地作为第一车间,既有充足的原料供应,又节省了运输、仓储等环节的费用。随着这些“农”字号企业的发展壮大,又反哺了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强。7、积极开展培训,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xx现有青壮劳动力40多万人,为积极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通过对农民进行种植业、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农机使用和维修等技术培训,让农民在“农”字上进行就业和创业。二、制约我市现代农
8、业发展的突出问题1、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缺乏基础支撑。我市的农田排灌等水利设施绝大多数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时间较长,大多老化,许多桥闸井涵大部分到了报废期,我市许多镇办都面临亟待改善极其薄弱的农田水利设施的严峻现状。虽然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分布较散,功能不全,不能有效发挥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基础作用,大多数地方现有水利设施由于缺少维护资金,相当一部分年久失修,破损较严重。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不足85,机电灌溉面积不足10,难以发挥对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2、从事农业生产新型农民少,新型农
9、业现代化发展缺乏人才支撑。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我市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力85以上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相比较这些人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弱,不利于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3、土地种植经营规模小,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缺乏规模化支撑。规模种植是增产、增收的基础,也是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科学生产的基础。由于农村社保机制不健全,造成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思想严重,加之土地流转法律法规滞后,金融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流转要求等,造成我市土地使用权流转率较低,目前我市有90的土地仍处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状态,人均不足一亩,每户大约四、五亩地,这与现代的农业机械化耕作、良种良法的推
10、广应用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显得十分不对称,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使得农业难以走入集约化经营轨道,很难迈进高收益的现代农业行列。4、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缺乏经营组织化支撑。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且所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均未与农户形成共同利益体,在市场经济利益驱使下,其原料大多来源于外调,不能实行订单生产,造成带动能力极弱,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更高、更大的经济利益空间,不能带动农业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5、农业生产抗御风险能力较弱。一是自然灾害频发。我市属于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农业生产“靠天收”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常有旱、涝、风、雹、霜、冻等自然灾害,农
11、业重大病虫害重发频率也显著上升,农业生产存在着不确定性。二是市场变化较快。农资价格的波动、粮食供求和市场粮价的小幅波动往往导致粮食生产大起大落,影响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农业的生产发展。6、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少,项目分散,不能有效发挥综合效能。全市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4亿元,但用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投资仅占21,只有3000多万元。农业基础设施属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目前组织农民去投资建设的难度很大,效果也不明显,主要还得依靠公共财政投入来建设,并且还需要公共财政投入去维护。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有限,且项目杂、分布广,功能不全,发改、国土、水利、农办、农业各自为政、自成一体,
12、难以集中使用,不能规模连片,做不到优势互补,形不成发展合力,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三、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根本出路1、加大投入,加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新型农业现代化客观上要求现代设施和装备的配套。虽然我市近几年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了投入力度,农机化水平也快速提高,但总体上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健全,设施装备档次不高,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要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增加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和设施配套,多渠道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彻底解决项目虽多,但分布分散,功能不全的局面,解决多口、多头管理项目
13、资金问题,让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维护资金投入,做好原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修和管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构筑现代农业生态保障,促进我市现代农业高效、持续、健康发展。2、完善体系,提高农业发展科技含量。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把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抓紧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意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各项功能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技推广中有阵地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3、加强培训,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要针对我市留守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偏低的现状,把科技放到更为突出的
14、位置,以农民的素质提高为基础,使农业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按照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科技推广创新,调整科技推广方向,逐步从保证农产品供给向保障农产品质量转变,从增加产量向增加收入转变,从单项技术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加快推广与现阶段农业生产相适应的技术和模式。4、突出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从我市当前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看,我们应当大力发展好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主导产业。集中抓好优质粮食、无公害蔬菜、白芝麻和畜牧养殖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优势产业。同时,希望上级财政要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龙头企业
15、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形成经济联合体,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的互惠互利的新型组织形式,增强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民的组织带动能力,构建我市新型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主体,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5、培育载体,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公.文思.享文.库出.品,既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动起来,更要把农民联合起来。当前,农民的组织载体已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乡镇政府和村两委行政组织,在推动农业发展能力上正逐步弱化。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就要大力发展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承担乡村行政组织中生产经营的功能,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6、合理
16、引导,促进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生产。农业规模化生产是农户增收的基础,也是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只有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经营者才称得上经营,才会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才会主动应用科技成果。因此在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鼓励土地经营权向少数具有专业知识具有经营能力的新型农民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推动新型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7、建立机制,提高抗御风险能力建设。一要强化农业防疫、检疫体系。加强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农作物疫病的监控,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蔓延而造成农业产量大幅度降低;建立和完善病虫草害预测预报体系,加强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损失。二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做好原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修和管护,特别要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后流转区域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林业产权等问题。三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机制。积极制定符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的农业保险政策目标,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启动农业的政策性保险,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民受灾后恢复生产的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