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的一大理念,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应紧扣教学知识点、遵循问题层次性、注重问题预设与生成、重视问题开放性。在导入时运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时运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在总结时运用问题教学法,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高中物理教学 运用原则 运用方法 问题教学法是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教师的“问”来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会思考、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物
2、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提高了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问题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简而言之,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知识要点以问题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要点,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体现了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理念,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育观念,这种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不谋而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与探索的平台。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问题教
3、学法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它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滥用问题教学法,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问题教学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原则,在原则指引下使问题教学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紧扣教学知识点原则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理解知识点。那么,运用问题教学法的首要原则就是提出的问题应紧扣教学知识点。问题的设置是为教学服务的,脱离了教学知识点的问题就是无效的。例如,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一物理“质点、位移、时间”一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质点、位移和时间的概念。在学习“质点”内容时,要在导入环节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
4、,并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从教材的插图中你能找到哪些关于机械运动的内容?(2)仔细想一想,这样做能否知道汽车的运动方向?(3)从插图中你还观察到了哪些与我们教学有关的内容?(4)你认为很多汽车都看不到的原因是什么?这几个问题都是围绕质点、位移、时间这三个知识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理解什么叫质点、位移、时间,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这样的提问就是有效的。同样是上面的教学内容,我曾听其他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问题:(1)我们在初中已学过一些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你还记得哪些内容?(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3)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是什么?运用旧
5、知识来做教学导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如果旧知识不能为新知识服务,便是无用的。这几个问题都是围绕旧知识而进行的,教师让学生讨论十多分钟也没有引入知识点。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质点、位移、时间的概念,而不是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很显然,这位教师的做法就本末倒置了,没有紧扣教学知识点而提问,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因此,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应紧扣教学知识点。 2.遵循问题层次性原则 每名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与水平也不同。有的学生物理基础好,其学习水平就高;有的学生物理基础差,其学习水平就低。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这个层次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层次性;另一方面是所提问题的层次
6、性。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总是抱怨学生“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解答不出来。”不管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就是不理解知识点。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去甚远。学生因缺乏相应的学习经验,而无法理解问题的意思,也就无法解决问题。仍以“质点”为例,如“研究一支粉笔被抛出去后它的整个运动轨迹是怎样的”,这支粉笔可以看作质点。”该问题涉及质点的判断条件内容。如果提问的对象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们自然能很快地回答出来,但如果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他们就回答不出来了。由此说明,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提出有层次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7、可以提问一些基础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灵活问题。例如,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力”中“弹力”的问题时,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什么叫作弹力?(2)压力、重力、支持力都是弹力,这个说法正确吗?(3)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有关“弹力”的例子吗?这些问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注重问题预设与生成原则 问题预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要提出的问题。问题生成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开展探究问题的一个过程。从学生角度所捕获的问题往往比教师预设的问题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点。在以往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了问题的预设而忽视了问题的生成。其实问题的预设和生成是统一的,开展
8、问题教学既需要问题的预设也需要问题的生成,两者是互补的关系。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问题生成,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生成氛围,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给课堂“留白”,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设计,激励学生自己生成问题。例如,在学习“超重与失重”内容时,我在引入环节播放了一段我国宇航员景海鹏等人在神舟九号上的生活视频,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开始议论纷纷,这时我引出了失重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关于失重,大家有什么想知道的?大家可以大胆地想象,把想知道的有关失重的问题都提出来。”学生提出的问题天马行空,有的学生问:“超重等于失重吗?”有的学生问:“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
9、不会像宇航员一样飘起来?”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宇航员要穿那么多的衣服?”有的学生问:“失重是什么感觉?”我从中挑选了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寻找答案。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对失重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更为深刻,教学效果也比教师自己提问要好得多。因此,运用问题教学法还要注重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原则。 4.重视问题开放性原则 高中物理是一门具有探究性的学科,教师在提问时还应注意到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应通过问题,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成为问题解决的探究者
10、。高中物理课堂应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唯一”答案,只有思维的创新与发展。例如,在复习“电阻”相关知识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某种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为12 V,额定电流为0.2 A,现在要给这个用电器供电,用的是内阻为2 、电动势为3 V的一组干电池。假设这些干电池可以输出的电流大于0.1 A,请问这组干电池需要怎样连接?很显然,这道题的解题方法有很多种,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思维会变得更加开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因此,运用问题教学法需注意开放性原则。 三、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的提问只注重学生给出的答案;而问题教学法则不同,
11、它注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强调学生自己对知识点的探究。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通过问题教学法,使物理课堂教学走向多边互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可以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1.导入时运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那些过于直白的导入已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如果采用问题教学法也就是运用了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学生无法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物理问题时,就会在强烈好奇心的推动下对新知识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学习“平
12、抛运动”这个知识点时,我运用了问题导入:“某地发生了地震,此时一架搭载救助物资的飞机正水平飞向指定的物资投放地点某学校操场。请问怎样才能将救助的物资准确地投放到这个操场里?是直接在操场的正上方投,还是距离操场一段距离时投?”这个问题,学生在电视里常见,但生活中却不常见,学生无法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答,因此只能凭感觉来判断。有的学生认为前者的做法正确,有的学生认为后者的做法正确。当学生在进行讨论时,我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这样,学生探究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能够带着问题和疑问快速地融入课堂。 2.教学时运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高中物理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
13、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匀速直线运动、力等知识点,其内容都非常抽象,有些实验现象也是人的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难度。如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是物理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运用问题教学法,从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入手来设计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从而真正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这个知识点的重难点之一是:理解力和运动之间存在的关系。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只能背诵其表面文字。为此,我将它转化成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相信大家都坐过公交车,经常会遇到司机急刹车的情况,我们会发现在急刹车时汽车仍会向前行
14、驶一段距离,这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学生能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设置问题,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逐渐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3.总结时运用问题教学法,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堂的总结环节也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点的总结,更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开拓学生视野的好时机。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如果运用具有实践性、探究性的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由课内转向课外。例如,在
15、学习完“重力”这个知识点后,我在总结环节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运动,如走路、跑步,等到了学校还要做操,但不管我们怎么运动,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这是我们今天学过的什么力在作用呢?我们生活中如果没有了这种力,会产生什么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重新复习了“重力”概念,而且还体验到了“失重”。在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所谓“问题”,就是“有疑问,要解答”,它因探索需求而起,又因发现未知而存在,故对学生的发现能力、思考能力、求证能力等都有着极其显著的推动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高中物理教学来讲,采用问题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善用问题教学法,使之发挥最大的功效,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