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立足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课堂-立足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立足语文课堂教学 渗透文明礼仪教育立足课堂,立足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凤岗中心小学 赖秀英一、 激发持久的阅读兴趣(一)、强化朗读,点燃激情“文章情铸成”,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这个特点,通过朗读的训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在朗读中走进作者,把握文章的情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品味课文所揭示的人之美、物之美以及语言美,把对美的体验内化为审美的能力,让学生在韵味无穷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 这种方法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教会了学生边读边思、读后再思、思后再读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个性
2、体验,彰显了审美情趣,语文课堂也具有了“文学味”。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往往愿意接受,否则会出现排斥心理。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非常有限,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看电视、爱听故事的特点,鼓励学生课外看动画故事片、儿童节目。利用每天的中午或作业整理的时间给学生讲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课外书中的故事、听课外故事录音。动画片那生动的画面,教师那娓娓动听的话语,故事中那曲折的情节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等我们学会了拼音,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我们就可以自己去读,自己去看书,书中会告诉你无穷无尽有趣的故事。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
3、的阅读欲望。(三)、利用教材,发掘趣味并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说话比赛、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开展“古诗朗诵会”、“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
4、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2、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四)挑战自我,享受乐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
5、的位置。为了把课堂教学从无效、低效转变为有效、高效,教师的角色应该也必须发生变化,教师应该把课堂这一阵地还给学生,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挑战性、开放性、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挑战榜样,挑战自我中享受成功带来的自信。 (五)、创新设计,保持乐趣 课堂是我们的“主战场”,而教材是我们的“主战地”,教师和学生是“战士”。面对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战士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并没有获取相应的“战利品”。因为我们在大多情况都采用按部就班、本末倒置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无非是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出示问题组让学生去冥思苦想、讨论、交流。想不出,没关系,由老师讲析,滔滔不绝,最终把课文分
6、析的“相当透彻”、“体无完肤”。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记得手发麻,每篇文章的边边角角都工工整整记下了重难点的分析。日复一日的这种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阅读教学早已没了“文学味”。老师讲得“苦”,学生埋头“记”,这样必然导致语文课堂的枯燥无味、了无生气,何谈阅读能力的提升。 (六)、联系生活,丰富乐趣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只有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才能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走出文本,从课内到课外,纵观日新月异的生活,去领悟人生之美、生活之美、
7、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二)、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三)、培养学生阅读时圈画批注的习惯(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五)、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六)、 养成学生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七)、培养提倡课外自读的习惯只有学生把课外阅读变成了自觉自愿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才会使书卷的文采精华融化到他们的血液中去,才会使他们口长于言,笔长于写。坚持让学生自读文章,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
8、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阅读本身,“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八)、培养与强化学生与文本之间良好的对话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书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教学是这种对话的过程,是在为学生构筑对话的平台;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养成学生与文本之间良好的对话习惯。注重过程,就是把课堂看作学生生命的组成部分。课堂是学生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学生的生命表现形式通过课堂行为体现出来。“课堂生命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有力矫正,使课堂教学提升到了哲学的层面。课堂阅
9、读教学,不是在寻求“标准答案”上分出贤愚智拙,更不是以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前程的明暗顺逆。课堂阅读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的个性在阅读理解中得到体现的过程,是活生生的少年、鲜活的思想、鲜明的个性与教师、传统文化的交汇、碰撞的过程,是过去和现在、未来的交流、较量的过程。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没有绝对的高下,更没有权威神灵,有的是平等的交流,互为启发,互为师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铭刻下来的往往不是教师奉送的答案,而是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和争辩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师生互相教育,共同用生命去拥抱语文!-程翔(注重过程的原则)1、个体与文本: 养成独立地与文本积极对话的习惯。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来看,
10、应该包括: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与作者心心相印,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以自身的生活阅历进行意义的重构(即创造性地进行解读)。 2、学生与学生: 养成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习惯。在现有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学生与文本的高效对话往往需要把个体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联系在一起。阅读教学中,一个人交流了看法,其他人就是一种吸收,学生之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可以帮助学生个体与文本的对话走向成熟、全面。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让他们通过合作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唤醒,从而实现个体对话中经验、意义、情感的共享,以期养成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习惯。3、教师与学生: 促
11、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刻对话的习惯。阅读教学中,养成学生与文本良好对话的习惯,师生间的对话是关键。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更重要的是促成学生与文本对话话题的不断生成,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断走向深入,深刻而有创造地展开对话。 教师更多地要充当学生的向导,成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路人,以真诚的信任、巧妙的引导、耐心的期待、满腔激情的鼓励及榜样的示范,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创造灵气,深刻地与文本进行对话。4、学生与自我: 养成学生在反思中完善自我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关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自我的对话。自我对话就是对自身的反省审视,反映在阅读教学中,就是学生经常问自己:我充分读书了
12、吗?我与同学真正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并参与讨论了吗?我读出了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吗?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以此反思自己与文本对话的行为,不断完善,逐步养成自己与文本独立、充分、深刻对话的习惯。 三、遵循科学的阅读规律(一)、先个体阅读后群体阅读的规律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主体主动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的阅读,具有鲜明的个体性,也就是非一个人独自进行不可,而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班级群体阅读,群体阅读必须建立在个体阅读的基础之上,群体阅读的水平取决于个体阅读的高度。 (二)、先整体感知后分析研读再整合评读的规
13、律首先整体感知,从直观感受入手,感知文章的主题,感知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对文章先有一个初步的总体印象。 在初读的基础上“精读”,寻找一个突破口、切入点,从某一方面、某一问题、某一段落等角度入手,切进去,仔细推敲与琢磨,品味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与风格,分析人物形象,力求深入体会与把握其思想内容。 最后再回到整体,站在更高的层面回望课文,侧重鉴赏评价,对文章作进一步的评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进而真正把握文章的真谛,搞清楚它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文体决定阅读形式的规律情感浓郁的散文,宜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范读”,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技巧,同时达到范读启情
14、的目的。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入情境,脑中浮现出生动的画面,把文字还原回生活,可丰富想象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感受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郁情感。这种发自内心的有感情的朗读,对培养学生欣赏祖国语言文字韵味的能力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逻辑性强的说明文、议论文,宜学生默读。默读也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默读速度快,不出声,不会互相影响,能保证环境的安静,更便于专注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篇幅短小的课文可让学生朗读,反之,则应让学生默读。(四)、遵循读要回归于写的规律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
15、,在感于言动于情,延伸生活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反思生活,抒写自己的情趣、品位,这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写作规律、素材、技法的积累储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可供利用的素材恐怕还是语文课本。初中语文课本名篇佳作荟萃,用好用足这处“宝藏”,引导学生反思生活,对写作是大有裨益的。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分解目标、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点: 文笔优美的课文就重点训练积累优美词语、句子,多采用仿写的形式进行训练;人物描写传神的课文,就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学以致用的形式进行训练;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就重点体会写法,采用读悟仿的形式进行训练 这样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又因任务相对简单、明确,有充足的时间,使写作训练落到实处。写作水平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试金石!踩着音乐的节律,方能跳出美丽动人的舞蹈;遵从阅读的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页脚内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