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第1课《秋天》同步练习C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第1课《秋天》同步练习C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统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第1课秋天同步练习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一、 基础达标 (共7题;共28分)1. (4分) 看拼音,写词语。chng bohng tbin zh_m kshng liang_【考点】 2. (4分) 按拼音写汉字pi g t zng tio bi sh安_照_然 _送 _选 告_适 【考点】 3. (2分) 辨字组词。 毡_ 矫_毯_ 娇_【考点】 4. (4分)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2、伸着两个指头。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描写_,第二句话是写_.【考点】 5. (5分) 读课文鸟儿的侦查报告 , 填空。本课借助一只_的眼睛,把_的严酷现实,展现在了人们面前,表达了作者_,并警示我们行动起来,重视_,保护家园。【考点】 6. (4分) 选出下列句子中不是同类的词语 (1) 丝瓜 冬瓜 西瓜 南瓜 黄瓜 1 (2)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今天 1 (3) 溪水 冰水 江水 海水 河水 1 (4) 书柜 工具箱 写字台 衣柜 桌子 1 【考点】 7. (5分) 在原句上修改下面一段话(一处标点,两个错别字,三处语病)。暑假里的一天,我们来到“十八弯”游玩。这里真是个景色秀丽、令
3、人陶醉。远看,山环绕着水,水倒影着山,犹如一幅风景画。近看,湖边绿草茵茵;湖水清如明静,湖中荷花点点。我们观察着这样的风景,流连忘返,不肯离去。【考点】 二、 语段阅读 (共2题;共20分)8. (8分)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A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m m)全班,以至全校。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hu hu)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B,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仔细想来,那个发明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
4、的。C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于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钓)。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 诧)(zh ch)风云的古战场。D还有同学 , 想 , 给竹节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
5、会,便 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 , 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 嗑)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1)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2) 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成语依次是_ A弄巧成拙 B别出心裁 C技高一筹 D得意扬扬(3)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盛行_绞尽脑汁_B找反义词:陈旧_沉默寡言_(4) 第5、6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这属于_写
6、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 (5) 从句式和标点符号两方面分析第10、11两个自然段的表达效果。 (6) 第12自然段主要抓住老师的_、_、_进行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 (7) 对文中ABCD四处句子,批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小时候的物质条件不够好,不像现在,玩具的品种多,而且人们也有钱买。而那时的玩具“只能自己做”。B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课桌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课桌的破旧,有幽默的效果。C . 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这种玩法的喜爱。D . 运用了比喻,富有趣味,“古趣”指的是把竹节人装扮成孙悟空、窦尔敦等。“斗趣
7、” 指的是玩竹节人的两个同学打闹。(8) 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考点】 9. (12分)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1) 前一个“有的人”_的人,他们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个“有的人”指_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 第一个“活”充满了作者的_,第二个“活”充满了作者_;第一个“死”充满了作者的_,第二个“死”充满了作者的_。(3) 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呢? 【考点】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达标 (共7题;共28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答案:6-2、答案:6-3、答案:6-4、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二、 语段阅读 (共2题;共20分)答案:8-1、答案:8-2、答案:8-3、答案:8-4、答案:8-5、答案:8-6、答案:8-7、答案:8-8、考点:解析:答案:9-1、答案:9-2、答案:9-3、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