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讲义-阅读与训练:【文言文培优】共15讲(教师版+学生版).docx

上传人:long****026 文档编号:13112828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6.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讲义-阅读与训练:【文言文培优】共15讲(教师版+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六年级语文讲义-阅读与训练:【文言文培优】共15讲(教师版+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讲义-阅读与训练:【文言文培优】共15讲(教师版+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讲义-阅读与训练:【文言文培优】共15讲(教师版+学生版).docx(9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讲义-阅读与训练:【文言文培优】共15讲(教师版+学生版)1 乘 船 华(hu)歆(xn)、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sh)所携(xi)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y)?”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俱:一起。辄:当即。幸:幸而,恰巧。尚:还。可:肯,愿意。贼:这里指作乱的人。舍:丢弃。本:原先,先前。所以:的原因。纳:接纳,接受。托:请托,请求。宁:难道。邪:通假字。相当于“吗”,表示疑问。遂:于是。拯:救助。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一个人想要搭船,

2、华歆当即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了,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华歆还像当初一样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课堂笔记本字词积累:1.俱:一起。遂:于是。2.辄:当即。3.幸:幸而,恰巧。4.尚:还。5.可:肯,愿意。6.舍:丢弃。7.本:原先,先前。8.所以:的原因。9.纳:接纳,接受。10.托:请托,请求。11.宁:难道。12.邪:通假字。相当于“吗”,表示疑问。13.拯:救助。14.遂:于是。 提升练习

3、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2)幸尚宽,何为不可 (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二、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 。三、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四、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 五、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六、 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一、(1)感到为难 (2)幸好、幸亏 (3)相当于“了”、“啊” (4)凭借二、能不能讲求信用(大意符合即可)三、难道能因为事情危急就丢下他吗?四、我认为是华歆优王朗劣。理由是:华歆讲信用而且考虑问题很周到,当初难之的原因就是考虑

4、到接纳欲依附者后的问题,毕竟,他们自己也是避难者。而王朗表面上是见义勇为,救助他人,实际上,他却胆小怕事,一见事态危急就想把逃难者丢下,不讲信用。五、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来表现人物a、贼未至时,王朗不计后果,满口应承b、贼追至时,王朗为保自身,欲舍所携之人,有始无终,毫无信义。六、只有保全自己后,才有能力保全他人,遇事当谨慎,不轻易承诺,既诺,则言出必行,始终如一,讲究信义。 课堂小结 1 乘 船 华(hu)歆(xn)、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sh)所携(xi)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y

5、)?”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俱:一起。辄:当即。幸:幸而,恰巧。尚:还。可:肯,愿意。贼:这里指作乱的人。舍:丢弃。本:原先,先前。所以:的原因。纳:接纳,接受。托:请托,请求。宁:难道。邪:通假字。相当于“吗”,表示疑问。遂:于是。拯:救助。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了,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华歆还像当初一样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

6、歆、王朗的优劣。 课堂笔记本字词积累:1.俱:一起。遂:于是。2.辄:当即。3.幸:幸而,恰巧。4.尚:还。5.可:肯,愿意。6.舍:丢弃。7.本:原先,先前。8.所以:的原因。9.纳:接纳,接受。10.托:请托,请求。11.宁:难道。12.邪:通假字。相当于“吗”,表示疑问。13.拯:救助。14.遂:于是。 提升练习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2)幸尚宽,何为不可 (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二、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 。三、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四、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 五、本文

7、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七、 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课堂小结 2 薛(xu)谭学讴(u)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f)止,饯(jin)于郊衢(q),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讴:唱歌。于:向。穷:学完。技:本领。自谓:自认为。遂:于是,就。弗:没有,不。止:挽留,阻止。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郊:城外大道旁。衢:大路,四通八达的路。抚节:打着节拍。悲歌:慷慨悲壮的歌。振:使动。响遏行云: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谢:道歉。反:通“返”,返回。

8、言:说。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课堂笔记本字词积累:1.讴:唱歌。2.技:本领。3.自谓:自认为。4.遂:于是,就。5.弗:没有,不。6.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7.郊衢:郊外的大道边。郊:城外大道旁。衢:大路,四通八达的路。8.抚节:打着节拍。9.悲歌:慷慨悲壮的歌。10.振:使动。11.响遏行云: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

9、。形容歌声嘹亮。12.谢:道歉。13.反:通“返”,返回。14.言:说。 提升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薛谭学讴于秦青 未穷青之技 遂辞归 秦青弗止 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二、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在不同,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薛谭乃谢”中“谢”的意思是( )。A.感谢 B.道歉三、对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秦青的歌声太悲壮了。B.秦青的歌声由于声音很大,天空中的云都被镇住了,不能流动了。C.形容秦青的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四、 薛谭为什么要“辞归”回家? 五、 薛谭身上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有

10、,是什么? 六、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案】一、 向 的 于是,就没有 通“返”,返回 说,提出二、B三、C四、因为薛谭认为自己已经学完了秦青的唱歌技巧,所以要“辞归”回家。五、有。他能够知错就改,改正骄傲自大的缺点,重新回去向老师虚心求教,值得我们学习。六、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学海无涯,学习知识要虚心求教,不能骄傲自大,要知错就改。 课堂小结 2 薛(xu)谭学讴(u)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f)止,饯(jin)于郊衢(q),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讴:唱歌。于:向。穷:学完。技:本领。自谓:自认为。遂

11、:于是,就。弗:没有,不。止:挽留,阻止。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郊:城外大道旁。衢:大路,四通八达的路。抚节:打着节拍。悲歌:慷慨悲壮的歌。振:使动。响遏行云: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谢:道歉。反:通“返”,返回。言:说。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课堂笔记本字词积累:1.讴:唱歌。2.技:

12、本领。3.自谓:自认为。4.遂:于是,就。5.弗:没有,不。6.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7.郊衢:郊外的大道边。郊:城外大道旁。衢:大路,四通八达的路。8.抚节:打着节拍。9.悲歌:慷慨悲壮的歌。10.振:使动。11.响遏行云: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12.谢:道歉。13.反:通“返”,返回。14.言:说。 提升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薛谭学讴于秦青 未穷青之技 遂辞归 秦青弗止 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二、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在不同,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薛谭乃谢”中“谢”的意思是( )。A.感谢 B.道歉三、对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

13、项是( )。A.秦青的歌声太悲壮了。B.秦青的歌声由于声音很大,天空中的云都被镇住了,不能流动了。C.形容秦青的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六、 薛谭为什么要“辞归”回家? 七、 薛谭身上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有,是什么? 六、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课堂小结 3 读书有三到 大抵(d)现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14、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释】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 译文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

15、么会不到位呢?” 课堂笔记本字词积累:1.漫浪:随随便便。2.急:要紧。课外知识拓展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1.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

16、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2.凿壁偷光出自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名相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匡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3.萤囊映雪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 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后以“映雪囊萤”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4.闻鸡起舞晋书祖

17、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提升练习一、解释加点的字。可以有得 其义自见 自晓其义 二、 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 三、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四、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五、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 ?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答案】一、收获 同“现

18、”,显露 明白二、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三、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四、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五、问渠那得清如许 课堂小结 3 读书有三到 大抵(d)现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释】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 译文只要是读书,

19、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课堂笔记本字词积累:1.漫浪:随随便便。2.急:要紧。课外知识拓展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1.悬梁

20、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

21、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2.凿壁偷光出自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名相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匡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3.萤囊映雪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 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后以“映雪囊萤”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4.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

22、,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提升练习一、解释加点的字。可以有得 其义自见 自晓其义 三、 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 三、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四、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五、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 ?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课堂小结 4 朝(zho)三暮(m)四 宋有狙(j)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

23、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xn)于己也,先诳(kun)之曰:“与若芧(x),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注释】狙:猴子。得:懂得。 心:心意。 口:口粮。 欲:欲望,要求。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不够。 限:减少。 恐:恐怕。驯:驯服,顺从,听从。诳:欺骗,瞒哄。与:给。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芧:橡粟,一种粮食。足:够。众:所有的。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朝:早上。 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

24、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 课堂笔记本字词积累:1.狙:猴子。2.欲:欲望,要求。3.俄而:一会儿,不久。4.匮:不够。5.限:减少。6.驯:驯服,顺从,听从。7.诳:欺骗,瞒哄。8.与:给。9.众:所有的。10.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提升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章中的意思。(1)能解狙之意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4)众

25、狙皆伏而喜 二、 养狙之人是怎样使猕猴们满意的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 文中的“朝三暮四”指的是 ,到了现代,已经演变成了另外的意思: 。四、 从本文中你收获了什么道理? 【答案】一、(1)了解、理解 (2)损失、减少(3)满足 (4)驯服、服服帖帖、趴下 二、原来早晨三粒芧晚上四颗芧,后来早晨四颗芧,晚上三颗芧。总量没有变,只是调整了一下早晚的量。三、用诈术欺骗人 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四、要善于透过事物表面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应该看到其实质。 课堂小结 4 朝(zho)三暮(m)四 宋有狙(j)公者,爱狙,养之

26、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xn)于己也,先诳(kun)之曰:“与若芧(x),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注释】狙:猴子。得:懂得。 心:心意。 口:口粮。 欲:欲望,要求。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不够。 限:减少。 恐:恐怕。驯:驯服,顺从,听从。诳:欺骗,瞒哄。与:给。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芧:橡粟,一种粮食。足:够。众:所有的。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朝:早上。 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

27、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 课堂笔记本字词积累:1.狙:猴子。2.欲:欲望,要求。3.俄而:一会儿,不久。4.匮:不够。5.限:减少。6.驯:驯服,顺从,听从。7.诳:欺骗,瞒哄。8.与:给。9.众:所有的。10.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提升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章中的意思。(1)能解狙之意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4)众狙皆伏而喜 五、 养狙之人是怎样使猕猴们满意的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六、 文中的“朝三暮四”指的是 ,到了现代,已经演变成了另外的意思: 。七、 从本文中你收获了什么道理? 课堂小结 5 公仪休拒收鱼 公仪休相(xin)鲁而嗜(sh)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f)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f)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wn)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j)鱼。”此明夫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