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广新局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文广新局工作总结.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文广新局工作总结2022年文广新局工作总结111112022年文广新局工作总结2022年,文广新局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以“文化昆山”建设为主线,以“三保三促”为目标,主动作为,务实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一、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新进步为配合全市中心工作,电台电视台把握正确宣传导向,强化新闻工作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突出经济报道重点和民生新闻热点,规范内部工作流程,加强宣传的主题策划和深度挖掘,较好地发挥了舆论宣传在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三保三促”中的助推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三保三促”宣传主题鲜
2、明。昆视新闻紧贴市委市政府各阶段中心任务,精心策划主题性报道,全年先后推出40多个主题性报道共500多条次,并配发评论文章30多篇。特别是通过对“七大新政策”和“十大新机制”的新闻解读,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加深了对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理解,凝聚了人心,增强了信心。二是“双庆”宣传系统有力。抓住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昆山撤县设市20周年契机,集中力量,区镇联动,策划制作了跨越20年走进区镇、我和我的城市、民心工程以及政论片辉煌20年等,全面反映昆山经济社会沧桑巨变,播出后得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较好反响。三是民生新闻贴近百姓。城市报道按照“三贴近”要求,在坚持正面报道的前提下,反映基层社情民意,
3、瞄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做文章,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弘扬社会正气,深受市民欢迎。四是对外宣传成效明显。“城市频道”开播不到半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成为了解昆山的一个窗口。全年广播中心在省级媒体用稿98条,中央级媒体用稿35条;电视中心在省台用稿202条,央视用稿26条,其中新闻联播用稿16条,录用量创历史新高。电视中心连续6年蝉联省电视新闻繁荣奖。老尹时间被评为省“十大优秀专栏”。二、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按照全市文化昆山建设推进会要求,狠抓市人大一号议案各项工作落实,加快市政府一号实事工程建设,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一是三年计划目标明确。根据全市三级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各区镇结合本地实
4、际情况,制定了三年文化设施建设计划。该规划明确:三年内区镇计划新建改建文化设施37个,总面积20.2万平方米。二是项目建设推进顺利。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市民文化广场二期工程动迁全部完成。市政府一号实事工程全部开工,其中有3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巴城近万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项目在去年底封顶,进入内装饰阶段。新建计划外重点文化设施项目10个,面积达2万平方米;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共有69个村和54个社区通过达标验收。三是工作机制日臻完善。为了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了市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与、定期现场督查、联合验收考核的工作机制。一年来,由市四套班子领导组织的督
5、查视察活动达5次,部门现场办公督查达4次,下拨设施补贴资金1570万元。三、文化活动开展取得新成绩全市文化活动空前活跃,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一是市级大型活动效应彰显。在总结往届大型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全年活动准备动手早、立意高、形式新、手笔大,每场活动举办都产生了较大轰动效应。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昆剧艺术节、昆山国际啤酒节、“中华情昆山情”大型晚会以及“寻宝走进昆山”等活动,不仅吸引了本市居民的热烈响应,而且吸引了周边城市群众包括外商的踊跃参与,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阅读节、欢乐文明百村行、市民大讲坛等活动,不仅注重形式创新,而且注重内容的提升,已成为城乡居民喜爱的文化品牌活动。二
6、是基层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一方面,进一步发挥文艺辅导员的作用,组建成立了小梅花艺术团和琼花艺术团;另一方面,鼓励文艺创作,开展新人新作展演活动,全市基层文艺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全面提升。全年组织各类文艺演出超过800场次,新创作节目468件,在苏州市级以上获奖180件,其中国家级18件、省级68件。我市顺利通过文化部组织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复查验收。陆家镇文化中心广场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称号。三是文化服务功能得到提升。首次组织了全市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共有123人通过从业资格认证。市图书馆开设了掌上图书馆和触摸式读报系统,累计读者办证突破13万张。通过提升工程实施,全市基层文化
7、信息共享点和“农家书屋”运作进一步规范有效。市影剧公司全年放映流动电影3070场次,观众人数超过90万人次。市科博中心全年共接待参观考察团队450批次、1.5万人次。市文化馆完成了改造,推出了“鹿城故事”、“百姓舞台”、“周末音乐会”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受到广大群众普遍欢迎。四、传统文化保护取得新成效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挖掘保护文化资源力度加大。一是文保工作扎实推进。公布了昆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绰墩遗址保护规划初稿;有6个项目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和出土文物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二是非遗传承力度加大。新增9个项目
8、列入省、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昆山民族民间文化精粹风俗卷出版;对昆山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普查,积累线索2022多条,有价值项目358个;编印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昆山市资料汇编三卷。三是文化研究取得进展。配合上海华师大初步完成顾炎武全书编辑工作,启动归有光全书朱柏庐全书整理编撰;昆山文化研究、昆山文化遗产分别出刊;昆山传统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昆曲卷正式出版;完成文化建言8篇。五、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加快文化事业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一是文化产业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固。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先后编印了昆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摘编、
9、昆山市文化产业投资指南,并与市统计局联合建立了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制度,新建了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完成了昆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论证和关于加强昆山文化人才建设的若干政策起草报批工作。二是文化产业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资助市级文化产业8个项目400万元。“四季周庄”、“福纳传播”获得省第二批文化产业资助资金320万元。周庄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列入省重点产业园区。先后组织文化产业专题业务培训13场、1400多人次。首次举办了以“文化昆山,创意未来”为主题的昆山市文化产业推介专场活动,签约项目44个,总投资25.3亿元。组织昆山文化企业参加了第四届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
10、,取得良好成效。在全国率先实施版权登记全额资助和企业软件正版化项目分类资助,设立了昆山市版权保护管理中心,全年完成一般作品版权登记276件、计算机软件192件。新闻出版局成为全省首批新闻出版(版权)依法行政示范点。三是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展开“扫黄打非”行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全年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3件,取缔黑网吧628家次、无证游戏机房19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及书刊12.4万盘(册),有效净化了我市文化市场。文化市场稽查队在2022年度全省文化行政处罚案卷评比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四是广电事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电台改造顺利完成,采编播技术装备得到改善,节目质量和创
11、收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加大双向网络改造力度,全市集中居住小区基本完成双向覆盖,花桥、锦溪、周庄、张浦四个镇完成“苏州特色广播镇”创建,开发区、张浦进入“苏州基本现代化广电站”行列,广播电视台网络中心荣获“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全年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5万户,发展个人宽带0.9万户。全年实现网络经营收入1.85亿元,广告收入超6千万元。六、文广队伍建设取得新提升围绕“发扬三创精神,推动昆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和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全面改善和提高。一是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局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
12、组织调研、查找问题、健全机制、重点整改等活动,班子成员带头解放思想,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和率先意识进一步增强,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工作作风得到改进,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同步推进,加强党员管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积极开展“特色支部创建”、“服务明星”评选、业务操作比赛和党员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党性意识普遍增强。二是人才培训力度加大。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全年组织各类培训60多期2022多人次,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得到提升。三是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围绕文化昆山建设,不断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了新闻宣传、文化服务、人才培养、产业发
13、展、市场监管、绩效考核等“六大机制”。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效率效能建设,认真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工作,有效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和文广形象改善。四是服务品牌创建扎实推进。针对文广新工作的特点,局精心策划向社会推出了“精神家园”服务品牌,并细化成9个服务子品牌,各部门紧密联系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创建活动,通过服务品牌创建,有力地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全局事业的发展,“精神家园”服务品牌年底通过市考核验收,被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第四批市机关服务品牌。扩展阅读:2022年文广新局工作总结2022年文广新局工作总结2022年,文广新局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14、活动为动力,以“文化昆山”建设为主线,以“三保三促”为目标,主动作为,务实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一、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新进步为配合全市中心工作,电台电视台把握正确宣传导向,强化新闻工作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突出经济报道重点和民生新闻热点,规范内部工作流程,加强宣传的主题策划和深度挖掘,较好地发挥了舆论宣传在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三保三促”中的助推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三保三促”宣传主题鲜明。昆视新闻紧贴市委市政府各阶段中心任务,精心策划主题性报道,全年先后推出40多个主题性报道共500多条次,并配发评论文章30多篇。特别是通过对“七大新政策”和“十大新
15、机制”的新闻解读,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加深了对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理解,凝聚了人心,增强了信心。二是“双庆”宣传系统有力。抓住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昆山撤县设市20周年契机,集中力量,区镇联动,策划制作了跨越20年走进区镇、我和我的城市、民心工程以及政论片辉煌20年等,全面反映昆山经济社会沧桑巨变,播出后得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较好反响。三是民生新闻贴近百姓。城市报道按照“三贴近”要求,在坚持正面报道的前提下,反映基层社情民意,瞄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做文章,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弘扬社会正气,深受市民欢迎。四是对外宣传成效明显。“城市频道”开播不到半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成为了解昆山的一个窗口。
16、全年广播中心在省级媒体用稿98条,中央级媒体用稿35条;电视中心在省台用稿202条,央视用稿26条,其中新闻联播用稿16条,录用量创历史新高。电视中心连续6年蝉联省电视新闻繁荣奖。老尹时间被评为省“十大优秀专栏”。二、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按照全市文化昆山建设推进会要求,狠抓市人大一号议案各项工作落实,加快市政府一号实事工程建设,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一是三年计划目标明确。根据全市三级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各区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三年文化设施建设计划。该规划明确:三年内区镇计划新建改建文化设施37个,总面积20.2万平方米。二是项目建设推进顺利。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市民文化
17、广场二期工程动迁全部完成。市政府一号实事工程全部开工,其中有3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巴城近万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项目在去年底封顶,进入内装饰阶段。新建计划外重点文化设施项目10个,面积达2万平方米;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共有69个村和54个社区通过达标验收。三是工作机制日臻完善。为了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了市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与、定期现场督查、联合验收考核的工作机制。一年来,由市四套班子领导组织的督查视察活动达5次,部门现场办公督查达4次,下拨设施补贴资金1570万元。三、文化活动开展取得新成绩全市文化活动空前活跃,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一是市级大型活动效应彰显
18、。在总结往届大型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全年活动准备动手早、立意高、形式新、手笔大,每场活动举办都产生了较大轰动效应。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昆剧艺术节、昆山国际啤酒节、“中华情昆山情”大型晚会以及“寻宝走进昆山”等活动,不仅吸引了本市居民的热烈响应,而且吸引了周边城市群众包括外商的踊跃参与,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阅读节、欢乐文明百村行、市民大讲坛等活动,不仅注重形式创新,而且注重内容的提升,已成为城乡居民喜爱的文化品牌活动。二是基层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一方面,进一步发挥文艺辅导员的作用,组建成立了小梅花艺术团和琼花艺术团;另一方面,鼓励文艺创作,开展新人新作展演活动,全市基层文艺活动的数量和质
19、量都有了全面提升。全年组织各类文艺演出超过800场次,新创作节目468件,在苏州市级以上获奖180件,其中国家级18件、省级68件。我市顺利通过文化部组织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复查验收。陆家镇文化中心广场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称号。三是文化服务功能得到提升。首次组织了全市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共有123人通过从业资格认证。市图书馆开设了掌上图书馆和触摸式读报系统,累计读者办证突破13万张。通过提升工程实施,全市基层文化信息共享点和“农家书屋”运作进一步规范有效。市影剧公司全年放映流动电影3070场次,观众人数超过90万人次。市科博中心全年共接待参观考察团队450批次、1.5万人次。市
20、文化馆完成了改造,推出了“鹿城故事”、“百姓舞台”、“周末音乐会”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受到广大群众普遍欢迎。四、传统文化保护取得新成效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挖掘保护文化资源力度加大。一是文保工作扎实推进。公布了昆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绰墩遗址保护规划初稿;有6个项目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和出土文物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二是非遗传承力度加大。新增9个项目列入省、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昆山民族民间文化精粹风俗卷出版;对昆山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普查,积累线索2022多条,有价值项目358个;编印了江苏省非物
21、质文化遗产普查昆山市资料汇编三卷。三是文化研究取得进展。配合上海华师大初步完成顾炎武全书编辑工作,启动归有光全书朱柏庐全书整理编撰;昆山文化研究、昆山文化遗产分别出刊;昆山传统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昆曲卷正式出版;完成文化建言8篇。五、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加快文化事业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一是文化产业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固。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先后编印了昆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摘编、昆山市文化产业投资指南,并与市统计局联合建立了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制度,新建了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完成了昆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论证和关于加强昆山文化人才建设的
22、若干政策起草报批工作。二是文化产业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资助市级文化产业8个项目400万元。“四季周庄”、“福纳传播”获得省第二批文化产业资助资金320万元。周庄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列入省重点产业园区。先后组织文化产业专题业务培训13场、1400多人次。首次举办了以“文化昆山,创意未来”为主题的昆山市文化产业推介专场活动,签约项目44个,总投资25.3亿元。组织昆山文化企业参加了第四届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取得良好成效。在全国率先实施版权登记全额资助和企业软件正版化项目分类资助,设立了昆山市版权保护管理中心,全年完成一般作品版权登记276件、计算机软件192件。新闻出版
23、局成为全省首批新闻出版(版权)依法行政示范点。三是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展开“扫黄打非”行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全年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3件,取缔黑网吧628家次、无证游戏机房19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及书刊12.4万盘(册),有效净化了我市文化市场。文化市场稽查队在2022年度全省文化行政处罚案卷评比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四是广电事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电台改造顺利完成,采编播技术装备得到改善,节目质量和创收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加大双向网络改造力度,全市集中居住小区基本完成双向覆盖,花桥、锦溪、周庄、张浦四个镇完成“苏州特色广播镇”创建,开发区、张浦进入“苏州基本现代化广电
24、站”行列,广播电视台网络中心荣获“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全年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5万户,发展个人宽带0.9万户。全年实现网络经营收入1.85亿元,广告收入超6千万元。六、文广队伍建设取得新提升围绕“发扬三创精神,推动昆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和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全面改善和提高。一是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局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组织调研、查找问题、健全机制、重点整改等活动,班子成员带头解放思想,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和率先意识进一步增强,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工作作风得到改进,群众
25、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同步推进,加强党员管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积极开展“特色支部创建”、“服务明星”评选、业务操作比赛和党员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党性意识普遍增强。二是人才培训力度加大。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全年组织各类培训60多期2022多人次,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得到提升。三是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围绕文化昆山建设,不断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了新闻宣传、文化服务、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市场监管、绩效考核等“六大机制”。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效率效能建设,认真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工作,有效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和文广形象改善。四是服务品牌创建扎实推进。针对文广新工作的特点,局精心策划向社会推出了“精神家园”服务品牌,并细化成9个服务子品牌,各部门紧密联系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创建活动,通过服务品牌创建,有力地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全局事业的发展,“精神家园”服务品牌年底通过市考核验收,被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第四批市机关服务品牌。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