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养气与为文的关系。2. 领略本文“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精妙。【教学步骤】一. 解题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映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
2、,自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宋史苏辙传)有栾城集传世。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入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
3、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二. 字词汩没 恣观 宫阙 仓廪苑囿 翰林 恃 惮 嵩(山)三. 研习课文1. 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第1段主要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作者提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明确“气”对于为文的重要性,并以孟子和司马迁为例来佐证。第2段写实践自己文学主张的情况。说自己去乡远游,饱览了名山大川、秦汉故都、天子宫阙,顿时眼界大开,尤其提到见到欧阳修后的感慨,自然引出想见韩琦的愿望。第3段进一步申述想见韩琦的迫切愿望。第4段回应开头,重申“生好为文”的志气,并以求教之语
4、作结,含蓄得体。2. 具体研习。(1)结合课文谈谈对“气”的理解。明确:文中的“气”当是指胸襟气度,识见情趣,学问阅历等,“文”不过是“气”的一种表现形式,“气”因作者修养的提高、阅历的丰富而形成,正所谓“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因“善养吾浩然之气”而写出“宽厚宏博”的文章,司马迁因“行天下,周览四海”而“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应该大量涉猎好的作品,广泛接触社会、自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感悟,从“养气”入手,方是根本之道。(解说:“文气说”是第1段的论点,也是全文立意的至高点,理解它,有助于解读全篇。)(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养气?作者提出了孟子和司马迁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枢密韩太尉书 2019 2020 学年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25 上枢密韩 太尉 导学案 鲁教版 五四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1309172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