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83885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以及相关资料,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饱读诗书,又睿智勇敢,所以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让我们共同领略古诗的魅力与风采,我来说诗歌的名字,你来背诵作者与诗句。大家准备好了吗?从大家铿锵有力的回答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大家必胜的信心。好,一首思恋家乡与亲人的小诗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

2、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第二首: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看来说大家饱读诗书,还真是名不虚传啊。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李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白的一首别有情味的小诗渡荆门送别。一、 古诗鉴赏四步法鉴赏古诗有方法,首先,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种方法,那就是古诗鉴赏四步法:1.自由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结合背景,做到读得流畅,读懂诗意;3.抓住诗眼,做到读出韵味,读出深情。4.赏析景物,做到读出画面,读出意境。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三、“别”有韵味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听读录

3、音,注意生字的读音及诗句的停顿。下面就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一会请大家来展示你的风采。这几位同学都做到了读准确,也读出了诗歌的韵味。可是要想读懂、读情、读境,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接下来我们就要去了解李白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深情。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主了解学案上的作者介绍及背景介绍。好,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到底对李白了解多少,是否已经明确了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

4、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杜甫给予李白高度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曾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可谓是豪情万丈,踌躇满志。渡荆门送别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5)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此时,25岁的诗人李

5、白,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他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四、“别”有诗意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相信会对大家疏通诗意有很大帮助。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与尾联共八句。下面就请大家继续朗读诗歌,结合学案自主学习与巩固练习部分,逐句翻译,疏通诗意,看一看诗歌的每一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首联两句: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你能说说这两句交代了什么内容吗?对了,这两句是叙事,交代了作者“渡荆门”的目的。朗读的时候平实一些就可以

6、了。)颔联两句: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这两句是作者出了荆门山之后看到的长江两岸的实景:山、原野、江、大荒。)颈联两句: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霞在江水上空凝结,成为海市蜃楼般的美景。尾联两句: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下面让我们共同疏通一遍诗意。现在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诗意,那么就请大家带着对诗歌的理解,齐读诗歌。五、体悟诗情同学们已经把诗歌读得非常流畅了,但是我们还要读出感情。那么,我们如何抓住这首诗歌的诗眼呢?请大家思考:诗歌中抒情的诗句是哪两句?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

7、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本无感情的故乡水怀着深情厚意,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这也是这首离别家乡的诗歌的独特之处。)尾联两句凝结为诗人读故乡的深沉的眷恋与惜别之情,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把语调放低沉些,语速舒缓沉稳一些。下面就请同学们,揣摩尾联两句,酝酿感情,尝试读出作者的浓浓乡情。一会儿,找两个同学展示一下。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倾听,听后给出评价。请大家用饱满的感情,齐读最后两句。同

8、学们已经能把诗人的深沉的乡情读出来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读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四句,看看诗人描绘了如何别样的风景?六、“别”样风景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诗歌颔联和颈联六句,六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1.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随”和“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解。 2.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随”字将地形地势的变化真切的表现出来,化静为动,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壮丽的景色。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事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的原野奔腾

9、而去。两句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两句中的第二字练得好。“随”字,以动衬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所以读的时候,应该注意语调要上扬,语速要轻快。七、再读传情作者描绘了荆门山外长江两岸特有的秀美风光,描绘了一

10、幅幅美丽的图画,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读出诗人的情感,读出诗歌的意境。大家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小组合作演绎,首:语调平实,语速适中;颔:语调上扬,语速稍快,音色清亮;(兴奋、喜悦)颈:语调高亢,快慢结合,浑厚粗犷;(万丈豪情、朝气蓬勃)尾:语调深沉,语速徐缓沉稳。(无限眷恋)我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八、“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白告别家乡,辞亲远游,虽依依惜别,却也朝气蓬勃,豪情万丈,离别于他是一首轻快的歌。离别是诗歌的一大主题,离别于柳永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忧愁;于李煜是“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怅惘;于王维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不舍与思念;于徐志摩,则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的静默。离别,或惆怅、或豁达,在诗人的笔下被定格为永恒,千古传诵。九、畅叙别情大家的生活中,必定也有大大小小的离别,或许是与至交好友的悲伤离别,或许是第一次离家住校与亲人的难舍难分,或许是假期与同学的短暂分离。每一次离别,都承载了种种离情别绪。请你用真情的笔触,流泻属于你的别样情怀。要求:描写、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相结合,不少于200字。其他四首诗歌方法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