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苏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教案 苏教版教学设想:因为中考古诗词主要考查积累背诵和名句赏析两个考点,所以这样安排教学: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诗歌,形成一定的积累。并使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重点学会名句赏析的方法。重点讲解一首诗歌,让学生自学其余二首诗歌,今后学会阅读诗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背诵古诗词。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赏析名句。教学方法:诵读:朗读中理解诗意,理解中背诵积累。赏析:名句赏析方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
2、时教学目标: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一、导入新课1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词三首,一同去领略她那迷人的风采。2朱自清的春草图。3解题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4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有昌黎先生集。二
3、、整体感知1结合课下注释自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朗读全诗。学法指导:节奏停顿:五言:,。七言:,。 情感语速: 欢快舒缓2 赏析诗歌 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3诗中写了什么景?其特点是什么?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三、交流互动1怎样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诗?提示: 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
4、,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春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2描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3对比: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
5、么惹人喜爱了。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四、自主小结景物:蒙蒙细雨小草 感受: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胜过晚春。情感: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与珍惜之情。西江月一、导入新课:1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2感知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6、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这首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二、整体感知1朗读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全词的意境。者行走在枘沙岭的道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上片:写晴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花、蛙声 下片:写雨星稀、雨点、茅店三、交流互
7、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长。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 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 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此时,词人和他的同伴们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他们都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的鸣叫,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今年定是一个好年成。4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 明确:到了后夜,
8、天边尚余几颗星。5“两三点雨山前”,雨不大嘛,词人着急吗? 明确:从下句看,他是着急的,因为这是骤雨将至的信号。6词人此刻一定是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吗? 明确:从下文“旧时”二字可知他是熟悉的。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说”是什么意思?谁在“说”?谈论,议论 青蛙 农民;农民与作者。在稻花香里,(它们)似乎也在议论着丰收的年景,听着成片的蛙鸣之声。8最后两句注释里的话跟词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 明确:词人用的是倒语,表现词人的惊喜之情,因为他找到避雨的地方了。这首词中“忽见”二字就炼的好,集中表达了词人喜出望外之情。9写作的角度:嗅觉、视觉和听觉四、自主小结这首词上片写月明之景表达
9、词人轻松、喜悦的心情,其实只是烘托;下片写避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体会到。情感:抒发了词人热爱农村生活,留恋农村风光的感受。五、布置作业背诵两首诗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秋词、文笔精华一、复习导入1作者 背诵 思想2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二、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
10、。失败后,被贬官。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2朗读感知(1)听录音-自由朗诵(2)试读课文,学法指导:体会情感起伏,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春朝(zho):春日,春天,与“秋日”相对应。 引:引发。3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4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
11、到碧霄”文笔精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精美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2学习对精彩语言的赏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过程与方法:1诵读,体会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积累丰富精美的语言。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自主赏析。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学习充满活力的春天1作者简介高晓声(1928年7月8日1999年7月6日)江苏武进市人。1957年5月,进江苏省文联创作组,专事文学创作。高晓声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和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9年7月6日因病在无锡逝世。高晓声一生热爱人民的文学事业,成绩卓著。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陈免生上城出国
12、记和青天在上脍炙人口,谱写出中国农民人性人情之美,语言乡土化、民族化,具有典范性。充满活力的春天选自小说钱包。2集体朗读选文3查字典解释“星罗棋布”“正儿八经”“素净”的词义。4自选角度,学习赏析5小结充满活力的春天是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片段,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抓住特征进行景物描写从作者所写的景物来看,在时令上属于春天;在地理上属于江南。进行景物描写就要抓住江南春天的特征。选段写春天,紧扣“活力”,写江南,突出水乡。文中这样的信息如:“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平静的水”都突出了水乡。“山山水水都爱娇”“水底一群群的游鱼”昆虫“从冬眠的壳壳里冲出来”,紧扣了活力。其二:写意与工笔相结合写
13、意又称白描,即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如“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寥寥几笔就勾画出鲜明生动的春天来。工笔又称细描,即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的描写。如“在阳光明丽的中午好像待命出发的潜艇队伍”这里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将水中的游鱼清晰地呈现出来。二、学习夏夜1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41年写的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使之蜚声文坛。其中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钱钟书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
14、长。夏夜选自他的成名小说围城。2集体朗读选文。3自选角度,学习赏析。4小结其一: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特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视线来描写环境。段首第一句话“他靠纱窗看出去”先交代人物和观察点。观察的顺序从上到下。先写天空的星星和月亮,再写地面上的生物。写地面的景物由近到远,从近处的小虫,写到远处的蛙群、萤火。其二:运用比喻其警有趣,语言机智风趣。如把一梳月亮比喻成未长成的女孩子,把蛙群的叫声比做“水煮得发沸”,把萤火比做“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这些比喻都显得新鲜奇特,生动的写出了夏夜“密”和“忙”的特征。三、学习晚秋的原野1作者简介叶以群(19111966),原名叶元灿、叶华蒂。笔名以群。安徽歙县
15、人。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的研究工作。主要著译有:文学的基础知识、文学的基本原理、文学问题漫论、英雄的故事等。晚秋的原野选自散文渡漳河2集体朗读选文。3自选角度,学习赏析。4小结选段描写了晚秋的原野生机勃勃的特点。其一: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特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视线来描写环境。先仰望,写晚秋的澄清的天;再俯视,写山脚下片片的高粱。这样由上而下,纵观原野,画面开阔。其二:运用比喻、排比,生动贴切。碧海、微波、红水三个比喻句组成排比,虽不新鲜,但却生动贴切。其三:“以少胜多”,通过单写高粱一种作物,就绘出晚秋的特有色彩。“丰满的穗头”是点睛之笔,“衰黄了的叶片”是反衬之笔。四、学习草原之冬1简介作者玛拉沁夫
16、(1930 )现代蒙古族作家。辽宁省吐默特旗人。玛拉沁夫主要从事小说创作。1951年发表处女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受到文艺界的重视。1956年发表长篇小说在茫茫的草原上(后更名为茫茫的草原)。他还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春的喜歌和花的草原、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玛拉沁夫小说散文选等。玛拉沁夫也从事散文与电影文学创作,散文集有远方集,电影文学作品有草原晨曲、沙漠的春天和祖国啊,母亲。草原之冬选自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2集体朗读选文。3自选角度,学习赏析。4小结第一段写草原之冬的静谧。作者特别选择了雪后草原的场景来工笔描写。先写雪花,接着写柳林、野鸭,再写圆月,顺序十分清晰。这段文字以白色为基础,再配以彩霞、土红,构成了一幅可爱绚丽的草原画面。静态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是动态的,雪花“像煽动着翅膀的白蝴蝶”;动物也在作者笔下被“人格化”,野鸭“唱着忧伤的怨歌”,圆月“从东方冒出头来”。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草原之冬的山川、草原和沙漠的共同特征“静谧”。第二段“静悄悄”紧承“静谧”,突出描写柳林上挂满的雪片。“花皮蛇”比喻落叶生动贴切。“最轻微的夜风,也会刮掉它们”,写出了作者对雪片的怜爱之情。五、布置作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注意收集精彩语段,制成小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