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空城计》教案-语文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80365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空城计》教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空城计》教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空城计》教案-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空城计》教案-语文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空城计教案 语文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性格特征,感受诸葛亮的勇气和智慧。 3简单了解三个演义。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字词教学 见课件(二)文本朗读:听读 自读思考问题(三)作者作品1、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回乡

2、。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掠地,势不可挡。魏主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露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率二千五百军兵居西城,形势万分危急。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2、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按

3、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根本任务。3、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四)、理清情节1、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开端(第1段):“兵临西城” 逼计发展:(第 2 段)“临危施计” 施计高潮:(第3、4段),司马中计中计结局:(第5、6段),孔明释计释计2、阅读第一段,简单概括孔明采取空城计的原因。 双方兵力悬殊,且孔明身边没有武将。 3阅读第二段,分条阐述诸葛亮为空城计做了哪些准备。 藏起战旗、隐蔽士兵、大

4、开城门、凭栏操琴4、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和司马懿的叙说内容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将孔明的想法到最后才揭示出来,不写在“传令”部署之时?“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这是司马懿退兵的依据。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认识也并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他只是考虑了在正常情况下诸葛亮的性格,而没有考虑到在特殊情况下诸葛亮的胆识,所以导致了他判断的失误。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委。“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的孔明这次冒险实为形势所迫。在打不过、守不住、跑不掉的危急形势下,诸葛亮急中生智,设置了空城计,使司马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指挥,有效地转变了敌我的优劣形势。应该看到,诸葛亮

5、解西城之危,决不是侥幸取胜,而是有它的基础的,这基础就是对敌我双方精确的分析。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平时的认识,在危急的情势下,机智果断地设置了“空城计”,解了西城之危。司马懿也是知己知彼的,但诸葛亮却利用了司马懿的“知彼”,这就比司马懿要高明得多了。从现象上看,这一次是军事上的较量,但实际上却是一次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从行文上看,诸葛亮的叙述和司马懿的叙述,内容完全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写说明孔明完全料定了司马懿在“空城计”面前的判断和处理方法,突出地表现了司马懿高明,但孔明更棋高一着。作者把孔

6、明用计的想法写在最后,设置了悬念,增强了情节的惊险性和奇特性,使情节带有传奇色彩。(五)、人物形象分析1、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足智多谋因为他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通过“大开四门”、“吾自有计”等语言描写,表现他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统帅风采;处乱不惊因为他没有像文武百官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通过“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的动作描写表现他沉着果敢的指挥者素质。神机妙算因为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

7、;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临危不惧因为“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敢于在司马懿的敌军面前,镇定自若,面对敌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设了一道空城计,以少胜多。 有胆有识总的来看,这篇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说情况紧急、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表现的是诸葛亮的“胆”的话,那么他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充分表现了他的“识”。 他的胆来自于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来自他的镇定和冷静的态度。2、那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

8、。在空城计这个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 司马父子对话中,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一个谨慎、刚愎自用、多疑自负的人(六)、拓展探究1、 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义? 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 第一次的笑是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笑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2、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司马懿输在他的生性多疑。司马懿输在孔明的出奇计、用奇招,出奇不意,这也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空城计”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9、诸葛亮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和出奇的胆量来源于对敌我双方精确的分析,“空城计”成功的基础也是建筑在这一点上。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成功地运用了“空城计”。从现象上看,这是军事上的较量,实际上是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空城计”正是应证了这种有趣的现象。三十六计是这么解释空城计的:“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之败战计之一,连孔明都承认此乃“不得已而用之”,属无奈之举,然而最终得以成功施展,除了孔明的胆量和气魄,也在于计策本身的“奇”

10、字之上。3、说一说三国演义中和诸葛亮有关的一些故事:4、联想:由诸葛亮布置空城计使战争劣势转化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你能联想到相关的成语或诗句吗?明确:“置之死地而后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七)、教师总结:见课件三、中心思想:见课件分析四、课堂作业设计:见附页五、教学反思:有待改进的地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一种智慧,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多思、多学、多练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愈来愈精彩。由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老师讲的过多一些,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板书设计:补充材料:空城计: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其战略是“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成的情况下,故意向敌方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便会犹豫不前,即“疑中生疑”。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把诸葛亮“智绝”的形象推向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